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影响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240例首次FC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将复发FC的5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无复发的18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惊厥类型、脑电图、贫血、血钠浓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FC中复发率为24.17%;复发1~7次,平均(1.9±1.1)次;6例转为癫痫(10.34%);引起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男性、首次发作年龄小、体温低、复杂型惊厥、脑电图异常、贫血、血钠浓度低。结论FC复发率较高,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少数可转为癫痫,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不良影响,对具有上述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处理发热和惊厥的自我管理,发作频繁应按癫痢药物治疗原则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高热惊厥(F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首次FC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是否出现复发进行分组(复发组21例,未复发组69例),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FC复发组初发年龄≤1岁、初发体温/〉38.5℃、有惊厥家族史、围生期异常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90例患儿随访,其中有2例转为无热惊厥,复发率为2.2%,最后诊断为癫痫,90例FC患儿智力发育良好。结论对FC患儿初发年龄、初发体温、FC类型和惊厥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及时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治疗FC患儿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FC患儿11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的苯巴比妥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羚羊角口服液。比较两组FC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同时对相关脑和心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FC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第二次发作时的体温显著高于观察组,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发生的病例也显著多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都有显著性改善,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小儿FC,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并且可能对脑组织和心肌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2年儿科门诊收治的40例热性惊厥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热性惊厥随访期间未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首次发病年龄、发病时体温、家族史、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复杂型惊厥、脑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性别、维生素D缺乏症、母乳喂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热性惊厥可造成患儿惊厥性脑损伤,少数可转化为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根据患儿复发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降低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李秋宜  李桂娣 《河北医药》2001,23(10):749-750
目的:探讨血钠值变化与小儿热性惊厥(FC)的关系。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6例患儿分别于FC发作期与恢复期行血钠测定。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无FC的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血钠水平的变化与FC发作程度及发作率的影响。结果:FC组患儿血清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6.30,P<0.01);FC恢复组血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1.61,P>0.05);单次FC发作组血钠与多次FC发作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性(t=2.41,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血清钠变化与临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热性惊厥患儿按照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95例和复发组65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热性惊厥类型,分析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儿围产期异常、癫痫家族史、复杂性热性惊厥、贫血、脑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儿首次发作平均年龄及发作时平均体温均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围产期异常、癫痫家族史、复杂性热性惊厥、贫血、脑电图异常、低龄和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需采取有效预防性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FC)发作后脑电图(EEG)的异常情况。方法 对近三年多来我科住院病人中出院诊断为复杂性FC且发作后7-10d作过EEG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儿符合复杂性FC诊断标准,38例中,病前有神经精神方面异常的12例,34例有一项复杂性FC因素,其中惊厥时间长28例,反复发作4例,局限性发作2例;4例有二项复杂性FC因素,其中惊厥时间长并反复发作3例,限局性发作并惊厥时间长1例。所有患儿均作剥夺睡眠EEG,EEG正常25例,异常13例(34.2%),13例中9例FC前有神经精神方面异常,占异常例数的69.2%。13例中惊厥时间长6例;反复发作1例;惊厥时间长并反复发作3例,局限性发作2例;局限性发作并惊厥时间长1例。结论 FC前已有神经精神异常患儿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神经系统正常的患儿,EEG检查对既往有潜在性脑部病变者有一定作用,尤其是伴脑发育落后或惊厥前有神经系统损害、惊厥时间长或局限性发作后遗有神经系统体征者,对EEG有异常的应给予重视,动态观察,做EEG随访。  相似文献   

8.
