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血源紧张条件下采用半量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肝衰竭患者接受半量PE联合DPMAS(对照组),另40例接受更少量PE联合DPMAS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144.6±69.5)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8±65.4) μmol/L,血清ALB水平为(30.3±5.2) 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5±5.2) g/L(P<0.05);经过2周内科综合治疗后,患者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较前明显好转,PTA较前改善。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8,P>0.05);在行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发生皮疹、低血糖和口唇周围麻木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少量血浆PE联合DPMAS治疗肝衰竭早中期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使用连续性血浆透析滤过(CPDF)和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4月西京医院收治的ACLF患者92例,其中46例接受常规护肝和支持治疗,另4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PDF和PE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脂多糖法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使用L-8800氨基酸自动检测仪测定血清芳香族和支链氨基酸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8.9±43.3) pg/ml对(89.7±39.5) pg/ml、(53.3±39.7) pg/ml 对(69.4±41.2) pg/ml和(271.7±135.4) pg/ml 对 (307.6±147.2) pg/ml,P<0.05];观察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为0.2(0.2,0.4) EU/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0.8,1.7) EU/mL,P<0.05】,血氨水平为(64.8±19.4)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80.3±31.1) μg/L,P<0.05】,芳香氨基酸水平为2.1(1.5,2.7) mg/dL,显著低于对照组【(2.3(1.8,2.5) mg/dL,P<0.05】,而支链氨基酸水平为(2.6±0.5)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2.1±0.1) mg/dL,P<0.05】;在治疗6个月末,观察组死亡15例(32.6%),而对照组死亡20例(43.5%,P>0.05)。结论 使用PE联合CPDF治疗ACLF患者能降低血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短期改善肝功能指标,但是否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 %),高病毒载量组226 例(48.2 %);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 %)和21例(9.2 %,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 μg/L(P<0.05)、血清 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 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 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 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蛋白输注联合腹腔置管持续引流与支链氨基酸联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 8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白蛋白联合腹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试验组46例接受支链氨基酸联合利尿剂治疗,疗程均为2 w。结果 在治疗2 w末,试验组与对照组肝性脑病(x2=5.472,P<0.05)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x2=4.092,P<0.05)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24 h尿量为(1321±278) 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102±239) ml(P<0.05);两组血清TBIL[(36.8±23.1) μmol/L 对(36.3±26.8) μmol/L,P>0.05]、PT-INR [(1.05±0.91)对(1.16±1.03),P>0.05]、 ALB[(32.9±9.1) g/L 对(30.7±8.5) g/L,P>0.05]、Cr [(65.2±45.7)μmol/L对(72.4±38.8)μmol/L,P>0.05]均无显著性相差。结论 白蛋白联合腹腔置管持续引流是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公认有效的方法,而应用支链氨基酸联合利尿剂具有相对安全、剂量可控、价格低廉、无创的特点,短期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ACLF患者12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经过3~6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52例(43.3%),死亡68例(56.7%);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前病程、长期抗病毒和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组年龄≥50岁的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4%和46.1%,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的61.8%和79.4%(P<0.05);两组血清PAB、TBA、BUN、Cr和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组患者血清TBIL和P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Alb、CHE、TC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9%、15.4%和11.5%,显著低于死亡组的45.6%、14.7%、39.7%和26.5%(P<0.05),而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血清TBIL、Alb、CHE、PT、TC、AFP、年龄和并发症作为自变量,预后结果作为应变量,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T、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发生是HBV相关的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了解影响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把好可能导致死亡因素的治疗关,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才能提高救治ACLF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效能及其一致性。