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处理接受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138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7例,均接受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术后加用GSH治疗7 d。结果 在治疗后3 m复查CT评估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率分别为23.9%和60.6%,与对照组的20.9%和58.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10 d复查,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5.4±18.9) U/L和(101.6±18.4)U/L,显著低于对照组【(98.6±20.4) U/L和(121.2±30.4) U/L,P<0.05】;在治疗后2 w观察,观察组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8%、22.5%、19.7%和2.8%,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2.8%(P<0.05)、28.4%、29.9%(P<0.05)和6.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6 m生存率分别为91.5%(65/71)和85.1%(5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a生存率分别为84.5%(60/71)和61.2%(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处理接受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不良反应程度,提高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泼尼松龙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寻找治疗PBC的有效方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6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UDCA 13~15 mg·kg-1·d-1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泼尼松龙口服并逐步减少激素剂量。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检测血清主要生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乏力、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P、GGT和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下降较快,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ALB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且在不同治疗时段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M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在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较大,差异显著(P<0.05),在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IgA和IgG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泼尼松龙联合UDCA在短期内可以改善PBC患者临床表现、主要生化指标以及IgM水平,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82例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在对照组,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术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48周和96周肝功能指标、2 a和3 a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结果 术后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3.6%和50.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9%和85.5% (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INR、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 a DFS和OS分别为61.0%和7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和51.2% (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阳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P<0.05)。结论 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存率,避免HBV DNA转阳,使患者远期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LA)与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微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微小(<2 cm)肝癌患者被分为LA组和RFA组,每组27例。比较两组疗效、肿瘤局部控制(LC)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 LA组近期有效率(RR)为81.5%,与RFA组的77.8%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一年LC为77.8%,显著高于LA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FA组PFS为(12.5±6.6)个月,显著长于LA组的(8.7±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局部疼痛、腹腔出血、胆道出血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与LA治疗比,RFA可提高治疗微小HCC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并延长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宁片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就诊的NAFLD患者15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瑞舒伐他汀联合胆宁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水平,常规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计算HOMA-IR。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为(46.92±10.21) U/L和(65.39±9.86)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74±12.93) U/L和(99.21±10.97) U/L,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和HOMA-I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和HOMA-IR分别为(3.44±1.26) μg/L和(1.87±0.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8±1.29)μg/L) 和(2.26±0.74),P<0.05】。