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大黄总蒽醌与总鞣质提取物对肝脏的保护和损伤双向作用。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加蒽醌低、高剂量组,空白加鞣质低、高剂量组;模型加蒽醌低、高剂量组,模型加鞣质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共10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给予大黄总蒽醌和总鞣质低、高剂量(5.40、14.69 g生药/kg)灌胃,1天1次,共6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生化指标(ALT、AST、ALP)、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肝组织病理结果,并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大黄醌和鞣质对大鼠肝脏的作用规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生化指标均升高(P〈0.05, P〈0.01),空白加蒽醌高剂量组HA、空白加鞣质高剂量组AST、ALT、HA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蒽醌低、高剂量组及模型加鞣质低剂量组AST、ALT、ALP、HA、TGF-β1均降低(P〈0.05, P〈0.01),模型加鞣质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ALP亦降低(P〈0.05, P〈0.01)。病理结果显示:空白加蒽醌高剂量组肝细胞轻度肿胀,空白加鞣质高剂量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脂肪变性、小片状坏死。模型加蒽醌低剂量组能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因子分析提取到肝纤维化和肝细胞损伤两个公因子,大黄总蒽醌对大鼠两个公因子的改善作用均强于总鞣质。结论大黄蒽醌和鞣质类成分对肝脏具有保护和损伤双向作用,在相当于药材生药量可比的剂量下,大黄蒽醌类成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优于鞣质类成分,而高剂量大黄鞣质具有一定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鞣质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鞣质分析研究工作中的进展,对鞣质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着重对鞣质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黄醋制前后鞣质含量变化情况。方法:用干酪素法测定大黄鞣质。结果:醋制后鞣质含量降低。结论:大黄醋制以短时间、高温蒸制为佳。  相似文献   

4.
干酪素法测定大黄鞣质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稳定的干酪素法测定大黄鞣质的方法。方法:用干酪素法测定大黄鞣质。优化条件为:以30%甲醇回流提取30min,干酪素用量600mg,1.5%Na2CO3显色后15min测定。结果:优化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鞣酸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1.00%(n=3)。结论:该法简单、灵敏、稳定,是测定大黄鞣质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黄鞣质及相关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浩  巢启荣 《中草药》1998,29(3):199-202
综述国内外对大黄鞣质及其相关物的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黄资源和寻找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黄不同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黄不同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大黄炮制前后生药与炭药的鞣质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磷钼钨酸为显色剂,干酪素为鞣质吸附剂,在760nm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吸光度,计算鞣质含量。结果生药中鞣质含量为2.91%,炮制后鞣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适用于大黄及其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大黄炮制研究Ⅷ 炮制对大黄鞣质类成分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大黄及其炮制品进行了活性鞣质、d-儿茶素,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比较。证明不同炮制法对总活性鞣质及其单体均有显著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减量。但炖制30小时及热压4小时以上的熟大黄,在d-儿茶素大幅度减量或消失的同时,没食子酸呈现增量。对阐明大黄炮制品的缓下、抑菌等药效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黄和生首乌鞣质含量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华玉  张勉  戴岳  张朝凤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78-2479
目的研究大黄和生首乌70%乙醇提取物中鞣质含量对小鼠在体小肠推进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法测定浸膏中鞣质含量,小鼠小肠炭末推进法测定大黄及生首乌醇提物去除鞣质前后小肠的推进率。结果大黄和生首乌醇提物对小鼠小肠炭末的推进无明显影响,但去除鞣质后则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鞣质的存在明显抑制了小鼠小肠炭末的推进率,且其含量与抑制的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九制大黄炮制过程中多糖和鞣质的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昌江  禹玉洪 《中成药》1999,21(8):405-408
就一制~九制大黄炮制过程中多糖和鞣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一制九制大黄与生大黄相比大黄相比多糖含量呈上升趋热,而鞣质含量呈下降趋热,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六制大黄多糖和鞣质的含量与九制大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就大黄多糖和鞣质而言,九制大黄与六制大黄相汝。  相似文献   

10.
大黄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春燕  徐丹  刘俊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404-1405
大黄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因其色黄故名。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便秘、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喉痹、牙龈肿痛、血热妄  相似文献   