方法 在132例HBeAg阳性和115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分别采用Maccura IS1200和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sAg(HBsAg- IS1200和HBsAg-I2000)。结果 在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HBsAg- IS1200与HBsAg- I2000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7,P<0.0001和r=0.964,P<0.0001),并且有紧密的线性关系(F=935.970,P<0.0001和F=1496.884,P<0.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在HBeAg阳性患者,HBsAg-IS1200和HBsAg-I2000对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2、≥G3和分期≥S2、≥S3、≥S4均有显著的预测意义(P<0.005);在HBeAg阴性患者,HBsAg-IS1200和HBsAg-I2000对病理学分级≥G2、≥G3和分期≥S2、≥S3、≥S4均无显著的预测意义(P>0.05);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HBsAg-IS1200与HBsAg-I2000预测病理学分级≥G2、≥G3和分期≥S2、≥S3、≥S4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阳性患者,HBsAg-IS1200与HBsAg-I2000预测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2、≥G3和分期≥S2、≥S3和≥S4的结果均具有高度或极高的一致性(Kappa=0.7243、Kappa=0.6967和Kappa=0.8438、Kappa=0.8308、Kappa=0.7097)。结论 HBsAg-IS1200与HBsAg-I2000定量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不同病理学改变的效能保持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4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生存63例,死亡77例。回顾性分析生存与死亡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血清甲胎蛋白峰值水平仅为(47.6±8.9) ng/ml,显著低于生存组[(175.8±254.1) ng/ml,P<0.05],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水平为(377.3±164.6) μmol/L,显著高于生存组[(251.7±151.4) μ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4±0.6),显著高于生存组【(1.6±0.2),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2±9.9) g/L,显著低于生存组【(35.8±8.2) g/L,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P<0.001)、有肝脏基础疾病(P=0.032)、并发肝性脑病(P=0.024)、存在感染(P=0.03)、并发消化道出血(P=0.014)、有腹水(P=0.02)为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P=0.005)、感染(P<0.001)、消化道出血(P=0.001)和基础肝病 (P=0.004)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戊型肝炎患者会发展至肝衰竭,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多见,内科综合治疗仅在不到一半的患者有效,而血清胆红素水平和INR太高患者预后不良,并发肝性脑病、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有基础肝病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护理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0接受PTCD治疗(对照组),另30例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随访1年。结果 术后,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为(225.4±52.6) d,显著长于对照组【(156.7±44.2) d,P<0.05】,住院时间为(12.3±2.4)d,显著短于对照组【(19.9±4.1) d,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0.2±60.1)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8±64.5) 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8±127.6)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9±149.5)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6.5±100.5)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8±121.3) I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1 a生存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3.922,P=0.045)。结论 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短期降低黄疸,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6例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将患者按照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类,采用单因素分析同类特征条件下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得出与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2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77例(26.9%);年龄<60岁与年龄≥60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1.5%和34.2% (P<0.05),肝切除比例<35%与肝切除比例≥35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1%和37.9% (P<0.05),肝血管瘤位于肝左叶与位于右叶或左右叶均有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8.6%、29.1%和39.3%(P<0.05),病灶直径<10 cm与病灶直径>10 cm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1.9%和43.3%(P<0.05),无慢性病史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3.6%和39.3% (P<0.05),术前ALT水平<40U/L与术前ALT水平≥40U/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4.4%和33.3% (P<0.05),出血量<300 ml与出血量≥300 m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1%和41.1% (P<0.05),无输血与输血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4.4%和38.5%(P<0.05),术后无并发症与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4%和55.0% (P<0.05);将单因素处理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切除比例、病灶直径、慢性病史、出血量、输血和术后并发症为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可能发生术后感染,需要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特别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行血浆置换(PE)治疗淤胆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淤胆型戊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29)。