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0接受PTCD治疗(对照组),另30例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随访1年。结果 术后,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为(225.4±52.6) d,显著长于对照组【(156.7±44.2) d,P<0.05】,住院时间为(12.3±2.4)d,显著短于对照组【(19.9±4.1) d,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0.2±60.1)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8±64.5) 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8±127.6)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9±149.5)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6.5±100.5)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8±121.3) I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1 a生存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3.922,P=0.045)。结论 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短期降低黄疸,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双环醇治疗因胃癌化疗所致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胃癌术后患者,给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等化疗,在出现肝损伤后给予双环醇治疗。结果 46例胃癌患者在化疗后,28例(60.9%)发生肝损伤,其中包括Ⅰ级3例(10.7%),Ⅱ级19例(67.9%),Ⅲ级4例(14.3%),Ⅳ级2例(7.1%);经4 w治疗,28例患者血清AST、ALT和TBIL水平分别由(77.6±37.1)U/L、(103.9±42.8)U/L和(79.5±57.2)μmol/L降至(45.8±31.2)U/L、(33.5±27.4)U/L和(37.2±11.4)μmol/L,血清ALB由(28.5±1.8)g/L上升至(34.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环醇治疗胃癌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效果明显,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善使肝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ICP患者7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UDCA治疗4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胆汁酸谱,包括石胆酸(LCA)、UDCA、鹅去氧胆酸(CDCA)、胆酸(CA)、甘氨胆酸(GCA)、牛磺石胆酸(TLCA)和总胆酸(TCA)。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瘙痒评分分别为(1.1±0.3)对(2.3±0.8),差异显著(P<0.05);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5.7±10.0) U/L对(85.1±24.3) U/L,AST分别为(22.6±10.3) U/L对(84.3±11.3) U/L,TBIL分别为(21.6±3.8) μmol/L对(30.5±5.4)μmol/L,差异显著(P<0.05);血清UDCA分别为(3.2±0.1) μmol/L对(2.5±0.2) μmol/L,CA水平分别为(1.2±0.1) μmol/L对(2.4±0.2) μmol/L,GCA分别为(1.6±0.2) μmol/L对(2.8±0.5) μmol/L,TCA分别为(1.2±0.3) μmol/L对(4.2±0.9) μmol/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1%对51.4%,P<0.05)。结论 应用UDCA治疗ICP患者能显著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且无明显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联合组30例和TACE组30例,分别给予TACE联合RFA或TACE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6.7%和50.0%,显著高于TACE组的6.7%和2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生存时间为(2.86±0.48)年,显著长于TACE组的(0.93±0.27) 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75.4±200.7) μg/L、(416.4±229.0) μg/L、(320.4±243.5) μg/L,显著低于TACE组的(639.1±190.9) μg/L、(623.4±234.6) μg/L、(674.4±300.2) 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86.7%、66.7%、56.7%,显著高于TACE组的46.7%、26.7%、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RFA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在7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43例患者(57.3%)死亡,32例患者(42.7%)生存;入院时,生存组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分别为(194.2±13.5) μg/L和(914.1±29.5) μg/L,均显著高于死亡组的【(98.4±9.5) μg/L和(504.2±15.4) μg/L,P﹤0.05】;以血清AFP大于或等于71.3 μg/L为截断点,其预测患者在3个月内生存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74.9%;以血清胸腺素β4大于472.7μg/L为截断点,其预测患者在3个月内生存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69.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对患者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两者水平越高,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茵陈四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阴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HB患者分为两组,给予30例对照组患者降酶、退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四逆汤治疗。结果 在治疗8 w末,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为【(24.0±9.3) U/L、(21.4±8.3) U/L和(26.9±7.8)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5±8.8) U/L、(33.3±8.5) U/L和(60.6±5.0)μmol/L,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四逆汤治疗CHB阴黄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巴黎标准诊断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按巴黎标准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患者24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对14例部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行肝穿刺检查。