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通粉针治疗原位肝移植患者对肝动脉血流及其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 良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患者40例,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后给予治疗组血栓通静脉滴注,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治疗2 w。使用Acuson Sequoia 51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连续、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左、右肝动脉血流和阻力指数。结果 在术后1个月、6个月和18个月,血栓通组患者肝动脉血流分别为51.22±12.11 cm/s、61.32±11.87 cm/s和65.38±12.76 cm/s,明显快于对照组的47.18±14.25 cm/s、51.33±13.24 cm/s和53.45±11.43 cm/s(P<0.05),肝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66±0.13、0.62±0.12和0.68±0.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2±0.14、0.71±0.11和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胆红素和谷丙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能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肝动脉血流,降低阻力指数,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LRC)治疗胆囊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癌患者,其中19例接受LRC治疗,21例接受开腹胆囊癌根治术。随访2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行生存分析。结果 LRC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8.4±31.2)min、(7.5±1.2)个和(210.5±21.1) ml,而开腹组分别为(316.5±11.5) min、(7.8±0.9)个和(301.2±22.8 )ml,其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短于或少于开腹组(P<0.01);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2.1±0.5) d、(3.5±2.1) d、(2.5±0.9) d、(1.1±0.1) d和(5.4±2.1) d,均显著短于开腹组【分别为(7.1±1.2) d、(14.5±6.6) d、(3.8±1.8) d、(1.9±0.5) d和(8.2±5.8) d,P<0.01】;LRC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胆漏2例(15.8 %),而开腹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胆漏5例(42.9%,x2=4.286,P=0.038);LRC组和开腹组1 a生存率分别为94.7%和95.2%,2 a生存率为78.9 %和71.4 %,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655,P=0.418);术后第13个月和18个月,LRC组各有1例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术后第14个月、16个月和20个月,开腹组各有1例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 LRC治疗胆囊癌患者安全可行,疗效与开放性胆囊癌根治术相同,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CEUS)检查诊断胆囊癌的价值。方法 采用CEUS检查18例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胆囊癌和35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分析其CEUS表现特征。结果 18例胆囊癌主要表现为局限性不规则病变11例,弥漫型不规则病变7例;胆囊壁厚度为(27.2±13.1) mm,显著厚于胆囊良性病变【(15.5±1.6)mm,P<0.01】;在增强初期,胆囊癌表现为高增强或等增强,在注射造影剂35s后转为低增强,发生病变处的胆囊壁完整性被破坏;胆囊壁呈不均匀性强化者为83.3%,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的17.1%(P<0.01);本组病例经CEUS检查,术前诊断为胆囊癌17例(94.4%),准确判定良性病变33例(94.3%)。结论 CEUS检查能明确诊断胆囊癌,并与良性病变区别良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吲哚青绿(ICG)清除试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半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0 例行半肝切除术的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26例观察组术前行ICG清除试验、SPECT和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术前评估,另24例对照组未行联合术前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分析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或其他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4.2±40.7) min对(157.0±33.2) min,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2.2±4.7) d和(14.8±3.4) d,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术中失血量、拔管天数无显著相差(P>0.05);观察组术后胆漏、腹腔积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ICG清除试验、SPECT和三维重建技术术前评估肝功能和肿瘤情况对PLC患者行半肝切除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3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14例术前经CT检查评估。将CT检查数据导入3D-liver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肝脏三维模型。结果 19例三维重建组患者行R0切除12例(63.2%),14例对照组R0切除6例(42.9%,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5.3±124.5)ml和(539.4±234.7)m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1.3) h和(4.1±2.5) h(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8)d和(13.9±5.4)d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评估HCCA肿瘤侵犯、肝血管变异和受累情况,制定恰当的肝切除手术预案,能提高肿瘤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miRNA-155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诊治的50例HCC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另取5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miRNA-155水平。