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 pathy,ICM)系指冬眠心肌、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或多灶性心肌梗死,单独或相互组合,出现以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Burch等于1970年首先阐述冠心病所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其临床表现酷似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命名为缺血性心肌病。1995年WHO/ISFC工作组将ICM定义为: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但不能用冠状动脉病变或缺血损伤程度来解释的心肌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 pathy,ICM)系指冬眠心肌、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或多灶性心肌梗死,单独或相互组合,出现以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3.
全国世纪之交心力衰竭学术研讨会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世纪之交心力衰竭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21~24日在我国西北城市兰州隆重召开。研讨会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主持。 与会专家认为心力衰竭(心衰)虽然是由不同病因所致,可引起血液动力学异常,但心肌重塑引发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心衰发展的机制。1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与血管重建术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院士认为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可能由于心肌冬眠、散在性纤维化和心肌梗死联合所致,而及时血管重建对冬眠心肌的复苏,心功…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肌病是导致心力衰竭常见的原因。通过早期血运重建挽救冬眠心肌,可能在阻止和逆转心室重塑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由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受损,且冠状动脉病变往往较复杂,因此行血运重建的风险较高。目前关于血运重建能否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仍存争议。现阐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目前约有1.25亿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导致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死亡、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1]。尽管造成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通常是多因素且相互重叠的,缺血性心肌病仍是心力衰竭的最大单一因素[1]。  相似文献   

6.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CICM)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所致 ,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 C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故二者晚期很难鉴别。作者用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法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 ,旨在探讨CICM和 DCM的心功能特点。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CICM组 :参照 Burch[1 ] ,、张放 [2 ] 及贝政平 [3]等对 CICM的诊断标准 ,选择有明确冠心病证据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冠脉造影阳性 )、明显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 (NYHA分级 ~ 级 )患者 5 0 (男 42 ,女 8)…  相似文献   

7.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目前被定义为左心室(LV)舒张和收缩性降低,且不能归因于负荷条件或冠状动脉灌注缺陷所致的心肌病。通过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成像)检测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和内径增大(高于平均预测值两个标准差)就足以诊断[1]。在一般人群中,NIDCM发生率为1/2500[2],易发生终末期心力衰竭(ESHF)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  相似文献   

8.
<正>心肌缺血是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或缺血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长时间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不可逆性损伤,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恢复血液再灌注[2]。但目前已形成的共识是,再灌注本身亦会导致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并由此导致以左心室扩大及收缩功能下降为特征的心脏重构[3]及出现心律失常、心肌顿抑、微血管阻塞和心肌坏死等临床表现。心肌缺血的主要治疗干预手段包括溶栓治疗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目的是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 ,心肌缺血是否造成坏死符合“全或无”定律。现在认为 ,心肌缺血或坏死或以冬眠心肌、顿抑心肌、伤残心肌等存活心肌的形式存在。存活心肌具以下的特点 :心肌血流灌注减低、收缩功能障碍 ,但细胞膜完整性存在 ,细胞代谢存在 ,具潜在的收缩储备。有研究表明 ,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 ,虽心电图表现为病理性Q波 ,但18F 氟脱氧葡萄糖 (18F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PET)证实有 4 0 %~ 6 0 %的心肌存活[1] 。因此存活心肌的检测包括顿抑心肌、冬眠心肌和伤残心肌的检测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尤其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或室壁运…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肌病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由于严重、长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哀形成和心力衰竭,酷似扩张型心肌病(DCM)。故也被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临床上较非缺血性心肌病治疗困难,预后极差。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我科收治的ICM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冠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反复机化导致冠脉血管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1-2]。冠脉闭塞后长时间的缺血可致部分心肌坏死或处于冬眠状态,因此CTO患者中合并心功能不全较为常见,其中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sorder,LVSD)是心力衰竭发展中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和评价心力衰竭的关键指标。循证医学证据表明,CTO病变血管所供应的心脏区域内常有大量存活的心肌[3]。本研究旨在观察  相似文献   

12.
潘景韬 《山东医药》1994,34(5):38-39
一、概念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以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心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脏增大和/或心力衰竭,可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1970年Bruch等首先提出该疾病,其后Pantely和Brictow(1984)、Dash(1986)等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从病理和临床来看,缺血性心肌病与现已弃用的冠心病分型之一心肌硬化,实属异名同义;但缺血性心肌病作为一种诊断名称,在国际间尚未正式采用。WHO规定,继发于特异病因或疾病的心肌疾病不属于心肌病的范畴。但不少学者认为由于这类病例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与心肌病相似,且缺血性心肌病一词更能表明其病因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故将其归入继发性心肌病,这一诊断名称迄今仍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指发生于有心肌器质性改变基础上的室速,发作时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引起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器质性室速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后、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等)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法洛四联症)修补或矫正术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 (IC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诊断ICM 2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 ,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 ;心脏扩大 ,各种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超声心动图呈现左心室扩大 ,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 (<5 0 %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支或多支血管病变 ,血管狭窄平均 >75 % ,甚至完全闭塞。结论 该病多发生在老年人 :以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 ,酷似扩张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是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微循环固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损伤心肌灌注,进而引起缺血的临床综合征[1]。既往认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可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随着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会造成心肌纤维化,甚至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冠心病心力衰竭主要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心肌冬眠、心肌硬化等引起[1].本文就我院应用曲美他嗪结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治疗的程序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肌病(ICM)这一概念,是1970年由Burch和Gills等提出来的,指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1986年Dash等认为,ICM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某些状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成的综合征。本文着重介绍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CICM)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性心动过速(VT)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发生在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等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室颤动,预后严重。但自1962年报告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以来,这方面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已发现在 VT 患者中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2岁,患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年。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和回旋支双支病变,LVEF值14%。超声心动图显示: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心尖部室壁瘤,中度肺动脉高压,二尖瓣、三尖瓣中度返流。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心功能Ⅳ级。  相似文献   

20.
定义“心肌病是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分类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或右室或两侧心室扩大。扩大常很严重,且均伴有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可以伴有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