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产后泌乳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单胎足月妊娠产妇79例,年龄22~36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0.1%罗哌卡因组(R组,n=26)、0.1%罗哌卡复合2μg/ml芬太尼组(RF组,n=27)和0.1%罗哌卡复合2μg/ml右美托咪定组(RD组,n=26)。记录分娩镇痛前(T_0)、注射负荷量后10min(T_1)、30min(T_2)及宫口开全时(T3)的VAS疼痛评分,并记录注射负荷量后30min的Bromage分级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分娩镇痛前、胎儿娩出时、娩出后2h抽取产妇静脉血离心分离并测定催乳素(PRL)浓度,记录泌乳始动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T_1—T3时RF和RD组产妇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RF组比较,R组和RD组的嗜睡、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RF和RD组胎儿娩生后2h时血清PRL浓度明显升高,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P0.05)。三组产妇Bromage分级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2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产妇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促进催乳素分泌,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和可乐定硬膜外给药对罗哌卡因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 全组75例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55岁~65岁,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15 ml含100 μg Dex组(RD组)、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15ml含100 μg可乐定组(RC组)和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15ml含生理盐水组(C组). 结果 RD组麻醉平面到达T10起效时间[(8.5±2.4)min]短于RC组和C组[(10.4±3.4) min和(12.7±4.3)min],RD组在较短的时间内[(13±4)min]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明显短于RC组和C组[(15±4) min和(18±4) min];RD组完全运动阻滞时间[(18±5)min]短于RC组和C组[(21±4) min和(24±4)min;(P<0.05和P<0.01)].RD组术后24 h曲马多用量[(87±17)mg]也显著少于RC组和C组[(101±21) mg和(146±19) mg;(P<0.01)].RD组和RC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未发现1例呼吸抑制. 结论 硬膜外给予Dex可增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效果,与可乐定比较麻醉起效快、围术期呼吸循环稳定,减少术后镇痛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患者94例,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D+R组),各47例。比较给药前5 min(T0)、手术开始前5 min(T1)、手术开始10 min(T2)2组患者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程度;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时2组患者的HR、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1时的HR、DBP、SBP均较T0时下降,但D+R组下降的幅度小于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时的HR、DBP、SBP均较T1时升高,但D+R组升高的幅度小于R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容医学》2018,(12)
目的:为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后不适,并确保麻醉安全,探讨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在一期义眼台置入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8年2月,笔者对36例(36眼)因眼球萎缩、眼球破裂、难治性青光眼的患者行一期义眼台置入术,术中采用0.75%罗哌卡因中添加右美托咪定0.5μg/kg行球后麻醉及眼球筋膜下麻醉配合手术。结果:36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良好,患者无疼痛难忍现象,配合度好。术后疼痛轻、结膜水肿及恶心呕吐症状均较轻。结论:在一期义眼台置入术中应用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能延长感觉与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并且有很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5~82岁实施全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诱导前10min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C组患者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两组均常规诱导插管。术中D组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记录诱导前10min(T0)、诱导后5min(T1)、10min(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min(T4)、3min(T5),手术30min(T6)、1h(T7)、2h(T8)的HR、MAP和SpO2,并记录两组维持相同麻醉深度的丙泊酚用量。结果 C组患者T1、T2时HR快于、MAP高于T0时(P<0.05或P<0.01),D组T1~T8时HR慢于、MAP低于C组(P<0.05);T3时两组HR均快于T0时,MAP高于T0时(P<0.05),但T3~T5时D组明显慢于和低于C组(P<0.05);T6~T8时D组HR慢于C组、MAP低于C组(P<0.05)。手术过程中,在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下,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6.
