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DLBCL患者作为试验组,按Ann Arbor/Cotswords分期系统进行分期,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进行治疗,抽取治疗前后外周血清,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上述细胞的变化;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上述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患者总有效率为80.6%,试验组较对照组外周血清中Th17细胞及IL-1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期越高,下降越明显;同时治疗有效组较无效组上述细胞及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可能通过干预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治疗DLBCL,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可作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是否有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值及白介素-17、-35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MM患者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沙利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 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17和IL-35表达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均显著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h17/Treg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无效者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和IL-17和IL-35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相关,沙利度胺发挥抗M 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比值及IL-17和IL-35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前后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5例沙利度胺治疗的MM患者及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实时定量PCR检测核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γt)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结果:MM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与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疾病ISS分期、β2-微球蛋白水平及血浆中IL-17水平有关(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的MM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IL-17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增多,抑制Th17细胞可能是沙利度胺发挥抗MM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与GDF11水平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33例。A组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B组采用常用剂量地西他滨治疗,C组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G-GSF、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44,GDF11水平和造血功能指标(sTfR/E)变化情况,分析3组患者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GDF11以及sTfR/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血清CD44及GDF11水平显著下降,而sTfR/E水平显著上升,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C 3组总缓解率分别为84.8%、81.8%和78.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在非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中A组为9.1%,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30.3%和27.3%(P0.05,P0.05);在血液毒性不良反应中A组为39.4%,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63.7%和53.7%(P0.05、 P0.05)。结论:单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患者相较于常规剂量及联合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一致,且显著降低患者可溶性CD44和GDF11的水平,而且患者造血功能有改善,不良反应发生低,因而可作为临床治疗MDS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二线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1月~2021年3月,将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和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口服。两组均于治疗12周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周出血评分、血小板计数(PLT)、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P <0.05)。治疗12周,两组出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出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两组血清TNF-α、IFN-γ和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血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所有MDS患者均接受十一酸睾酮基础治疗;治疗组35例,予以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4.3%,对照组为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治疗MDS疗效明显,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5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给予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对照组27例给予标准剂量VAD方案治疗,2组均28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为62.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蛋白、骨髓浆细胞、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及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便秘、轻度嗜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法测定组织血流量改变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3组,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沙利度胺100mg/kg体重和沙利度胺20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击破-再灌注法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采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分析,计算血流量。超声检查完成后完整剥离肿瘤,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CD34表达情况,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但两治疗组小鼠体重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沙利度胺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微血管密度在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定量测定肿瘤血流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监测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MD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HAG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清指标、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血红蛋白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DS患者中采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利于改善血清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短期内未发生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T细胞17 (Th17)水平,观察沙利度胺对于ITP患者Treg与T17细胞水平的影响,探讨沙利度胺对于ITP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能的理论机制.方法:选择2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GP方案加沙利度胺治疗,具体为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滴d1,8;顺铂75 mg/m2,d1-3,沙利度胺100 mg/d 口服,一周后加至200 mg/d.对照组采用GP方案化疗,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1%和32.1%,两者无显著差异(P > 0.05),但中位肿瘤进展时间由3.4月延长至5.8月.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著提高疗效,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VAD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蛋白、骨髓瘤细胞、β-微球蛋白均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高于治疗前,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以乌苯美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复发难治性MM患者63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以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以乌苯美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血红蛋白、骨髓瘤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G、IgA、骨髓瘤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63%(13/32)与对照组38.71%(12/3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发难治性MM患者以乌苯美司、沙利度胺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进一步降低血清IgG、IgA、骨髓瘤细胞水平,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规化疗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化疗组(n=50,常规化疗)、沙利度胺组(n=50,常规化疗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沙利度胺组的骨髓细胞计数、M蛋白水平低于常规化疗组,血红蛋白、IL-35水平均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沙利度胺组的总缓解率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沙利度胺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长于常规化疗组(P<0.05)。结论常规化疗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较常规化疗显著,能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的IL-35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40例MD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疗效维持时间、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18/20)及75.0%(15/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复发、丧失疗效、转为髓系白血病人数及疗效维持时间经过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DS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10 mg/d)+阿糖胞苷治疗的中高危MDS 27例作为联合组,随机抽取同期采用地西他滨(25 mg/m2)单药治疗的中高危MDS 39例为单药组。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2周后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变化,评估临床疗效,记录2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单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79.49%,总生存率分别为40.74%、30.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单药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15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感染、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MDS可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NHL患者16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DH、sVE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DH、sVEG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DH、s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NHL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LDH、sVEG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22、Th17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6例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肝衰竭组)、29例HBV相关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和1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h22、Th17水平,计算Th17/Th22,分析外周血Th22、Th17与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的相关性,以及对HBV相关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衰竭组外周血Th22、Th17、Th17/Th22分别为(8.275±3.147)%、(9.542±2.507)%、1.261±0.428,慢性肝炎组分别为(5.365±1.691)%、(6.261±1.843)%、1.255±0.487,对照组分别为(2.330±1.097)%、(3.392±1.637)%、1.613±0.696,肝衰竭组、慢性肝炎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外周血Th22、Th17水平与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衰竭组外周血Th22与Th17呈正相关(r=0.706,P=0.000),Th22、Th17细胞与白蛋白(r=-0.540、P=0.000,r=-0.500、P=0.000)、总胆红素(r=0.420、P=0.001,r=0.437、P=0.000)、凝血酶原时间(r=0.495、P=0.000、r=0.492、P=0.000)相关;外周血Th22、Th17预测HBV相关性肝衰竭发生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7%、87.0%及93.1%、92.6%.结论 Th22、Th17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BV相关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HBV相关性肝衰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NSCLC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N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VEGF、bFGF及TNF-α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受益率(CB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bFGF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bFGF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具有一定的优势,能降低血清VEGF、bFGF及TNF-α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并初步阐明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在ITP中的作用及意义。ITP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及治疗效果分为治疗前组(活动组38例)、治疗后组(缓解组24例、部分缓解组10例、未缓解组4例),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健康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分别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表明,活动组、未缓解组Th17细胞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部分缓解组亦高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低于活动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Treg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亦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高于活动组(p<0.05)。活动组、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Th17/Treg细胞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亦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低于活动组(p<0.05)。结论 :ITP患者活动组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细胞比率升高。ITP患者活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