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和他同居吧,因为那是天堂。” 也许正缘于这样的鼓动吧,现在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选择同居,其中包括不少大学生也走上了同居之路,难道未婚同居真是走向完美爱情的前奏,盛满了醉人的幸福吗?其实,对于许多已经有过同居经历的年轻人来说,同居无疑更是一枚苦果,只有品尝后才知道它的苦涩,在朝夕相处的狭窄空间里,有多少你难以承受的痛“性”事会悄然无息地降临,而你便不知不觉地受到伤害,并给今后的“性”福生活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同居已经成为年轻男女的生存常态。但爱情呢?是因为彼此相爱才同居的呢,还是仅仅因为彼此需要?是的,你们聪明、你们时尚、你们无论在职场还是各种人际之间都能进退自如,惟独爱情,让你们一反常态,或回避、或迷惘、或沉默、或流泪……当夜幕降临,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你们,屋子里那盏等你的亮光是否是所爱之人为你而点?你们的同床共枕除了生理因素之外有没有别的?是如同冬天里只为温暖吃火锅一样?还是疲惫的身心为了寻找些许安全的假象?你的爱情被“同居”殖民了吗?在爱情和同居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晓彦 《自我保健》2007,(9):15-15
如今,大学生们在校外租房同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互联网的普及和便捷使远在千里之外、素昧平生的人也能仿佛近在咫尺,随时进行直指心灵的沟通和交流。网络的出现革命性地催生了人们交友方式和交友范围的改变。现今,一种新型同居方式——“心灵同居”随之应运而生。心灵同居就是两个没见过面的网友,根据网上提供的资料相处、恋爱、同居。  相似文献   

4.
同居新时代     
说起同居,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它与性联系起来,“同居”曾一度成为性行为的文雅说法。几年前,日本的无性婚姻曾让人感叹世道不古。几年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男女白领们却以无性同居为时尚。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上海约30万人的白领租房大军中,有超过85%的白领表示能够接受和比较谈得来的异性合租房屋而住。  相似文献   

5.
说起同居,人们形容它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激情澎湃的燃烧也有冷酷绝情的伤害,但不管会遇到哪一种结局,仍有很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昔日那种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观念此时看起来似乎已经过时,同居已不再是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那些居于不同位置,站在不同角度的人是如何看待同居的……  相似文献   

6.
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产生了恐惧感。婚前同居,也许可以为美满婚姻找到一个准确的支点。但是也有很多人失陷在了“同居”迷阵之中……美国专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20%的25岁以下妇女认为同居具有婚姻的所有好处,但40岁以上的妇女只有4%认为同居可代替结婚。研究人员说,这是她们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现在是同居的时代”,也有人说:“只在乎一朝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人已把同居当成是货真价实的“试婚”。  相似文献   

8.
晓莉 《家庭医学》2005,(14):14-15
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产生了恐惧感。婚前同居.也许可以为美满婚姻找到一个准确的支点。但是也有很多人失陷在了“同居”迷阵之中……美国专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20%的25岁以下妇女认为同居具有婚姻的所有好处.但40岁以上的妇女只有4%认为同居可代替结婚。研究人员说.这是她们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婚前同居的结局无非有两种:一是择日如期联姻,一是终临感情分离。离婚必然要涉及到情和物的“再分配”,同居分手也不是两情断别就一了百了。或许为了抚慰分手者中被动的一方,用金钱或某些有价值的物品作些补偿,仍是一种力求缓合,并且实用的策略。“婚前同居,有勇气...  相似文献   

10.
封林 《家庭医生》2011,(21):67-67
如果有一种文化背景,实行的是一种松散的婚姻制度,人们可以选择结婚,却并不排斥与婚外的人同居。我们猜想,在此种环境下生活的人大约不会有“出轨”的概念,他们恐怕也很少会对与婚外的人生活,产生道德上的对错感、内疚号愤怒。  相似文献   

11.
"现在没有一项官方统计能说明中国有多少人在同居。对于享受其中的年轻人来说,同居的感觉是天堂,对于深受其害的人来说,它却是地狱。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流行于全球的同居现象,  相似文献   