安雪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62-2263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的复发因素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02例FC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复发,复发率33.3%;复发因素与首次发作年龄、体温、惊厥持续时间、阳性家族史有关联。FC预后一般良好,少数因反复发作可发展为癫痫。结论:FC的远期预后良好,原则上不要随意使用预防性抗惊厥药物。但对有FC转为无热惊厥主要危险因素的患儿有转为癫痫可能,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适时干预,减少复发,并发展为癫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首次热性惊厥(FC)患儿212例的复发情况及可能引起的复发的11种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FC的复发。方法随机选择212例首次发作的热性惊厥患儿,对他们随访2~4年进行总结,对影响复发的11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首次热性惊厥复发率是59.6%,且与发病时体温、年龄成负相关;与家族史、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呈正相关;与性别、围产期、佝偻病、贫血、喂养方式无关。结论由于FC可造成惊厥性脑损伤,减少或控制FC的复发,可从预防或治疗引起FC复发的上述5种因素着手,减轻或防止患儿智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林加斌  项跃林  朱凯 《安徽医药》2007,11(6):537-538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本科收治的75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首发年龄、发作次数、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发病季节、伴随疾病、脑电图改变、治疗及转归等进行随访观察及研究.结果 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多见于6月龄~3岁,以7~9月发病率最高,62.7%的患儿发作一次,复发率为37.3%,FC的复发与首次发作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和FC分型、脑电图表现以及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有遗传倾向性,伴有危险因素者易复发且易转为癫痫,对首次发作患儿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复发危险因素及愈后情况。方法结合9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转为癫痫和出现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复发46例(52.9%),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及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P〈0.01);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18例(20.7%),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1岁、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有关(P〈0.01);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2例(2.29%),说明热性惊厥患儿绝大部分愈后较好,智力低下及行为障碍发生率低。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密切随防,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庄德义 《海峡药学》1995,7(1):11-12
高热惊厥(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5%.大部分预后良好,但易于复发,有的作者统计在首次FC后的复发率为25~40%不等。为了减少本症反复发作,减轻或避免对脑神经细胞的损害.我们采用口服安定片短程疗法,预防FC复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病例选择:本文病例自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均为第一次发生高热惊厥时来我院儿科门诊的病例。单纯高热惊厥(SFC)的诊断符合1983年自贡会议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复杂性高热惊厥(CFC)的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93;31(4):210]:惊厥发作持续15min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小儿热性惊厥(FC)的高危型患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其复发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66例F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抢救惊厥,常用水合氯醛灌肠;或地西泮肌注;或苯巴比妥肌注。治疗组患儿在体温升高至37.5℃时,即给地西泮0.3mg/(kg.次),口服。如6h内体温不退再给1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对高危型FC患儿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短程口服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作用。方法76例F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治疗原发病、退热治疗,治疗组在体温≥37.5℃时加服苯巴比妥。随诊观察1~3年。结果:治疗组46例发热359人次,有8例(17.4%)复发FC12人次;对照组30例发热225人次,有12例(40%)复发FC29人次,比较两组复发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巴比妥短程预防FC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对病毒性脑炎伴有惊厥发作的342例患儿进行随访分析.对继发癫痫患儿给予抗癫痫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42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继发癫痫30例,占8.9%,继发癫痫组惊厥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EEG重度异常率、EEG出现癫痫波百分数、EEG恢复时间及MRI异常率均高于非继发癫痫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持续时间及EEG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发热时间、肢体瘫痪出现率、头CT异常率、脑脊液异常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继发癫痫的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0%。结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为惊厥持续时间长及EEG恢复时间慢。积极防治惊厥可以减少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复发的相关诱因,从而有效防治并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方法对194例首发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为期45年的随访,并根据其是否有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59例和无复发组135例,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家族史、发病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等内容进行统计。结果复发组中初发年龄(13.41±4.97)个月,体温(37.51±0.86)℃,低于对照组(30.66±9.81)个月,体温(39.11±0.57)℃;复发组复杂性FC占35.6%,FC阳性家族史占16.9%,生活环境在农村的患儿为50.1%,患儿家长对FC知识不了解者占45.8%,高与对照组20.7%,8%,40.1%,40.7%。结论单因素分析以下5个因素与FC复发相关,包括初次发作时年龄<1岁、体温低于38℃、阳性惊厥家族史、复杂型惊厥和家长对患儿的护理不当。在医院的工作过程中应进行复发诱因评估并跟踪随访,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家长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技能,适当预防性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S)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FS发生率;观察性别、首发年龄、首发24 h惊厥次数、持续时间、发作类型、家族史、围生期异常、发作前合并症、发作第2~3周脑电图变化等与FS复发的关系.结果200例FS患儿复发85例,发生率为42.5%,7例(8.2%)转为癫痫;复发的相关因素:首次发作年龄小、体温低、发作惊厥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有阳性家族史、合并症、脑电图异常、男性.结论FS复发率较高,严重者可引起癫痫,应根据复发特点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予间歇短程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性质小儿热性惊厥(FC)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1例小儿热性惊厥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基本性质不同分为单纯性FC(SFC)组(43例),以及复杂性FC(CFC)组(38例),所有患儿行脑电图检查,比较SFC、CFC患儿惊厥发作时临床特点,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脑电图情况。结果 CFC组较SFC组患儿发作时体温低、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P 0.05;CFC组异常脑电、临界脑电为26.3%、34.2%高于SFC组11.6%、20.9%,P 0.05。结论小儿FC患者发作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SFC者脑电图异常率较低,脑损伤轻微,而CFC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损伤较严重,临床需要及时积极给予神经功能保护、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王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87-288
目的观察羚羊感冒口服液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苯巴比妥,观察组患儿给予羚羊感冒口服液。随访1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复发率、复发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羚羊感冒口服液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可延长复发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西泮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发热性疾病患儿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年,比较2组患儿发热、惊厥复发情况及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结果 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7,P=0.151);观察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4.329,P=0.037);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发热、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地西泮治疗儿童发热性疾病可保证治疗安全性,有效预防热性惊厥复发,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