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定碱和雷酚内酯5种成分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同时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测定含量,使用Zorbax XDB-C18(2.1 mm×50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采用4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和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采用正离子模式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源)。检测成分的离子对质荷比分别为:雷公藤甲素(361.0/105.0)、雷公藤红素(451.2/201.0)、雷公藤内酯甲(455.3/409.7)、雷公藤定碱(884.4/856.5)、雷酚内酯(313.2/225.2)。[结果]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定碱和雷酚内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5.67%、94.07%、101.90%、99.28%、101.92%,RSD分别为2.65%、5.17%、2.68%、2.65%、3.27%。[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定碱和雷酚内酯5种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雷公藤片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差异,研究3个物种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新内酯、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5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新内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系统聚类将28批雷公藤属植物聚为4类:第I类为东北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第II类为雷公藤;第III类为雷公藤;第IV类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结论: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部分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东北雷公藤与雷公藤化学亲缘关系较远;昆明山海棠混在2者之间,与2者无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提高雷公藤质量控制水平,建立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成分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QAMS)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雷酚内酯为参照物,计算其它6种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并对fk/s进行耐用性考察。搜集不同产地、厂家及不同批号的9批雷公藤药材和10批雷公藤多苷片,分别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7个成分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各个成分的fk/s重复性良好,对19批样品运用QAMS法和外标法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平均偏差<3%);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及不同产地来源的雷公藤多苷片及雷公藤药材中7个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应提高雷公藤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结论 所建立的QAMS法准确性高,可用于雷公藤药材及其相关制剂的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为雷公藤中药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效应,探讨脱落酸的毒物效应(Hormesis)。方法:雷公藤悬浮细胞继代培养10 d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μM,20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500μM)的ABA诱导,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生物学重复4次。分别采用HPLC和UPLC检测诱导后0 h和240 h的样品,测定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4种萜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当ABA浓度为10μM和20μM时,诱导组与对照组无差异;50μM时,与对照组比较,雷酚内酯含量明显升高,雷公藤红素含量升高至2.4倍,雷公藤内酯甲含量升高至4.7倍;当诱导浓度超过100μM时,与对照组比较,除雷公藤内酯甲外,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ABA在10~500μM范围内对不同的雷公藤萜类成分影响作用不同,从整体趋势看,呈现为β曲线,符合Hormesis效应特点;50μM时ABA对雷公藤红素含量的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为后期研究ABA影响雷公藤红素合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和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为雷公藤饮片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150 mm,3.5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检测成分的离子对质荷比分别为:雷公藤甲素(361.1/145.1)、雷公藤内酯酮(358.9/143)、雷公藤红素(451.2/201.1)、雷公藤内酯甲(455.3/409.2)。结果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分别在100~3000 ng·mL~(-1)、100~3000 ng·mL~(-1)、20~600 ng·mL~(-1)和50~1000 n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5%~102.74%,其RSD3.15(n=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色谱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同时检测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内酯甲4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可为雷公藤饮片及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不同地区的雷公藤饮片成分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雷公藤提取物(ETW)固体分散体(ETW-SD),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通过溶剂-熔融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制备ETW-SD。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以及雷公藤内酯甲为评价指标,通过体外溶出度、电子扫描电镜(SEM)、差示热量扫描(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ETW-SD进行表征。结果 ETW-SD的最优处方为ETW-PEG 6000-F68(1∶2∶1)。与原料药相比,在60 min内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度分别提高了3.32倍,雷公藤次碱提高了2倍,而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度均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根醋酸乙酯提取物总二萜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大量报道的雷公藤有效成分雷公藤内酯醇Triptdide(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内酯二醇,均为二萜类成分,但是单独使用甲素则毒副反应发生率比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增加49.33%,类风湿因子转阴率亦降低。从结构相似性看,其余二萜类成分如雷酚酮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个厂家10个批次的雷公藤多苷提取物中总二萜、总三萜、总生物碱3个有效部位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选择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次碱为对照,雷公藤多苷样品经适当预处理后测定其中各有效部位的含量。结果各样品中,总二萜的含量为(2.33±0.12)~(10.79±0.14)mg/g,总三萜的含量为(72.47±3.48)~(320.64±10.66)mg/g,总生物碱的含量为(269.58±1.27)~(708.01±1.91)mg/g。结论雷公藤多苷的有效部位中,总二萜的含量最低,其次为总三萜,总生物碱的含量最高:在3个厂家的各批次样品中,各有效部位的含量分别相差4.6倍、4.4倍和2.6倍。  相似文献   

9.
