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7年我院收治钩体病85例,其中肺出血型22例,兹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均男性,年龄19~25岁9例,26~35岁10例,36~45岁3例。发病2天入院1例,3天8例,4天10例,5天3例。  相似文献   

2.
李爱夏 《护理与康复》2003,2(6):360-361
目的:探讨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气道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6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气道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提供呼吸支持,充分镇静,保持气道通畅。结论:良好的气道管理在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酚妥拉明佐治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良威 《新医学》2000,31(4):218-219
1引言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钩体病的严重类型,病死率高。自1995年7月至1998年9月以来我院应用酚妥拉明佐治肺出血型钩体病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 本文 72例均为住院患者,病程 2日至 5日。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 40例,男 30例,女 10例,年龄 17岁至 45岁(平均27岁)。对照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6岁至 43岁(平均 26岁)。 本组病例均符合肺出血型钩体病的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特点: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全身肌肉疼痛…  相似文献   

4.
陈瑜  俞超 《全科护理》2016,(12):1293-1294
正重症监护室(ICU)集聚了整个医疗场所病情最危重的病人,病情变化迅速,有时为了明确诊断,指导下一步精准医疗行为或确认治疗效果,部分重症病人必需外出进行CT及各类影像引导下的穿刺检查。而由于病人自身疾病的复杂多变和某些治疗必需持续的特殊性,以及环境变化、途中颠簸等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重症病人外出检查无疑是危重症护理的高风险事件。近期我科成功完成了1例行体外膜肺氧合(EC-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病因不确定的炎症反应疾病,临床表现因受损血管而不同,常表现为乏力、皮肤损害、关节炎、多系统侵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大咯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如能早期诊断,争取治疗时机,其愈后良好.我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功抢救1例此类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蔡维秀 《临床荟萃》1996,11(24):1122-1122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肺出血型发病率高,肺弥漫性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对本病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69例钩体病肺出血型诊断、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雷 《浙江临床医学》2001,3(9):699-700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急性疫源性传染病。多发生在暴雨积水、洪水泛滥之后和水稻秋收之时 ,均为散发。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与放射科关系密切 ,易误诊。本文搜集28例有肺部X线表现的病例加以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9例 ,女9例 ,发病年龄13~62岁 ,其中16~50岁占22例。两肺弥漫分布22例 ,一侧肺弥漫分布2例 ,局限于一叶3例 ,局限于一段1例。本文搜集病例27例在夏秋季节 (7~10月 )发病 ,一例11月发病。均有疫水接触史 ,有典型钩端螺旋体的临床表现。28例均有起病急 ,寒战高热 ,全身酸痛、乏力 ,腓肠肌压痛 ,…  相似文献   

8.
冯洁惠  徐建宁   《护理与康复》2018,17(6):95-98
总结1例重症心肌炎心搏骤停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急救与监护体会。急救的重点是快速反应团队在心肺复苏抢救的同时建立体外循环。体外膜肺氧合运行管理中根据患者心脏病理生理状态进行流量管理,联合肾脏替代治疗技术进行精准容量管理,强化抗凝管理,应用超保护机械通气策略,合理镇痛、镇静降低应激,全程综合、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明确循环功能转归。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时间183h,ICU住院13d后脑功能恢复良好,转当地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守强 《临床荟萃》2008,23(6):456-456
患者,男,44岁.因发热、乏力2~3天,痰中带血1天,呼吸困难4~5小时于2007年7月31日晚11时入院.曾在当地抗炎、对症等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并出现痰中带血,后感气闭、呼吸困难急诊来院,拟咯血原因待查收住我科.  相似文献   

10.
林菊  周红琴 《护理与康复》2011,10(5):461-46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感染、创伤等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在肺部的表现,晚期多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体外膜肺氧合  相似文献   

11.
陆奕 《护理与康复》2015,14(10):991-993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指将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过氧合后注入静脉或者动脉,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1]的一项医疗技术。ECMO起源于体外循环技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BP),最初是通过体外血液气体交换来治疗可逆性的呼吸衰竭,继而成为手术室外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1例同种异体双肺序贯移植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例32岁男性患者施行双肺序贯移植术,手术中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紧急建立体外循环(CPB),并在术后转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结果 术后7 d中患者在ECMO支持下可以维持较理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但终因左主支气管吻合口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于术后第9天死亡.结论 ECMO作为肺移植术后呼吸支持,可以较好地控制移植后双肺的再灌注,有效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1例双肺序贯移植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例同种异体双肺序贯移植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32岁男性患者施行双肺序贯移植术,手术中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紧急建立体外循环(CPB),并在术后转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结果术后7d中患者在ECMO支持下可以维持较理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但终因左主支气管吻合口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于术后第9天死亡。结论ECMO作为肺移植术后呼吸支持,可以较好地控制移植后双肺的再灌注,有效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徐雪影 《全科护理》2011,(36):3330-3330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应用ECMO救治的病人合理调配护理人员,积累心得经验,做出分析整改,并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结果]1例病人因氧管脱落,致血氧下降0.5h,其他病人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治愈1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世昌  庞春台 《医学临床研究》1989,6(5):288-288
1987年8月汨罗市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255例中确诊为肺出血型者81例,均拍了胸片,现分析、讨论如下。 肺纹理改变 计52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部分并呈现毛玻璃样雾状改变,其间亦有少数斑点状模糊影,病灶多位于双下肺野(图1见插页)。此为本病早期肺部X线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段欣  龙村 《协和医学杂志》2011,2(4):299-300
早在20世纪30年代,Gibbon等[1]发明了体外循环机,并在1953年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从而开创了心脏外科的新纪元。但体外循环机和氧合器对血液会产生严重影响,使用时间超过2~3h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1956年,第1个膜式氧合器的诞生使长时间氧合成为可能。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6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了ECMO置管的护理及系统检测,患者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体温及机械通气的监测,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血栓及感染等进行监测。认为细化ECOM治疗与护理管理,积极地预防、处理ECOM的并发症,对于提高ECOM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凶险,常由于广泛性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病死率几乎100%。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具有人工心和人工肺功能,是指将静脉血引流至体外,  相似文献   

19.
左文青  杨东霞 《全科护理》2016,(19):2048-2049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体外支持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膜肺氧合以后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有效维持心脑肺等器官的氧供和氧合,帮助心肺病变的治愈及功能恢复赢得机会[1]。目前,ECMO已经成为心肺功能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对危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3d,后症状加重咳粉红色痰并伴呼吸困难2d到我院急诊就诊。来诊时心率143次/min,呼吸39次/min,指血氧饱和度80%。血气分析为1型呼吸衰竭,外院胸片提示肺部斑片影,我院CT检查提示右肺明显实变,双侧胸腔积液。予以头孢他啶(复达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