结果 1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TBIL、ALT、GGT和IgG水平分别为(45.3±48.3)μmol/L、(236.8±71.8) U/L、(305.3±258.5) U/L和(25.3±9.9) g/l,与PBC患者【(53.4±57.8)μmol/L、(77.5±71.7) U/L、(389.2±324.3) U/L和(13.9±6.0) g/l,P<0.05】比,差异显著;两组血清ANA、AMA和AMA-M2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AIH/PBC OS患者血清SMA阳性7例(43.8%),与PBC组1例(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肝组织学检查,5例原本诊断为PBC患者修正诊断为AIH/PBC OS,他们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0.0U/L、82.8U/L、94.1 U/L、162.1 U/L和117.2 U/L,都远远低于5倍正常值上限。结论 采取巴黎标准诊断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患者往往因为血清指标水平低而漏诊,及时行肝穿刺检查还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与水飞蓟宾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治疗,在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片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使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复常率分别为87.1%、90.0%、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4%、71.4%、58.6% (P<0.05);观察组血清HBeAg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0.0%和88.6%,与对照组的0.0%和68.6%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TBIL、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6.49±3.17) μmol/L、(47.36±8.24) U/L和(40.58±5.26)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6±3.48) μmol/L、(68.25±7.93) U/L和(66.24±8.24) U/L(P<0.05);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TGF-β水平分别为(204.8±27.4) μg/L、(68.2±12.5) μg/L和(158.2±15.2)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2±29.2) μg/L、(107.4±13.7) μg/L和(193.5±17.3) μg/L (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40.36±3.61)%和(1.50±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46±3.17) %和(1.33±0.27),P<0.05】。 结论 恩替卡韦片与水飞蓟宾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人尾肢同源蛋白2(Pygo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78例NAFLD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或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3 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ygo2、HMGB1和HIF-1α水平。结果 在治疗3 m末,观察组血清TG、TC、LDL-C和HDL-C水平分别为(1.2±0.2) mmol/L、(4.1±0.2) mmol/L、(3.1±0.1) mmol/L和(3.9±0.3) mmol/L,与对照组的(1.6±0.3) mmol/L、(5.1±0.3) mmol/L、(3.5±0.2) mmol/L和(3.2±0.2) mmol/L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MDA和SOD水平分别为(4.4±0.7) μmol/L和(168.9±15.7) U/L,与对照组的(5.4±0.8)μmol/L和(154.4±15.3) U/L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Pygo2、HMGB1和HIF-1α水平分别为(41.5±3.4) μg/L、(15.7±4.6) μg/L和(24.5±4.6)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48.2±3.7) μg/L、(26.4±5.1) μg/L和(32.6±4.7) μg/L,P<0.05];脂肪肝分度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比例分别为56.4%、35.9%、5.1%和2.6%,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0.3%、30.8%、41.0%和17.9%,P<0.05)。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6月~2018年7月我院诊治的6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患者30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30例肝硬化并发败血症患者中,检出病原菌30例,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19例(肺炎克雷伯菌8例,大肠埃希菌6例,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5例),检出革兰氏阳性细菌1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其他革兰氏阳性细菌4例);肝硬化并发败血症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4.34±2.88)%,血肌酐(Cr)为(126.57±20.81) μmol/L,C反应蛋白(CRP)为(48.93±10.28) mg/l,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82.29±16.59) μmol/L,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58.53±2.91)%、(74.69±3.24) μmol/L、 (24.21±6.66) mg/l和 (52.93±11.03)μmol/L,P<0.05】,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27.21±5.66) g/L,显著低于对照组【(31.83±7.98) g/L,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是影响并发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CBDE)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住的经LC术后存在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84例,其中38例采取CBDE法(A组)治疗,46例采取ERCP下取石(B组)。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3.4±1.3)ml对(124.2±65.8)ml,P<0.05],手术时间[(34.8±4.2)min对(123.3±15.8)min,P<0.05]、术后排气时间[(1.0±0.7)h对(42.6±9.1)h,P<0.05]和住院时间[(4.9±3.5)d对(9.3±4.3)d,P<0.05]均明显短于A组;术后1 w,B组血清GGT水平为(63.7±7.5)IU/L,与A组的(70.2±7.9)IU/L 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血清ALP水平为(105.6±11.5)IU/L,与A组的(115.4±12.8)IU/L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结石再复发率为5.3%,而B组分别为15.2%和6.