结果 正常肝组织miRNA-155水平(1.06±0.1)明显低于HCC癌组织,10例Ⅰ级、15例Ⅱ级、12例Ⅲ级和13例Ⅳ级HCC 组织miRNA-155水平分别为(2.04±0.82)、(3.02±1.20)、(4.20±1.84)和(6.24±2.36);miRNA-155低水平HCC患者生存率(24.00%)明显高于miRNA-155高水平患者(9.24%,P<0.05);在不同分级HCC(14.26月对9.02月)、不同肿瘤大小(15.68 月对10.02月)、肿瘤是否转移(8.20 月对14.46月)、是否静脉侵犯(9.36 月对14.36月)、肿瘤分化程度(15.20月对7.84月)和miRNA-155水平高低(7.86月对16.32月)患者间生存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肿瘤大小(>5 cm,HR=1.46,P=0.038)、肿瘤转移(是,HR=1.72,P=0.026)、静脉侵犯(是,HR=1.46,P<0.001)、肿瘤分化(高分化,HR=1.33,P=0.012)和miRNA-155(高水平,HR=1.65,P<0.001)均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癌组织miRNA-15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高水平的miRNA-155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miRNA-155水平高低可评估HCC患者预后,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301例PLC患者,其中肿瘤最大径>5cm组194例,肿瘤直径≤5cm组107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比较,除肿瘤直径外,无显著相差(P>0.05);术后1 m,肿瘤直径>5 cm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cm组(P<0.05),而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发现,肿瘤直径>5cm组患者总生存期为(19.2±3.8)个月,显著短于直径≤5cm组的(29.4±4.2)个月,而直径>5 cm组患者无瘤生存期为(12.3±2.7)个月,也显著短于直径≤5 cm组的(20.9±5.1)个月(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手术时间超过240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伴有肝硬化、血清AFP水平高、Child-Pugh 分级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存在血管侵犯和肿瘤直径大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进一步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血管侵犯、Child-Pugh 分级、术中出血量和肝硬化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治疗PLC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对存在基础肝硬化或Child-Pugh 分级差、肿瘤直径大或有血管侵犯的患者,可能影响术后生存,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以让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和内科治疗组42例,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另一组采用内科治疗。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脾静脉血流量(SVF)、脾静脉内径(SVD)和脾静脉流速(SVV)。结果 治疗前,两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w,手术组PVD、PVF、PVV、SVD、SVF、SVV分别为(1.3±0.3) cm、(786.2±85.1) ml、(49.6±6.7) cm/s、(1.3±0.2) cm、(310.1±49.3) ml和(26.5±8.2) cm,与内科治疗组的(1.6±0.4) cm、(848.1±94.6) ml、(40.1±6.5) cm/s、(1.4±0.3) cm、(377.2±55.2) ml和(19.8±7.2) cm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7.7±3.2)×109/L,血小板计数为(252.1±69.3)×109/L,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的(3.1±1.9)×109/L和(47.2±7.4)×109/L(P<0.05);手术组肝功能改善也显著优于内科治疗组。结论 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有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外周血细胞和和肝功能指标,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应用APP移动信息为基础的术前访视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PLC患者72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术前访谈和采用专科特色APP软件术前访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价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结果 访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15.4±6.1)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129.6±6.8) mmHg,P<0.05],舒张压为(82.6±3.1)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89.8±3.4) mmHg,P<0.05],心率为(76.6±8.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86.7±8.2)/min,P<0.05];观察组HAMA评分为(15.1±1.6),显著低于对照组[(22.8±4.6),P<0.05],HAMD评分为(14.8±1.9),显著低于对照组[(22.3±3.2),P<0.05];观察组入睡时间为(41.2±6.9)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47.9±8.2)min,P<0.05],睡眠时间为(6.8±1.1)h,显著长于对照组[(5.8±0.9)h,P<0.05],觉醒次数为(1.5±0.5)次,显著少于对照组[(2.2±0.8)次,P<0.05]。结论 运用APP移动信息技术对PLC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为成功手术做好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和肝功能的变化。 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5例,观察了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变化。 结果 患者术后12个月外周血RBC、WBC、Hb、PLT分别为(4.2±0.8)×1012/L、(8.9±3.5)×109/L、(115.4±24.7)g/L、(217.5±74.2)×109/L,较术前【(3.7±0.8)×1012 /L、(3.4±1.3)×109/L、(98.7±18.6)g/L、(42.6±14.3)×109/L】明显升高(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计分明显改善。 结论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近期血细胞和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SNNL)的价值。方法 2013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就诊的17例SNNL患者和1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0例为肝细胞癌和5例为肝转移癌),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MRI增强扫描及MRI多期长时间延迟至120 min扫描,分别比较两组病灶影像学特征,如病灶密度、强化类型,探讨长时间延迟扫描在鉴别SNNL与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结果 在SNNL患者,CT和MRI共检出17个病灶,均位于肝右叶,且均为单发病灶,直径为(2.1±0.4) cm;在10例HCC患者,MRI检查发现11个病灶,位于肝右叶者8个,位于肝左叶者3个。