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辛夷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13、INF-γ、TSLP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影响。方法:卵清蛋白(致敏原)+氢氧化铝(佐剂),制成OVA混悬液。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R组(A组)、AR+复方辛夷滴鼻液治疗组(B组)、健康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只。于基础致敏和局部激发后,观察大鼠行为,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并留取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检测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IFN-γ、TSLP等的含量及鼻黏膜TSLP的含量。结果: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FN-γ相对表达量最低;A组和B组的IFN-γ表达量明显升高,A组较B组相对表达量降低。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及TSLP的相对表达量最低;A组和B组大鼠的IL-4、IL-13及TSLP表达量明显升高,而A组较B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各个指标中,B组与A、C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鼻黏膜中TSLP的浸润很少,A组鼻黏膜的TSLP浸润最多,B组较A组TSLP浸润明显减少,但与C组相比,TSLP浸润数目偏高。结论:复方辛夷滴鼻液能够促进AR大鼠抗炎因子IFN-γ的高表达;抑制AR大鼠细胞因子IL-4、IL-13及TSLP的分泌;减少AR大鼠鼻黏膜中TSLP细胞因子的浸润;这有可能是复方辛夷滴鼻液治疗AR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探讨鼻腔滴入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对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AR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和IFN-γ组(D组),每组10只。B、C和D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建立AR大鼠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31~38天,每只每日每侧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50μL、布地奈德50μL(1.28μg/μL),IFN-γ50μL(0.02μg/μL)。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各组大鼠于第39天取鼻腔灌洗液,检测其EOS百分比,流式细胞术检测EOS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 C、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明显低于B组(P均<0.01);C、D组鼻腔灌洗液中EOS凋亡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1);C、D组鼻腔灌洗液中Eotaxins明显低于B组。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与其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769,P<0.05);D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与Eotaxi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50,P<0.05)。结论 IFN-γ可显著增加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的凋亡,降低Eotaxins水平,明显减少了鼻腔内EOS的浸润,从而减轻了AR的炎症反应,对AR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激发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腔分泌物中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螨虫变应原对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进行鼻腔激发试验,收集鼻腔灌洗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17A水平.结果:在未激发的情况下,两组鼻腔灌洗液IL-17A水平均较低,未见明显差异.激发15 min,1h,6h后变应性鼻炎组鼻腔灌洗液IL-17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激发24h后变应性鼻炎组IL-17A水平下降,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激发可诱导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高表达细胞因子IL-17A,提示IL-17A可能是鼻腔局部炎症的发病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通过IL-4/IL-13/STAT6信号通路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重塑的影响.方法 10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AR-PBS组、AR-布地奈德组,每组34只.AR-PBS组及AR-布地奈德组大鼠为建模组大鼠,均采用卵清蛋白致敏的方法构建AR模型.建模成功后,使用微量移液枪双侧滴鼻治疗.AR-PBS组给予(PBS)治疗,AR-布地奈德组给予布地奈德(倍受您)治疗,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PBS治疗,治疗时间持续7d.采用动物评价量表对各组大鼠行为学进行评分;ELISA法测定血清组胺(His)及IgE;液相芯片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IL-13浓度;定量PCR检测STAT6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鼻黏膜总STAT6及磷酸化p-STAT6蛋白表达;鼻中隔黏膜HE染色及透射电镜扫描观察鼻黏膜重塑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建模组大鼠建模结束时动物行为学评分均>5分,血清His、IgE,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及IL-13浓度以及鼻中隔黏膜STAT6及p-STAT6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建模组大鼠采用不同方法治疗,AR-布地奈德组干预7d后,血清His、IgE,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IL-13浓度,以及鼻中隔黏膜STAT6、p-STAT6表达均下调,显著低于AR-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建模组大鼠建模结束时鼻纤毛减少,布地奈德治疗后纤毛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后细胞连接无显著差异.结论 布地奈德通过降低IL-4、IL-13、p-STAT6从而改善AR大鼠鼻黏膜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观察布地奈德对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分为AR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31-38天,每只每日每侧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50汕、布地奈德50μL(1.28μg/μL),另设对照组(A组)大鼠10只。