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联合应用碳酸氢钠和氨溴索(沐舒坦)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机械通气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使用0.45%氯化钠加沐舒坦,采用微量注射泵在不脱机的状态下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及采用碳酸氢钠进行气道冲洗;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在脱机的状态下进行间断的气道湿化。观察2组的痰液黏稠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V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并联合应用碳酸氢钠气道冲洗能有效的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气道湿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最佳时机。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每次静脉注射阿托品后,立即向气道滴入湿化液1~2ml,然后每隔1~2h向气道滴入湿化液1~2ml;对照组:每隔1~2h向气道滴入湿化液1~2ml。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气道湿化总有效率39.29%。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每次静脉注射阿托品后,立即向气道滴入湿化液1~2ml,然后每隔1~2h向气道滴入湿化液1~2ml的方法 ,能使痰液充分湿化,痰液容易吸出,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最佳的时机。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手段,主要是通过帮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来确保呼吸道通畅,在急重症患者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可不同程度破坏患者呼吸道的完整性、密闭性及防御机制,引起气道湿化不足现象,从而导致患者痰液黏稠,严重者还可导致痰栓形成,不利于气体交换,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本文主要对气管切开后几种不同湿化液的湿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IV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NIV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V,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改善,而NIV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早期呼吸支持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M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NMV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NMV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分别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9例患者均于30min内症状缓解,除3例较重患者需辅助通气2h才能撤机外,其他均于1h内撤机。撤机后能平卧呼吸,面色恢复正常、大汗消失、口唇无青紫、泡沫样痰消失、双肺啰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阶榱俅哺飨钪副瓯冉喜钜炀哂型臣蒲б庖澹?P<0.05)。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呼吸表竭的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治疗后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理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可有助于尽快平稳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辅助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均全愈出院,1例因痰液较多,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有5例行气管插管通气,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BiPAP呼吸机是治疗重症哮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COPD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冠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90-91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NPPV)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使用瑞思迈新款VPAPⅢ自动同步无创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并给予相应护理,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及临床变化。结果:经无创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护理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增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操作简单,创伤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安全可靠.适合临床作为治疗COPD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H、PaO_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SBP与DBP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效果良好,极具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患者的住院号随即将112例调查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6例调查对象,一组为有创呼吸机治疗组,一组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后2 h测定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在使用呼吸机后2个月,检查患者有无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用统计软件 SPSS 13.0 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均衡性检验采用χ2检验的方法,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的感染率高于无创通气组.结论 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一致,建议二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徐玉芬  钟爱民 《中南药学》2011,9(11):867-869
目的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液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气管切开患者以便利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A组50例和实验B组44例。对照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为湿化夜,实验A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湿化液,实验B组采用1.5%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湿化液。观察3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阻次数、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B组患者痰阻次数、肺部感染等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及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气管切开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液效果优于0.45%氯化钠溶液和1.5%碳酸氢钠溶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注射器注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良好共29例(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19例(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用于器官切除术患者术后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对照组用常规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可以提高临床疗效(P<0.05),减少痰痂形成(P<0.01),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P<0.01),减少气道出血(P<0.01),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P<0.001)。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气道湿化不佳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切开是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系统畅通的重要方法,给予患者有效合理的气道切开湿化护理措施,能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其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7(44.32±4.72)岁,采取间断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5(43.96±5.25)岁,采取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1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为(78.19±5.48)分,高于对照组的(70.35±6.63)分,PSQI评分为(7.93±1.25)分,低于对照组的(11.27±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9、7.07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低于对照组的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间断雾化吸入,利于增强湿化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张淑清  秦志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4,(22):111-113,1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声门下吸引法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去除各种干扰因素,观察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所占比例、发生VAP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每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将分泌物留取1∽2 ml做隐血试验,记录两组隐血试验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对照组的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优于实验组。结论两种声门下吸引方式均能有效防治VAP的发生,持续声门下吸引能保证分泌物被及时被抽吸出来,但容易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出血,影响局部血供,间断声门下吸引对气道黏膜刺激较小,且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使用间断声门下吸引法优于持续声门下吸引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重度呼吸衰竭的较佳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老年医院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导致中重度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85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观察组2(28例)和对照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1给予3h无创机械通气与1h鼻导管吸氧交替治疗,观察组2给予2h无创机械通气与2h鼻导管吸氧交替治疗,均观察72 h.治疗前和治疗4、12、24、48、72 h均行血气分析检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间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12、24、48和72 h,3组患者上述各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酸碱度为(7.27±0.04)、(7.30±0.04)、(7.33±0.03)、(7.37±0.04)、(7.39±0.04)比(7.22±0.04),动脉血氧分压为(58±8)、(64±8)、(70±7)、(74±7)、(80±7)mmHg(1 mmHg=0.133 kPa)比(48±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75±6)、(70±6)、(64±7)、(58±7)、(51±6)mmHg比(82 ±7) mmHg;观察组2:酸碱度为(7.25±0.03)、(7.30±0.03)、(7.33±0.03)、(7.36±0.03)、(7.38±0.04)比(7.22±0.04),动脉血氧分压为(57±8)、(63±8)、(63±7)、(73±7)、(79±7)mmHg比(48±5)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76±6)、(71±5)、(65±6)、(59±7)、(52±6) mmHg比(83±7)mmHg;对照组:酸碱度为(7.26±0.04)、(7.30±0.04)、(7.34±0.04)、(7.37±0.04)、(7.39±0.03)比(7.21±0.04),动脉血氧分压为(60±9)、(65±8)、(71±7)、(75±7)、(80±7)mmHg比(48±6)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76±6)、(70±5)、(63±6)、(57 ±7)、(50±6)mmHg比(83±6)mmHg;均P<0.0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救治老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ICU中各种原因导致急性左心衰的37例年龄60~94岁,平均(72.86±8.53)岁的患者,收集入院第一个24h各种参数,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Ⅲ(APACHEⅡ、Ⅲ)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及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治疗总好转率78.38%,病死率21.62%,插管率18.92%;病死组患者APACHEⅡ、Ⅲ分值明显高于生存组,其插管率也明显高于生存组(P<0.001或0.01);②BiPAP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O2、Sa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严格掌握指征,客观评价病情,把握好上机时机,BiPAP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用于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气管切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以输液泵持续滴注0.45%氯化钠溶液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以注射器间断滴入0.45%氯化钠注射液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持续滴注0.45%氯化钠溶液气道湿化法能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及痰痂形成,预防刺激性咳嗽与气道黏膜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郑小平  高仲雷 《江西医药》2005,40(5):255-257
目的 总结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时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体会。方法 对38例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时采用综合措施,紧急气道开放使用机械通气方法治疗。结果 带机时间3h~10d,抢救成功率84.21%。其主要并发症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39.47%。结论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时成功率高,大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