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5 (IL-5)、白介素-25 (IL-25)水平,并分析其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ACT)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分为缓解期组47例与急性发作期组6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IL-5及IL-25水平,采取ACT问卷调查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法分析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IL-5、IL-25水平与ACT评分相关性。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CD8+为(37.02±5.24)%,明显低于缓解期组的(40.19±6.23)%和对照组的(43.05±5.03)%,缓解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CD4+、CD4...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性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86例老年CA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血清补体C3、补体C4、IgA、IgM、IgG含量。结果:观察组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D8+亚群比例、血清Ig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3、C4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CT含量、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C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PCT、hs-CRP水平升高,补体水平下降,免疫功能指标可作为老年CAP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马永梅  樊荣 《陕西医学杂志》2022,(11):1416-1419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清Toll样受体2(TLR2)、TLR9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IM患儿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IM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TLR2、TLR9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根据治疗7 d时外周血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转阴情况将IM患儿分为转阴组和未转阴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7 d时血清TLR2、TLR9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分析治疗7 d时EBV-DNA载量与血清TLR2、TLR9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IM患儿急性期血清TLR2、TLR9表达水平高于恢复期,外周血CD3+、CD8+表达水平高于恢复期,外周血CD4+及CD4+/CD8+表达水平则低于恢复期(均P<0.05)。治疗7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诊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将其纳入病例组;另在同期选取医院体检健康的儿童4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两组儿童IgG、IgM、IgA、补体C3、C4、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病例组急性期IgG、IgM、IgA水平、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恢复期(P<0.05)。病例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CD8+呈正相关。结论 肺炎支原体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补体水平增加,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血清补体C3、C4水平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病例中选择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胃癌组)和一般胃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的病例(胃病组)各80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正常对照组)。使用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测定仪及相关BD试剂用于检测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6+CD56+细胞、CD3-CD19+B及CD4+/CD8+;使用免疫化学分析仪-贝克曼Immage8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液补体C3、C4水平。结果 胃癌组仅CD3-CD19+B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病组CD3、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3-CD16  相似文献   

6.
李慧  刘晶  杨金英 《海南医学》2023,(9):1295-1299
目的 探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2020年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5例IM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CD4+/CD8+)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淋巴亚群对IM诊断价值;依据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淋巴亚群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CD8+、CD3+分别为(40.33±7.26)%、(78.29±7.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9±6.28)%、(62.94±8.14)%,CD4+、CD4+/CD8+分别为(20.53±5.19)%、(0.63±0.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4±6.5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儿童腺病毒肺炎免疫功能变化及免疫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就诊的2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病例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6+CD56+、CD4、CD8、CD19、CD4/CD8)、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M、IgG、IgA、IgE)、补体(complement,C)(C3、C4)、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变化,并比较其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的CD16+CD56+、CD4、CD19、CD4/CD8、IgG、IgA、C3、C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8、IL-2、IL-6、IL-10、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病例组的CD8、CD4/CD8、IgG...  相似文献   

8.
江娟  李静  夏可  唐琴  潘靓  刘梦 《陕西医学杂志》2023,(9):1200-1203
目的:探讨反复肺炎(RP)患儿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P患儿52例为RP组,选取急性肺炎(AP)患儿52例为AP组,选取体检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肠道菌群数量、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比值(B/E)、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IgG以及IgM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RP患儿肠道菌群、B/E值与T细胞亚群、IgA、IgG、IgM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P组双歧杆菌数量、乳杆菌数量和外周血CD3+、CD4+、CD4+/CD8+、IgA、IgG以及IgM水平低于AP组及对照组,且AP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RP组大肠杆菌数量和外周血CD8+水平高于AP组及对照组,且AP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大肠杆菌数量与CD4+/CD8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及细胞免疫功能特征。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97例HCMV感染患儿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11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较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GG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儿HCMV-DNA载量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将母乳喂养患儿分为母乳HCMV DNA阳性组(50例)和阴性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血清蛋白质、血脂、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诊断为GDM母亲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80例正常母亲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 h时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蛋白质[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前白蛋白(PA)],血脂水平{脂蛋白a[L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补体C4水平,以及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和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T细胞比例),并计算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CD4+/CD8+)。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血清TP、ALB、GLB和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水平,探讨患儿发生支气管肺炎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支气管肺炎患儿58例为观察组,同期儿保门诊经体检为健康正常的小儿共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小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M、IgG及补体C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检测免疫功能对诊断及指导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麻诊患儿免疫状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急性期与复期的免疫状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麻疹患儿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和B细胞,用ELISA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M),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和C4。结果:急性期CD3^ 和CD4^ 比例下降,CD8^ 比例上升,CD4^ /CD8^ 比例倒置,NK细胞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恢复期CD3^ 和CD4^ 比例逐渐上升,CD8^ 和NK细胞比例逐渐下降,CD4^ /CD8^ 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CD19^ 、C3和C4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间的差异无显性。麻疹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M)阳性例数与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麻疹患儿机体细胞免疫抑制以CD3^ 和CD4^ 下降为主,临床治疗应针对CD3^ 和CD4^ 下降相关的免疫抑制进行。  相似文献   

13.