第39天取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测定EOS百分比,流式细胞术检测EOS凋亡率。结栗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为(5.10±0.51)%,明显低于B组的(29.37±4.33)%(P〈O.01);C组鼻腔灌洗液中EOS凋亡率为(18.48±2.84)%,明显高于B组的(3.36±0.50)%(P〈0.01);且B组、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与其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892,P〈0.05)。结论布地奈德可明显减少AR大鼠鼻腔内EOS浸润,并能显著增加EOS凋亡,进而减轻AR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AR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碳酸氢钠缓释液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血清IL-4、IL-10及鼻腔黏膜的影响。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2%碳酸氢钠缓释液组、清水组。以5%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对造模的大鼠鼻腔通过辅舒良、2%碳酸氢钠缓释液治疗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4、IL-10的水平,大鼠鼻黏膜标本经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2%碳酸氢钠缓释液能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部症状,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均有明显改善作用,镜下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血管扩张、充血明显减轻,纤毛修复。碳酸氢钠组与模型组相比较,IL-4、IL-10水平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碳酸氢钠缓释液能通过降低血清IL-4、IL-10水平,改善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从而改善症状,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 P,SP)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然后用SP滴鼻(1次/d)激发变应性鼻炎各组1、2、4、8 d,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鼻黏膜病理学变化,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豚鼠的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NO3-/NO2-的含量确定NO的浓度.结果:SP激发能诱发正常的豚鼠出现相似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并能加重模型组豚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和鼻黏膜炎症(P<0.01).模型组SP激发后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并且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NO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在变应性鼻炎中,SP能促进NO在鼻黏膜的产生,引发和加重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其中,变应性鼻炎组经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LPS刺激组经鼻腔滴入LPS(10μg/100μL);变应性鼻炎 LPS刺激组为大鼠激发成变应性鼻炎后再以LPS滴入鼻腔。观察各组的症状变化,如喷嚏,流涕等。行常规HE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行高倍镜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①变应性鼻炎 LPS刺激组过敏症状评分高于其余各组(P<0.01);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变应性鼻炎 LPS刺激组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变应性鼻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PS刺激可以加重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及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摄涕止鼽方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重塑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D四组,A组(正常组)10只、B组(空白对照组)10只、C组(AR模型组)10只、D组(AR模型+摄涕止鼽方组)10只。采用单纯烟熏发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有无肺气虚表现。再用通过系统致敏、鼻腔激发、局部维持三个阶复制AR大鼠模型。最后采集鼻黏膜样本并用HE染色观察结果。结果 C组与D组症状行为学评分均5分以上,且两组鼻部症状累计评分统计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黏膜上皮及纤毛等结构排列均匀,细胞连接正常;C组较B组黏膜毛细血管扩张;C组与D组大鼠鼻黏膜HE染色均可见黏膜上皮细胞重叠、紊乱,细胞内见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浸润。结论摄涕止鼽方虽然可有效改善肺气虚型AR大鼠全身及鼻部症状,但对鼻腔黏膜重塑的抑制或逆转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阐释中医经方玉屏风散调控变应性鼻炎肥大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采用卵蛋白联合Al(OH)3复制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玉屏风散治疗。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鼻腔灌洗液,采用ELSIA法检测IL-3及G-CSF含量;处死动物,剖取鼻黏膜,匀浆,取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3及G-CSF的表达;另取鼻黏膜行吉姆萨染色,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模型组动物出现明显过敏症状,玉屏风散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过敏症状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动物鼻腔灌洗液中IL-3及G-SCF含量最低,玉屏风散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动物鼻黏膜组织匀浆中IL-3及G-SCF低表达,玉屏风散治疗后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动物鼻黏膜中吉姆萨染色显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玉屏风散治疗后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玉屏风散是通过激活肥大细胞生长因子IL-3、抑制肥大细胞的增值因子G-SCF,通过对肥大细胞进行双向调节而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1.
