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即35~5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为52岁.目前,宫颈癌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根据国内外定义将发病年龄小于35岁的宫颈癌定义为年轻宫颈癌.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各个地区报道不一,为了进一步探讨延边地区年轻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将1998年~2007年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2例宫颈癌中的35例年轻宫颈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年轻妇女宫颈癌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2月~2005年4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4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18.3%。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腺癌发病率较高。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3.
周红 《大家健康》2013,(22):18-19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25.5%。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腺癌发病率较高。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已引起人们重视。目前将年龄小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简称年轻宫颈癌)。我院1990~2003年,共收治55例年轻宫颈癌患者,本文就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结果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邢利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48-4749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宫颈癌占收治的全部宫颈癌的25.8%。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鳞癌发病率高,≤35岁年轻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有关,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的青年化与早期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发病情况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1例宫颈癌病例及用阴道、子宫颈、宫颈管(Vagina, cervix, endocervix,VCE)三步取材加TBS (The bathesda system,TBS)分类法门诊筛查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已由1975-1984年间(54.3±9.5)岁下降到现在的(42.2±9.4)岁(P<0.005).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的构成比从1975-1984年间的4.8%升至目前的34.1%(P<0.005).84.1%的年轻患者为0~Ⅱa期.在门诊对年轻宫颈疾病患者筛查中发现意义不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增生3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增生20例,宫颈鳞癌19例和宫颈腺癌2例,并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证实.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VCE加TBS能有效地诊断CIN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潍坊地区213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近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HPV感染情况、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213例患者年龄(45.32±11.2)岁,中位数年龄为44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构成比为22.07%.≤35岁宫颈癌患者的HPV 阳性率为65%,较>35岁者明显升高,后者为32%.Ⅱ期、Ⅲ期及Ⅰ期、Ⅲ期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13例患者中,12例患者未行手术,其余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论 潍坊地区近5年宫颈癌具有明显年轻化、临床分期早的趋势,且与HPV感染有相关性.提倡对所有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进行普查,加强对HPV感染高危人群的监测、随访,以便及时预防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对已确诊的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预后估计,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邢利青 《实用医技》2007,14(34):4748-4749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宫颈癌占收治的全部宫颈癌的25.8%。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鳞癌发病率高,≤35岁年轻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有关,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为防治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对900例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两组,探讨其发病特点。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发病高峰为35~45岁,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可能与孕产次数增多有关。年轻患者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而体征以菜花型病变为主,两者表现具有一致性。结论:加强对年轻女性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意识,减少宫颈癌对女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许岚  高静  王平 《农垦医学》2002,24(3):178-179
子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 ,近些年 ,随着宫颈细胞防癌涂片检查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 35岁以下较年轻妇女的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却趋上升。本人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二院进修期间收集1996~ 2 0 0 0年手术治疗 35岁以下宫颈癌 5 4例 ,以此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996~ 2 0 0 0年间因宫颈癌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二院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共计2 6 6人 ,其中年龄≤ 35岁患者为 5 4人占 2 0 %。1.2 各年≤ 35岁宫颈癌的构成比。见附表。附表  35岁及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年龄 96年 97年…  相似文献   

11.
章丽霞  刘钧 《中外医疗》2013,32(11):133-134
目的探讨2001—2010年川北地区宫颈癌年龄和病理特点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004例宫颈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由50.59岁下降至45.85岁,年轻宫颈癌病例数逐年增加;以5年为年限,前5年非鳞癌为30例,占同期全部患者的11.3%,后5年为124例,占同期全部患者的16.8%,后5年非鳞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前5年(P<0.05)。结论该地区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总体趋于年轻化,年轻宫颈癌病例数逐年增加;应加强对青年女性的性教育和防癌普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82~2004年宜昌地区宫颈癌发病年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宜昌地区1982~2004年共1263例宫颈癌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34和35~44岁年龄组构成比分别从1982~1984年的2.06%和13.40%上升至2003~2004年的17.82%和35.95%,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他年龄组构成比呈现下降趋势。宫颈腺癌总的构成比及其分别在<35岁组和≥35岁组的构成比变化均不显著(>0.05)。结论近年宜昌地区宫颈癌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应加强对青年女性的性知识教育和防癌普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趋势、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2月~2005年4月收治的≤35岁宫颈癌患者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35岁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22%。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②全部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9例宫颈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腺癌发病率较高;化疗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有特殊意义;提倡应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妇女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年轻宫颈癌≤35岁(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收住的420例中老年宫颈癌(〉35岁)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结果 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年轻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中早期所占比例(I~IIa期)高于对照组,肿瘤病理类型两组存在差异,年轻宫颈癌非鳞癌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轻宫颈癌4年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宫颈癌病理类型发生变化,短期内复发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分期以ⅠA~ⅡA期为主,非鳞癌比例高,以手术治疗为主,ⅠA~ⅡA期年轻宫颈癌的2年复发率高于中老年组。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预后差,较高的误诊率及复发率提示加强对年轻妇女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宫颈癌的防治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年轻妇女宫颈癌由于人群的特殊——该人群对生育及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从而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建立新的概念。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手术治疗年龄≤35岁宫颈癌60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探讨年轻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以及相关治疗和预后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年轻妇女宫颈癌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6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7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年轻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感染及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观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宫颈癌病例资料,其中39例35岁以下宫颈癌为观察组,其余宫颈癌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学和临床分期。结果:年轻宫颈癌所占比例明显升高,两组在宫颈形态和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宫颈癌以接触性阴道流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P<0.01),早期患者比例高(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有年轻化趋势,加强普查工作,达到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趋势、高危因素、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总结宫颈癌的发病特点,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8例经病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5岁组、>35岁组两组,从孕产次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18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病理特点、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总结。结果:(1)宫颈癌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原因可能与宫颈癌患者的孕产次多有密切关系;(2)年轻宫颈癌患者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体征以菜花型为主要类型;(3)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仍以鳞癌占绝大多数,分期以Ⅰ期患者为多,淋巴结转移以闭孔及髂血管旁淋巴结为主。结论:目前宫颈癌的发病人数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应重视宫颈癌的普查工作,尤其是对年轻女性,提高人们的筛查意识,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并提高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80 例宫颈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目前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本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的2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青年组(年龄≤35 岁)40 例,中老年组(年龄>35 岁)240例,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构成比在2006~2008年为19.33%(23/139),2009~2011年为12.06(17/1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怀孕次数的调查发现,中老年宫颈癌中孕次>3次占53.75%(129/240),产次>3次占55.42%(133/240),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青年组中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67.50%(54/80),较中老年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青年组中原位癌占10%(4/40),Ⅰ期占40%(16/40),两者的比例达50%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形态、统计学分析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总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临床表现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特点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则以孕次和产次为特异性的发病因素.分析比较年轻宫颈癌总生存率无明显下降,年轻并不是宫颈癌预后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