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CBDE术,采用ERCP下取石处理经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因可反复进行而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72例老年肝内胆结石患者被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维持,给予观察组Dex行麻醉前处理,两组均行常规麻醉并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在麻醉诱导前(T0)、取石前(T1)、取石后(T2)、术毕(T3)和术后48 h(T4)监测血氧含量(Ca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采用ELLSA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蛋白,常规行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在术后12 h、24 h和48 h,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6.3±0.5) 分、(27.1±0.7) 分和(27.6±0.2) 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8±0.6) 分,(25.1±0.5) 分和(25.4±0.4) 分,P<0.01】;在T1~T3时,观察组CaO2、Da-jvO2和CERO2、和血清NSE和S100β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观察组Da-jvO2为(4.6±1.2) mL/dL,CERO2为(24.8±3.3)%,血清NSE水平为(14.6±3.1) μg/L和血清S100β水平为(0.8±0.3) 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1.6) mL/dL、(33.8±3.9) %、(17.3±4.2) μg/L和(1.4±0.4) μg/L,P<0.01】。结论 Dex对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血氧摄取量、降低S100β和NS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治疗的最佳腹腔镜微创术式选择。 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500例,其中234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术,266例接受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术(LTSE)。在LCBDE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LCBDE和T管引流,在LTSE组,采用LC联合LTSE。比较两组治疗后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结石复发率。 结果 LCBDE组结石数量为(4.6±1.7)个,显著多于LTSE组的(3.1±2.4)个(P<0.05),结石直径为(11.8±5.4) mm,显著大于LTSE组的(5.2±2.2) mm(P<0.05),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4±27) min、(3.4±1.3)d和(7.1±3.2) d,显著长于LTSE组的(73±21) min、(2.2±0.9) d和(3.5±1.8)d(P<0.05); LCBDE组结石清除率为94.9%,与LTSE组的94.7%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显著高于LTSE组的10.9%(P<0.05);在随访1年期间,LCBDE组结石复发率为4.7%,显著高于LTSE组的1.5%(P<0.05)。 结论 采用LC联合LTSE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恢复较快,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结石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 方法 将51例P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接受三维适形放疗/TACE和CIK细胞回输或只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和TACE治疗。 结果 治疗组接受CIK细胞治疗后1月,外周血CD3+、CD4+、CD16+CD56+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66.47±1.25)%、(56.98±2.65)%、(22.45±6.41)%和(1.52±2.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7±0.98)%、(48.09±0.27)%、(19.74±1.88)%和(1.13±0.06),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37.56±1.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7±4.35)%,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P<0.05);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治疗组1 a生存率为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P<0.05)。 结论 CIK细胞联合放疗和TACE治疗可以提高PLC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碘定量结合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同期在我院检查证实肝脏无异常的健康人30例,行动态对比增强MRI和双能CT增强扫描,测量肝实质血流参数峰值(PV)、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正性增强积分(PEI)和信号增强率(SER),计算动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a)、门静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p)、肝动脉碘分数(AIF)和门静脉碘浓度(PVIC)。结果 肝硬化组肝实质PV值为(522.1±96.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2±108.8),P<0.05】,肝实质PEI值为(200.2±53.3),显著低于对照组【(241.3±61.5),P<0.05】;15例CTP C级患者肝实质的PV值为(443.4±57.3),显著低于89例CTP A级【(587.4±94.5),P<0.05】,MSI值为(170.1±54.6),显著低于CTP A级【(310.6±69.5),P<0.05】,MSD值为(31.9±22.5),显著低于CTP A级【(67.8±19.6),P<0.05】,PEI值为(155.6±29.7),显著低于CTP A级【(236.7±53.4),P<0.05】,SER值为(109.3±7.5),显著低于CTP A级【(125.6±13.5),P<0.05】;26例CTP B级患者Ia值为(0.7±0.2) mgI/ml,C级患者Ia值为(0.8±0.2) mgI/ml,显著高于健康人【(0.5±0.1) mgI/ml,P<0.05】,CTP A级Ip值为(2.2±0.5) mgI/ml,B级为(2.0±0.5) mgI/ml、C级为(1.8±0.3) mgI/ml,显著低于健康人【(2.6±0.6) mgI/ml,P<0.05】,CTP B级AIF值为(31.7±5.0) %、C级为(47.8±8.9) %,显著高于健康人【(21.1±4.3) %,P<0.05】。结论 双能量CT碘定量结合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结果可靠,灌注参数的变化能反映肝功能储备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8例PLC患者,行开腹或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将术后患者分成两组,给予A组38例患者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给予B组40例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术后7 d和14 d,B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 术后7 d,B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7.2±2.7) mg/L、(2.7±0.6) pg/ml和(28.4±5.7) pg/ml,均显著低于A组[(19.8±3.2) mg/L、(3.5±0.7) pg/ml和(33.4±6.2) pg/ml,P<0.05],术后14 d,分别为(13.6±3.0) mg/L、(2.0±0.4) pg/ml和(20.5±4.7) pg/ml,也显著低于A组 [分别为(16.3±3.5) mg/L、(2.8±0.6) pg/ml和(24.6±4.9)pg/ml,P<0.05];术后,A组与B组隔下积液、胆漏发生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肝衰竭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A组的21.1%(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加强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硫普罗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口服琉普罗宁治疗,观察12 w。