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凌翔涂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2):33-3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例资料,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式等,总结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复查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瘤复发,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结论 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首选手术切除治疗,其在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80岁,6天前因腹泻于我院经CT检查诊断为脾门区占位(图1A),接受对症治疗后腹泻缓解;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以餐后为著)。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血压145 mmHg/75 mmHg,腹平坦、柔软,无包块,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肋缘下未触及,脾脏肋缘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腹部MRI:脾门区不规则团块状长T1稍长T2信号,大小约58.0 mm×69.0 mm×82.0 mm,病变边界欠清,其内可见短T2流空信号(图1B);DWI(b=1000 s/mm 2)可见高信号弥散受限征象;病灶边缘欠光整,病灶与胰尾、脾脏分界不清,与胃关系密切;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持续强化(图1C)。MRI诊断:脾门区实性占位,考虑胰腺或肠道来源、实性假乳头状瘤或间质瘤可能。行腹腔镜下胰腺体尾部切除+脾脏切除+肠粘连松解术,术中于胰尾部见质硬肿瘤,最大径约60.0 mm,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大体病理:肿块约80.0 mm×70.0 mm×60.0 mm,呈灰白色,质中,呈多结节样改变,外有完整包膜;胰腺离断面面积约25.0 mm×5.0 mm,其与脾脏切面未见明显异常。光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小圆形、卵圆形,核深染并可见异型脂肪母细胞(图1D)。免疫组织化学:CD34(血管+),CD117(-),Dog-1(-),SMA(灶+),S-100(-),Desmin(-),ALK(-),MDM2(少数+),Ki-67(阳性细胞约30%)。病理诊断:(胰体尾)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胰腺离断面及脾脏未见肿瘤。 相似文献
4.
5.
报告1例胫骨近端伴有血管肉瘤去分化的脂肪肉瘤,并通过分析其影像学、临床、病理等方面特点,进一步认识去分化脂肪肉瘤.2007-05在本院诊治的1例患者,男,51岁,因"发现左胫骨近端占位6d,骨肿瘤可能"收入院.回顾性分析其各项临床特点,包括起病特点、体格检查、血常规、影像学改变、病理特点、手术方式、随访时间.行肿瘤刮除灭活,髂骨植骨,骨水泥填充,胫骨平台T型钢板螺钉内固定 肿瘤组织活检术,术后40d肿瘤复发.再次入院行患肢截肢术,术后2周患者出现咯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血管肉瘤去分化的脂肪肉瘤在影像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无明显特点,诊断有一定困难.肿瘤恶性程度高,起病快,病程短,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去分化成分显示了广泛组织学变异,包含异质性分化的肿瘤。在去分化脂肪肉瘤中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已得到公认。然而,酷似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去分化脂肪肉瘤尚未被认可。本作者报道了6例具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特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水平的发现。此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主要累及腹股沟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性,56岁.因进食哽噎3年,加重6个月入院.6个月前感进食不顺,哽噎感加重,有时进食胸骨后疼痛,发病以来体重略减轻.胸部CT示咽旁内全程由软组织肿物占据,下界至贲门上方,全程咽旁肌层完整可辨,肿块上部偏左侧以脂肪为主并少许混杂软组织密度,CT值为49~95HU(正常皮下脂肪CT值约为95HU);下部分为较均匀的软组织成分,CT值约20HU,其中有点状细小血管影.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51岁,体检发现右上腹占位2个月;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膨隆,右上腹扪及直径约15cm质硬包块,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肝右叶15cm×12cm杂乱回声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及周边见数个斑片状强回声(图1A);超声造影见动脉期肿块呈不均匀高增强(图1B),门脉期及延迟期相强化程度逐渐减低,下份见片状无增强区(图1C);考虑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肝未分化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6 3岁。因右腹痛 2个月 ,加重伴恶心呕吐 2 0天入院。查体 :右上腹触诊较硬 ,无压痛、反跳痛。肝上界位于第 5肋间 ,下界位于肋缘下 3cm ,移浊 (- )。AFP(- ) ,HBV M(- ) ,胸片示右半膈上移。B超示肝右叶中下后段与右肾间显示巨大肿块 16 7cm× 10cm ,不排除右腹膜后占位。术中所见 :肝右叶肿大 ,向左推移胆囊 ,肝右叶占位 ,肿块突出脏面约 10cm ,张力高 ,切面呈囊性 ,壁较厚 ,囊内大量暗红色血性液体约 15 0 0ml,大量果冻样、半透明坏死组织约16 0 0ml。