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外鼻部分特征,为鼻部整形手术提供依据及丰富人体测量学数据。方法按体质人类学测量的要求,对202例(男性99例,女性103例)18~22岁发育正常的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外鼻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各测量值之中鼻指数为女性>男性,鼻高、鼻长、鼻宽、鼻深及鼻深指数均为男性>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鼻型以狭鼻型为主,鼻型的差异与性别、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恩施土家族容貌特征与年龄特征的各项指数 ,为体质人类学积累新的资料和临床整容、法医鉴定等提供量化指标。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 ,抽取 5 98人进行头面部解剖标志测量、指数计算与分析。结果 :该民族主要为中头型与圆头型 (头长宽指数分型 )、高头型 (头长高指数分型 )、阔头型 (头宽高指数分型 )、过狭上面型与狭上面型 (形态上面指数分型 )、过狭面型与狭面型 (形态面指数分型 )、中耳型、中唇型、狭鼻型、眼为细窄型和中等型。随年龄增长 ,一般各指数值增加 ,上述头型、面型、眼型、耳型、鼻型和唇型比例随之增加。结论 :恩施土家族头相对短、宽、高 ,面部窄而长 ,眼裂隙小 ,鼻窄而长 ,唇中厚 ,耳中等。一般男性面部相对窄长 ,口裂大 ,唇簿 ,女性面部相对宽短 ,口裂小 ,唇略厚  相似文献   

3.
人体面部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美容、法医人类学、营养学及医疗保健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测量371例湖南大学生的额最小宽、耳屏间宽等10项指标,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计算出男女各项指标的均数和标准差.并根据形态面指数和形态上面指数对脸型进行分型.结论 无论男女,脸型均以中面型和中上面型为多,超阔面型、超狭面型、超阔上面型、超狭上面型较少.  相似文献   

4.
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的活体测量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测量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部的形态及间距,为鼻部畸形、缺损的修复和整容及体质人类学、生长(年龄)解剖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活动直脚规和弯脚规对240例3-6岁面部发正常的儿童鼻部进行鼻全长、鼻背长、鼻高、鼻翼长、鼻翼高、形态面高的测量,观察鼻尖、鼻基部、鼻孔、鼻侧面形态及鼻翼沟形态与鼻唇沟的关系。结果:观察项目中各项男、女性别间均有明显差异(P<0.001);测量项目中各项年龄组间及性别间也有明显差异,并以此推出鼻全长与形态面高,鼻全长与鼻背长两项回归方程。结论:提供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部活体测量正常值及形态面高与鼻背长两项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为给我国景颇人的临床鼻部整形与美容外科、人类学、民族学和法医学提供相关的数据,对世居云南的611名(男277人,女334人)正常景颇族人鼻外形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调查.调查对象分为少年组、青年组和成年人三组.结果: 景颇族高型鼻根多见,平均55.83%;鼻尖方向呈向前状型,平均81.17%;鼻基底呈水平状型 ,平均79.17%;鼻翼微突型,平均91.83%;鼻外侧形态直型,平均74.83%;鼻指数分型以中鼻型(70.0~84.9)为主.景颇族男女两性的鼻高平均49.09mm,鼻长平均41.99mm,鼻宽平均36.44mm,鼻指数平均74.93mm,但两性差异显著.他们的鼻深平均14.59mm,鼻深指数平均40.19mm,两性差异不显著.景颇族成年组与青年组各鼻测量值均无显著性的差异,但他们与少年组各鼻测量值却有显著性的差异,提示景颇族人鼻的发育在青年组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贵州毛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为了解贵州毛南族体质特征,本文对贵州平塘县464名毛南族进行了活体观察和测量,并与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贵州毛南族眼裂开度中等,方向上斜型,普遍有蒙古褶,直形鼻梁,鼻翼微突,上唇皮肤高度中等,以突唇为多,红唇厚度适中,耳垂以圆形为主;属圆头型,以超阔面型为主,多为中鼻型;男女身高以矮型为主。为国人体质人类学、民族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青壮年527例进行体质调查见其头宽较大头长略小,多为圆头或超圆头型;头高亦稍大,故高头型多;形态面高及上面高略大,狭面与狭上面较多,狭上面尤甚;鼻宽较小,绝大多数为狭鼻型。身高中等,体型为中间型略偏宽短;腿型以中腿型最多。体质指数较小,体重、体型、身高胸围指数较大,表明维吾尔族体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湖南回族与本省其他民族的体质特征,为人类学提供资料。方法以湖南省汉寿县毛家滩回族乡为主测区,对回族成年男、女400例进行活体测量与观察。所得结果用马丁分类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其体质特征。结果:湖南回族中等身材,男性以中头型为主,圆头型次之,女性以圆头型为主。眼裂多呈水平,面阔、中鼻,女性多为凹形鼻,男性则以直鼻梁居多。