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ST、GGT、TBIL、DBIL、ALB、TP、BUN、Cr、TBA、ALP指标变化及预后。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TBIL、AST和GGT水平分别为(73.4±52.) μmol/L、(75.9±58.4) U/L和(48.6±19.0) 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3±81.2.)μmol/L、(147.8±47.0) U/L和(150.8±68.5) U/L,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死亡病例,而对照组有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另死亡1例;在107次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9例次出现过敏性反应,1例出现血压下降,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能够较快地改善淤胆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高胆红素血症,对后续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组12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中期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和血浆透析滤过(PDF)治疗,其中58例接受PDF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生存率、活动状态评分(ECOG)、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TP分级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24 w和48 w,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0.7%和55.2%,显著高于血浆透析滤过组的51.6%和32.2%(P<0.05),干细胞移植组患者ECOG评分≥2级者分别为27.5%和12.5%,显著低于血浆透析滤过组的56.3%和40.0%(P<0.05);在治疗24 w,干细胞移植患者MELD评分和吲哚菁绿15分钟存留率(ICGR15)分别为(18.6±4.1)和(20.6±8.1)%,显著低于血浆透析滤过患者【分别为(20.4±5.2)和(28.7±10.3)%,P<0.05】;58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术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经血浆透析滤过术后的早中期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角蛋白18(K-18)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00例,另选择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健康人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K18(M30和M65)水平。随访3 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30/M65比值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ACLF患者血清M30、M65水平和M30/M65比值分别为(1.0±0.1) lg U/L、(3.4±0.3) lg U/L和(0.3±0.1),与CHB患者【分别为(2.1±0.1) lg U/L、(3.3±0.2) lg U/L和(0.6±0.0)】或者健康人【分别为(2.1±0.1) lg U/L、(2.1±0.1) lg U/L和(1.0±0.2)】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68例生存患者MELD评分为(18.2±.0),显著低于32例死亡患者的【(26.1±3.3),P<0.05】,血清M65水平为(2.9±0.2) lg U/L,显著低于死亡患者的【(4.1±0.5) lg U/L,P<0.05】,M30/M65比值为(0.4±0.1),显著高于死亡患者的【(0.2±0.1),P<0.05】;MELD评分预测ACLF患者死亡的截断点为23.21,其AUC为0.650,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性分别为85.5%、65.0%和72.0%,而M30/M65比值预测ACLF患者死亡的截断点为0.30,其AUC为0.875,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性分别为94.5%、85.0%和85.0%,显著优于MELD评分(P<0.05)。结论 K18(M30和M65)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早期检测血清M30和M65水平可能有助于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IL-10和GP7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56例HBV-ACLF患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基线血清IL-10和GP73水平。随访HBV-ACLF患者3个月,进行重复检测。结果 基线时HBV-ACLF组血清IL-10水平为(32.4±14.8) pg/ml,显著高于CHB组的(15.2±6.3) pg/ml或健康人的(6.1±1.9) pg/ml (P<0.05); HBV-ACLF组血清GP73 水平为(283.4±95.4) ng/ml,显著高于CHB组的(129.7±58.1) ng/ml或健康人的(45.5±16.2) ng/ml (P<0.05);33例生存的HBV-ACLF患者基线血清IL-10 水平为(34.6±15.3) pg/ml,显著高于23例死亡患者的(30.1±14.3) pg/ml(P<0.05),但生存组与死亡组血清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9.7±94.6) ng/ml 对(287.2±96.2) ng/ml,P=0.36】;治疗2周时,HBV-ACLF生存组血清IL-10水平为(30.1±14.0) pg/ml,仍显著高于死亡组的(24.9±11.2) pg/ml(P<0.05),但不同于基线时,治疗2周时生存与死亡患者血清GP73水平出现了统计学差异【(258.7±85.9) ng/ml对(331.2±107.5) ng/ml,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血清IL-10 水平高者可能预后相对较好,而动态观察血清GP73水平变化可能对预测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浆置换(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按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诊治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使用德国BE公司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使用美国 