黄明静  许崇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7):904-906, 912
目的检测EB病毒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定量、乳酸脱氢酶(LDH)及乳酸(LAC)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感染EB病毒致IM患儿作为回顾研究对象,IM患儿常规抗病毒支持治疗不能控制或合并较重并发症44例作为观察组,IM患儿常规抗病毒支持治疗病情顺利缓解46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第1~2天检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19+、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LDH及LA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CD8+、LDH表达升高,CD4+、NK细胞表达降低(P<0.05~P<0.01);2组CD3-CD19+、LAC、IgG、IgA和IgM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CD3+、CD4+、CD8+、NK细胞以及LDH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识别IM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积极合理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及补体C3、C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检测3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变化,并和30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组与健康儿童组比较,CD3+.CD8+明显增高(P〈0.05),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IgG、IgA、IgM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补体C3、C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降低可能与辅助诱导性T细胞亚群(CD4+)的减少和T抑制细胞(CD8+)数量增多和(或)功能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支原体肺炎患儿感染后的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儿童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红细胞免疫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患儿的血清IgA、IgM、IgG及补体C3、C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较对照组低,且急性期变化幅度较恢复期大.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C3b受体花环率及免疫黏附促进因子均显著较对照组低,而免疫黏附抑制因子则显著较对照组高,且急性期变化幅度较恢复期大.观察组患儿的CD3+、CD4+及CD4+/CD8+均显著较对照组低,而CD8+则明显较对照组高,且急性期变化幅度较恢复期大.结论 :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对处于低下状态,且对其免疫状态的调节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疾病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受免疫系统的影响,本文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哮喘患儿80例作为哮喘组,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 结果 哮喘组CD3+、CD4+、CD19+、CD4+/CD8+[(62.13±11.24)%、(32.97±6.57)%、(24.35±11.21)%、(1.66±0.31)%]高于对照组[(71.16±12.64)%、(37.68±7.12)%、(13.87±8.46)%、(1.43±0.28)%,P<0.05],哮喘组CD8+[(19.87±4.21)%]低于对照组[(26.37±4.65)%。P<0.05]。哮喘组Th2、Th17、Treg、Th17/Treg[(4.42±2.14)%、(1.71±0.97)%、(7.65±1.35)%、(0.22±0.05)%]均高于对照组[(1.96±1.25)%、(0.89±0.42)%、(5.91±1.28)%、(0.15±0.03)%,P<0.05],哮喘组Th1/Th2[(1.31±1.32)]低于对照组[(2.70±1.47),P<0.05],2组Th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淋巴细胞[(36.57±13.24)%]低于对照组[(59.64±15.47)%,P<0.05],哮喘组单核细胞[(12.17±4.21)%]高于对照组[(3.68±1.74)%,P<0.05],2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与Th1、Th2、Th17呈负相关(P<0.05),单核细胞与CD3+、CD4+、CD19+呈负相关(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可用于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反复喘息婴幼儿血清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方便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住院反复喘息患儿54例,年龄均在3岁以下,按哮喘预测指数分3组,预测指数阳性组(A组)、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22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22例,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患儿入院当日采集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T辅助性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性淋巴细胞(CD3+、CD8+)的水平。结果 A组共22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17例,占总数的77.27%;B组共22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3例,占总数的13.63%;C组共10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1例,占总数的11.11%。 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喘息婴幼儿,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衡,而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CD3+细胞、CD4+细胞含量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6例完全缓解者CD3+细胞、CD4+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水平回升,接近正常人对照组(P〉0.05),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监测以及疗效、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局部气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是有害的,烟草的危害是巨大的,戒烟迫在眉睫,戒烟能使戒烟者获益,目前戒烟干预的文献较多,但是对于戒烟和局部气道免疫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针对早期COPD的戒烟干预的研究也较少。目的 探讨戒烟干预对早期稳定期COPD患者气道局部免疫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到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稳定期COPD患者17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戒烟组(106例)及未戒烟组(64例),戒烟组按照戒烟成功与否分为戒烟成功组(48例)和戒烟失败组(58例)。