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38例,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0)和EN组(n=18)。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内营养指标如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P〈0.05);2组术后第8天营养支持后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P〈0.05);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组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2.
周肃梅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99-199
目的:通过循证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组EN)14例与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24例。术后24小时分别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PN+EN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较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应联合应用肠内营养,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王瑞军  邓红  朱军民 《甘肃医药》2010,29(4):399-40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2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12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20例。术后24小时分别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EN+PN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较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PN应联合应用EN,逐渐过渡到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PN组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并观察记录各项营养指标和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第7天体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增加更明显(P〈0.05),EN组的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质时间)均比PN组短(P〈0.05),且EN组的并发症比PN组少。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作为首选的理想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雪飞 《当代医学》2010,16(28):33-3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比较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肠内营养(EN)组30例;全肠外营养(PN)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术后第10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P〈0.05)。结论术后EN较PN能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情况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患者体质量均下降但幅度较小(P〉0.05)。两组术后第8天较第2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肛门排气EN 组较PN 组明显缩短(P〈0.05)。 EN 组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2天明显改善(P〈0.05)。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血糖波动EN组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改善胃癌术后营养状况,而EN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胃癌术后2种营养方式支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强 《中外医疗》2010,29(18):10-1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情况比较。方法将72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EN(肠内营养支持)组和PN(肠外营养支持)组,给予等氮等热量治疗方案,比较2组病人营养、免疫、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情况。结果术后8dEN组与PN组营养及免疫水平接近术前水平,但二者一些营养及免疫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EN组前白蛋白、IgG、IgA量明显高于PN组,体重减少量、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均低于PN,但是不良反应率较高。结论胃癌术后进行EN治疗,临床疗效与肠外营养基本相同,但对病人肠胃功能恢复效果好,费用低,周期短,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陈舒秀 《中外医疗》2009,28(36):77-7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行手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营养支持前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组营养支持前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PN组和EN组的Alb,Prealb和TFN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N组与EN组间各营养指标差异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营养疗法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很有帮助,且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30)和肠外营养组(PN,n=30)。EPN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肠内给予瑞素(500mL),肠外给予卡文(1440mL);PN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卡文(1920mL)。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补体C3、C4浓度,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P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得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PN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M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C3、C4升高明显,接近或超过术前水平;CRP水平明显下降,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消化道肿瘤手术的15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76例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80例。两组都接受术后营养支持,热量相当。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术后8天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胃肠道功能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8天,PN组病人体质量和BMI较术前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N组BMI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N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EN组上升数值优于PN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44);两组TP均下降,但EN组TP下降较PN组幅度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16);EN组ALB出和PA术后上升数值大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N组肺部感染率较PN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EN支持,相比PN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和疲劳指数(Christensen’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Kamofsk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的BW、TSF、ALB、TF、PA和RBP均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降低(P〈0.01),而PN组的TF、PA和RBP水平较EEN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BW、TSF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的Christensen’s评分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提高,而PN组的升高较EEN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Kamofsky评分均较PN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1),而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梁常凯 《当代医学》2013,(34):38-39
目的:观察胃切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行胃切除术患者4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两组,EN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PN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 d后的体重(W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以综合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体重(WT)、TP和Alb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BIL,EN组(16.3±8.1)ìmol/L、PN组(23.5±9.3)ìmol/L;肛门排气时间,EN组(59.1±8.5)h,PN组(73.5±12.2)h;营养支持费用,EN组(5.3±2.1)百元,PN组(38.6±7.1)百元。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切除中的应用安全简便,可以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8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TLC、TRF、CD4、CD8营养后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Alb、IgG、IgM、C3营养后均较营养前有所提高,但营养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腹泻、腹涨、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较肠外营养组的37.2%低(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斌 《医学综述》2009,15(22):3513-351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外营养(EN)+肠内营养(PN)]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N+EN组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与TPN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并发症、病死率均较TPN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规范化支持能显著降低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危重患者获得合理、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