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于局麻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切割吸引器切除瘤体,开放病变鼻窦,清除窦内瘤体及分泌物,肿瘤基底部及可疑病变处辅以射频治疗,病变部分累及上颌窦者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广泛累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式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26例患者复发2例,治愈率92.2%。结论根据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检查可确定肿瘤范围帮助选择术式;辅以射频处理术野的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广泛累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式手术均可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可作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均在经鼻内镜辅助下加Caldwel-Luc手术路径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随访2年以上,23例无局部复发;3例内翻乳头状瘤癌变.1、2年后出现鼻腔复发,再次行同类手术.随诊2年未见复发.结论 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62例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后发生鼻腔粘连25例进行分析。结果: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5侧,上颌窦口封闭7侧,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3侧。结论:术前认真准备,提高手术技巧,熟悉解剖,熟练轻柔的手术操作,按时清理术腔及综合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是防止鼻腔粘连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鼻内镜经鼻腔切除鼻腔、筛窦、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广泛侵及上颌窦内者,在上颌窦前壁开窗切除上颌窦内内翻性乳头状瘤并作上颌窦开窗引流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结果:术后2周、4周,随后每3~6个月复诊,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换药直至上皮化,疗效确切。认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切除彻底,创伤小,失血少,面无疤痕,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于鼻内镜下(或结合下鼻道开窗及犬齿窝穿刺术)行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仅有4例出现局部复发,再次鼻内镜下局部清理后治愈.本本式可用于大多数比较局限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切除,具有损伤小,不遗留面部瘫痕的优点.结论:对经严格选择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鼻内镜下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其范围,能够最大程度的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鼻内镜下治疗2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随诊1~2年不等。结果:22例患者,20例单纯行经鼻腔鼻内镜手术,1例上颌窦占位患者联合犬齿窝径路,1例额窦占位患者给予鼻内鼻外联合径路,复发9%(2/22)。结论:鼻内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跟病变部位、手术器械及光源、术中止血情况及手术路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颌窦源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上颌窦源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比较传统的鼻侧切开术或上颌窦根治术与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49例经传统鼻侧切开术或上颌窦根治术的术后复发率为8.1%,术中出血量平均150ml,部分患者术后有损容貌、溢泪等并发症。34例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为8.8%,术中出血量平均100ml,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源性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较传统的鼻侧切开术或上颌窦根治术具有相同术后复发率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术野清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6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切除患者的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8例Ⅰ期和22例Ⅱ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例Ⅱ期和3例Ⅲ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手术效果良好,随访2~7年,共有2例复发,无恶变患者.结论 术前行鼻内镜、CT、MRI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传统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切除患者的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0例Ⅰ期和28例Ⅱ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5例Ⅱ期和5例Ⅲ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手术效果良好,随访3~8年,共有3例复发,无恶变患者。结论术前行鼻内镜、CT、MRI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传统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2~8年,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84%),恶变3例,局部复发5例(1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做好出院后的随访、康复指导,对提高手术总体疗效和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我院自1988年9月—2001年7月共收治19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均有病理学证实。主要症状多为鼻塞和涕血、鼻衄。19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加放疗6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2例,手术加化疗3例。结果:19例中至今生存7例,分别已生存8月—13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42.85%,30.76%。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鼻内镜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成功完全肿瘤切除,术后出现颅内血肿1例,眼球运动障碍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见其他并发症。对36例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1年生存率为94.4%(31/36),3年生存率为69.4%(25/36),5年生存率为36.1%(13/36)。