以主成分分析(PCA)和方差分析法(ANOVA)研究雷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含量与物种相关性,并比较3个物种间的差异。采用[BMIm]PF6离子液体-超声辅助萃取,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中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碱庚、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雷公藤醌A、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11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雷公藤属植物3个物种中11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在PCA和PLS分析结果中分别聚集在3个区域,其中雷公藤醌A是影响3个物种分别聚集的最大因素;而且11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在3个物种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表明化学成分与物种的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3个物种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该实验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分析方法简单方便,为雷公藤属植物的物种分类、药效和毒性研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清络通痹精简方、单味雷公藤、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地黄组合中雷公藤3种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探索"异类相制"减毒的规律,为雷公藤的临床配伍减毒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高度选择性和灵敏度的三重四级杆质谱(LC-MS/MS)同时对3种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进行检测,比较单味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三七组、雷公藤配伍地黄组、清络通痹精简方组中3种有效成分的溶出变化。结果:雷公藤药材水提液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最高,雷公藤内酯甲次之,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最低。而当雷公藤药材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雷公藤中3种有效成分在不同配伍环境下的溶出趋势一致,溶出顺序为单味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地黄组雷公藤配伍三七组清络通痹精简方组。结论:在配伍组合中三七对雷公藤3种有效成分的溶出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地黄的抑制作用较弱,而清络通痹精简方中雷公藤3种有效成分的溶出明显降低。该研究结果为雷公藤的临床"异类相制"配伍减毒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董迎  夏彦铭  狄留庆  李俊松  赵晓莉 《中草药》2017,48(24):5158-5167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补肾清利颗粒(BQG)中8种成分京尼平苷酸(GA)、绿原酸、栀子苷、滨蒿内酯、丹酚酸B(SAB)、黄芩苷、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QR)及黄芩素的方法,验证该法在BQG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8种成分为研究对象,利用QAMS 3种校正方法计算各待测成分与内参物滨蒿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fk/s),推算待测组分量;对回归方程和3种校正方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误差和相关性评价。结果 8种目标成分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滨蒿内酯与GA、绿原酸、栀子苷、SAB、黄芩苷、QR及黄芩素的fk/s分别是0.562、0.818、0.627、0.877、0.935、1.113、2.339,且在不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6批样品中各成分量分别为GA 1.633~1.736 mg/g、绿原酸1.777~1.950 mg/g、栀子苷6.017~6.422 mg/g、滨蒿内酯1.765~1.851 mg/g、SAB 2.326~2.522 mg/g、黄芩苷19.476~21.329 mg/g、QR 3.077~3.265 mg/g及黄芩素0.161~0.186 mg/g,且计算所得量与实测量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QAMS法为BQG提供了一个快捷可行的多指标同步质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PLC同时定量雷公藤药材中6种有效成分的方法,以及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总二萜内酯、总生物碱、总三萜3个有效部位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不同产地的雷公藤药材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磷酸(0.1%)-三乙胺(0.2%)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0-65min为225nm;65min后转换为210nm;流速0.75mL/min,运行时间80min,测定11个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②分别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为对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总二萜内酯、总生物碱及总三萜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雷公藤药材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的含量差异悬殊,如雷公藤晋碱的含量相差291.6倍,总二萜内酯类高低含量之间相差34.7倍。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雷公藤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不同来源的药材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对雷公藤实施多指标的含量控制是保证其临床药用安全可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迪  吴亿晗  李维  曹亚楠  宋雨  章津铭  邹亮 《中草药》2017,48(21):4453-4459
目的建立以葛根素为内标物,测定葛根芩连丸中大豆苷、药根碱、巴马汀、大豆苷元、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多个指标性成分量的一测多评法(QAMS)。方法采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以Acquity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30℃进行测定。以葛根素作为内标物,建立制剂中其他6种指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s/x),从而计算各待测成分的量,并将QAMS计算值与外标法(ESM)实测值进行比较,以验证QAMS的准确性和方法适宜性。结果在各待测成分线性范围内,葛根芩连丸中的葛根素与大豆苷、药根碱、巴马汀、大豆苷元、黄芩素、汉黄芩素6种有效成分的fs/x重现性良好,分别为1.02、1.07、1.05、1.32、0.62、0.90;采用QAMS测定的10个批次葛根芩连丸样品中7种指标成分量与外标法(ESM)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中7种指标性成分葛根素、大豆苷、药根碱、巴马汀、大豆苷元、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10个批次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923~10.746 mg/g、2.231~2.988 mg/g、0.825~1.197 mg/g、1.274~1.522 mg/g、2.330~2.713 mg/g、0.836~0.951 mg/g、0.901~1.092 mg/g。结论以葛根素为内标物,建立的QAMS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葛根芩连丸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为葛根芩连丸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及总二萜内酯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Platisil ODS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进行洗脱,于218nnm波长处检测,测定雷公藤甲素的含量;采用Kedde显色法,在5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测定总二萜内酯的含量.