11.
12.
实验研究了10种煎煮方法,以比较其对大黄鞣质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均为30min,煎煮至沸持续时间分别为10min,30min,60min和120min的大黄煎液中鞣质的含量变化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同样条件下,用水浸12h与水浸30min比较,鞣质含量前者高于后者;沸水加大黄煎煮10min,其鞣质含量高于沸水加大黄热浸10min者;同条件下,用45°酒浸与30°酒浸和水浸的比较,鞣质含量以45°酒浸为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与煎煮时间对大黄蒽醌及鞣质提出率的影响,以寻求较理想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光光度法。结果:大黄入汤剂以后下煎煮20-60min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32-135
目的:考察大黄鞣质类物质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量毒关系,阐述大黄的毒效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大黄鞣质有效部位作用于正常HK-2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细胞LDH漏出量测定,细胞周期分析及凋亡率测定考察其毒性及量-毒关系。结果:大黄鞣质部位在剂量12.5~200mg/L范围内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轻微,对于细胞形态的影响只是轻微的使细胞形状变得狭长,抑制率在较高浓度200mg/L时仅达到20%;LDH的光密度值没有显著变化;在100mg/L时G0/G1期细胞有所减少,凋亡率有所增加。结论:大黄鞣质的肾细胞毒性作用较弱,100mg/L下的微弱毒性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黄及大黄蒽醌类有效成分对胰腺腺泡细胞AR42J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生长良好的AR42J细胞,以1×105·mL-1浓度接种于6孔板中,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含药血清(10 %,5 %,2.5 %,1.25 %,0.625 %)组,每组3个复孔,培养24 h待细胞贴壁后弃上清,空白对照组加入含10 %空白血清培养液、模型组用含10 %空白血清培养液配置造模液(雨蛙素终浓度为10-7 mol·L-1,脂多糖终浓度为10 mg·L-1)、大黄含药血清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继续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取细胞检测细胞内胰蛋白酶、脂肪酶的含量。另取AR42J细胞,以1×105·mL-1浓度接种于6孔板中,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组,上述大黄蒽醌类成分分别设10,20,40, 80 μmol·L-1共4个剂量,每组3个复孔,在37 ℃、5 % CO2条件下,分别培养3,6,12,24 h后,取细胞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淀粉酶的含量。结果 大黄含药血清在2.5 %到10 %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AR42J细胞内蛋白酶、脂肪酶含量,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淀粉酶的水平。对大黄蒽醌的研究结果提示,大黄素在模型复制3 h后即能显著降低AR42J细胞分泌淀粉酶,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在24 h内,大黄素各剂量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淀粉酶的作用;芦荟大黄素及大黄酸在40和80 μmol·L-1剂量下也能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水平,而大黄素甲醚及大黄酚作用较弱。结论 大黄蒽醌是大黄保护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中,大黄素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6.
大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尼莫地平组、血栓心脉宁组,观察大黄对老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胃肠病理组织变化及有关指标改变。结果表明: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胃肠组织损伤明显,大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大黄拮抗自由基损伤、调节ATP酶活性和神经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低肿瘤坏互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7,(12)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丸(熟大黄、土鳖虫、水蛭,等)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57BL/6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构建酒精性纤维化损伤模型,用大黄蛰虫丸进行干预。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肝组织做I型胶原蛋白(COL-1)荧光染色、TUNEL染色和切割半胱天冬酶-3(CC3)表达的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丸组小鼠血清中ALT、AST、IL-6、IFN-γ、TNF-α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升高。肝脏COL-1水平下降,肝细胞凋亡减少和CC3表达降低。结论大黄蛰虫丸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减少COL-1的沉淀,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从而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黄九蒸九晒对蒽醌和鞣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民  杨守业 《中成药》1992,14(12):19-20
探讨了九蒸九晒对大黄中蒽醌和鞣质含量的影响,并与其他几种炮制品进行了比较。九蒸九晒可使总蒽醌下降72.0%,游离蒽醌下降61.8%,结合蒽醌下降82.9%,鞣质下降42.8%,蒽醌与鞣质的比例由1:6.7下降为1:13.7。热压蒸晒3次大黄结果与之相似。  相似文献   

19.
大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尼莫地平组、血栓心脉宁组,观察大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电图和病理组织变化及有关指标改变。结果表明: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明显,大黄且有 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大黄拮抗自由基损伤,调节ATP酶活性和神经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提高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肿瘤坏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有大黄45个品种和2个亚种,但载入《药典》可以药用的只有3种,即正品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1]。中药大黄是中国特产药之一,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