结论:湖南回族除具有东亚人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本民族独特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安多藏族青壮年体质特征进行研究,见身高中等,体型为中间型偏狭长;腿型以中腿型为多;以头指数以及头宽高指数划分头型均以中头型多见,按头长高指数划分80%以上属高头型;面狭、鼻窄。两性体质特征相近,无显著差异。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长治医学院来自山西各地的120名山西籍汉族青年学生(18~22岁)的头面部的12项指标及有关指数进行测量统计,其结果:所测对象的头型与国人成人头型所统计数据值相比是基本一致的,主要以圆头型(包括特圆头型)为主(80例,占67.23%),其他头型较少,特长头型没有见到。面型,青年学生的以阔面型多见(55例占44.53%),中面型次之(28例占23.53%),其它面型较少。鼻型以中鼻型最多(79例占66.39%),狭鼻型、阔鼻型较少(41例占33.61%),其它鼻型没见到。  相似文献   

11.
百色地区乡村壮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广西百色地区乡村壮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其动态发展趋势。方法 对百色地区 7~ 18岁 2 3 90名乡村壮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的数据进行分析 ,不同年代间乡村壮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 ,并同时与乡村汉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比较。结果 乡村壮族学生多数发育指标从 7~ 12岁为生长加速期 ,12岁以后逐渐减缓。乡村壮族学生多数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均值比汉族小。 1979~ 1991年乡村壮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的发育有较大的增长 ,而 1991~ 2 0 0 0年乡村壮族学生身高体重的发育少数年龄组有所增长 ,但多数年龄组呈现负增长。结论 乡村壮族学生体质发育比汉族乡村学生差。 1979~ 1991年是乡村壮族学生体质发育的快速增长期 ,1991~ 2 0 0 0年乡村壮族学生体质发育趋于平滞。  相似文献   

12.
百色地区城市壮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百色地区城市壮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动态发展趋势。方法 对 2 0 0 0年 7~ 1 8岁 2 4 0 0名壮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与汉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作比较 ,与城市壮族不同年代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也进行了比较。结果 城市壮族学生多数指标显示以 7~ 1 3岁为生长加速期 ,1 4岁以后逐渐减缓。城市壮族学生多数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均值比汉族的小。 1 985~ 1 991年壮族学生的身高体重有较大的增长 ,1 991~2 0 0 0年城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多数年龄组有所增长。结论 百色地区城市壮族学生发育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逐年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城市壮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发展比汉族学生差。 1 5~ 1 8岁年龄组学生的体质发育及发展呈停滞或倒退趋势 ,因此减负和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壮族与汉族学生体质发育的差异及它们城乡差别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 7~ 1 8岁广西城乡壮族和汉族学生身高、体重的 1 985~ 2 0 0 0年 4次体质健康调查统计资料进行壮汉比较和城乡比较 ,分析其壮汉差别、城乡差别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城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均值比城市汉族学生的小。乡村壮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均值在1 985和 1 991年大于乡村汉族 ,但在 1 995和 2 0 0 0年却小于汉族。壮族学生身高、体重的城乡均值差不断扩大 ,但比汉族的小。结论 城市壮族学生体质发育明显落后于汉族城市学生 ,乡村壮族学生体质发育从 1 995年以后开始落后于乡村汉族学生。壮汉学生体质发育差别呈扩大趋势。壮族学生体质发育的城乡差别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新疆维吾尔族425名大学生的发旋调查情况。发现维吾尔族的单旋顺旋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极显著高于壮族和瑶族(P<0.01),而反旋率低于汉族(P<0.05),明显低于壮族及瑶族(P<0.01)。双旋顺反旋率高于壮族(P<0.05),低于瑶族(P<0.01),顺顺旋率均高于汉族、壮族及瑶族(P<0.01)。提示了发旋这一性状有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5.