使用普朗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常规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HBV DNA。 结果 在治疗3 m末,观察组患者血清ALT水平为(41.2±11.7) U/L,显著低于对照组【(49.7±12.4) U/L,P<0.01】,AST水平为(37.2±25.2)U/L,显著低于对照组【(51.3±30.2) U/L,P<0.01】,ALB水平为(35.2±2.5) g/L,与对照组【(35.1±2.7) g/L,P>0.01】比,无显著性差异,TBIL水平为(28.2±6.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6.5±6.8)μmol/L,P<0.01】;血清HA水平为(93.9±34.2) mg /L,显著低于对照组【(116.5±35.1) mg/L,P<0.01】,LN水平为(103.6±38.2)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27.9±40.5) mg/L,P<0.01】,C-IV水平为(105.2±40.3)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3.8±35.1) mg/L,P<0.01】,PCIII水平为(75.3±16.7)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91.2±18.5) mg/L,P<0.01】;血清HBV DNA转阴率为60.3%,与对照组【60.3%,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血清HBsAg转阴或HBeAg转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硫普罗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和血浆白细胞介素(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4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肝切除手术的HCC患者88例,术后51例接受常规治疗,37例另加乌司他丁治疗7 d。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L-22+的Th22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22水平。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为(1.4±0.3) %,显著高于健康人【(0.8±0.1) %,P<0.0001】;HCC患者血浆IL-22水平为(116.9±32.6) pg/ml,亦显著高于健康人【(42.1±18.2) pg/ml,P<0.0001】;在术后3 d,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ALT分别为【219.4(40.1,510.9) IU/L和450.6(56.1,820.7) IU/L,P<0.05】,血清AST分别为【108.8(82.5,439.1) IU/L和257.3(115.3,7265) IU/L,P<0.01】;在术后7 d,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ALT分别为【72.4(25.6,471.5) IU/L和115.4(35.7,625.2) IU/L,P<0.05】,血清AST分别为【61.4(29.4,351.4) IU/L和90.5(45.5,293.8) IU/L,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乌司他丁治疗组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2±0.4)%和(1.1±0.3)%,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3±0.3)%,P<0.05和(1.3±0.2) %,P<0.05】;血浆IL-22水平分别为(98.1±20.1) pg/ml和(94.1±24.8) pg/ml,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 【分别为(109.7±29.8) pg/ml,P<0.05和(110.7±37.1)%,P<0.05】。结论 肝切除术后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可降低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和血浆IL-22水平,对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另92例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NF-ɑ、IL-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TGF-β1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核转录因子RORγt、Foxp3、IL-17mRNA。 结果 在停药随访24 w,联合组与恩替卡韦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96%和84.78%(P>0.05);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为28.89%(13/45),与恩替卡韦组的15.22%(7/46)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血清ALT水平为(34.6±11.6) U/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64.6±20.5) U/L,P<0.05】;联合组外周血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分别为(75.6±14.5)%、(42.7±10.3)%和(1.4±0.6),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66.8±14.4)%、(36.7±8.5)%和(1.0±0.5),P<0.05】,CD8+细胞百分比为(29.3±7.3) %,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4.8±8.5) %,P<0.05】,两组NK细胞百分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17、IL-4、INF-ɑ、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水平为(6.8±1.2)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3.5±0.8) pg/ml,P<0.05】,IL-17水平为(0.7±0.3) 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2.8±0.9) pg/ml,P<0.05】,IL-4水平为(1.4±0.5)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8±1.5)pg/ml,P<0.05】,INF-ɑ水平为(4.0±1.3) 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2.6±0.9)pg/ml,P<0.05】,两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oxp3、IL-17和RORγt 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RORγt水平为(0.86±0.31),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1.56±0.43),P>0.05】,而两组血清Foxp3和IL-17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水平,从多个环节调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