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腹膜透析液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相关性腹膜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DAPD腹膜透析2012例患者,其中216例为D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14例为腹膜透析无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WBC(腹膜透析液及外周血)、CRP、PCT 3项炎性指标,并动态观察这些指标在D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DAPD相关性腹膜炎组WBC(腹膜透析液)、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D相关性腹膜炎组治疗后PCT和CRP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腹膜透析液)、PCT和CRP水平在D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明显升高,是DAPD相关性腹膜炎良好的早期诊断指标;而PCT和CRP水平在DAPD相关性腹膜炎有效治疗后下降明显,是DAPD相关性腹膜炎良好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为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患者12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组62例、非腹膜炎组64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血清PCT水平检测,比较其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腹膜炎组、非腹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CT水平和阳性率分别为(5.25±1.72)(0.68±0.16)(0.51±0.13)μg/L和88.71%、4.69%、3.33%;腹膜炎组PCT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后血清PCT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明显升高,是一项良好的对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检测早期诊断腹膜透析患者感染性腹膜炎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进行腹膜透析患者共99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腹膜炎分为感染组33例和未感染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IL-6、CRP、PCT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IL-6(31.17±14.95)ng/ml、CRP(25.33±7.48)mg/L、PCT(1.57±0.84)ng/m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IL-6、CRP和PCT联合检测诊断感染性腹膜炎的特异度为90.43%、灵敏度为94.7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均显著优于单个指标;治疗后好转组患者的血清IL-6(12.05±7.88)ng/ml、CRP(19.32±8.26)mg/L、PCT(0.43±0.22)ng/ml水平显著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 IL-6、CRP和PCT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感染性腹膜炎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并且血清IL-6、CRP、PCT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抗感染中的价值及对预后影响,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住院微创术后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定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给予3d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炎性指标(PCT、CRP及WBC)变化,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d内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预防性抗感染3dCRP、PCT高于术后当天(P0.05),术后及术后预防性抗感染3d WB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于术后6d确诊合并肺部感染,两组术后5dCRP、PCT及WB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15d CRP、PCT及WBC均高于术后5d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0d内死亡8例,病死率为11.76%,死亡患者CRP、PCT高于生存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检测PCT、CRP水平变化可指导抗感染治疗,且可预测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ICU收治的60例细菌感染患者,将其分为重症感染组28例、一般感染组32例,另选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PCT水平,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和荧光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并对部分患者血清PCT、CRP和WBC水平进行连续监测。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CT、CRP、WBC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的PCT、CRP比一般感染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WBC阳性率在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监测结果显示,PCT水平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CRP和WBC对治疗效果的提示作用不如PCT。结论血清PCT对危重患者的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住院110例AECOPD患者,包括67例感染性AECOPD患者(感染组)和43例非感染性AECOPD患者(非感染组),另收集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110例AECOPD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PCT和CRP及WBC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CRP、PCT和WBC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前感染组3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CRP、PCT和WB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PCT诊断感染性AECOPD的灵敏度分别为89.6%和92.5%,明显高于WBC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和PCT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评估指标,对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查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病原体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8例)。细菌感染组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28例(革兰氏阳性菌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34例(革兰氏阴性菌组),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患儿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WBC计数及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均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P0.05),而WBC、CRP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72 h后WBC、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计数联合检查可对患儿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做出初步诊断,且血清PCT和CRP水平可作为抗感染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167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原学阳性共129例,真菌性阳性18例,细菌性阳性85例,细菌和真菌兼阳性26例,病原菌培养阴性共3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间的WBC、CRP、PCT水平差异。