结论: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短期生存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下联合丝裂霉素C和泪道引流管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疗效。方法 2007~2011年对曾行泪囊炎鼻腔吻合术术后6月~5年复发,仍存在流泪、泪道冲洗不通,有脓性分泌物的患者21例(21侧),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同时应用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在造口处5min,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置硅胶管从下泪小管导入鼻腔固定。术后定期冲洗泪道,鼻内镜下复查,对有瘢痕增生及有肉芽组织形成倾向者局部贴附丝裂霉素C。3个月拔管。结果 2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一年,治愈18例(85.7%),好转3例(14.3%),总有效率100%。结论复发性泪囊炎的患者通过在鼻内镜下联合丝裂霉素C并放置引流管行泪囊鼻腔造口术仍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自1993年1月~2004年6月间行外科治疗的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3例有癌变,癌变率为15%。均行外科治疗。随访1~11年局部复发5例,其中3例死亡(均为乳头状瘤合并有癌变者)。局部复发率为25%(5/20)。结论 术中连同上颌骨内壁切除及筛窦整块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内窥镜鼻窦切除术适用于局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我院自 1988年 9月~ 2 0 0 1年 7月共收治 19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均有病理学证实。主要症状多为鼻塞和涕血、鼻衄。 19例均手术治疗 ,手术加放疗 6例 ,手术加放疗加化疗 2例 ,手术加化疗 3例。结果 :19例中至今生存 7例 ,分别已生存 8月~ 13年。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4.7%,42 .85 %,30 .76 %。结论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 ,易复发 ,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鼻腔,对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30例接受FESS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分A、B、C三组用不同方法处理,对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取上颌窦口周围黏膜进行电镜观察,另取2例作为健康对照。结果:术前各组黏膜上皮纤毛脱落,排列紊乱,间质水肿,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杯状细胞。线粒体减少,明显肿胀,出现空泡。纤毛融合,微管结构异常;术后A、B组纤毛排列较整齐,粗细亦均匀,方向较一致,且纤毛丰富、密集,“9+2”微管结构清晰,线粒体狭长致密,与健康对照组结构无明显差异;术后C组可见纤毛数量明显增多,排列尚整齐,方向欠统一,并可见大量短纤毛,线粒体仍肿胀,仍可见病理性改变。结论:鼻内镜手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能促进鼻黏膜纤毛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防治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行放、化疗42例,放疗28例。化疗方案以CHOP为主,少数用B-CHOP方案。局部放疗者,用直线加速器照射40~60 Gy/3~5周。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生化、病理、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男51例(72.9%),女19例(27.1%),Ⅰe和Ⅱe期56例(80.0%);单发鼻腔病灶55例(78.6%);病理分类以T细胞型为主;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肿胀和鼻衄等,其次为口腔和眼眶症状,并累及颈部;总体5年无病生存40例,无病生存率(DFR)为57.1%;接受放、化疗者5年生存30例,DFR为71.4%,而接受放疗者5年生存10例,DFR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e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者5年生存21例,DFR为87.5%;而接受放疗者5年生存10例,DFR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e和Ⅲe~Ⅳ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者5年分别生存7例和2例;而接受放疗者均无5年生存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影响5年DFR的主要因素;CHO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可获得更好的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DFR。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2002年收治的的4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为女性,年龄19~74岁,病灶位于鼻腔左侧2例,右侧l例,双侧l例。术后确诊3例,术前确诊l例。病理类型:胚胎型2例,葡萄簇型1例,多形性型l例。手术3例,术后接受放化疗2例,单纯放疗l例。随访4个月~6年,死亡l例,其存活期为6年,健在的3例中有2例已存活3年和6年。结论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好发于鼻窦、鼻腔,其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术前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和活检是确诊和避免误诊的重要手段;广泛手术切除乃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予放化疗,可提高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经鼻腔内窥镜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索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2000年2月~2006年2月收治5例男性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年龄15~21岁,经鼻腔、鼻咽和CT检查发现,肿瘤全部由鼻咽部侵入患侧鼻腔,2例侵入蝶窦。根据Chandler分期法均为Ⅱ期。5例患者采用全麻,先行患侧颈外动脉结扎,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再经鼻腔在鼻内窥镜引导下采用双极电凝、微波等进行骨膜外热凝分离切除,边切除边用去甲肾上腺素纱条紧紧填入创区压迫肿瘤,帮助止血。肿瘤基底的切除在骨膜下进行,切除的肿瘤大小4 cm×3 cm×2 cm~5 cm×4 cm×3 cm大小。手术出血200~400 ml。结果5例患者均于手术后7天出院,观察随访3~9年,无复发、鼻咽腔光滑、上皮化良好。结论经鼻腔内窥镜切除Ⅰ期Ⅱ期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一种好的微创新方法。手术前应先行供血动脉阻断及运用控制性低血压技术,以减少出血。对Ⅲ期和Ⅳ期以上肿瘤应该限制使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血管栓塞术、鼻内镜下止血、鼻腔填塞3种方法治疗老年人鼻腔后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鼻腔后段出血的老年患者105例分为3组,分别用血管栓塞术、鼻内镜下止血、鼻腔填塞治疗。观察出血情况,治疗后反应及有无复发。结果:血管栓塞术较其它两种方法止血彻底,患者反应轻,复发率低。结论:血管栓塞术治疗老年人鼻腔后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鼻腔填塞和鼻内镜下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