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摘 要:[目的] 分析Ⅰ~Ⅱ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方法] 以莱尔生物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检测69例初治Ⅰ~ⅡA期宫颈癌和20例正常人中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Ⅰ~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 Ⅰ~ⅡA期宫颈癌和正常人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7.8%和0(P<0.05)。在SCC≤1.5ng/ml和SCC>1.5ng/ml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3.3%和59.0%(P=0.035);在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9.2%和72.2%(P=0.035);在无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有淋巴血管间隙受侵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1.8%和71.4%(P=0.048)。在不同的年龄、病理类型和分期以及是否有宫旁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各组中,循环肿瘤细胞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肿瘤细胞与Ⅰ~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SCC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Ⅰ~ⅡA期宫颈癌的病情。  相似文献   

2.
王晓磊  寇书诚  周斌杰 《肿瘤学杂志》2020,26(12):1086-1089
摘 要:[目的] 探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4,TMPRSS4)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标本10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MPRSS4与E-cad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MPRSS4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9%(59/105)和21.90%(2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3,P<0.05);E-cad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30/105)和85.71%(8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0,P<0.05)。TMPRSS4在Ⅲ+Ⅳ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组(P=0.035)、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9);E-cad在 Ⅲ+Ⅳ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低于Ⅰ+Ⅱ期(P=0.001)、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两者表达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期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TMPRSS4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r= -0.33,P=0.01)。TMPRSS4高表达组及E-cad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低(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TMPRSS4表达上调、E-cad表达下调,两者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望远  姜峰  杨昕 《肿瘤学杂志》2018,24(8):828-831
摘 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后剂量分布对鼻咽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经病理证实,有完整5年随访资料,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鼻咽癌病例,分析其调强放疗计划后剂量分布与预后的关系。将调强放疗计划后剂量分布分为3组:(1)A组:第一权重危及器官、靶区剂量、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均符合要求;(2)B组:第一权重危及器官、靶区剂量符合要求,其他危及器官超量;(3)C组:第一权重危及器官剂量符合要求,靶区剂量剂量不足和或其他危及器官超量。病例随访结果包括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 A组5年生存率95.3%,无病生存率82.8%,远处转移率17.8%,局部复发率4.7%;B组分别为85.4%、57.3%、17.5%和9.8%;C组分别为58.6%、34.5%、27.6%和41.4%;3组间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0.374),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01;χ2=46.67,P<0.001;χ2=68.08,P<0.001)。[结论]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后剂量分布有助于判断鼻咽癌预后。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讨血管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在乳腺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Vasohibin-1蛋白在165例原发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Vasohibin-1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2%(85/165)、26.06%(43/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4,P<0.001)。乳腺癌组织中血流丰富区域 Vasohibin-1 阳性表达率高,乏血供区域Vasohibin-1表达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7,P<0.05)。乳腺癌Vasohibin-1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优于Vasohibin-1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29)。[结论] Vasohibin-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在血供丰富的部位,其表达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及其与超声征象的相关性。[方法] 以20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肿块的超声征象,探测肿块血流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得所有石蜡组织标本中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血流分级组和不同超声征象组PEDF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导管上皮增生性疾病中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55.00%)显著高于乳腺癌患者(2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浸润性筛状癌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86%、47.37%和5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PED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88%、31.82%、31.48%、13.9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cm的病灶中PEDF蛋白表达阳性率(44.63%)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cm者(1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DF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下降,浸润性导管癌患者PEDF表达阳性率最低,PEDF表达与超声可见的宏观影像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江宁  宗丹  朱向帜 《中国肿瘤》2018,27(12):949-955
