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208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30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照组78采用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术前脊柱生理指标及手术时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NRS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的脊柱生理指标同样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相同,但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分析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胰头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运用价值。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2例胰头癌患者,随机纳入ERAS组、对照组各46例,均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干预,ERAS组接受多学科协作下ERAS干预。对比两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显示,ERAS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鼻肠营养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肠外营养时间、进流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87%,低于对照组的28.26%(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CRP、AMY、TBIL、ALT均较术前升高,ERAS组术后1 d、3 d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果表明,多学科协作基于ERAS理念开展围术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胰头癌患者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术期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外科(ERAS)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LDH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12 h、第1天、第2天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JOA、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ELD治疗的LDH患者,围术期进行多学科协作ERAS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及经济负担,且有利于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微创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微刨脊柱外科领域中已成为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已被逐渐应用于对脊柱骨折、腰椎滑脱症、骨质疏松症、经皮椎体强化和后凸成形、腰椎不稳症、椎间盘源性疾病的诊断或治疗。人们对微创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开放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6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Cobb角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骨折均有肯定效果,但其并发症风险小,能更好促进神经功能的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镇痛在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自2019-01—2020-10诊治的60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30例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法镇痛(常规镇痛组),30例围手术期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组)。结果 60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多模式镇痛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镇痛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镇痛组短,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常规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围手术期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无痛康复锻炼,加快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2010年1月获治疗的6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胸腰椎骨折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微创经皮组36例和传统开放组30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VAS评分、ODI指数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障碍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例,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恢复,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椎弓根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取20具成人尸体腰段脊柱,模拟最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加载方向应变和位移或角度值,比较短节段Roy—Camille、Steffee、Dick、C—D和TPRF5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轴向压缩、侧弯、前屈和扭转试验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器械的稳定程度与椎弓根螺钉直径、螺钉固定装置等结构密切相关。本实验条件下,以TPRF的稳定性最好,但各种器械均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单侧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及单侧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本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一侧半椎板减压,另一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其中退变型18例,峡部型10例。L滑脱20例,b滑脱8例,其中Ⅰ度20例,Ⅱ度8例。结果 术后随访6~60个月,根据Nakai分级:优20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5.7%。25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89,3%,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单侧后路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只有一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一种具有纵向撑开和压缩功能的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行颈椎椎弓根钉置钉训练,研究其进钉准确性。方法:(1)收集颈椎新鲜标本7具,先采用CT扫描椎弓根,测量椎弓根内外径的高度和宽度;(2)设计合适的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3)在收集的7具颈椎新鲜标本70个椎弓根上行置钉操作训练,评价其置钉准确性。结果:颈椎椎弓根直径一般>4.5mm,其高度大于宽度,可适于椎弓根钉内固定使用,颈椎椎弓根钉置钉的准确性高。但颈椎椎弓根存在个体差异,宜行个体化进钉。结论:颈椎椎弓根解剖学上可以满足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田薇  粟莉 《骨科》2021,12(6):555-558
目的 探讨腰部骨科固定支架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康复应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22例,将2019年1月至6月术后佩戴腰围治疗的61病人纳入对照组;2019年7月至12月术后佩戴腰部骨科固定支架治疗的61病人纳入观察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疼痛、腰部功能和舒适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VAS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GCQ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得分都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腰围与腰部骨科固定支架均可提高病人术后康复的疗效,但腰部骨科固定支具在舒适度、透气性方面表现更佳,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使病人更易接受并坚持佩戴,并有助于病人术后腰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沈世彬  魏雪  迟巧琳  黄浩然  李亮  王宾 《骨科》2023,14(4):321-326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5例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病人,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分为3D组和常规组,3D组8例,常规组7例。常规组病人均选择常规手术方式,3D组病人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进行后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置钉准确率;术后随访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术中实际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以及进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与术前规划基本一致。3D组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15% vs. 82.05%,χ2=7.988,P=0.005);3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3D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在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S合并胸腰椎骨折,能显著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手术时间及透视辐射伤害、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并且对早期减轻术后疼痛及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对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后再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8月68例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分为2组:单纯PVP组( n=37),只行双侧PVP;PVP联合内固定组(( n=31),行双侧PVP+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腰背痛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及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矫正率。结果单纯PVP组骨水泥注入量(5.7±1.1)ml,手术时间(43.4±5.0) min,出血量(5.5±1.5)ml,住院时间(3.2±0.4) d。 PVP联合内固定组骨水泥注射量(6.1±1.4)ml,手术时间(74.7±8.6)min,出血量(70.2±4.7)ml,无一例需要输血,住院时间(5.3±1.0)d。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24~30个月)。 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1、2、3个月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纯PVP组( 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压缩率显著高于PVP联合内固定组( P<0.05);2组内椎体高度压缩率术前与术后各时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恢复率显著低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单纯PVP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后凸角显著高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2组椎体后凸角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后凸矫正率显著低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单纯PVP组椎体后凸矫正率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5例(13.5%)出现再骨折  相似文献   

17.
腰椎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用钉-棒联结结构固定棒杆,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Cage)融合,或行横突间植骨。结果随访时间2~37个月,根据Macnab手术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20%。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使用安全,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椎弓根钉手术在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 采用Oasys颈后路内固定系 统运用个性化综合置钉法经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20例.每例均结合术前影像学测量结果及术中探查结 果实施个性化置钉.结果 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获得3~12个月随访,患者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复查置钉 准确,无断钉与螺钉松动现象.结论 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及置钉个性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脊柱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后环损伤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骨盆后环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4例。按照Tile分型,B3型1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应用脊柱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将万向椎弓根钉从双侧髂后上棘处开槽置入髂骨后部内外板间,钉尾沉于骨质内,连接棒通过双侧骶棘肌隧道放置固定后,在骨盆后环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支架”有效固定。结果30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棒、骶髂关节再次脱位及内固定物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3例,中2例。结论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固定有效牢靠,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定位,创伤小,恢复快,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单位也可行手术,极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3年7月,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枕颈融合治疗难以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并脊髓压迫11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并寰椎前脱位7例,齿突发育不良并寰椎后脱位4例。结果寰枢椎脱位获得不同程度的复位,脊髓压迫解除,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枕颈部3~5个月骨性融合。结论对于难以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枕颈融合术,不但固定较牢固可靠、简便,有利于植骨融合,而且还有一定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