百色市壮族大学生体格测量与体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壮族大学生营养和发育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对生物电阻抗法和传统人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方法调查对象为480名壮族大学生,年龄为19~23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等体格指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量体成分,并对人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同时用传统方法测量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等指标并进行评价,对几种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壮族大学生身高、体重和体成分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几种方法测量壮族男性和女性大学生肥胖率的测值:使用理想体质量方法肥胖率分别为1.48%、1.81%;使用体质指数法肥胖率分别为0.99%、0.72%;使用腰臀比法肥胖率分别为3.45%、9.03%;使用生物电阻抗法肥胖率分别为5.42%、15.52%。生物电阻抗方法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传统方法。结论生物电阻抗方法可以测定人体体脂比,在诊断肥胖方面较其它评价体成分的方法更趋合理和科学。同时还可以测量体水分率、肌肉量、骨量和基础代谢率等,有助于客观地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西汉、壮、瑶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20年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HO(2006)的儿童营养标准,即年龄别身高筛查生长迟滞,年龄别体质指数筛查消瘦,并比较各城乡、性别、民族、年份组年度间两类营养不良率的差异。结果汉族学生近20年来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两类营养不良检出率大幅下降,男女生生长迟滞率和消瘦率分别由20.30%、18.60%和21.00%、16.60%下降至6.30%、6.20%和13.40%、10.30%。壮族城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以"消瘦"为主,农村学生营养不良则是"生长迟滞"与"消瘦"均表现为较高检出率。壮族学生的两类营养不良率在由1991~2005年的15年间持续下降后,在2005~2010年的5年间都有回升现象。瑶族学生的营养不良主要以"生长迟滞"为核心,并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男女生的"生长迟滞"率由1995年的23.20%和18.30%上升至2010年的38.00%和35.90%。结论广西汉、壮、瑶族学生的"生长迟滞"和"消瘦"两类营养不良情况依然严峻,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瑶族和壮族农村学生的营养问题尤为突出,营养改善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山东汉族大学生头面部测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①目的 了解山东汉族大学生头面部特征并积累其形态学资料。②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籍210名18~22岁在校学生进行了头面部26个项目的测量,以及各测量均值的男女性别比较,并就部分测量均值与其他地区汉族及13个少数民族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③结果 山东汉族大学生头面部以过短头型和阔面 ,与华北汉族、15省汉族及蒙古族、哈萨克族、赫哲族相距较近,而与其他地区汉族及东乡族、景颇族等5个少数民族相距较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族女学生初潮年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回忆法对765名壮族女学生的月经初潮年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初潮年龄壮族女子为13.78岁,汉族女子为13.81岁;初潮发生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父、母为农民组或家庭妇女组及文盲组的平均初潮年龄较高;月经初潮之前的居住地对初潮年龄无影响。另外,月经初潮年龄出现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高血压危险人群,并采取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马山县5家壮族人群聚居区医院的壮族T2DM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血糖和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生活方式等情况.采用单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