黏膜耐受治疗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SS  Li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2969-2972
目的评价口服耐受和经鼻耐受治疗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以及分别加用佐剂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以卵白蛋白(OVA)为诱导抗原,脂多糖为佐剂。将已建立的TNBS结肠炎大鼠模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结肠炎组、口服耐受组、经鼻耐受组、口服加佐剂组、经鼻加佐剂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大鼠经上述不同治疗后均于灌肠第21天处死,以肠道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为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以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黏膜耐受诱导效果。结果肠道大体评分(平均秩次9.5VS3.5,P〈0.01)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平均秩次9.5VS3.5,P〈0.01)显示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在无干预情况下可持续至第21天仍有肠道炎症。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鼠结肠炎状态下,口服耐受组不能诱导机体对OVA的免疫耐受,而口服加佐剂组(0.11±0.05VS0.30±0.13,P〈0.05)、经鼻耐受组(0.12±0.07,P〈0.05)和经鼻加佐剂组(0.06±0.04VS0.30±0.13,P〈0.05)均可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不同途径诱导的免疫耐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结肠炎组大鼠相比,口服加佐剂组(大体评分3.0±1.3VS6.3±0.8,组织学病理评分3.0±1.1VS7.5±1.0,均P〈0.05),经鼻加佐剂组(大体评分2.0±0.6,组织学病理评分2.7±1.0,均P〈0.05)和佐剂对照组(大体评分4.3±1.0,组织学病理评分4.6±1.6,均P〈0.05)大鼠的肠道评分均显著较低。其中经鼻加佐剂组大鼠的肠道评分下降最显著。结论TNBS实验性结肠炎干扰了口服耐受的诱导,但不影响经鼻耐受的诱导。加用佐剂的口服耐受和加用佐剂的经鼻耐受对实验性结肠炎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单独应用佐剂也有一定疗效,其中加用佐剂的经鼻耐受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肌胞(poly I:C)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OVA/RSV组、OVA/RSV/polyI:C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聚肌胞1mg/kg肌肉注射;无创肺功能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L-5、IL-13、IFN-γ水平;ELISA法检测气管灌洗液(BALF)中TSLP含量;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病理观察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水平。结果无创肺功能检测显示聚肌胞抑制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增高,OVA/RSV/polyI:C组小鼠Penh值明显低于OVA/RSV组(P<0.01);OVA/RSV/polyI:C组小鼠血清IL-4、IL-5、IL-13和BALF中TSLP浓度均明显低于OVA/RSV组(P<0.05);OVA/RSV/poly I:C组小鼠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明显少于OVA/RSV组(P<0.05);病理观察显示聚肌胞减轻RSV感染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聚肌胞抑制RSV感染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结论聚肌胞前期注射减少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中血液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基因表达及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用卵蛋白致敏,以氢氧化铝溶胶和灭活的百日咳杆菌为佐剂,卵蛋白滴鼻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以氢氧化铝溶胶和灭活的百日咳杆菌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滴鼻.在末次激发10 h,心脏采血,分离血浆和单核细胞.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4和INF-γ的水平,用RT-PCR法测定单核细胞中T-bet/GATA-3 mRNA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浆中IL-4和INF-γ(x±s)的水平分别是(14.241±1.963)和(12.364±2.524)Pg/mL;T-bet mRNA和GATA-3 mRNA(x±s)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3±0.514)和(1.029±0.690).对照组血浆中IL-4和INF-γ(x±s)的水平分别是(4.916±0.600)和(16.303±5.335)Pg/mL;T-bet mRNA和GATA-3 mRNA(x±s)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95±0.103)和(0.550±0.119).实验组血浆中IFN-γ的量减少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中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中GATA-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中,GATA-3的过表达导致GATA-3和T-bet表达比例失衡,进而导致Th1/Th2细胞的免疫紊乱,GATA-3和T-bet表达比例失衡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田翠玲  唐嗣泉 《四川医学》2009,30(4):447-449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中隔粘膜及肺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6—7周SD雌性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R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酶激发制成AR模型,制备大鼠鼻腔粘膜和肺组织标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鼻中隔粘膜和肺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组大鼠鼻腔粘膜及肺组织中RANTES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AR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的RANTES表达密切相关(r=0.94,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粘膜和肺组织中均有高表达的RANTES,表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大鼠变态反应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卵白蛋白致敏大鼠变态反应OME动物模型,观察致敏原激发后不同时间点的组织细胞形态学、Th2细胞因子IL-5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卵白蛋白激发变态反应中耳炎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Ⅰ(C1)、阴性对照组Ⅱ(C2)和模型2 d组(M1)5、d组(M2)1、0 d组(M3)。