结果 WBC水平肺部真菌感染组肺部细菌感染组、肺部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比较,肺部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与肺部病原培养阴性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肺部真菌感染组与其他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肺部真菌感染组与肺部细菌感染组、肺部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比较,肺部细菌感染组与肺部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肺部病原培养阴性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WBC、CRP、PCT对诊断老年肺部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具有明显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患者,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6例)[根据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6例)]和重症脓毒症组(62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别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前,治疗1、3、7 d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WB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86(0.703~0.864)、0.754(0.691~0.827)和0.603(0.542~0.67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r=0.596,P=0.004)和(r=0.523,P=0.012)],治疗7 d后血清PCT与WBC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 PCT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联合观察PCT和CRP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肺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东莞市常平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168例为肺炎组,另选择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小儿6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25-羟维生素D3(25-OH-D3)、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WBC)的水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肺炎组分成了肺炎A组与肺炎B组,肺炎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B组在肺炎A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5-OH-D3、CRP、PCT及WBC的水平。分析肺炎患儿血清25-OH-D3与CRP、PCT及WBC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经过维生素D治疗后血清25-OH-D3与CRP、PCT及WB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炎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血清25-OH-D3水平较低,CRP、PCT及WBC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6.98,均P <0.05)。肺炎A组与肺炎B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血清25-OH-D3水平升高,CRP、PCT及WBC水平降低;肺炎B组与肺炎A组治疗后相比血清25-OH-D3水平升高,CRP、PCT及WBC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4~8.22,均P <0.05)。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见,血清25-OH-D3水平与CRP、PCT及WBC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回归系数=-2.97^-0.85,均P <0.05)。结论肺炎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CRP、PCT及WBC等炎症指标水平失调相关,通过给予补充维生素D治疗,能够促进改善肺炎患儿体内25-OH-D3、CRP、PCT及WBC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产褥感染及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生产的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产妇(自然分娩组)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产妇产褥感染情况,分析分娩前及分娩后(分娩后3 d)的WBC、CRP及PCT水平。结果剖宫产组外阴及阴道炎4例,子宫切口感染8例,盆腔腹膜炎2例,自然分娩组分别为3例、0例、1例。剖宫产组产褥感染率为8.67%,高于自然分娩组的2.67%(P0.05)。分娩前,两组产妇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后,剖宫产组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均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产褥感染及血清WBC、CRP及PCT水平有影响,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可作为检测产褥感染的辅助指标,建议检测分娩前后剖宫产产妇的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对产褥感染做出早期诊断及治疗,减轻对产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的监测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感染患者。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早期发热的患者160例;按照患者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72例和未感染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及组内患者之间血清PCT、CRP、ESR水平以及WBC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PCT、CRP、ESR、WBC相近,手术后,感染组PCT、CRP、ES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相近;未感染组患者PCT、CRP、ESR、WBC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7d患者WBC和PCT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ESR和CRP水平仍然较高;术后发热并发感染的患者中,PCT水平在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用于不同感染类型的鉴别,而CRP、ESR、WBC三种指标在不同类型感染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CRP、ESR三者对应的ROC曲线(P0.05),可用于诊断术后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结论合理选择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PCT受手术影响较小,可用于鉴定感染类型,CRP和ESR可作为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WBC、CRP及PCT联合检测在不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感染性质不同分为细菌性感染组(51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5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非感染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对象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判断其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意义。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者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非细菌性感染组WBC计数及CRP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WBC、CRP及PCT单独检测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CRP单独检测非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感染组患者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性感染组WBC计数及CRP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CRP联合PCT检测诊断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利于患者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CT、CRP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外科术后感染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208例外科手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PCT指导治疗组(PCT组)、CRP指导治疗组(CRP组)和PCT联合CRP指导治疗组(PCT+CRP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抗生素使用指南和医生经验常规使用抗生素;PCT组、CRP组及PCT+CRP组按照血清PCT、CRP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或停用抗生素。