Beckman LH750 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6例死亡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为(48.8±11.7)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65.8±19.0)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2.4±1.0)、血氨为(100.1±74.7)μmol/L,均显著高于36例生存患者[分别为(42.7±14.0)s、(48.0±11.4)s、(1.7±0.4)和(47.9±21.5)μmol/L,P<0.05];死亡组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31.8±12.9)%、血小板计数为(85.6±61.3)×109/L、白蛋白为(29.2±4.1)g/L、血钾为(3.8±0.5)mmol/L,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分别为(47.9±21.2)%、(133.4±50.7)×109/L、(32.8±4.7)g/L、(4.1±0.6)mmol/L,P<0.05];死亡组发生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和发生2个以上并发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7.5%、68.75%、25%、62.5%、62.5%)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8%、30.35%、2.8%、11.11%、11.11%,P<0.05);患者在接受PE治疗后PTA[(44.8±23.5)%]、白细胞计数[(8.0±3.6×109)/L]、白蛋白[(36.4±3.6)g/L]、血尿素氮[(7.1±4.6)mmol/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36.6±14.6)%、(5.9±2.8×109)/L、(33.7±4.1)g/L、(5.4±3.8)mmol/L,P<0.05],红细胞计数[(3.9±0.7×109)/L]、血红蛋白[(119.5±18.2)g/L]、ALT为[(100.6±67.9)U/L]、AST[(120.0±62.8)U/L]、总胆红素[(335.7±121.3)μmol/L]、间接胆红素[(226.3±77.9)μmol/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4.2±0.8×109)/L、(130.6±23.8)g/L、(300.0±302.3)U/L、(227.2±174.6)U/L,(410.8±129.8)μmol/L,(290.4±100.5)μmol/L,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和白蛋白是判断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差,PE治疗可暂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却对其生存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HCC患者237例,均接受肝癌切除术。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计算 PNI 和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由最高约登指数确定截断点,比较不同PNI和NLR组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HCC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因素。结果 本组高PNI组(≥45.95)128例,低PNI组(<45.95)109例,高NLR组(≥2.52)99例,低NLR组(<2.52)138例;高PNI组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率为51.6%(66/128),显著低于低PNI组的73.4%(80/109,P<0.01),低NLR组早期肿瘤复发率为55.8%(77/138),显著低于高NLR组的69.7%(69/99,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PNI(HR=2.036,95%CI=1.113~3.722,P=0.021)、低NLR(HR=2.235,95%CI=1.221~4.091,P=0.009)和TNM分期晚(HR=2.540,95%CI=1.237~5.215,P=0.011)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PNI和低NLR对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IFN-γ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检测51例ACLF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IFN-γ基因内含子+874 位点T/A 和+2109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ACLF患者+874位点TA+AA基因型频率(54.9%)显著高于健康人(24.0%),A等位基因频率(38.2%)显著高于健康人(22.0%,P<0.05);ACLF组+2109位点AG+GG型基因型频率(51.0%)显著高于健康人(26.0%),G等位基因(32.4%)显著高于健康人(16.0%,P<0.05);在3 m末,28例生存与23例死亡的ACLF患者+874、+2109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γ基因+874 位点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2109位点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是ACLF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光抑素C(Cys-C)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4例ACLF患者,并发HRS 58例。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AL,常规检测血清Cys-C、β2-微球蛋白(β2-MG)。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指标诊断ACLF患者并发HRS的价值。结果 HRS与非HRS患者在性别、病程、BMI、糖尿病、血小板计数、血K+、平均动脉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白细胞计数、白蛋白、蛋白尿、血尿素氮、血Na+和Child-Pugh评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HRS患者NGAL、Cys-C、sCr、β2-MG、BUN水平分别为(64.1±18.4) ng/mL、(3.1±1.1) mg/L、(165.8±25.7) mol/L、(6.3±2.1) mg/L、(12.6±4.3) mmol/L,显著高于无HRS组【(11.5±2.3) ng/mL、(1.2±0.4) mg/L、(62.6±11.4) mol/L、(2.7±1.2) mg/L、(4.1±1.5) mmol/L,P<0.05】;HRS组患者肝损伤程度显著重于无HRS组(P<0.05);血清 NGAL和Cys-C诊断ACLF并发HRS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6%)和(92.1%),和85.9%和95.4%,显著高于血清sCr、β2-MG或BUN,而NGAL联合Cys-C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1%和96.2%,明显优于血清NGAL或Cys-C单独检测。结论 在ACLF患者中年龄越大,并发HRS的机会越大,病情重的患者血清NGAL和Cys-C水平升高,应用它们联合诊断ACLF患者并发HRS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