结论 胆宁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NAFLD患者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并能降低血清TNF-α和HOMA-IR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 %),高病毒载量组226 例(48.2 %);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 %)和21例(9.2 %,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 μg/L(P<0.05)、血清 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 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 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 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6年3 月我院诊治的1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分别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内镜下柱状球囊扩张术或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61例联合组患者中,57例(93.4%),在61例对照组患者中, 56例(91.8%)患者成功取石(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率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对于较大的结石取石更有效,更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头孢曲松钠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 在9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48例对照组常规止血和护肝治疗,48例观察组同时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治疗。使用微生物分析仪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 治疗1 w后,观察组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4%和18.8%,明显低于对照组(35.4%和41.7%,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6.3%对10.4%,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0.4%,共分离出致病菌10株,对照组为35.4%,分离出33株;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95例,其中47例接受TACE治疗,48例在TACE治疗后1月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根除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后病灶清除率、术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和68.8%,均显著高于TACE组的53.2%、61.7%和46.8%(P<0.05),术后复发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P<0.05);治疗后联合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ACE组(P<0.05);TACE组患者术后出现肺栓塞5例,肿瘤破裂出血2例,肺部感染3例,而联合组出现肺栓塞2例,肝断面胆瘘1例,肿瘤破裂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P<0.05)。结论 在TACE术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PLC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脂多糖(LPS)刺激下HepG2细胞Notch与LPS-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相互影响。方法 给予LPS处理HepG2细胞,提取细胞RNA,采用q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Notch信号通路受体及其配体mRNA水平,给予γ分泌酶抑制剂(DAPT)、LPS或LPS联合DAPT处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受体胞内区域(NICD)和LPS-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经LPS处理HepG2细胞后,Notch 1和Jag 1 mRNA水平分别升高了2.25倍(P<0.001)和2.47倍(P<0.001),NOTCH 3仅增加的0.0700倍(P>0.05),Jag 2仅增加了0.420倍(P>0.05),Dll 4增加了0.947倍(P<0.01),而NOTCH 2却降低了0.857倍(P<0.01),NOTCH 4降低了0.283倍(P>0.05),Dll 1降低了0.750倍(P<0.01)、Dll 3降低了0.393倍(P>0.05);与对照组比,LPS处理组NICD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DAPT处理组NICD和NF-κ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在LPS刺激下,HepG2细胞Notch与TLR4-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以显著改善LPS-TLR4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采用脾切除术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和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入院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随访3组患者治疗后1年,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3±0.6)×109/L和(56.3±5.8)×109/L,显著低于脾切除组(6.2±0.6)×109/L和(126.5±12.7)×109/L(P<0.05),或脾动脉栓塞组(7.2±0.8)×109/L和(112.8±10.6)×109/L(P<0.05);对照组CD4、CD4/CD8比值和白蛋白分别为(32.5±3.5) %、(1.1±0.2)和(24.9±3.8) g/L,显著低于脾切除组(41.8±4.2)%、(1.9±0.2)和(29.1±3.7) g/L(P<0.05),或脾动脉栓塞组(41.6±4.9)%、(1.7±0.2)和(28.2±4.0) g/L(P<0.05),而CD8、TBIL、ALT、PT分别为(32.3±4.7) %、(42.7±21.5) μmol/L、(67±35) IU/L、(24.8±3.4) s,显著高于脾切除组(22.7±3.4)%、(29.2±12.4) μmol/L、(40±26) IU/L、(16.2±3.4)s(P<0.05),或脾动脉栓塞组(23.0±3.6) %、(35.2±13.4) μmol/L、(56±20) IU/L、(16.5±2.9)s(P<0.05);对照组膈下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脾静脉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3.3%、56.7%、26.7%、20.0%、23.3%,显著高于脾切除组的12.0%、14.0%、6.0%、4.0%、8.0%(P<0.05),或脾动脉栓塞组的10.7%、14.3%、3.6%、3.6%、7.1%(P<0.05)。结论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患者肝功能稳定,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浆置换(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按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诊治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使用德国BE公司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使用美国 Beckman LH750 