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燊  黄晓真  齐诗仪  杨晓婷  林栋 《新中医》2020,52(6):107-111
目的:观察电针命门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不同脑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p-CRE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适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分为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和命门组,每组8只。空白组仅模拟抓取动作。命门组选取小鼠命门穴,非经非穴组选取小鼠后海穴旁开约1 cm的部位,每天固定时间电针干预,频率2 Hz,强度2 mA,连续波,每天30 min,连续干预14 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小脑、皮质及海马区CREB及p-CRE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命门组及非经非穴组海马区CRE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同组皮质区比较,各组小鼠小脑及海马区CREB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不同脑区间CREB蛋白表达趋势相同,趋势变化程度不同。与空白组比较,非经非穴组小脑及皮质区p-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同组小脑比较,非经非穴组海马区p-CRE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同组皮质区比较,命门组、非经非穴组海马区p-CRE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不同脑区间p-CREB蛋白表达趋势不同。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命门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命门穴在不同脑区中能相应地强化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REB的磷酸化,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和代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ypA、ERK1/2及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其阻断效应的研究。方法选取FMR1基因缺失且日龄为25日的KO小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基因型为纯合子型的小鼠入组,随机分为空白组、长强穴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共24只。所有组别的小鼠均于每日固定时间段进行干预,1天1次,连续干预14天。干预前、后连续两天于固定时间内对各组实验小鼠进行自主活动行为学测试。采取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分析海马区CypA、ERK1/2、CRE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自主活动行为学测试结果:干预后长强穴组自主活动及站立次数低于其他组别;干预后自主活动及站立次数低于干预前。②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长强穴组CypA、CREB蛋白的阳性平均光密度表达高于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强穴组ERK1/2蛋白的阳性平均光密度表达高于空白组及阻断剂长强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长强穴组CypA、ERK1/2及CREB蛋白的表达高于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其中ERK1/2及CREB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电针长强穴对实验小鼠自主活动站立行为有影响。②电针长强穴能促进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ypA、ERK1/2及CREB蛋白的表达,且MEK阻断剂PD98059对此有阻断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活动量及其皮质区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23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电针非穴组、电针长强穴组各8只。电针长强穴组于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中进针,电针非穴组于肋弓最低点上1 cm进针,2组均进行电针刺激,持续时间20 min;空白组除模拟针刺过程中的抓取动作外,不进行其他操作。3组小鼠均连续干预14 d。分别于干预前2天及干预结束前2天进行自主行为学检测,干预结束后取皮质区组织进行CREB蛋白的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电针非穴组比较,干预后电针长强穴组自主活动数明显提高(P0.05),皮质区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电针长强穴能增强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皮质区CRE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皮质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适龄FMR1基因敲除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6只。取穴长强穴,手针组在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手法运针15s,电针组在手针针刺基础上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2Hz,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空白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并仅模拟抓取,不予任何干预。行为学实验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其自主活动次数,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质区CREB mRNA及BDNF mRNA表达量。结果水迷宫实验中针刺治疗前后小鼠逃避潜伏期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针刺干预后,手针组逃避潜伏期比电针组明显缩短(P0.05),手针组原平台象限时间/逃避潜伏期比电针组明显延长(P0.05)。与电针组比较,手针组皮质区BDNF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对比,电针组和手针组皮质区CREB 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长强"穴,手针组能显著影响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异常行为活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中枢神经的BDNF mRNA、CREB mRNA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脆性X智力迟钝蛋白1)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NLGN-3蛋白(neuroligin-3,神经连接蛋白-3)表达的影响。方法:(1)将24只23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每组8只,长强组采取电针干预,波型为连续波,频率为2 Hz,强度为2m A,持续20 min,1周6次,干预2周;非穴组以小鼠右助弓最低点上1 cm处作为非经非穴点,电针操作与长强组一致;模型组每日只进行同样的抓取固定,不采取任何干预。(2)所有分组于23日龄及41日龄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干预前后的学习记忆能力,于46日龄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NLGN-3蛋白的表达。(3)统计方法:SPSS2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比模型组、非穴组,干预后长强组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原平台象限游泳路程/总路程比值增高(P0.05),海马CA1区NLGN-3蛋白表达增高(P0.05)。结论:电针"长强"穴能提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CA1区NLGN-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8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共30只,分为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每组10只;长强组选用长强穴,单手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提插手法行针1min,频率100~160次/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天,治疗两个疗程;非穴组选用右侧胁下固定非经非穴点,治疗操作同长强组;模型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不予任何干预。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区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非穴组相比,长强组治疗后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比值明显增高(P0.05);跨平台次数明显增高(P0.05);海马区PSD-9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针刺长强穴能提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PSD-95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长强穴对脆性X智障基因(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敲除小鼠不同脑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蛋白表达量影响,以探讨针刺的多脑区联动效应。方法 选取适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通过PCR鉴定其基因表型。