临床诊断 :肝占位待诊。病理检查 巨检 :灰褐色不整…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图纹理分析法用于腹膜后去分化及高分化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患者均行腹腔或盆腔MRI平扫、DWI及多期增强扫描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 Multiparametric软件进行纹理分析,获得DWI-ADC图灰度直方图参数,包括Skewness、E.Kurtosis、DiffEntropy、Contrst、Entropy、ADC均值、ADC中位值、5%ADC值(P_5)、95%ADC值(P_(95))、ADC三等分值(低、中、高)等。所有参数采用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患者间有差异的变量行ROC曲线分析评估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患者117例,其中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36例,高分化脂肪肉瘤81例。两组患者间Volume、ADC均值、ADC中位值、P_(95)、Skewness、E.Kurtosi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Kurtosis、Skewness、ADC均值、ADC中位值、P_(95)、Volum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0.738、0.635、0.633、0.652、0.819,敏感度分别为63.89%、61.11%、83.33%、82.86%、62.27%、97.22%,特异度分别为77.78%、86.42%、53.75%、51.22%、66.71%、59.26%。结论:DWI-ADC图纹理分析法有助于腹膜后去分化与高分化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其中Skewness、E.Kurtosis、Volume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患者女 ,5 5岁。自述两年来腹部渐隆 ,近日腹胀明显 ,平素身体健康 ,无重大疾病史。超声检查 :患者腹部明显隆起 ,探头按压不动。腹腔内探及一巨大包块 ,上至剑突下 ,下至盆腔底 ,偏于腹腔左侧。包块内回声杂乱不均 ,见大量大脑沟回状高回声区、局部均匀细密的低回声区及少量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包块周边见强回声的光带包裹 ,境界尚清。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肝脏、肾脏及子宫等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但均受压偏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大血管也图 1 肿瘤体积巨大 ,内见大量大脑沟回状高回声区 ,周边可见包膜 ,境界尚清图 2 肿瘤内局部见… 相似文献
16.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23)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分析。方法选取2002~2014年间确诊去分化软骨肉瘤12例,对其临床表现、放射学改变、病理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4例,年龄范围在21~63岁,平均年龄48岁,发病部位为股骨4例、胫骨3例、肱骨2例、骨盆1例、肩胛骨1例、掌骨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肿胀,局部可触及的肿块,1例患者因病理性骨折就诊。去分化软骨肉瘤表现为双重形态特征的恶性肿瘤,大体中央型多于周围型,组织学由分界清楚的高分化软骨性肿瘤和高级别间变性肉瘤构成。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较少见,临床结合影像及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对去分化软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7岁。颈部肿物缓慢增大15年,近来生长较快。B超示甲状腺右叶增大,轮廓失常,内可见2.7 cm×1.7 cm×1.4 cm大小团块,呈低、强回声及少量无回声,边界较清,内未见血流信号,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右叶近峡部可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3岁。咽部异物感1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无疼痛,不咳嗽、咯痰,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自觉头转向右侧时有发音异常。电子咽喉镜示右侧梨状窝新生物。CT示右侧梨状窝新生物。经抗炎治疗数日,未见明显好转。入院后行下咽部CT示右侧梨状窝血供欠丰富,低密度软组织肿块,涉及同侧批裂过中线,向上达口咽,良性肿瘤(囊肿)可能性大。间接喉镜等右侧梨状窝可见2个大小分别为1·8 cm×1·8 cm和1·5 cm×1·5 cm的球形新生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行右下咽新生物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灰黄、灰褐色肿物2个,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5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胀痛不适,活动时明显,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症状.3天前患者发现右侧腰部胀痛加重,腹部按压时疼痛明显,同时左侧腰部也有疼痛症状,伴尿频,无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便如常,体重降低5 kg以上.CT平扫示右侧肾脏肾盂区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呈低密度,内可见条带状等密度影,其内低密度CT值20 Hu左右,肾脏皮髓质受压变扁(图1).增强扫描见瘤内条带状强化影,而低密度灶未见明显改变.临床诊断:右肾囊性肾癌可能性大.手术病理诊断:肾门区黏液性脂肪肉瘤,侵及肾盂和髓质(图2).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