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监护的完善化以及合理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不再是AMI的主要死因,而泵衰竭则是影响病死率的重要因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的病死率达80%左右,合并较重的急性左心衰病死率可达30%左右。本目的有在探索防治泵衰竭的方法及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彩顺 《医学综述》1996,2(12):673-674
<正>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AMI并发心力衰竭亦称泵衰,心源性休克则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现将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基本知识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三大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心脏和周围循环功有不全所引起的一个症候群,起病急,病死率达到60%~90%,心源性休克是泵衰竭的严重阶段.通过结合临床现将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心脏病病人到了晚期出现泵衰竭,其中绝大多数与急性心肌梗塞(AMI)有关,特别是左室前壁梗塞易出现左室泵衰竭,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左心衰竭、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等。我院收治396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76名并发心源性休克,其死亡率为60.5%;74名AMI并发心力衰竭,其死亡率为31%。如何降低泵衰竭的死亡率是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是急性心肌梗死,而急性心肌梗死的致命并发症是室性心律失常和泵衰竭。泵衰竭包括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则是严重泵衰竭的表现,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治疗取得显著进展,但心源性休克的问题乃相对突出。早期治疗冠心病的严重心肌缺血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老年冠心病的死亡率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附9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戈  李醒三 《广西医学》2001,23(4):740-742
目的:研究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经过及预后。方法。将我院1990-1999年中的133例AMI病人分为老年组(97例)和非老年组(36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主要并发症,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老年组中不典型或无明显我痛者多,泵衰竭或心律失常的发展率及住院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结论:老年性AMI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泵衰竭是老年AMI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泵衰竭最为严重的临床表现,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AMI患者病死率是70%,而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达60%-90%[1],因此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泵衰竭主要表现是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尽管目前治疗方法不断提高,但其病死率仍然很高,本文报告36例急性心肌梗塞均伴心衰或休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硝普钠和多巴胺静点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和泵衰竭(心力衰竭与心原性休克)。近来由于临床对心律失常的监护和治疗的加强,AMI患者死于心律失常者已减少,而死于泵衰竭者相对增多。国外采用Swan-Ganz导管能较早发现泵衰竭,但此法有创伤,设备价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六年来(1980-1985)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50例,死亡72例,病死率为28.8%。其中60岁以上死亡64例,多数并发泵衰竭或心律失常。泵衰竭为主要死因,并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死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主要死因之一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心律失常,使其对血液动力学的不利影响和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倾向降至最小程度,对A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1996年10月~2004年10月AMI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共6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除因心泵功能严重损害而发生心源性休克外,可因一些心肌外因素(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剧痛、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药物影响等)引起低血压。AMI并发低血压状态与心原性休克在处理及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临床上对两者加以鉴别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 老年人由于心脏血管的老化易导致心脏贮备能力减低,心脏顺应性差,另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多为2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梗塞灶分布广泛,心肌坏死面积大,加之心外伴发病多,故并发泵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本文结合42例老年AMI并发泵衰竭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4~2000年收治83例AMI老年患者中并发泵衰竭42例(占50.6%),男30例,女12例;年  相似文献   

14.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升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升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AMI患者65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32例及血糖正常组33例,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发症及病死率等.结果 AMI患者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冠状动脉2支及3支病变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泵衰竭者以及病死率等明显增加(P<0.05).结论 AMI血糖升高,提示预后差,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早期预防和控制各种并发症,对降低其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龙凤军 《广东医学》1992,13(5):271-272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三大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六十年代随着冠心病监护病房的使用,以及有能力预防和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致使AMI的死亡率有了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近四年来住院的2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分析,60~79岁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14:1。多发生前壁、侧壁,发生率为77.73%。并发心律失常8例,死亡2例;急性左心衰5例,死亡1例;心源性休克7例,死亡4例。多数死于泵衰竭。15例临床治愈出院。 AMI发生前原有高血压病者12例(54.55%),AMI多发生在上午和傍晚,在重庆地区,AMI的发生与季节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威胁人民生命的疾病。自70年代中后期,我国较多的医院成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以来,由于及时发现和治疗了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使AMI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目前,AMI死亡原因是心脏破裂与泵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后者多继发于广泛的透壁性AMI,及在冠状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100 例,依据患者初入院5 天连续心电监护以及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情况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总发生率81 % ,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占95-1% ,室性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关系不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心肌梗塞。本组病死率17 % ,合并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为100% ,病死率30 % 和80% ,经溶栓治疗再通者70 % 患者原发心律失常大部分或全部消失,病死率为0 。结论 对并发心律失常及早发现,尽快合理治疗,对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泵衰竭互为因果关系,死亡率高,故早期有效地抗心律失常治疗非常重要除综合治疗外,应用镁剂可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原性休克的发生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祁慧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8):213-214
心源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泵功能衰竭,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占绝大部分. 据统计[1]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老年AMI患者的发病率达80%,其病死率为70%~90%.因此,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