摘 要:[目的] 探讨LASP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在鼻咽癌中的功能。[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79例鼻咽癌患者组织标本中LASP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鼻咽癌细胞株中LASP1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明确体外LASP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Kaplan-Meier法分析LASP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ASP1表达在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LASP1在鼻咽癌组织(0.087±0.103)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016±0.010)(t=2.154,P=0.034)。LASP1在N2~3期(χ2=38.406,P<0.001)与Ⅳ期(χ2=4.595,P=0.043)患者表达较N0~1和Ⅱ~Ⅲ期患者更高。LASP1高表达与低表达两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和无局部复发生存(relapse free survival,RFS)分别为(114.5±8.5)个月 vs (137.5±4.6)个月(P=0.038)、(112.3±9.1)个月vs (140.3±3.8)个月(P=0.009)和(108.6±9.4)个月 vs (134.6±5.3)个月(P=0.029)。LASP1高表达(HR=4.437,95%CI:1.148~17.415,P=0.031)和TNM分期(HR=5.512,95%CI:1.075~28.254,P=0.041)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LASP1在鼻咽癌细胞株中表达(1.47±0.35)较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0.90±0.11)也显著升高(t=4.488,P<0.001)。过表达LASP1的鼻咽癌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238.7±36.2) vs (48.7±11.6)]、迁移[(571.0±15.7) vs (91.6±20.3)]能力显著增强(P<0.01)。采用特异性shRNA敲低LASP1表达,鼻咽癌细胞体外侵袭[(168.7±14.6) vs (64.3±7.4)]和迁移[(205.0±9.8) vs (79.0±10.5)]能力受到抑制(P<0.01)。[结论] LASP1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过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分期相关,且LASP1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因素。体外功能实验表明LASP1发挥促进肿瘤侵袭和迁移功能。提示LASP1在鼻咽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鼻咽癌诊治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浆EBV DNA表达水平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67例初诊鼻咽癌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浆EBV DNA与临床分期、总生存的关系。以1500拷贝数/m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EBV DNA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Ⅰ、Ⅱ、Ⅲ、Ⅳ期患者中EBV DNA>0拷贝数/ml的比率分别为18.8%、34.4%、50.5%、66.4%。患者治疗前血浆EBV DNA的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01)。临床分期和EBV DNA是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Ⅲ期患者中,EBV高低者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4,P=0.043),EBV DNA还是Ⅲ期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Ⅰ~Ⅱ期及Ⅳ期患者中,EBV DNA高低两组总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发现,EBV DNA的绝对拷贝数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血浆EBV DNA对于各期鼻咽癌患者均具有预后作用,对于Ⅲ期患者,以1500拷贝数/ml为临界值,可以较好地判断预后,但对于Ⅰ~Ⅱ期及Ⅳ期患者,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确定合适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检测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4例胃腺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及对照组织中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以及抗氧化应答元件(ARE)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Nrf2、ARE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8±0.34、1.69±0.45,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47±0.16、0.5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低/中分化患者中,Nrf2、 AR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88.4%,均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TNM 分期Ⅲ、Ⅳ期患者Nrf2、AR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和 90.7%,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Nrf2、ARE的阳性率分别为80.5%和 92.7%,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rf2与ARE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7.322,P<0.001)。[结论] 胃腺癌患者癌组织中Nrf2与ARE蛋白表达上调,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CD15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SCLC组织与20例癌旁组织中CD15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CLC组织中CD15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χ2=22.274,P=0.034)。CD151蛋白表达与SCLC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局限期与广泛期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χ2=0.113,P=0.737),但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组织中CD15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χ2分别为11.123、14.391,P分别为0.001、0.000)。CD151阴性表达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χ2=5.637,P=0.018)。Kaplan-Meier分析提示CD151阴性表达者生存期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χ2=20.584,P=0.000)。[结论] CD15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SCLC的发生及早期转移有关;CD151的检测可用于对SCLC患者生存时间的评估,可能会成为预估其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邵艳  马兆明  张建国 《肿瘤学杂志》2017,23(12):1055-1059
摘 要:[目的]研究STAT3和ZEB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00例食管癌组织中STAT3和ZE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STAT3和ZEB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66/100)和64.0%(64/100)。低分化以及临床分期为T3+T4的组织STAT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30/35)、82.9%(42/51),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以及临床分期为T1+T2组织中的55.4%(36/65)、49.0%(24/49);低分化以及临床分期为T3+T4的组织ZEB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30/35)、76.5%(39/51),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以及临床分期为T1+T2组织中的52.3%(34/65)、51.0%(2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有效组的STAT3、ZEB1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放疗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2% vs 87.5%,P=0.011;55.3% vs 9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影响放疗疗效的独立因素(P=0.001)。食管癌组织中STAT3与ZEB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1,P=0.001)。[结论] STAT3和ZEB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放疗的敏感性呈负相关,二者可能可作为预测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