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6例死亡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为(48.8±11.7)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65.8±19.0)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2.4±1.0)、血氨为(100.1±74.7)μmol/L,均显著高于36例生存患者[分别为(42.7±14.0)s、(48.0±11.4)s、(1.7±0.4)和(47.9±21.5)μmol/L,P<0.05];死亡组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31.8±12.9)%、血小板计数为(85.6±61.3)×109/L、白蛋白为(29.2±4.1)g/L、血钾为(3.8±0.5)mmol/L,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分别为(47.9±21.2)%、(133.4±50.7)×109/L、(32.8±4.7)g/L、(4.1±0.6)mmol/L,P<0.05];死亡组发生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和发生2个以上并发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7.5%、68.75%、25%、62.5%、62.5%)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8%、30.35%、2.8%、11.11%、11.11%,P<0.05);患者在接受PE治疗后PTA[(44.8±23.5)%]、白细胞计数[(8.0±3.6×109)/L]、白蛋白[(36.4±3.6)g/L]、血尿素氮[(7.1±4.6)mmol/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36.6±14.6)%、(5.9±2.8×109)/L、(33.7±4.1)g/L、(5.4±3.8)mmol/L,P<0.05],红细胞计数[(3.9±0.7×109)/L]、血红蛋白[(119.5±18.2)g/L]、ALT为[(100.6±67.9)U/L]、AST[(120.0±62.8)U/L]、总胆红素[(335.7±121.3)μmol/L]、间接胆红素[(226.3±77.9)μmol/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4.2±0.8×109)/L、(130.6±23.8)g/L、(300.0±302.3)U/L、(227.2±174.6)U/L,(410.8±129.8)μmol/L,(290.4±100.5)μmol/L,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和白蛋白是判断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差,PE治疗可暂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却对其生存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胆囊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PBC患者超声检查胆囊病变情况。结果 83.6%PBC患者发现胆囊壁毛糙,42.7%有胆囊炎,40.0%有胆囊壁增厚,22.7%有胆囊结石,19.1%有胆囊息肉,18.2%有胆囊壁水肿;44例伴胆囊壁增厚的与66例不伴胆囊壁增厚的PBC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3±1.8)×109/L和(5.2±2.3)×109/L,P<0.05】,血红蛋白为【(96.4±25.8) g/L和(122.1±18.2) g/L,P<0.05】,血小板计数为【(122.3±101.7)×109/L和(178.2±81.8)×109/L,P<0.05】,总胆红素为【(71.1±81.1) μmol/L和(26.4±34.3) μmol/L,P<0.05】,白蛋白为【(31.2±6.1) g/L和(41.2±6.1) g/L,P<0.05】,胆碱酯酶为【(3247.8±2058.9) U/L和(6829.3±2698.9) U/L,P<0.05】,总胆固醇为【(3.6±1.4) mmol/L和(4.8±1.5) mmol/L,P<0.05】,门静脉内径为【(11.9±1.8) mm和(11.3±1.6) mm,P<0.05】;不伴胆囊壁增厚组腹水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伴胆囊壁增厚组的68.2%(P<0.05);前者胆囊炎占4.5%,显著低于后者的100.0%(P<0.05),前者无胆囊壁水肿,后者为45.5%(P<0.05),前者胆囊壁毛糙占100%,显著高于后者的59.1% (P<0.05),前者肝功能B/C级占19.7%,显著低于后者的68.2%(P<0.05)。结论 胆囊病变为PBC患者的常见表现,胆囊壁毛糙、胆囊炎和胆囊壁增厚为最常见的3种胆囊病变类型,应加强临床分析,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178例中,115例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苷(酸)类药物口服,63例对照组只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使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使用德国美创MC-2000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根据公式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 在治疗24 w时,抗病毒组生存率(65.2%)显著高于对照组(39.7%,P<0.05);抗病毒组生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和纤维蛋白原(Fbg)分别为(7.2±1.6)×109/L、(5.1±2.7)×109/L、(131.4±50.3)×109/L、(143.7±14.5) g/L和(2.0±0.6)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6)×109/L、(2.6±3.3)×109/L、(96.2±53.3)×109/L、(116.5±24.4)g/L和(1.3±0.5) g/L,P<0.01】;抗病毒组生存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5.5±4.4)s和(1.3±0.5),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2±10.2)s和(2.0±1.5),P<0.01]。结论 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凝血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水平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肝硬化患者,按照血清肌酐水平在48 h内≥25.5 μmol/L诊断,结果并发AKI患者62例【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8例,肝肾综合症(HRS)16例和前性氮质血症(PRA)38例】,非AKI患者52例。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结果 AKI组合并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16例,显著高于非AKI组的12例、10例和11例(P<0.05);AKI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2.4±0.2) mg/L,显著高于非AKI组的(0.9±0.1) mg/L,白蛋白为(28.3±4.8) g/L,显著低于非AKI组的(34.1±7.3) g/L(P<0.05);尿素氮为(15.3±5.4) mmol/L,血小板计数为(73.1±11.3)×109/L,总胆红素为(43.8±9.5) μmol/L,血肌酐为(127.6±23.5) μmol/L,与非AKI组的(6.4±3.3) mmol/L、(90.6±12.7)×109/L、(23.6±6.4) μmol/L和(73.4±15.2) μmol/L比,差异显著(P<0.05);ATN组血胱抑素C水平为(3.6±1.6) mg/L,血小板计数为(102.6±21.7)×109/L,总胆红素为(73.2±16.8) μmol/L,血肌酐为(346.8±30.7) μmol/L,均显著高于HRS组或PRA组(P<0.05);血清胱抑素C诊断AKI的准确度为92.1%,特异度为95.7%,显著高于血肌酐或尿素氮。结论 血胱抑素C水平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AKI,或有利于临床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给予13例I型AIH患者胸腺肽、甘草酸二铵和中药方剂:黄芪30 g、、白术10 g、生地黄15 g、山茱萸10 g、白芍15 g、柴胡10 g、当归10 g、郁金10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女贞子30 g、牡丹皮10 g、茜草15 g、秦艽10 g、五味子10 g、陈皮6 g、山药15 g,治疗3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使用Navios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使用西门子BNP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血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ALT、AST、GGT、TBIL、ALP、Alb和球蛋白分别为(67.5±12.8) U/L、(48.2±13.6) U/L、(57.2±24.5) U/L、(23.6±5.5) μmol/L、(152.9±35.4) U/L、(32.8±4.4) g/L和(30.6±3.7) g/L,显著低于治疗前【(185.3±51.4) U/L、(198.3±55.2) U/L、(149.3±33.4) U/L、(98.5±26.4) μmol/L、(266.4±40.8) U/L、(37.7±6.1) g/L和(38.4±5.0) g/L,P<0.05】;治疗后血清HA、LN、PC-Ⅲ和Ⅳ-C分别为(179.7±43.6) μg/L、(121.7±35.6) μg/L、(118.5±35.4) μg/L和(143.1±25.8) 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311.8±72.4) μg/L、(334.2±42.6) μg/L、(253.7±56.4) μg/L和(254.7±42.5) μg/L,P<0.05】;治疗后血清IgG为(14.52±3.15) g/L,显著低于治疗前【(19.38±3.86) g/L,P<0.05】,但IgA和IgM无显著变化;治疗后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比值分别为(0.42±0.04)、(0.30±0.04)和(1.41±0.25),显著高于治疗前【(0.32±0.03)、(0.27±0.02)和(1.20±0.21),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IH患者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46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分别接受Peg-IFNα-2b 80 μg或Peg-IFNα-2a 180 μg皮下注射,1次/w,两组均同时口服利巴韦林,治疗48 w,随访24 w。