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领域一个非常重要又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聚氨酯具有相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一直被作为重要的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用于制作血管移植物、介入导管、心室辅助循环系统及人工心脏等.但是,目前已有的商品化医用聚氨酯材料仍在血液相容性、生物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不能满足与血液接触应用的高要求.本文将纳米级碳材料作为分散相与聚氨酯材料复合,将此复合材料试用于心室辅助循环系统的血泵表面的涂覆处理,并对该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材料的抗凝血性、抗溶血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领域一个非常重要又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聚氨酯具有相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一直被作为重要的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用于制作血管移植物、介入导管、心室辅助循环系统及人工心脏等。但是,目前已有的商品化医用聚氨酯材料仍在血液相容性、生物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不能满足与血液接触应用的高要求。本文将纳米级碳材料作为分散相与聚氨酯材料复合,就此复合材料试用于心室辅助循环系统的血泵表面的涂覆处理,并对该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材料的抗凝血性、抗溶血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347-350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SPIONs)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因其具有超顺磁性、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靶向能力和生物降解性能等,在生物医用领域特别是药物传输中得到重点研究。本文对SPIONs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钛合金表面涂层聚电解质多层膜,评价其体外和体内血液相容性,探讨该技术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内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以肝素为最外层的聚乙烯亚胺/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并对该聚电解质多层膜进行物理表征分析,再进行体外溶血实验、凝血时间测定、蛋白吸附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和兔颈动脉腔内植入实验,对其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与裸钛合金和(或)膨体聚四氟乙烯作平行对照。结果钛合金表面聚乙烯亚胺/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的体外溶血率为0.690%,该涂层可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到(51.33±2.87)s,减少白蛋白的吸附量,尤其减少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并且减少血小板的粘附与激活;体内动物实验中进一步证实聚乙烯亚胺/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可以有效地减少材料表面血栓的形成。结论聚乙烯亚胺/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化膜,可以使钛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显示了静电自组装技术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阴极电泳涂装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形成聚氨酯涂层,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探讨该技术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内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阴极电泳在钛合金表面制备聚氨酯涂层,首先对该涂层进行物理表征测定,然后进行体外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对其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与未涂层的钛合金或(和)聚四氟乙烯作平行对照。结果阴极电泳技术可以在钛合金表面形成聚氨酯涂层,且血液相容性高,与聚四氟乙烯相当,而明显优于钛合金。结论经阴极电泳涂装技术形成的钛合金-聚氨酯涂层的血液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显示了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钛基表面羟基磷灰石/纳米银(HA/Ag)复合涂层的组织相容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脉冲电泳方法,根据不同浓度的钙-磷-银电解液,在钛金属表面沉积3种复合涂层材料。按国家和ISO对生物材料相容性的检测标准,检测钛基表面HA/Ag复合涂层的生物相容性。以新西兰兔、昆明小鼠进行热原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静脉注射材料浸提液后,兔体温升高值<0.6℃。浸提液皮内注射法及划痕法观察72 h,兔局部皮肤无红肿、渗出、溃烂等刺激反应。腹腔注射浸提液后,小鼠未出现异常症状,体质量有增加趋势。3种材料溶血率均低于生物医用材料溶血国际标准(5%)。结论在钛基表面沉积制备的HA/Ag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在生物材料表面构建微米、纳米及微/纳米复合结构,可以实现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相对于微米尺度,纳米尺度的拓扑结构与机体内细胞生长的自然环境更为相似.本文就有关微纳米拓扑结构的构建以及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该方法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材料表面构建微米、纳米及微/纳米复合结构,可以实现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相对于微米尺度,纳米尺度的拓扑结构与机体内细胞生长的自然环境更为相似.本文就有关微纳米拓扑结构的构建以及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该方法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金属表面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磺化壳聚糖(VEGF/SCS)多层膜,评价其体外血液相容性,并探讨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化学合成制备磺化壳聚糖(sulfated chitosan,SCS)并对其表征进行分析;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VEGF/SCS多层膜;对钛表面涂层进行表征分析并评价其体外血液相容性。结果钛-VEGF/SCS自组装多层膜表面光整,该涂层体外溶血率为0.567%,可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至(49.29±1.05)s,减少血小板粘附和激活。结论 VEGF/SCS层层自组装形成的多层膜可以提高钛合金的体外血液相容性,显示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成功制备了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但是其细胞相容性仍有待提高。目的制备胶原缓释微球复合硫酸钙/冻干骨支架,并且研究该种植体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煅烧挂浆法制备复合种植体。