将24只纯合子基因敲除小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即空白组(仅给予抓取动作)、非经非穴组(电针肋弓最低点上1 cm处)和长强组(电针长强穴)。2组针刺组采用电针仪进行干预,电针刺激频率2 Hz,强度2 mA,连续波,每日20 min,连续干预14 天。干预结束后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皮质及小脑CREB及p-CRE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组海马的CREB表达量较皮质(P<0.05)、小脑(P<0.001)显著升高;非经非穴组及长强组皮质的CREB表达量较海马(P<0.05,P<0.01)、小脑(P<0.05)显著升高。空白组小脑的p-CREB表达量及p-CREB率较皮质(P<0.01,P<0.001)、海马(P<0.05,P<0.001)显著升高;非经非穴组的小脑p-CREB表达量较海马(P<0.01)显著升高;非经非穴组小脑p-CREB率较皮质(P<0.01)、海马(P<0.05)显著升高;二者在长强组的三个脑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轮廓分析结果示:CREB平行轮廓分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个脑区的总体轮廓不平行,即脑区的联动变化不一致。p-CREB及p-CREB率水平轮廓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三个脑区联动变化一致,且各组间变化程度一致,但各组中蛋白表达不相等,其中小脑最高。结论 通过轮廓分析能初步观察针刺的多脑区联动效应,且针刺刺激可能通过影响CREB磷酸化使得FMR1基因敲除小鼠多脑区效应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命门穴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骨形成蛋白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4.5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命门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电针命门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每日电针1次,波形为疏密波,强度为1m A,每次持续20min,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的表达。结果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阳性细胞总面积、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比较,电针命门组与模型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命门穴可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烟与香烟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自主行为能力与海马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3只8周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27只同龄Apo E-/-小鼠随机分为Apo E-/-模型组、艾烟组、香烟组。香烟组与艾烟组中小鼠暴露于5~15 mg/m3烟气环境。各组小鼠每天干预20 min,每星期6 d,共干预12星期。于第13星期进行行为学测试,之后处死动物、取材,对脑组织海马中GFAP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空白组小鼠自主活动明显高于模型组小鼠自主活动(P0.05);香烟组没有表现出与模型组、艾烟组的明显差异(P0.05),但低于空白组(P0.05)。艾烟组移动距离高于模型组(P0.05),站立次数低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海马中GFAP免疫反应产物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空白组与艾烟组(P0.05)。香烟组小鼠海马GFAP表达高于艾烟组与空白组(P0.05)。结论艾烟可能增强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低阿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中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518-1521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ASIC3基因敲除(ASIC3~(-/-))小鼠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Kv1.4、Kv4.2、Kv4.3及KCh IP2表达的影响。方法:ASIC3~(-/-)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小鼠电针治疗前后心电图T波电压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Kv1.4、Kv4.2、Kv4.3和KCh IP2蛋白表达量。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内关组、列缺组和足三里组小鼠T波电压和蛋白表达量均有所回升(P0.05),其中内关组优于列缺组及足三里组(P0.05);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列缺穴和足三里穴均可提升心肌缺血ASIC3~(-/-)小鼠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表达,且心包经内关穴的针刺效应优于列缺穴和足三里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调肾电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海马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及其与突触关键蛋白结合能力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PTSD的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应用单一连续应激法建立PTSD模型。电针组于"百会""神庭""肾俞"(双侧)穴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21 d。以自发活动、条件性恐惧反应检测评价行为学改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杏仁核、海马区CREB的表达,运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法验证CREB与突触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自发活动距离减少(P0.01),条件性恐惧反应检测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自发活动距离增加(P0.05),条件性恐惧反应检测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海马脑区的CREB表达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杏仁核、海马区CREB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杏仁核、海马区CREB与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结合能力下降(P0.01),与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结合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杏仁核、海马区CREB与PSD95蛋白结合能力提高(P0.05),与SYN、GAP43结合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提高CREB与突触关键蛋白PSD95结合能力以调控PTSD模型大鼠杏仁核、海马脑区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PTSD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基因敲除(ASIC3-/-)小鼠心肌细胞内向整流K+通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在离子通道层面探讨电针改善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ASIC3-/-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小鼠电针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即Kir2.1、Kir.2和Kir2.3)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内关组、列缺组和足三里组小鼠ST段幅值均有所回落,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表达量则均显著回升(P0.05),其中内关组优于列缺组及足三里组(P0.05),列缺组优于足三里组(P0.05);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关穴可明显改善小鼠心肌缺血状态,其可能机制是引起Kir2.1、Kir.2和Kir2.3蛋白表达量的回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CLC-2氯离子通道[chloride channel-2,CLC-2]、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 accessory,CLC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心肌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基因敲除ASIC 3-/-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采用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组电针双侧"内关"穴,列缺组电针双侧"列缺"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天枢"穴与"神阙"穴连线中点,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7d。