分别统计分析4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PCT组、CRP组及PCT+CRP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血清PCT水平、CRP水平及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CRP有助于指导外科术后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外科细菌感染中的检测意义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入住的外科手术病人68例,并分为脓毒血症组(A组)、细菌感染组(B组)、局部感染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D组),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5 d的PCT、CRP、WBC水平。结果术前A组、B组、C组的PCT、CRP、WB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WBC在B组、C组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 d的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后第1 d和第3 d的水平(P0.05),而WBC下降不明显(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PCT与CRP存在正相关(r=0.523,P=0.02)。结论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比白细胞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外科手术病人细菌感染的鉴别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9例外科腹腔感染和24例非腹腔感染患者,依据腹腔感染范围不同,分为无感染组24例,局部感染组38例和弥漫性感染组31例,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抗感染治疗第3天的体温(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血清PCT、TNF-α、CRP和IL-6的水平,分析其与WBC的相关性。结果弥漫性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入院时T、WBC、N%、CRP、TNF-α和IL-6表达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弥漫性腹腔感染组TNF-α和IL-6表达高于局部感染组;弥漫性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无感染组比较,PCT表达明显升高;抗感染治疗3天后,两组感染患者T、WBC、N%、CRP、TNF-α、PCT和IL-6表达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而弥漫性感染组TNF-α、PCT和IL-6水平仍高于局部感染组。PCT、TNF-α、CRP、IL-6与WBC均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TNF-α、CRP和IL-6均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外科腹腔感染,与CRP和WBC相比,PCT、TNF-α和IL-6检测更有助于评估腹腔感染严重程度,对抗菌药物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析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哮喘患者63例,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分为单纯哮喘组19例、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15例及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29例。治疗前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PCT及CRP检测,分析三组患者PCT及CRP表达水平及检测阳性情况,并随访记录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情况。结果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及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的血清PCT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哮喘组,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PCT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合并病毒感染组(P0.05);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PCT及CRP阳性率分别为79.31%、82.76%,均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发生呼吸衰竭组PCT表达水平为(6.93±1.94)ug/L,高于未发生呼吸衰竭组(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可反映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指导临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及对疾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65-76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哮喘加重期抗生素应用指导。方法将97例急性哮喘加重期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和非感染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哮喘对症治疗,同时对感染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RP、PCT水平及CRP、PCT检出阳性率。结果治疗前感染组患者CRP、PCT水平和CRP、PCT检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CRP、PCT水平和CRP、PCT检出阳性率显著下降(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哮喘加重期合并细菌感染患者CRP、PCT水平显著升高,临床中可通过检测CRP、PCT水平或检出阳性率判定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从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免疫指标改变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攀钢总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7月-2019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确诊导管感染的尿毒症患者40例作为感染组,另选择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未感染尿毒症患者60例作为非感染组。对研究对象导管分泌物中病原进行培养,检测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CRP、PCT水平变化。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为(68.81±6.25)岁,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07);感染组导管口分泌物中病原培养结果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0.4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36.36%);与透析前相比,两组患者透析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4、CRP、PCT均升高(P0.001);感染组透析后IgM、IgA、IgG、C3、C4、CRP、PCT分别为(1.62±0.12)g/L、(1.91±0.21)g/L、(10.12±1.35)g/L、(1.15±0.08)g/L、(0.68±0.07)g/L、(34.21±12.18)mg/L、(0.84±0.27)μg/L高于非感染组(P0.001);ROC分析结果表明,透析后CRP、PCT水平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截断值分别为12.83 mg/L、0.5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后免疫指标及炎症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RP、PCT水平变化对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与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清蛋白水平将其分为观察组(血清蛋白含量≤35 g/L)和对照组(血清蛋白含量>35 g/L),各38例。观察腹膜透析液培养结果,并分析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培养阴性率为6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21%(P<0.05);两组患者培养阳性中G~+球菌、G-杆菌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原因中操作污染、原因不清楚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相关感染、胃肠道疾病、菌血症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P<0.05);两组患者退出拔管(转血透)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血清白蛋白含量正常的腹膜透析患者相比,血清白蛋白含量低的患者具有更高的腹膜透析液培养阴性率和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