将第三代成骨细胞分别与原支架(对照组)和表面修饰后的支架(实验组)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表面修饰后的材料及细胞与材料复合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使用细胞蛋白质及细胞粘附率测定方法对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后增殖与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细胞的黏附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细胞的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多(P〈0.05)。制备的支架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并且发现细胞有向空隙内部长入的趋势。结论经过表面修饰后的支架较原来的细胞相容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四大类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依据ISO 10993系列标准,采用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植入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Ames试验、热原试验对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敷料类和其他类的合格率分别为98.63%、89.40%、99.91%和99.63%。结论四大类生物医用材料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微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易于修饰的孔道结构,在卫生分析和抗菌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对介孔氧化硅微纳材料在卫生分析和抗菌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和材料学等学科的不断进步,根管封闭剂相关性能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生物相容性作为医用材料的基本性能,越来越多地受到口腔医务工作者和研发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目前较常应用的根管封闭剂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综述,为新型根管封闭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探讨脂质纳米粒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脂质纳米粒的分类、组成、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及前景进行综述。结果:在经皮给药系统中使用脂质纳米粒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包封效应以及皮肤的成膜性,增强了皮肤的水合作用,有效地阻止了纳米粒穿越皮肤表面时所带来的水分减少现象,从而锁住了皮肤表面的水分,使得药物可以长久地发挥效用。结论: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载体,其除了具备传统的给药载体的一些优点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及控释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本课题组已经成功制备了硫酸钙与冻干骨复合多孔生物支架,设法提高其细胞相容性仍需继续探索。目的研究RGD缓释微球表面修饰的硫酸钙冻干骨新型生物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首先利用煅烧和挂浆的方法制备RGD涂层生物活性多孔支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第三代成骨细胞在对照组(原支架)和实验组(表面修饰后的支架)复合培养的生长分布情况,然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新型涂层支架和复合培养后的表面情况。分别测定细胞与新型RGD复合直接培养后的细胞蛋白质和细胞黏附率来分析其增殖和分化的能力。结果经过复合培养和对照,新型RGD涂层生物支架组的细胞黏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时期的细胞蛋白质也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新型RGD涂层生物支架的孔隙中有细胞长入的情况。结论 RGD序列缓释微球涂层表面修饰可以提高硫酸钙/冻干骨生物多孔支架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纯钛表面梯度生物活性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分别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和动物皮下植入实验综合评估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的梯度羟基磷灰石(hydroxyapitate,HA)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MTT法)显示,各组材料对L929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无不良影响.在不同时间点上,羟基磷灰石改性试件表面的光吸收值均比纯钛试件有所增加,在细胞接种后期增加尤为显著,提示羟基磷灰石改性试件的细胞相容性优于其它各组试件.动物皮下植入实验结果显示各组材料30d后,炎性细胞反应程度、囊壁形成情况、周边组织反应均<Ⅰ级,符合GB/T16886.6-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Ⅰ级标准,其中羟基磷灰石组在纤维囊壁成熟方面更优于其它组.结论 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纯钛表面梯度生物活性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值得作为颅骨修补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颖抗血栓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血液流经医用材料时在表面会凝聚血栓的问题,就需在严格地选用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同时,设计出材料表面肝素化的方法。Pellethane 2363-80A的聚醚型聚氨酯是国际公认具有良好血液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在高分子医用材料表面固定生物分子的方法,包括等离子固定方法、光化学方法等。这些方法适用的生物分子有蛋白质如白蛋白,多糖类如肝素,以及其它酶等。经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种优良的生物医学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解焕鑫 《医学综述》2012,18(11):1689-1692
近年来,镁金属由于自身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特性得到了骨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改变镁的生物学特性,治愈后不需再次手术取出,而且具有价格低廉等优点,逐渐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研究包括镁合金的制备,多孔镁金属的研制,镁的表面改性,镁离子的表面灌注技术等,在此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但镁作为生物医用植入材料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制约与血液直接接触生物材料医用化的瓶颈。生物材料与血液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影响因素繁多,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敏感指标。本文分析了生物材料与血液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材料表面界面特性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主要的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