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141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并获得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的238例患者及同期行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纳入研究,采用RTPCR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miR-141水平,随访子宫颈癌患者术后2年时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 (1) miR-141的表达水平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 <0.05);(2) miR-141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 <0.05);(3)术后2年时有11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转移,其余38例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4)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miR-141水平是影响宫颈癌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宫颈病变程度影响miR-141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升高,miR-141可能与宫颈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并且影响宫颈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Ⅲ型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及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2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LSIL)2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HSIL)35例及宫颈癌组织55例中SIRT-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IRT-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1)SIRT-1蛋白的高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为0、LSIL为15.38%、HSIL为37.14%及宫颈癌组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5);(2)宫颈癌组织中SIRT-1蛋白的高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G1~G3)(χ~2=6.87,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χ~2=7.73,P0.05)、不同临床分期(χ~2=7.39,P0.05)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RT-1随宫颈病变的加重表达逐渐增强,与宫颈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制备40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总RNA,用RT-PCR方法分析T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相应蛋白表达。结果:(1)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及60.5%,对照组宫颈组织中检出率为26.7%及8.3%。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组织(P0.05);(2)在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表达: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直径≥4cm患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的患者(P0.05)。结论:TK1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K1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宫颈鳞癌、52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7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石蜡组织中ALDH1和ABCG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LDH1和ABCG2在慢性宫颈炎、HSIL、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2/37)和8.11%(3/37)、23.08%(12/52)和28.85%(15/52)、53.95%(41/76)和61.84%(47/76),两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SIL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DH1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ABCG2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宫颈鳞癌组织中ALDH1和ABCG2表达水平水平呈正相关(r=0.535,P0.05)。结论:ALDH1和ABCG2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升高,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作用。ALDH1和ABCG2在宫颈鳞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HD1L、ECRG4蛋白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HD1L、ECRG4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定位分布,并结合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HD1L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SIL、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递增表达,而ECRG4蛋白则呈递减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CHD1L蛋白阳性率与肿瘤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ECRG4蛋白阳性率仅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宫颈鳞癌中CHD1L与ECRG4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02,P<0.05)。结论:CHD1L与ECRG4负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与恶性化过程,有望成为监测宫颈鳞癌进展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宫颈浸润癌(ICC)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NCE)中Id-1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Id-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43%,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CC组Id-1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FIGO分期无关(P﹥0.05);MVD计数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为46.57±10.291,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为12.40±3.76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的表达在ICC组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间质浸润深度无关(P﹥0.05);ICC组中Id-1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 Id-1因子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子宫颈癌组织中的MVD值随着Id-1因子表达强度的增加而增高。阻断Id-1因子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ABCB1、ABCG2表达与宫颈癌形成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宫颈浸润癌34例、微小浸润癌30例、CINⅢ30例、宫颈慢性炎症30例患者ABCB1、ABCG2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CB1在浸润癌、微小浸润癌、CINⅢ、宫颈慢性炎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为76%(26/34)、60%(18/30)、40%(12/30)、20%(6/30),其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升高而明显增加;ABCB1在浸润癌中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体积无关(P>0.05);ABCG2在浸润癌、微小浸润癌、CINⅢ、宫颈慢性炎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7/34)、70%(21/30)、40%(12/30)、30%(9/30),其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增加而上升;ABCG2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ABCB1、ABCG2在促进宫颈癌变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并且ABCB1的阳性表达是提示宫颈癌预后不良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和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蛋白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检测并比较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ANGPTL4和NRIP1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更高(P <0.05);宫颈癌组织中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与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 <0.05),NRIP1蛋白表达还与分化程度有关(P <0.05)。截止2022年1月随访结束,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生存64例(65.31%)、死亡34例(34.69%),ANGPTL4、NRIP1蛋白阳性表达者与二者对应阴性表达者存活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二者表达情况与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且...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酵母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在宫颈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究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4例宫颈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中Beclin 1及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HSIL及宫颈癌组中Bec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70.2%和27.0%,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0%、32.4%及54.0%。Beclin1蛋白表达与患者HPV感染(P 0.001)、肿瘤分化程度(P 0.001)及淋巴结转移(P 0.05)等有关,PD-L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P 0.001)、肿瘤分化程度(P 0.05)及临床分期(P 0.05)有关,Beclin 1与PD-L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53, P 0.001)。结论 Beclin1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D-L1蛋白表达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2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和宫颈癌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宫颈样本组织总mRNA,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miR-21在各组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及CIN3组中miR-2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miR-21在宫颈癌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级中存在异常表达,提示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和p2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PKB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PKB的阳性表达率(74.5%)明显高于CIN组(52.8%)和正常宫颈组(15%)(P<0.05),P-PKB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癌(P<0.05)。