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且初始治疗使用ETV或ADV治疗的慢乙肝患者427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治疗期间的HBV DNA、HBeAg、ALT的改善情况,计算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ALT复常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HBeAg阳性及阴性组中,使用ETV治疗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ADV组;HBeAg(+)患者中ETV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ADV组;HBeAg(+)患者中,ETV组的ALT复常率在第3个月和第18个月的ALT复常率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患者中,各个时点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两种抗病毒药物组的HBV DNA应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乙肝患者,使用ETV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优于ADV,ETV是慢乙肝患者初始治疗的理想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正替诺福韦酯(TDF)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类似物,于2014年TDF被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目前,TDF已经是各国指南推荐的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优势之一:TDF药效最强,清除复制病毒最快研究显示,恩替卡韦(ETV)约有10%的患者效应欠佳,换用TDF 3个月大都会病毒转阴。TDF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HBV)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及它极低的耐药率,使之成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后期重要的一线治疗药物,可以长期保护患者远离耐药困扰,强效持久地控制病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1例初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该患者抗病毒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和恩替卡韦交替服用期间出现病毒学反弹,并于外院经基因耐药检测提示为恩替卡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全球各大指南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只有两种: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明确不推荐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 T D)、阿德福韦(ADV)。那么,对于服用LAM、LDT、ETV出现应答不佳或耐药,又该如何治疗呢?首先,应先明确什么是应答不佳和耐药。何谓应答不佳?2015年中国指南: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中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抗乙肝病毒一线药物为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这两种药物其药效、服药注意事项、耐药率、长期应用安全性等方面有所不同。一、药效恩替卡韦(ETV):ETV治疗5年, HBeAg阳性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94%,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为80%,88%的患者获得肝纤维化改善。替诺福韦(TDF):TDF治疗5年的肝脏组织学改善率为87%,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选取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HBV DNA均<2.0×10~4拷贝/ml)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其中48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ADV组),4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ETV组),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肾功能、甲胎蛋白、乙肝三系、血清HBV 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B型超声或CT检查,随访12个月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和病死率。结果 ADV组和ETV组12个月后血清HBV DNA阴转率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组治疗12个月HBeAg血清转换率及病毒学突破率为16.7%、2.1%,ETV组分别为14.6%、4.2%,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ALT、TB、Alb、P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SCr)和乳酸(LA)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ADV组死亡1例(2.1%),ETV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低失代偿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乙肝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病毒长期连续复制,肝细胞被炎症破坏所导致的疾病。针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在抑制体内病毒复制活动的基础上减少病毒的活性,从而控制病情,恩替卡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本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与自拟抗病毒方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ETV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方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4周。药物的疗效通过ALT复常率、HBe Ag及HBV-DNA转阴率来评价。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ALT复常率、血清HBe Ag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4.1%、15.7%、61.1%,与对照组66.2%、11.2%、58.5%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V与抗病毒方联合治疗CHB疗效优于单纯ETV治疗,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恩替卡韦(ETV)是当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2005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批准ETV用于CHB治疗。为了进一步规范与优化ETV的临床应用,《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肝功能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60例HBV相关肝功能衰竭患者分为ETV组、LAM组、未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分别接受ETV、LAM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MELD评分、病毒学指标及病死率的改变。结果三组患者12周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4周时MELD评分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无明显的副反应发生。结论NA抗病毒治疗可能延长肝衰竭患者12周生存率,为肝移植赢得时间;ETV通过强效迅速抑制病毒治疗肝衰竭疗效可能优于LAM;抗病毒治疗肝衰竭的评价及药物选择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药物在慢乙肝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慢乙肝患者1000例,依照使用治疗药物不同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315例、阿德福韦酯组201例、恩替卡韦组249例、替比夫定组235例。比较几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四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使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慢乙肝时,需根据病毒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核苷(酸)类药物用于治疗慢乙肝均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药物不良反应低,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1068-1068
