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醉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比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46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40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生物化学、血清学及病毒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第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24、36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6.5%和35.0%(P<0.05)、58.7%和35.0%(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于冶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各阶段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IL-8和IL-10的变化。结果在治疗9个月时,完全应答19例,部分应答5例,无应答13例。HBeAg/HBeAb转换率为51.35%,HBVDNA阴转率为54.05%;在治疗3个月时,应答组血清IFN-γ、TNF-α、IL-6和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完全应答组血清IFN-γ、TNF-α、IL-6和IL8水平均高于部分应答组,后者又高于无应答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和IL-8的变化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EG-IFNα-2a治疗33例、PEG-IFNα-2b治疗22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标志、甲状腺功能等。结果治疗48周,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2.7%、42.9%;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6%、54.5%,两组HBV DNA阴转病例中12周转阴率分别为47.6%、50.0%。随访半年,HBVDNA复发率分别为14.2%、16.7%,HBeAg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停药后随访半年内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为1例、2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均疗效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12周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CHB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给予观察组PEG-IFNα-2a,疗程均为48 w。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变化。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HBe 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75.9%、29.3%、22.4%和7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7%、19.0%、10.3%和55.2%(P0.05);观察组血清LN为(148.5±46.0)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62.6±26.7)μg/L,P0.05】,血清HA为(158.7±67.9)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201.4±55.1)μg/L,P0.05】,血清Ⅳ-C为(108.3±33.4)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9.2±62.4)μg/L,P0.05】,血清PⅢP为(145.8±47.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55.3±36.7)μg/L,P0.05】;观察组血清IL-4水平为(1.5±0.6)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6) pg/ml,P0.05】,而IL-6水平为(6.9±1.3)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6±0.9) pg/ml,P0.05】,IL-10水平为(22.6±13.4)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1.4) pg/ml,P0.05】,IFN-γ水平为(37.2±10.2)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8.3±10.5) pg/ml,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为5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P0.05)。结论 PEG-IFNα-2a治疗CHB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b,能持久有效地抑制HBV复制,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但不良反应较大,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与单用普通干扰素α2b例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诊断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40例,分为二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20例,其平均年龄为41·5±1  相似文献   

7.
郭静 《肝脏》2006,11(2):142-143
本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 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与单用普通干扰素α 20例进行疗效对比.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是慢性乙肝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根治乙肝的关键。我们于2 0 0 0~2 0 0 3年应用国产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治疗对象 本文所选病例均符合2 0 0 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术  相似文献   

9.
李卫  李铭  李永华  李旭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6):409-410,41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换4例,其中3例疗程满72周的患者,2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1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及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 方法 将102例ALT>2×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组,用PEG-IFN 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患者基本疗程12个月,6个月无治疗应答者停药.观察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24、30个月应答情况.观察ALT水平,HBV DNA载量及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对治疗应答的影响.结果 (1)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及停药后6、12、18、24、30个月的完全应答率与HBeAg阴性组患者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前ALT>3×ULN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为78.8%,2×ULN<ALT≤3 ×ULN患者完全应答率为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40,P<0.05),而HBeAg阴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HBV DNA载量水平(低、中、高3个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前肝组织炎症G3、G4组完全应答率为85.7%,G1、G2组患者完全应答率为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P<0.05),而HBeAg阴性组患者分别为81.8%和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1、S2组与S3、S4组的治疗完全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EG-IFN α-2a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应答.对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高(G3、G4)和血清ALT高水平(>3×ULN)的患者,PEG-IFNα-2a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PEG-IFNα-2a与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2a(180μg/周)(n=34)和PEG-IFNα-2b(180μg/周)(n=32)治疗的CHB患者,观察2组治疗4、12、24、48周时HBsAg、HBV DNA、HBeAg、ALT水平及应答率等指标,将第48周抗病毒疗效结果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比较应答组与非应答组上述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48周时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应答率分别为67. 6%、59. 4%,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 3%、34. 6%,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PEG-IFNα-2a组中,HBV DNA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基线ALT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390,P=0. 016); HBeAg应答组基线HBeAg水平比非应答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86,P=0. 021)。PEG-IFNα-2b组中,HBV DNA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V DNA水平、基线HBeAg水平(Z值分别为2. 154、2. 057,P值分别为0. 030、0. 041); HBeAg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V DNA水平(Z=2. 052,P=0. 04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PEG-IFNα-2b治疗组1例发生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发生血小板减少,而PEG-IFNα-2a组未见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和血小板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CHB均有较强的抗病毒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真实世界中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清除HBsAg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411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b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HBsAg水平、治疗后HBsAg水平,观察分析24、48及96周HBsAg清除率。在不同HBsAg基线水平(<500 IU/mL、500~1 500 IU/mL、1 501~5 000 IU/mL)及不同既往治疗情况和治疗方案后应用PEG-IFNα-2b,比较各随访节点的HBsAg清除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 完成24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9.9%(26/263)。完成48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19.7%(25/127)。完成96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41.7%(30/72)。不同基线HBsAg水平患者治疗24、48及96周时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4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α-1b干扰素3MU和5MU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在治疗结束时,A、B两组ALT复常率及HBVDNA、HBeAg和HBsAg阴转率分别为42.3%对45.5%、46.2%对54.5%、34.6%对40.9%和7.7%对13·6%;在随访6月时则分别为46.2%对40.9%、46.2%对50%、34.6%对40.9%和7.7%对13.6%,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一般性毒副反应发生率(90.9%)高于A组(65.4%,P<0.05)。结论α-1b干扰素3MU和5MU治疗CHB在疗效方面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5.
