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用北京普利生LBY 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定正常孕妇 32例 (对照组 )和妊高征患者 78例 (轻度组 33例、中度组 2 0例、重度组 2 5例 )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轻度组只有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 (P <0 .0 5 ) ;中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重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 (低切、中切、高切 )均明显升高(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各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重度妊高征改变最显著。因而对妊高征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聚集改变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及其对心绞痛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 4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 (光密度法 )、红细胞变形指数 (激光衍射法 )、血浆及全血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 )和纤维蛋白原 (双缩脲法 )。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粘度 ( 4 0s- 1 )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5 ) ,且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呈直线正相关 ,与全血粘度 ( 4 0s- 1 )无相关性。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是红细胞聚集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导致血液高粘滞 ,与心绞痛发作有关 ;选择 10s- 1 以下切变率测定低切全血粘度 ,利于观察全血粘度与红细胞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多种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不同时期内机体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检测 8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DNA、输血传播病毒(TTV)DNA ,并做出相关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乙肝HBVDN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失代偿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代偿期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5 ) ;TTV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乙肝患者体内有微循环障碍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机体内呈高凝状态 ,失代偿期呈低凝状态。TTV阳性患者体内有微循环障碍 ,TTV对机体有一定的致病作用。血液流变学应作为肝病患者检查的指标。血液流变学与HBVDNA是肝病检查中相对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肺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 :检测 32例急性肺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并与 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肺炎患者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本组结果提示急性肺炎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5.
心脏跳动中房室缺修补术体外循环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年龄≥ 8岁的心脏跳动中房室缺修补术患者 ,体外循环采用无血预充技术 ,在转机前、转机复温开始、停机后 1h分别采血作血液流变学测定分析。结果 :转流期间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 (P <0 .0 5 ) ;停机后 1h ,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仍较低 (P <0 .0 5 )。结论 :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期间 ,血液流变学的状态发生明显变化 ,此变化有利于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高脂血症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5分钟解聚率与血脂正常者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青中年高脂血症患者与血脂正常者比较,低切变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显著(P<0.01)。说明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尤其是高血脂老年,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的指标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皱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Ⅰ、Ⅱ期高血压病例 80例 ,治疗组 (松龄血脉康组 ) 45例 ,对照组 (得高宁组 ) 3 5例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血压、血液流变性及甲皱微循环的改变。结果 :治疗一疗程 ( 3 0天 )后 ,主要临床症状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5.1%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 ) ,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0 .0 1)。结论 :中药松龄血脉康治疗高血压病 (Ⅰ、Ⅱ期 ) ,疗效确切 ,能有效改善主要临床症状 ,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当归对正常家兔和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中药当归注射液对正常家兔和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胆固醇加猪油喂养家兔复制高脂血症家兔模型。 2 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 4组 :①正常对照组 ;②正常当归组 ;③高脂血症组 ;④高脂血症当归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加当归注射、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当归注射。 1 0周末颈静脉采血 ,测定血脂、外周血象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正常当归组和高脂血症当归组 ,高脂血症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 (HCT)、纤维蛋白原、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降低 (P <0 .0 1或 0 .0 5 ) ,红细胞电泳指数则显著增高 (P <0 .0 1 )。高脂血症当归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高脂血症组 (P <0 .0 1 )。结论 :2 5 %当归注射液对正常家兔血液流变性无明显影响。但能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甘油三酯 ,升高外周血红细胞及HCT ,并改善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心病血液高粘滞的成因及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输回对肺心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 3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及血液的凝固性等 19项指标综合观测与健康人群对照。并对肺心病患者用自体血液体外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卡森屈服值。均较健康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采用常规综…  相似文献   

10.