12.
《健康必读》2007,(7):19-19
“如果你是一位温柔漂亮有正规职业的女孩,请将手伸向我——一位孤寂的IT工程师,我们共同开启自己的新同居时代……”近来,在一些年轻人出入频繁的论坛上发现了一些求爱贴,让人惊讶的是,帖子内容都相当直自。在一些性心理咨询机构,记者发现了类似的“闪居”咨询族。在聆听一个个唏嘘的故事之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袁仕友 《长寿》2010,(2):65-65
律师同志:我老伴前年因肺癌去世,后经人介绍,我与同样丧偶的一李姓女子相识,不久便开始同居。同居半年后,我觉得两人  相似文献   

14.
“兄妹”同居:美丽诱惑不设防 2007年11月2日,徐倩对男友李金昱说:“有个客户邀请我到云南丽江去拍摄一组民族服装广告,你看行吗?”李金昱拥着女友说:“傻瓜,这还用问吗?你是世界超级模特,客户请你拍广告是正常的事,我永远无条件支持你!”徐倩像往常一样,出门前和男友来一次甜蜜的拥吻。她和男友没想到,这一吻竞是永别。  相似文献   

15.
症状一: 同居越来越多,爱情越来越少描述:现代人可以和许多人有感觉,却越发恐惧婚姻,不能踏实笃定地只爱一个人;有能力营造千万种浪漫,却没有信心营造一份平实的生活;可以肆无忌惮的同居,却不敢用心用情地谈谈爱情……分析:现代爱情宣言是“只爱一点点”“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有了情、有了性、有了同居,便少有人相信围城风景独好,一旦五光十色的诱惑以一夜情或婚外恋的形式出现,婚姻也就终结在它的快餐轨道,爱的行情滑入疲软,于是没有耐心为爱注入新股。爱工作、爱自己、爱父母、爱亲人,爱情排在最后,这么多爱付出后到了爱情那里已是爱无力。 症状二: 聚会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描述:不相信这世上还有真朋友,总觉得身边的人一个比一个世故,一个比一个势利,与人交往时不是为了利用就是防止被利用。分析:聚会看似是一种放松、收集信息和增强人脉的渠道,但现实社会让人与人的交往多了几分功利色彩,实用主义大行其道,每个人都会条件反射般计较付出得多与少,再不愿为对方牺牲过多自我,人人内心都有一把小算盘,在权衡每一分的付出有没有回报,自私的天性就此显现,既渴望温暖又害怕受伤,所以先给自己穿上一付软猬甲,学会了像刺猬一样取暖。症状三:收入越来...  相似文献   

16.
你参加每个有未婚男性出席的聚会,你不放过每次相亲的机会,你试着恋爱、同居、谈婚论嫁……全人类都相信你正在尽最大努力使自己免于单身。可是几经周折,你还是形单影只。而这一切,却不是因为你人丑、脑笨、心眼儿坏……而是你可能患上  相似文献   

17.
紫衣 《家庭医生》2012,(4):60-61
相识一月,男人想同居 肖刚向我提出同居时,我吃了一惊。他解释说我们彼此感觉都不错,但若想更深亥Ⅱ更彻底地了解对方,最好同居,看看生活习惯、性情等等是否相容。我是离婚一年后认识肖刚的,自认已从情伤中走出来的我,再次积极投身到寻觅佳缘的队伍中。肖刚也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但他阳光开朗,成熟稳重,待人真诚,近四十岁的他对事业积极进取,有房有车,总之条件不错。但彼时我们相识只有一个月,见面也不过几次,看我面露难色,他说他以前与前妻婚前不甚了解,婚后才总是吵架,若不是为了孩子早就离了。还有,现在年富力强是干事业的最好时机,他真的没有时间与精力用来约会。他抓住我的手,说:“你要相信我的人品。”  相似文献   

18.
一三年同居生活后,两年前,我和费时终于迈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一年,我们贷款60万买了房子。第二年,又按揭买了车。成为房奴、车奴后,生活压力剧增。两个人每天像疲惫的狗一样回家,还要忙兼职工作……琐碎的家务整理、日复一日的外卖晚餐,都成了我和费时发生争吵的导火索。也因为此,在同居三年结婚两年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同居,早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人权思想的深入人心,社会舆论对同居的态度也愈加宽容。但是当“同居”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联系起来时,这个话题便又有了讨论的意义。这群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却尚稚嫩的孩子能承担得起同居带来的后果吗?  相似文献   

20.
雷明 《大众健康》2011,(6):96-97
对于夫妻或者同居的男女,有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测试:当你看到“家务”这两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