李卫  李磊  郜玉峰  李铭  李永华  李旭 《肝脏》2010,15(5):354-355
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重要目标是清除或持续抑制HBV,减轻肝脏炎症,预防肝纤维化、肝功能失代偿、肝细胞癌的发生,从而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I型干扰素受体(IFNAR)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5例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48周。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采用RT-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β干扰素受体(IFNAR-α、IFNAR-β)、辅助性T细胞17(IL-17A)和IL-17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CHB患者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在105例CHB患者中获得完全应答56例(53.3%),未获得完全应答4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获得完全应答与未获得完全应答患者血小板、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IFNAR-α和IFNAR-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基线白细胞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V DNA、HBsAg、IP-10、IL-17A和、IL-17F水平分别为(5.6±1.7)×109/L、(108.6±9.5) U/L、(5.4±0.8) lg copies/ml、(4.6±0.9) lg IU/ml、(324.5±86.9) pg/ml、(3.2±0.6) 平均荧光强度(MFI)、(3.1±0.5) MFI,与未应答组的(6.4±1.9)×109/L、(82.5±10.0)U/L、(6.1±0.9) lg copies/ml、(5.8±1.1) lgIU/ml、(381.4±79.6) pg/ml、(3.8±0.7) MFI、(3.6±0.7) MFI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HBsAg、IP-10、IL-17A和IL-17F水平是影响α-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应答的因素(P<0.05)。结论 除常识性认识到的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外,本研究发现检测血清IP-10和Th-17水平有助于对CHB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后应答反应的预测,或许能为临床做出治疗决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a个体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 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将12周HBV DNA仍为阳性的患者分为延长疗程(72周)组、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组及常规治疗(48周)组。在治疗前、个体化治疗后12、24、36周以及停药后随访24周分别检测HBV基因型(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HBV DNA载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HBsAg定量(ElecsysⅡ检测系统),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病毒学应答及HBsAg水平下降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各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 延长疗程组的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78.3%,18/2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38.1%,8/21),x 2=7.33,P<0.05 ;随访24周时的HBsAg水平平均下降幅度[(0.7±0.6)log10 IU/ml]也高于常规治疗组[(0.4±0.3) log10 IU/ml,t=2.11,P<0.05]。联合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组随访至24周时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3.9±1.1)log10拷贝/ml及(3.7±1.3) log10拷贝/ml,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t值分别为8.45和6.31,P值均<0.05),且该两组SVR率分别达到83.3%(15/18)及85.7%(12/14),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X2值分别为8.20和7.78,P值均<0.05);HBsAg水平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8±0.5) log10IU/ml和(0.9±0.3) log10 IU/ml,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4±0.3) log10 IU/ml,t值分别为3.05和4.58,P值均<0.05]。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载量和C基因型是影响病毒学应答的主要因素。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不佳的患者可通过延长疗程至72周或联合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等核苷(酸)类似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明显提高SVR率并降低HBsAg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由于其基因的高度变异,不同基因型的HBV可表现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毒的复制能力和致病能力,也可影响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1FN α-21))和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给予PEGIFN α-2b(1.0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或IFNα-2b(3MU、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I)治疗24周和随访24周时,PEGIFNα-2b治疗组的完全应答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阴转率均高于IFNα-2b组,但除随访24周时的HBeAg阴转率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均持续下降。24周时PEG—IFNα-2b治疗组病毒量平均下降值明显大于IFNα-2b组(2、22log10对1.68log10,P〈0.05)。(3)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种类及各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α-2b(1.0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率,从数值上看优于IFNα-2b(3MU/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但除随访24周时的HBeAg阴转率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