p2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9.0%)明显低于CIN组(80.1%)和正常宫颈组(90.0%)(P<0.05),p27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者(P<0.05)。宫颈癌中P-PKB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26,P<0.05)。结论:P-PKB蛋白在宫颈癌中过表达,p27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降低,与P-PK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PKB蛋白可能通过抑制p27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65例早期宫颈癌耐药基因产物与临床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UICC分期、局部复发无关(P>0.05);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UICC分期无关(P>0.05);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有关(P<0.05);TS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局部复发、肿瘤分化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宫颈癌中P-gp TopoⅡ、GST-π、TS对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十分必要;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H1表达与宫颈鳞癌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例宫颈原位癌及55例浸润鳞癌中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癌nm23-H1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癌(P<0.05).浸润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随FIGO临床分期升高而有下降趋势,Ⅰ、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其原发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组织学分化程度高者阳性率高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抑制宫颈癌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Rsf-1/HBX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治疗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共23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sf-1/HBXAP蛋白在17例正常宫颈组织、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18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揭示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sf-1/HBXAP基因在不同宫颈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不同细胞系中Rsf-1/HBXAP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Rsf-1/HBX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17)、37.14%(13/35)及79.12%(14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Rsf-1/HBXAP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He La及Siha细胞系中Rsf-1/HBXAP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293T细胞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宫颈癌患者中Rsf-1/HBXAP蛋白高表达组其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Rsf-1/HBXAP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细胞系中高度表达,预示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为其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作为宫颈癌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中RON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ON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定位分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综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对子宫颈鳞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RO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0%、37.5%、69.6%。宫颈鳞癌组织中RON蛋白高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RON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及阴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3.27±2.10)月、(37.33±2.30)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0,P0.001)。结论:RON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病情进展的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状RNA-100269(circRNA-10026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集7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组织中circRNA-100269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circRNA-100269相对表达量。circRNA-100269模拟片段转染至宫颈癌细胞,分析circRNA-100269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ircRNA-100269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 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circRNA-100269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分化程度为中分化、高分化的,HPV感染、有淋巴结转移、组织浸润深度1/2患者癌组织中circRNA-100269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浸润深度≤1/2(P 0.05)。转染组宫颈癌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转染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 circRNA-100269在宫颈癌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理特征有关,circRNA-100269对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K因子(中期因子)在宫颈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178例宫颈癌组织和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MK因子的表达。结果:178例宫颈癌组织中,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1.57%,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的14.86%(P<0.001)。宫颈癌临床分期不同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同,临床Ⅰ期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临床Ⅱ~Ⅳ期(P<0.001)。宫颈鳞癌M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P<0.001),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123)。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M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0.026)。结论:MK因子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可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位年龄48.5岁(33~84岁),中位随访时间41月(3~132月)。FIGO分期:I期28例(58.3%),Ⅱ期13例(27.1%),Ⅲ期4例(8.3%),Ⅳ期3例(6.3%);阴道不规则出血27例(56.3%)。5年总生存率37.5%。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为0(0/6),显著低于无转移者[55.17%(1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卵巢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43%(5/7),显著高于不保留卵巢者[42.86%(12/28)](P0.05)。局部肿瘤大小(P=0.045)、淋巴结转移(P=0.000)、FIGO分期(P=0.000)、宫旁转移(P=0.043)、卵巢转移(P=0.044)均是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多因素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0)和局部肿瘤大小(P=0.050)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与FIGO分期显著相关(P=0.000)。结论:局部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复发的主要因素;早期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不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IL-4和IL-12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通用二步法,检测IL-4和IL-12在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72例宫颈癌组织蜡块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L-4在正常对照组和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0%和6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2在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5%和4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宫颈癌的表达与FIGO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L-12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IL-4高表达和IL-12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其程度高低提示肿瘤生长速度及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在宫颈癌血管生成拟态(VM)与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宫颈癌(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及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VM、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钙粘素(VE-cadherin)阳性表达情况及HIF-1α、多耐药基因1(MDR1)、P糖蛋白(P-gp)mRNA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CIN组VM、HIF-1α阳性表达率及HIF-1α、MDR1、P-gp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宫颈癌组高于CIN组(P0.05),VM、HIF-1α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有关,HIF-1α、MDR1、P-gp mRNA表达量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cadherin表达水平,参与宫颈癌组织VM形成,且可能通过上调MDR1、P-gp表达参与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