组织学技术观察各组动物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中耳积液中Th2细胞因子IL-5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C1、C2鼓室和咽鼓管黏膜基本正常。M1组鼓室和咽鼓管黏膜明显增厚,可见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和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M2、M3组炎症病理改变逐渐减轻。IL-5中耳积液的含量模型M1组明显增高,随时间推移,在M2、M3组中逐渐降低(P<0.05)。结论:中耳局部可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单次抗原激发引起的变态反应其病理变化呈自限性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18β-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11(CCL11)、水通道蛋白1(AQP1)和嗜酸粒细胞(E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C)组、AR模型(AR)组、氯雷他定(LOA)组、18β-GA组。1~14 d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和Al(OH)3基础致敏,14~21 d用OVA鼻腔激发建立AR模型,NC组均以生理盐水替代。第21 d始LOA和18β-GA组分别给予氯雷他定和18β-GA每日1次灌胃,NC与AR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干预1、2、3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取大鼠鼻黏膜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CL11基因、免疫组化(SP法)检测AQP1表达程度,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结构和EOS浸润程度。结果 AR组大鼠1、2、3周时均出现典型AR症状,行为学叠加评分>5分,鼻黏膜中CCL11、AQP1表达和EOS浸润较NC组增强(P<0.05);各时间点,LOA组大鼠上述结果均低于AR组(P<0.05);18β-GA组大鼠1周时上述各结果与AR组比较下降(P<0.05),2周后各结果接近于LOA组、NC组(P>0.05)。结论 18β-GA干预可降低CCL11、AQP1的表达水平及EOS浸润程度,抑制AR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对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A、DA、DAI和C组,每组8只。D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建成1型糖尿病模型;A组: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OVA激发建成哮喘大鼠模型;DA组:腹腔注射STZ+OVA致敏和激发;DAI组:腹腔注射STZ+皮下注射胰岛素+OVA致敏和激发;C组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肽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A组BALF炎症细胞计数显著减少;DAI组大鼠经过胰岛素处理后BALF的炎症细胞计数较DA组显著增高。结论: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对变应性气道炎症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哮喘大鼠肺T淋巴细胞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HDAC1)蛋白表达水平及组蛋白整体乙酰化和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8只),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通过哮喘临床表现、气道高反应性测定、肺组织HE染色、血清和BALF中细胞因子IL-4、γ干扰素(IFN-γ)及IgEELISA测定,判断哮喘大鼠模型是否成功。分离肺T细胞并进行纯度鉴定。Western blot检测肺T细胞HDAC1蛋白表达水平,组蛋白H3、H4整体乙酰化,以及H3k9整体二甲基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HDAC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组蛋白H3、H4整体乙酰化水平和H3k9整体二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T细胞HDAC1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环节,组蛋白整体乙酰化和甲基化水平与哮喘发病无明显相关性,HDAC1对组蛋白修饰作用可能是一个基因转录特异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袁丽粉  乔建瓯  王健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8):132-134,138
目的 比较两种小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正常对照组、OVA组、OVA/RSV组分为3组:采用卵白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予以卵白蛋白持续雾化以及RSV多次滴鼻激发分别建立OVA组及OVA/RSV组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采用无菌注射用水致敏和雾化激发。末次激发24h后,测定肺功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的哮喘症状,病理学结果显示气道壁增厚明显,管腔可见狭窄,管壁及其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且OVA/RSV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较OVA组明显加重。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OVA/RSV组小鼠较OVA组小鼠明显升高(P<0.05),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OVA组(P<0.05)。结论 通过OVA致敏并予以RSV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是一种更好地模拟人类哮喘发病机制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