目的比较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及单用干扰素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肝功能和抗病毒方面的疗效。方法对72例慢乙肝应用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36例慢乙肝单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这两种药物在改善肝功能和抗病毒方面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72例慢乙肝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6个月,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与干扰素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有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LAM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ETV组),每组各31例.除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外,LAM组口服拉米夫定(LAM) 100 mg,1次/d;ETV组口服恩替卡韦(ETV)500 mg,1次/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病毒学指标变化,并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估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24周时LAM组生存率为77.4%(24/31),低于ETV组的87.1% (2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12周、24周时ALT和TBil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Alb和PTA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24周时两组MELD评分和HBV DNA定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24周时,ETV组MELD评分低于LAM组(P<0.01),ETV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L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内LAM和ETV均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ETV较LAM对HBV病毒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病死率很高。早期快速降低HBV-DNA载量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诺福韦等。新上市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以其更强效的抗病毒作用、更高的转氨酶复常率、更好的骨肾安全性及零耐药等优点,得到临床医师的极大关注。但关于TAF治疗中国HBV-ACL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较少,且缺乏药物经济学评价。本研究旨在比较TAF与ETV治疗HBV-ACLF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96例,其中前期66例、早期57例、中期43例和晚期30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TAF组80例,ETV组11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的生化及病毒学指标;治疗12周,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各临床阶段中干扰素(IFN)-λ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病人174例及20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IFN-λ3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收集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相关的临床检查指标。观察IFN-λ3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不同临床阶段的分布水平趋势,及现一线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在规律服用后病人血清IFN-λ3的变化,分析IFN-λ3与疾病进展和不同抗病毒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未抗病毒治疗的各组IFN-λ3水平为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细胞癌组依次递减(P<0.01)。已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sAg、TBIL、logHBV-DNA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治疗前后IFN-λ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诺福韦治疗前后IFN-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λ3水平与慢乙肝、肝硬化病人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对应用ETV抗病毒治疗达停药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收集了68例应用ETV抗病毒治疗达停药标准的非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终点是临床复发和持续病毒应答(SVR)。停药标准按照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执行,停药随访1年,SVR定义为在停药12个月时检测不到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20 IU/mL)。结果随访的68例非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临床复发及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38(55.9%)和8(11.8%)。停药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行临床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结果显示血清HBVDNA水平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停药3个月时两组qHBsAg无显著差异,停药6个月时差异显著。停药时的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密切相关。结论停止ETV抗病毒治疗时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可以预测ETV经治慢乙肝患者的远期预后,它可以引导临床医生选择哪些患者在停止ETV治疗后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或者需要重新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96周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08例CHB患者,其中接受TDF初始治疗48例,ETV初始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周、24周、36周、48周、72周和96周时ALT、HBV DNA变化和病毒学应答(VR)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方法:将120例ETV治疗1年DNA转阴但仍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继续服用ETV抗病毒治疗,60例加用调控免疫方,检测24周时患者血清HBV血清标志物,统计其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结果: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治疗组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显著高于单纯ETV治疗组(P<0.05)。结论: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有明显的提高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拉米夫定(LAM)为对照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ETV)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16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0.5 mg/d)82例,LAM(100mg/d)组86例;于用药后4、12、24、48周,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PCR定量法检测病毒载量(HBV DNA),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及HBeAg和HBsAg定量检测指标。结果治疗48周后,ALT复常率:ETV组为98.8%,LAM组为70.9%,P0.05;HBV DNA低于检测(10)下限比例:ETV组为96.3%,LAM组为69.8%,P0.05;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ETV组35.4%,LAM组27.9%(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ETV组19.5%,LAM组16.3%,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CHB患者,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抑制病毒和减少病毒变异方面优于LAM。但ETV组就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虽高于LAM组,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SFDA已批准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分为2类6种:干扰素(α-干扰素、聚乙二醇α-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在欧美国家进入临床的核苷酸类药物还有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和克来夫定也在临床试验中。本文就核苷(酸)类药物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机制、疗效、及耐药进行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