采用罗氏公司COBAS Taqman HCV实时定量PCR试剂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 II试剂检测HCV基因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基因1型感染者分别为104例(84.6%)和108例(87.8%),基因6型感染者分别为19例(15.4%)和15例(12.2%,P>0.05),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7.17±0.89) lg copies/ml和(7.19±0.88) lg copies/m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6±1.3)×109/L和(6.6±1.5)×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4.1±21.1)×109/L和(157.2±19.2)×109/L,血清ALT水平分别为(83.4±26.3) U/L和(80.3±29.4)U/L,均无显著性相差(P>0.05);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5.5%、82.1%、83.7%和85.4%,与对照组的43.1%、78.9%、79.7%和78.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停药后复发率分别为14.6%和22.0%,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热(58.5%对61.0%)、肌肉酸痛(48.8%对51.2%)、乏力(41.5%对44.7%)、头痛(30.9%对34.1%)、厌食(25.2%对30.1%)、脱发(26.8%对30.9%)、失眠(20.3%对25.2%)、白细胞下降(27.6%对31.7%)、红细胞下降(23.6%对28.5%)、血小板下降(13.8%对17.9%)和血清T3/T4/TSH异常(8.9%对10.6%)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Peg-IFNα-2b或Peg-IFNα-2a治疗基因1/6型CHC患者,疗效较好,且两种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46例。在行肝叶切除术时,分别采用相应的麻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钙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在麻醉前,两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d,丙泊酚麻醉组血CD3+和CD4+细胞分别为(56.3±4.8) %和(36.8±5.7) %,显著高于异氟醚组的(52.5±4.5)%和(34.2±4.2)%(P<0.05);在麻醉前,两组血清EC、VEGF和MM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4d,丙泊酚麻醉组血清EC、VEGF和MMP水平分别为(1763.3±112.7) ng/ml、(201.9±36.9) pg/ml和(32.4±4.2)ng/L,显著低于异氟醚组的(2318.4±153.9) ng/ml、(369.9±56.8) pg/ml和(72.5±7.2) ng/L(P<0.05);术后丙泊酚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7.8%,显著低于异氟醚组的69.6%(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可有效减轻PLC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4例,被分为两组,每组32例。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12 h后,给予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结果 在治疗1 w末,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6%(P<0.05),对照组死亡3例;治疗后,观察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为(6.5±1.0)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1.1) mmHg,而RBC为(4.7±0.5)×1012/L,Hb为(118.5±23.1) 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0.4)×1012/L和(104.4±22.5) g/L,P<0.05];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3±0.4)d、输血量为(1.7±1.0) U、住院日为(20.4±3.5) d,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8±0.5) d、(2.8±1.5) U和(29.8±4.0) d,P<0.05];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5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2%(P<0.05)。结论 针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用内镜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有效止血,缩短住院时间,止血迅速,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物中加入L-谷氨酰胺、L-精氨酸和双歧三联活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一般状况和胃肠道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IgA、IgG、IgM、血CD4+和CD8+淋巴细胞相对计数分别为(41.65±4.58) g/L、(196.65±25.64) mg/L、(2.12±0.56) g/L、(9.65±0.86) g/L、(0.98±0.25) g/L、(0.42±0.14)和(0.32±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52±5.38) g/L、(178.38±30.54) mg/L、(1.83±0.48) g/L、(8.22±0.68) g/L、(0.80±0.25) g/L、(0.32±0.06)和(0.24±0.08),P均<0.05];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内毒素、TNF-α和IL-6分别为(1.05±0.16)、(20.34±8.65)μmol、(11.35±2.38)μmol/L、(1.82±0.25)ng/L、(258.62±28.65) pg/mL和(156.24±9.38) 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0.18)、(38.65±9.46)μmol、(19.35±4.28)μmol/L、(2.14±0.15) ng/L、(314.65±41.28) pg/mL和(171.35±20.38) pg/mL,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进食半流质、住院时间分别为(44.52±8.36)h、(74.35±14.68)h、(30.17±9.65)h、(85.34±16.25)h和(10.25±1.88) 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8.65±10.48) h、(112.58±14.95) h、(41.35±10.38)h、(115.36±25.68)h、(14.58±2.36) d,P均<0.01]。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功能损害,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