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应用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修复的1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的修复皮瓣均成活,术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精心周到的医疗和护理是促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与肌腱外露19例,其中,3便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除1例未吻合小隐静脉之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存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728例皮瓣存活,3例出现部分坏死,1例出现皮瓣中央溃疡。[结论]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多源的动脉血供和丰富的静脉回流网,临床随意性相对较强,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32例。结果72 8例皮瓣存活 ,3例出现部分坏死 ,1例出现皮瓣中央溃疡。结论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多源的动脉血供和丰富的静脉回流网 ,临床随意性相对较强 ,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9例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4cm×8cm,最小为5cm×1.5cm。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迅速,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移植成活率高,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728例皮瓣存活,3例出现部分坏死,1例出现皮瓣中央溃疡.结论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多源的动脉血供和丰富的静脉回流网,临床随意性相对较强,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7.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 2 3例 2 5处。结果除 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 1/3坏死 ,行二期手术修复外 ,其余 2 4个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多种形式转移 ,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8年5月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9例.切取的皮瓣面积应大于创面15%,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0~7 cm任意一点处,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5 cm左右,将蒂部保留1 cm左右宽的皮条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创面彻底清创,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影响皮瓣成活.结果:术后3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 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19例,皮瓣面积最大15 cm×13cm,最大5 cm×4 cm,其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9例,未吻合但在蒂部结扎6例,未吻合也未结扎4例。结果大部分皮瓣成活,小隐静脉吻合者皮瓣全部成活,未吻合但在其蒂部结扎者部分坏死1例,未吻合也未结扎者均短期内肿胀淤血且大部分坏死1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术中若能将小隐静脉与修复区静脉吻合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小腿下段、足踝部尤其是足跟皮肤缺损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创面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本科自1999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自愈,其中21例与受区皮神经吻合获得保护性感觉恢复,经过6个月至2年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是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轻,不需吻合血管,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全部成活,5例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治愈,1例远端坏死经植皮治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有感觉,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魏人前  邓睿  黄凯 《中国临床康复》2014,(18):2927-2932
背景:跟腱位置表浅,皮肤血供较少,开放性损伤后污染较重,难以彻底清创,修复后易发生感染及局部皮肤缺损、肌腱外露,传统换药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断裂术后感染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选择2009至2012年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跟腱断裂术后感染、皮缘坏死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5-65岁;跟后皮肤缺损4 cm×5 cm-7 cm×6 cm。经过扩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跟后皮肤缺损采用自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创面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9-14个月,移植皮瓣无继发坏死、感染,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蒂部无明显臃肿。随访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良率为90%。提示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为跟腱外露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局部无明显瘢痕挛缩,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内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踝上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转移修复16例由外伤、感染所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7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5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2期行植皮覆盖坏死区。术后经1~12个月随访,修复后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痛、触觉为S0~S1。结论:内踝上岛状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与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修复,对有踝关节动脉网严重损伤时需谨慎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2年6月-2010年1月,应用1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128例(138处)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中上段21处,小腿中下段45处,内外踝及足跟部43处,足背及前足29处。主要应用最多的皮瓣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23 cm×14 cm。结果术后135处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2处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皮瓣完全坏死,后改取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修复成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例数最多,成活率高,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率较高。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0年,平均23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溃疡、渗液等。结论正确认识并选择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恢复肢体良好功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背景:跟骨骨髓炎治疗既要彻底消除骨髓炎感染灶,封闭创面,修复缺损软组织,又要恢复肢体正常形态,最大可能保护足的负重功能。由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不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且其旋转弧度大,血供恒定可靠,适于修复慢性跟骨骨髓炎创面。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赣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28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位移植治疗,供区直接缝合23例,植皮覆盖5例。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移植后逆行移位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出现肌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均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肌皮瓣无臃肿,质地优,外形满意,功能感觉良好,跟骨骨髓炎未见复发,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提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是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临床上应用和报道中小隐静脉在皮瓣中所起的作用及血管近端蒂如何处理意见不尽一致.目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观察分析不同方式处理小隐静脉对皮瓣成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观察,于1998-03/2007-04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完成.对象:将56例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结扎小隐静脉近端蒂皮瓣组38例,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组18例.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植修复时,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4.0 cm~4.0 cm×4.5 cm的病例35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4.5 cm~10.0 cm×12.0 cm的病例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切取面积及移植方式的皮瓣成活效果.结果:[1]皮瓣切取面积为(4.0×4.5)cm~(10.0×12.0)cm时,移植后未出现静脉危象:皮瓣切取面积为(3.5×4.0)cm~(4.0×4.5)cm时,结扎小隐静脉近端的患者中5例出现术后静脉危象.[2]在皮瓣切取面积为(3.5×4.0)cm-(4.0×4.5)cm时,移植后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皮瓣出现坏死的概率低于结扎小隐静脉近端蒂皮瓣(P=0.017 67).结论:切取皮瓣面积小于(4.0×4.5)cm时,应将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小隐静脉在皮瓣中并非过路浅静脉.对皮瓣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应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游离植皮后愈合。平均住院25天,术后30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与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感觉神经也部分恢复。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总结显微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 25例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显微外科移植修复治疗,切取皮瓣面积最大8 cm×11 cm,最小5 cm×6 cm。结果 25例中一期愈合20例,二期愈合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至3年,行走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结论显微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小腿及足部的生理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