造模前后记录Ⅱ导联心电图ST段电压幅值,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CLC-2、CLCA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各组小鼠Ⅱ导联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缺血区;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有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可明显抑制SOD的下降(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LC-2、CLC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CLC-2、CLC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CLC-2、CLCA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针刺治疗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肌肉组织COX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足三里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非经非穴组予以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7 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足三里组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上调脾气虚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参与线粒体能量代谢而发挥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p-CREB和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通法制备痴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药物治疗30天后,采用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AMP/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CREB和CREB的蛋白表达。结果:①Tunel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改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越明显,呈剂量正相关(P0.01),其中高剂量组与石杉碱甲组作用相当(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REB、CREB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p-CREB、CRE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接近空白组水平(P0.05);石杉碱甲组CRE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肺宣肺降浊方具有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增加p-CREB和CREB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对Terc-/-小鼠小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3-4月龄纯合子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6只,空白组仅模拟抓取动作,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进行针刺干预,每日1次,连续干预4天。指标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小脑BDNF表达量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小脑BDNF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B)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he 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针刺干预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足三里组较空白组小脑BDNF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受体Trk-B的表达经免疫组化检测在小脑的表达呈同步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另一受体P75NTR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小脑BDNF和Trk-B的表达,通过BDNF/Trk-B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神经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张敏  图娅 《中医研究》2008,21(3):15-18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应用孤养合并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观察大鼠Open-field实验和"Y"型电迷宫实验成绩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PKA(蛋白激酶A)、CREB(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大鼠自主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行为学成绩较模型组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KA、CRE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内PKA、CREB含量有所提高(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提示电针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慢性应激所致的学习记忆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PKA、CREB信号物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电针、手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①空间航行实验,手针组比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空间搜索实验,各象限无明显差异,FMR1基因敲除小鼠在电针干预后,在2、3象限停留的时间比其它2个象限长。结论手针长强穴能提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肌肉组织内线粒体自噬相关因子MUL1和ULK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脾气虚组、治疗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依据造模评定标准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大鼠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处理,非经非穴组大鼠给予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1次/d,20min/次,空白组及脾气虚组大鼠在操作台上固定20min,不给予其它处理。干预7d后取胃及骨骼肌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MUL1和ULK1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内MUL1和ULK1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内MU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ULK1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 0. 05);治疗组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MU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比于脾气虚组有所下降,ULK1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 0. 05);非经非穴组同脾气虚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从转录水平上抑制脾气虚大鼠肌肉组织内MUL1的过表达,稳定ULK1的调节作用,参与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快速老龄化(SAMP8)小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对比观察其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8月龄雄性SAMP8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音乐电针组,脉冲电针组(n=10),以同源的正常老化(SAMR1)小鼠为空白组(n=10),选取“百会”、“印堂”、“人中”,每天针刺干预1次,共1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GFAP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GFAP的蛋白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提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延长 (P < 0.01),空间探索实验游泳距离增长(P < 0.01);与模型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 < 0.01,P < 0.05),游泳路程缩短(均P < 0.05)。免疫组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GFAP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多(P < 0.01);与模型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海马CA1区GFAP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降低(均P < 0.01),且音乐电针组GFAP平均光密度低于脉冲电针组(P < 0.05)。Western blot检测:与空白组相 比,模型组海马GFAP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 0.01);与模型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GFAP蛋白表达有明显变浅和下降趋势(均P < 0.05);音乐电针组GFA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脉冲电针组(P < 0.05)。结论: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均可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GFAP的表达,可能与其减轻神经炎性反应、改善凋亡,最终达到保护神经元的机制有关,且音乐电针有优于脉冲电针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