结果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甲素,在0.58~46.40μg·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2% (n =6);比色法测定雷公藤总二萜内酯(以雷公藤甲素计)在0.49-39.36μg·mL-1(r =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3.28%(n=6);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平均含量为4.20μg·g-1,总二萜内酯为86.64μg·g-1.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精密度良好,适合于雷公藤甲素及总二萜内酯的含量测定,可用于雷公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以6种离子液体为萃取剂,超声辅助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昆明山海棠中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碱庚、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和雷公藤醌A含量的方法。采用Inertsil ODS-4柱(4.6 mm×250 mm,3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流速0.75 m L·min-1。结果显示,提取雷酚内酯、雷公藤醌A时最佳萃取条件为0.6 mol·L-1[BMIm]PF6甲醇溶液,固液比为1∶10,分别在0.000 65~0.026,0.066 55~2.662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4%,97.90%,RSD分别为2.5%,1.5%;提取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碱庚和雷公藤次碱的最佳萃取条件为0.6 mol·L-1[BMIm]PF6无水乙醇溶液,固液比为1∶10,分别在0.023 9~0.956,0.002 7~0.108,0.006 4~0.256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99.50%,98.70%,RSD分别为2.1%,1.9%,2.7%。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且绿色环保,为昆明山海棠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雷公藤内酯酮为指标,考察黄芪配伍雷公藤前后的雷公藤毒性成分的含量变化,以期推断其可能配伍减毒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分析黄芪配伍雷公藤前后毒性成分雷公藤内酯酮含量变化,从化学成分层次分析其减毒的物质基础变化,并结合中药七情中"相畏相杀"理论,推断其可能配伍减毒机制。结果含量测定试验中黄芪配伍雷公藤的雷公藤内酯酮平均含量(0.42×10~(-3) mg/m L)明显低于单味雷公藤的雷公藤内酯酮含量(0.54×10~(-3) mg/m L),说明黄芪配伍雷公藤后降低了雷公藤内酯酮的含量。结论黄芪与雷公藤配伍可降低雷公藤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雷公藤两种活性成分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热稳定性,为探讨雷公藤煨制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重、微商热重和差热分析技术测得热分析曲线,综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单一升温速率法进行动力学处理,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对数值并推测理论贮存期。结果:雷酚内酯与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均为一步失重分解,差热曲线均有两个吸热峰,为熔点峰和热分解反应最快峰。雷酚内酯热分解机制为二维扩散,表观活化能83.61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4.39;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分解机制为相界面反应,表观活化能105.20 k J/mol,指前因子对数值18.16。推测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的理论贮存期均为3年。结论: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热分解温度大于200℃,热分解活化能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在雷公藤200℃煨制过程中,雷酚内酯和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可能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依托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项目,考察不同生产企业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中主要单体成分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为阐释该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体外炎症模型,并以一氧化氮(NO)分泌水平和分化抗原簇86 (CD86)表达水平为指标,明确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主要成分的药效作用。结果:实验发现,不同企业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拮抗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和CD86水平升高,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但其药理活性与制剂中所含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不完全呈正相关,提示存在其他药效成分;单体实验发现,标准中含量测定项雷公藤内酯甲并无明显药理活性,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对醌B对RAW264.7细胞活力有显著影响,且均可抑制LPS诱导的NO和CD86水平增加,提示三者可能为雷公藤多苷片中主要药效成分。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中的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对醌B等成分具有一定药理活性,而质量控制成分雷公藤内酯甲活性较弱,建议进一步研究明确主要单体成分的量效关系,科学合理地规范该制剂的产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以不同厂家蛇床子配方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为蛇床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蛇床子素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蛇床子配方颗粒中伞形花内酯、花椒毒酚、花椒毒素、异茴芹素、佛手柑内酯和欧前胡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6种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QAMS和外标法(ESM)对不同厂家共16批蛇床子配方颗粒中上述7种香豆素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QAMS法同时检测不同厂家16批蛇床子配方颗粒中7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与ESM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蛇床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雷公藤提取物主要成分富集作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富集雷公藤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最佳大孔树脂型号.方法:建立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吉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吉碱为指标,采用静态、动态吸附法筛选最佳大孔树脂型号.结果:HPD100型大孔树脂对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吉碱的吸附量、解吸附量、解吸附率均较高,其中静态筛选时解吸附率分别为92.75%,84.84%,动态筛选时洗脱率分别为92.95%,90.02%.结论:可选用HPD100型树脂用于分离纯化雷公藤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