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1例,直径为 (5.4±1.6) cm;在5例肝脏转移癌患者中,共检出12个病灶,位于肝右叶者9个,位于肝左叶者3个,直径为 (3.1±0.9)cm;在SNNL病灶中有4个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靶征”,与肝转移癌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类似;在延迟期(DP)3/5 min扫描,HCC和肝转移癌病灶边缘多呈中度-重度环形强化,SNNL病灶边缘强化水平随着延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在DP 1 h时,17个病灶均表现为中度-重度环形强化,病灶中心无强化,而肝脏恶性肿瘤病变边缘强化均已消失。结论 MRI 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能有效区分SNNL与肝脏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在延迟扫描时呈病灶边缘和间隔环形强化,且病变中心无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分组,在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时,100例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另100例采用胆囊三角入路(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工具评估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在手术中,发现观察组胆囊周围出现粘连53例,对照组50例;两组无胆囊粘连患者组间各手术指标、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粘连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4.3) min、(33.9±4.6) ml、(26.0±4.2) h、(6.0±1.0) d和(4.0±1.5) 分,均显著少于或轻于对照组粘连患者【(59.1±5.5) min、(45.6±4.1) ml、(30.3±4.5) h、(8.4±1.0) d和(4.8±1.3) 分,P<0.05】;观察组胆囊粘连患者无并发症和中转开腹者,而对照组胆囊粘连患者则分别为8.0%和8.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LC术能明显减少胆囊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在LC术中需密切观察胆囊粘连与否及其程度等情况,而给予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胆囊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PBC患者超声检查胆囊病变情况。结果 83.6%PBC患者发现胆囊壁毛糙,42.7%有胆囊炎,40.0%有胆囊壁增厚,22.7%有胆囊结石,19.1%有胆囊息肉,18.2%有胆囊壁水肿;44例伴胆囊壁增厚的与66例不伴胆囊壁增厚的PBC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3±1.8)×109/L和(5.2±2.3)×109/L,P<0.05】,血红蛋白为【(96.4±25.8) g/L和(122.1±18.2) g/L,P<0.05】,血小板计数为【(122.3±101.7)×109/L和(178.2±81.8)×109/L,P<0.05】,总胆红素为【(71.1±81.1) μmol/L和(26.4±34.3) μmol/L,P<0.05】,白蛋白为【(31.2±6.1) g/L和(41.2±6.1) g/L,P<0.05】,胆碱酯酶为【(3247.8±2058.9) U/L和(6829.3±2698.9) U/L,P<0.05】,总胆固醇为【(3.6±1.4) mmol/L和(4.8±1.5) mmol/L,P<0.05】,门静脉内径为【(11.9±1.8) mm和(11.3±1.6) mm,P<0.05】;不伴胆囊壁增厚组腹水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伴胆囊壁增厚组的68.2%(P<0.05);前者胆囊炎占4.5%,显著低于后者的100.0%(P<0.05),前者无胆囊壁水肿,后者为45.5%(P<0.05),前者胆囊壁毛糙占100%,显著高于后者的59.1% (P<0.05),前者肝功能B/C级占19.7%,显著低于后者的68.2%(P<0.05)。结论 胆囊病变为PBC患者的常见表现,胆囊壁毛糙、胆囊炎和胆囊壁增厚为最常见的3种胆囊病变类型,应加强临床分析,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microRNAlet-7(let-7a和let-7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HCC患者和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2例健康人,取血清,并取患者手术后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let-7a和let-7b水平。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 显示,HCC患者血清let-7a水平为(0.6±0.4),显著低于健康人[(1.1±0.4),P<0.05],血清let-7b水平为(0.3±0.1),也显著低于健康人[(0.7±0.2),P<0.05];HCC患者癌组织let-7a水平为(0.3±0.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0.1),P<0.05],let-7a在HCC组织水平比癌旁组织下调了2.17倍,HCC组织let-7b水平为(0.4±0.2),也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3±0.4),P<0.05],let-7b在HCC组织水平比癌旁组织下调了3.33倍;20例有癌栓形成患者血清let-7a水平为(0.4±0.2),显著低于34例无癌栓形成患者的[(0.8±0.5),P<0.05],血清let-7b为(0.1±0.1),也显著低于无癌栓形成患者的[(0.5±0.1),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血清AFP水平高低、肿瘤大小、不同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及有无肿瘤血管浸润患者血清let-7a和let-7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细胞分化、TNM分期和有无血管浸润或癌栓形成的HCC患者癌组织let-7a和let-7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let-7a和let-7b呈异常低水平状态,肿瘤组织let-7a和let-7b水平也远低于癌旁肝组织,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术中操作关键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1月诊治的1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肝脏增强CT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CT三维重建,再行TIPS治疗。结果 147例患者均经右颈静脉入路穿刺,操作成功146例(99.3%);术中发生穿刺胆管、胆囊、肝动脉和肝包膜者分别为5例(3.4%)、2例(1.4%)、4例(2.7%)和8例(5.5%);2例(1.4%)发生异位栓塞;术前患者干质量(13.0±2.1) kg,空腹血糖(6.4±1.0) mmol/L,空腹胰岛素(20.2±9.3) mU/L,白蛋白(37.4±5.0) g/L,肌酐(59.2±15.9) μmol/L,尿素(5.1±1.6) mmol/L,总胆红素(18.6±5.0) μmol/L,血氨(66.8±24.3) μmol/L;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5.4±3.2) kg、(5.8±1.4) mmol/L、(15.3±3.3) mU/L、(34.8±3.6) g/L、(58.5±10.9) μmol/L、(4.1±1.6) mmol/L、(27.3±7.2) μmol/L、(70.1±34.4) μmol/L,即术后门静脉压明显下降,干质量、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白蛋白、尿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发生支架狭窄31例(21.2%),肝性脑病25例(17.1%)。结论 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手术的重点在于精确的穿刺定位,术前行CT检查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术中行门静脉造影有助于保证穿刺操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