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等。对患者随访1年(即:0个月、0.5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记录诱导痰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CD4+/CD8+、CD8+ )、免疫球蛋白(IgG、IgA、lgM)及补体C3、C4;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生活质量:咳嗽情况(咳嗽评分)、咳痰情况(咳痰评分)、呼吸困难情况〔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烟草依赖情况(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呼出CO值、合并焦虑/抑郁情况〔抑郁焦虑量表(HAD)评分〕,并记录患者随访前1年内及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情况及COPD急性加重情况。对随访期间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组别与时间在咳嗽评分、咳痰评分、FEV1、mMRC评分、CAT评分、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评分、呼出CO值、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次数、随访期间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在咳嗽评分、咳痰评分、FEV1、mMRC评分、CAT评分、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评分、呼出CO值、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次数、随访期间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咳嗽评分、咳痰评分、FEV1、mMRC评分、CAT评分、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评分、呼出CO值、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次数、随访期间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未戒烟组咳嗽评分、咳痰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呼出CO值、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随访期间COPD急性加重次数逐渐上升,FEV1逐渐下降(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戒烟成功组咳嗽评分、咳痰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呼出CO值、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随访期间COPD急性加重次数逐渐下降,FEV1逐渐上升(P<0.05)。组别与时间在CD3+、CD4+、CD8+、CD4+/CD8+、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在CD3+、CD4+、CD8+、CD4+/CD8+、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CD3+、CD4+、CD8+、CD4+/CD8+、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上主效应显著(P<0.05)。戒烟成功组CD3+、CD4+、CD8+、CD4+/CD8+、IgG、IgA、补体C3、补体C4水平在其余各随访时间与随访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成功组IgM水平在其余各随访时间与随访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失败组CD3+、CD4+、CD8+、CD4+/CD8+、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在其余各随访时间与随访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开始时,3组患者CD3+、CD4+、CD4+/CD8+、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与FEV1呈正相关(P<0.05),与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评分及呼出CO值呈负相关(P<0.05)。CD8+与FEV1呈负相关(P<0.05),与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评分及呼出CO值呈正相关(P<0.05)。随访结束时,戒烟成功组和未戒烟组患者CD3+、CD4+、CD4+/CD8+、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与FEV1呈正相关(P<0.05),与咳嗽评分、咳痰评分、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评分及呼出CO值呈负相关(P<0.05)。CD8+与FEV1呈负相关(P<0.05),与HAD评分、烟草依赖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评分及呼出CO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烟草对早期稳定期COPD患者局部气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是有损害的,戒烟干预有利于气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戒烟成功者获益更大,即使戒烟失败,短期戒烟患者也可获益。但烟草对人体的危害存在延续性,戒烟至少6个月后各项指标才能明显改善。局部气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相关性,气道免疫功能的改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其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IgA、IgG更能反映气道免疫情况。  相似文献   

20.
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白介素16及免疫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其及对白介素16(IL-16)、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各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旨在阐明其对哮喘患儿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诊断为哮喘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匹多莫德)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5例,两组疗程均为60 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后2个月患儿IL-16、IL-4、INF-γ及血清IgA、IgG、IgM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哮喘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哮喘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哮喘患儿的FEV1(L)、FEV1/FVC(%)、FEV1占预计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4)观察组治疗后的IgG、IgA、IgM等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6、IL-4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治疗后INF-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次数,降低IL-16水平,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不良反应少,考虑可能通过调节其免疫机制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