《浙江创伤外科》2019,(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收肌管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单纯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而联合组患者接受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小时Ramsay镇静评分与VAS疼痛评分,并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12、24、48小时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罗哌卡因组,该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浙江创伤外科》2017,(5)
目的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硬膜外麻醉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观察组患者术中给予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术中不给予静脉镇静药物。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时间、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在麻醉后3分钟、手术时、术后5分钟、术后30分钟及术毕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刻的血氧饱和度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神经阻滞时间及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明显较长,术后VAS评分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辅助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可提高其临床麻醉效果,利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且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混合于罗哌卡因用于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膝部或股骨手术的成年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地米组和右美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后路腰丛阻滞,对照组注入浓度为0.375%(3.75 mg/mL)的盐酸罗哌卡因0.5 mL/kg,地米组注入相同浓度、等效容量的局麻药和地塞米松0.1 mg/kg,右美组注入相同浓度、等效容量的局麻药和右美托咪定1 μg/kg。比较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VAS疼痛评分和镇痛药用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右美组<地米组<对照组(P<0.05);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右美组>地米组>对照组(P<0.05)。地米组和右美组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地米组和右美组术后24 h内的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右美组少于地米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与罗哌卡因混合应用均能加快腰丛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和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但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6-2020-09完成的10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52例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53例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静息状态与运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术后血清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5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0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ACB,并放置神经周围导管。术毕实施患者自控持续周围神经阻滞镇痛48 h, R组给予0.2%罗哌卡因,DR组给予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μg/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术后4、8、12、18、36、48 h静息和被动运动(膝关节被动屈曲45°)时疼痛程度;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术后48 h内补救用药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DR组术后不同时点被动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补救镇痛药物应用人次明显减少(P0.05)。两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连续收肌管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并能促进关节早期功能修复,不增加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上肢骨折手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应用0.5%罗哌卡因75 mg。观察组给予0.5%罗哌卡因75 mg+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2组患者入室后(T_0)、臂丛麻醉后15 min(T_1)、手术开始即刻(T_2)、手术开始后30 min(T_3)、术毕即刻(T_4)时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T_0时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_1~T_4时间点HR、MAP低,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浙江创伤外科》2020,(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激激素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简称复合)组(n=75)和罗哌卡因组(n=75),比较麻醉前、麻醉10分钟后、30分钟后和麻醉苏醒后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主要麻醉苏醒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复合组麻醉10分钟后、30分钟后、麻醉苏醒后各时间点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复合组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罗哌卡因组(P0.05)。复合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罗哌卡因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有利于减轻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浙江创伤外科》2020,(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以13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予以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检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NE和E含量水平,评价术后不同时点疼痛反应程度,统计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自控泵镇痛按压次数,观察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点静息及咳嗽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点血清NE和E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自控泵有效按压次数(7.26±0.93)次显著少于对照组水平(13.94±1.86)次,且术后下床时间(3.83±0.5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4.69±0.62)天(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9.23%)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3.0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缓解术后疼痛反应,缩短下床时间,降低麻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6例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分析2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检测2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毕,观察组的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介素6、皮质醇、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6 h,观察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稍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有效维持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轻其应激反应,加速麻醉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的影响. 方法 选择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 ~79岁,ASA分级Ⅱ、Ⅲ级,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阻滞.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仅为罗哌卡因;D组神经阻滞用药为罗哌卡因和0.75 μg/kg Dex的混合液.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5%,相邻浓度比值为1.2,若阻滞效果评定为优良,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若阻滞效果评定为差,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两组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EC50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结果 C组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的EC50为0.42%,95%C1为0.40%~0.45%;Dex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35%,95%CI为0.32%~0.37%. 结论 Dex可降低罗哌卡因椎旁阻滞的EC50. 相似文献
18.
《浙江创伤外科》2017,(1)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200例产妇分娩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麻醉医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组(D组)100例,罗哌卡因组(S组)100例。各组患者于宫口开大2~3cm时,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采取左卧位,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完成后头端置硬膜外导管并留置腔内4cm,试验量注入0.5mg/L的罗哌卡因5ml,观察5分钟,无全脊麻硬膜外追加药物6ml,经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PCA)泵。D组患者以0.2μg·kg-1·h-1的速度经静脉泵注5ml右美托咪定,S组患者泵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硬膜外给药15分钟后若疼痛无缓解,即启动PCA泵,泵内药液为罗哌卡因0.5mg/L,采用LCP模式:负荷剂量为5ml,背景输注剂量5ml·h-1,追加剂量3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观察两组产妇生命体征(MAP、HR、RR、SPO2);镇痛效果、PCA期间罗哌卡因的用量和按压次数;各产程的时间、产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价;改良的Bromage法评价患者产后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T0~T7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的监测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D组与S组产妇分娩镇痛前后Bromage评分均无出现运动阻滞患者,所有患者均为0分。两组患者在硬膜外注药前、给药后10、30、60、120、180分钟、宫口开大7~8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比较,D组与S组在硬膜外注药前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D组在给药后10、30、60、120、180分钟、宫口开大7~8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S组,镇痛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D组在0~2小时、2~4小时、4~8小时、8~12小时、12~24小时的罗哌卡因用量均明显低于S组,D组在0~2小时、2~4小时、4~8小时、8~12小时、12~24小时的PCA泵实际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S组(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将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产妇分娩具有更好的镇静、镇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是临床产妇分娩镇痛优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 ~ 60岁,体重40 ~ 7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RD1-5组).采用经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R组单次注射0.5%罗哌卡因25 ml;RD1-5组单次注射含右美托咪定[0.25 μg/kg(RD1组)、0.50 μg/kg(RD2组)、0.75 μg/kg(RD3组)、1.00 μg/kg(RD4组)、1.25 μg/kg(RD5组)]的0.5%罗哌卡因25 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心血管事件、过度镇静、气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RD1-5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P<0.05).与RD组和RD2组比较,RD3-5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P<0.05).RD1-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3-5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4组和RD5组少数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和过度镇静.其余各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右美托咪定0.75 μg/kg混合0.5%罗哌卡因25 ml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