光量子方法治疗肺心病的血液流变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性改变及意义。方法 :对 3 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光量子疗法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 19项指标进行综合观测。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呈血液高粘滞血症。采用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后 ,病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明显 (P <0 .0 1~ 0 .0 5 )。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可能与光量子疗法可使红细胞聚集性降低、纤维蛋白原溶解度提高及血饱和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 GTT)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TAO大鼠,分为对照组( N组)、模型组( M组)、GTT组、己酮可可碱组( JTKKJ组)、甲氨蝶呤组( JADL组)等5组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开始时、第6周末及第12周末分别测定下述指标: TAO大鼠肢体病变分级( LAC)、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 RBC-C3 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IC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治疗前, M组、GTT组、JADL组和JTKKJ组的LAC、RBC-C3 bRR、RBC-IC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N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 )。治疗6周末和12周末,GTT组、JADL组和JTKKJ组的LAC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 ) , GTT组和JADL组的RBC-C3 bRR、RBC-ICR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GTT组的LAC分别与JADL组和JTKKJ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TT组与JADL组的RBC-C3bRR及RBC-ICR分别和JTKKJ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末,GTT组、JADL组和JTKKJ组的LAC与同组治疗6周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TT组和JADL组的RBC-C3bRR、RBC-ICR与同组治疗6周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TT组和JTKKJ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两组分别和JADL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TT可能通过提高红细胞免疫吸附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性而有效治疗TA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特征及通心络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年龄 6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 60例 ,检测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再随机分为治疗组 (通心络胶囊组 ) 3 3例和对照组 (尼莫地平组 ) 2 7例作比较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及临床症状的治疗作用。结果 :气虚血瘀症患者治疗前甲襞微循环中度及重度异常者 5 2例 ( 86.67% ,5 2 /60 ) ,其中治疗组 2 9例 ( 87.9% ,2 9/3 3 ) ,对照组2 3例 ( 85 .7% ,2 3 /2 7) ,以形态积分 ( 2 .5 8) >流态积分 ( 2 .2 2 ) >袢周积分 ( 0 .83 )为主要特征 ;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异常率同为 10 0 % ,其中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为主要特征。治疗 3 0天后 ,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均 <0 .0 5~ 0 .0 1)。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0 .9% ,对照组为 70 .3 9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率极高 ,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JL-GE对SD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银杏叶、白蒺藜全草提取物的复合制剂 (JL -GE)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8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 ,分别用生理盐水、阿斯匹林和JL -GE(分两种剂量 ,Ⅰ组JL -GE150mg/kg/d ,Ⅱ组JL-GE300mg/kg/d)灌胃 ,半月后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两个JL -GE实验组的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模型组 (P<0.01 ,P<0.05) ,其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而两个实验组动物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JL -GE可能通过降低红细胞聚集性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SD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HRT对去势大鼠血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应用去卵巢大鼠为绝经模型,设去势组和假手术组为对照,予以短期HRT后,采用美国BOOKFIELD公司生产的DVⅢ型血液流变仪测定大鼠血浆粘度ηp、全血在3种不同剪变率下(1、20、200s-1)的粘度,用温氏法测量红细胞压积(HCT),并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ηr。结果:去势组大鼠全血粘度增高,予以短期HRT治疗组的全血粘度增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也相应增高。结论:短期HRT对于CHD的一级预防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醋柳黄酮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连旺 《中国微循环》1998,2(4):224-225,231
目的:观察醋柳黄酮片治疗冠心病及对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应用醋柳黄酮,对照组(34例)内服复方丹参片,连药用药8周,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 C807T基因多态性及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9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9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GPIa C807T基因型,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率,采用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MARADP)。结果:脑梗死组GPIa 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0.05);脑梗死组CD62P表达率、血小板MARAA、MARADP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T+CT基因型CD62P表达率和MARADP高于CC基因型(P<0.05);脑梗死组TT+CT基因型CD62P表达率和MARAA、MARADP与CC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aC807T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增强可能是T等位基因促进脑梗死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45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患儿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显著提高,红细胞聚集功能及刚性增强,变形运动能力减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浆比粘度增高。提示CCHD患儿存在着严重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不仅有血液粘度的变化,而且有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异常。本文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血脂康对高血脂和异常血液流变及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70例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服用血脂康每次0.6g,每日2次。疗程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血脂康有明显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作用,是治疗高脂血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经骶前间隙腰骶椎轴向融合(AxiaLIF):该术式是经直肠后壁和骶前间隙入路,将螺钉轴向放置在腰骶椎,从而完成L5/S1融合。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微创操作、保留脊柱后柱结构完整性等优点,但抗旋转能力差; 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主要由中空轴向螺钉、2枚带刺内锁螺钉及特殊置钉器组成,是具有微创操作、固定牢靠、良好抗旋转能力的内固定系统。 背景:探寻一种微创操作、固定牢靠、具有良好抗旋转能力的新技术对于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骶椎失稳的生物力学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腰骶椎尸体标本,截取腰骶椎运动节段(L3-S5),分为以下5组:结构完整的正常组、双侧峡部裂组、双侧峡部裂+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组(A组)、双侧峡部裂+单纯中轴螺钉固定组(B组)、双侧峡部裂+单纯中轴螺钉固定+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C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中L5/S1节段屈伸、侧弯、旋转的三维运动范围及轴向抗压能力。 结果与结论:①在不同方向的运动下,A、B、C组固定方式的稳定性均优于正常组与双侧峡部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A、B、C组3种内固定方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而在左右旋转方向上, A组旋转运动的三维运动范围显著小于B组,且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抗旋转能力强,有望应用于临床。 ORCID: 0000-0002-1032-2834(易国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赵秀梅  刘育英  汪德清 《中国微循环》2006,10(6):410-412,F000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喂普通饲料;(2)高脂血症组:喂高脂饲料4周,每组6只。于造模4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水平、体质量及肝质量与体质量之比、血液流变学和肝脏活体微循环的改变。结果 喂高脂饲料4周后肝脏体积增大,体质量及肝质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标本显示肝细胞肿胀、脂肪性变,肝细胞的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减少,甘油三脂变化不大;血压及血浆黏度较正常组增高明显(P〈0.05);肝脏活体微循环观察显示肝脏微血管数明显减少,肝细胞索增大,泡沫状突起压迫周围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有红细胞聚集和白细胞黏附。结论 短期内高脂食物的摄入可造成脂质代谢紊乱,继而发生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