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性关节炎(OA)是在力学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及软骨下骨三者间分解和合成代谢失衡的结果。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有多种学说解释OA的发生机制。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异常增多,分解ECM,导致OA发生:另一种观点认为反复过量的负荷会损害软骨细胞和ECM,导致OA发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软骨细胞过度凋亡可能在OA的发病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内Ⅸ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腰椎间盘内Ⅸ型胶原约占椎间盘胶原总量的 1 %~ 3 % [1 ] ,其确切的作用和分布还不清楚。我们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探讨胎儿、正常不同年龄的成人以及病理椎间盘中Ⅸ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规律。1 .资料与方法 :标本的制备 :(1 )胎儿组 :保胎失败胎龄 7个月的胎儿 ,在 4h内无菌操作下取出椎间盘。 (2 )正常成人组 :取自意外死亡的成人 (2 2岁 )。(3)病变组 :取自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4 5和腰5 骶1 手术标本。将以上标本制备成厚度为 1 0 μm的原位杂交冰冻切片置于 - 70℃的低温冰箱中备用。含有Ⅸ型胶原cDNA探针序列的重组质粒pMCol1 0…  相似文献   

3.
He HL  Wu ZH  Zhang JG  Wang YP  Zhou Y  Xu YQ  Yuan JG  Qiu G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13-516
目的 研究Ⅸ型胶原基因在椎间盘内分布,探讨其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标本14例,已知病因脊柱侧凸标本13例,采用3例突然死亡的正常青少年的6个椎间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Ⅸ型胶原基因mRNA在椎间盘内不同部位的分布,对其mRNA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Ⅸ型胶原mRNA含量在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 Ⅸ型胶原主要分布于内层纤维环、髓核及终板软骨内,以内层纤维环与软骨终板内较高。Ⅸ型胶原主要由小圆形类软骨细胞分泌,在肥大的软骨细胞内无表达。Ⅸ型胶原mRNA含量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凹侧与已知病因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已知病因组端椎两侧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Ⅸ型胶原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内分布无异常。Ⅸ型胶原mRNA含量在特发性侧凸患者顶椎椎间盘凹侧内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已知病因的侧凸患者则无明显下降,提示Ⅸ型胶原可能与特发性侧凸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已被确认与遗传因素有关,而Ⅰ型前胶原基因是目前研究中唯一被发现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度相关的基因。本文综述了Ⅰ型前胶原基因变异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IX型胶原基因与腰椎间盘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疾病(LDD)包括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是骨科常见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通常认为其病因与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年龄增长或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通过孪生子和家系研究已证实基因和遗传因素在LDD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腰椎间盘疾病遗传因素的研究集中于Ⅸ型胶原基因。本文将综述Ⅸ型胶原基因突变和LDD发病的相互关系。1椎间盘疾病的遗传学发现Matsui等[1]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患者的家族史与椎间盘变性的发展之间有明显的联系。Batt…  相似文献   

6.
7.
以Ⅱ型胶原为基质长期传代培养软骨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以Ⅱ型胶原为基质的软骨细胞培养系统。方法:分离兔关节软骨细胞,于Ⅱ型胶原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通过光镜和电镜检查、S-100蛋白及尿酸检测,分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原代软骨细胞接种48h贴壁,传代细胞8h贴壁。连续培养至23代,存活时间达5个月。前6代细胞增殖快,呈圆形或多角形,可见异染物沉积,多数细胞有S-100蛋白表达。6代以后的细胞呈现反分化现象,增殖速度下降,异染物合成减少,S-100蛋白的表达逐渐丧失。结论:以Ⅱ型胶原为基质培养软骨细胞是较理想的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1)选出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中髋部骨折组30例均为新近骨折并有X线片为诊断依据;(2)30例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与之对应;(3)全部对象均行骨密度测定;(4)采静脉血,EDTA抗凝;(5)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白细胞,置-80℃保存;(6)分离的白细胞中提DNA;(7)ARMS-PCR检测.结果 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选出1例Ss型,其余均为SS型;30例健康对照组均为SS型.结论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无关.  相似文献   

9.
对单层培养的人关节软骨细胞(HAC)Ⅰ型和Ⅱ型胶原表达的变化进行对比。样本取自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的8例病人(平均年龄78.2岁)的髋关节软骨,分离HAC并单层培养46天,从髋关节囊分离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作为对照。软骨切片染色分析硫酸氨基葡聚糖。单层培养的HAC分别用抗人Ⅰ型和Ⅱ型胶原抗体及与生物素偶合的马抗鼠二抗孵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胃蛋  相似文献   

10.
Ⅱ型胶原的研制及其在软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提取、纯化、检测Ⅱ型胶原的生产系统,并以此产品应用在软骨细胞培养上。方法:选取猪透明软骨,经盐酸胍、胃蛋白酶等多步抽提,以及DEAE纤维素的柱层析,制备出Ⅱ型胶原作为软骨细胞培养的基质。结果:通过SDS-PAGE电泳、氨基酸成分分析证实所制备的Ⅱ型胶原比Sigma(9007-34-5)的产品纯度高,以此Ⅱ型胶原为基质培养软骨细胞,原代至第6代增殖块,6代以后的细胞呈成纤维状的去分化现象。结论:自行研制的Ⅱ型胶原为高纯度的Ⅱ型胶原,应用在软骨细胞培养上,能使细胞增殖快,较长时间保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和存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Ⅰ型前胶原基因(Col Ⅰ A1)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eucleotide,ASODN)转染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Col Ⅰ A1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患者自愿捐赠瘢痕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传代.于6孔板内按32.25×104个/孔的密度接种第4代细胞,根据转染液不同分为4组:A组为脂质体加Col Ⅰ A1 ASODN,B组为Col Ⅰ A1 ASODN,C组为脂质体,D组为空白对照.转染后8 h,1、2、3、4 d分别提取细胞总RNA,行RT-PCR后测定Col Ⅰ A1 mRNA表达量;胃酶消化法提取ECM中Col Ⅰ A1蛋白,ELISA测定其浓度.结果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榆测显示条带清晰,无杂带、明显的引物二聚体及拖尾现象.Col Ⅰ A1 mRNA相对表达量:转染后8 h,A组小于B、C、D组,B、C组小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1 d,A、B组小于C、D组(P<0.05),A、B组间和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2 d,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3、4 d,A组小于B、C、D组,B组小于C、D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 Ⅰ蛋白浓度:转染后8 h,A组小于B、C、D组,B、C组小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1 d,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2、3、4 d,A、B组小于C、D组,C组小于D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l Ⅰ A1 ASODN抑制Col Ⅰ A1 mRNA和蛋白表达;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有增强效果,促进ASODN进入细胞并在核内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制作新型组织工程软骨三维多孔支架的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检测。 方法 将精制88%脱乙酰度壳聚糖溶于0 .2 mol/ L 醋酸溶液制成2 %溶液,高纯度猪 型胶原溶于0 .5 m ol/ L醋酸溶液制成1%溶液,两者按4∶1(重量比)充分搅拌混合,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支架。采用碳化二亚胺/ 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支架进行交联,力学测定比较支架交联前后的强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于2、4、6和8周经溶菌酶体外降解实验测定其体外降解性。 结果 制备的复合支架成形良好,交联后其力学强度明显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壳聚糖与 型胶原成分在支架内分布均匀,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似海绵状,孔径10 0~2 5 0 μm。各时间段复合支架体外降解较单纯壳聚糖支架快。 结论 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成功地制作成了三维多孔复合支架。其理化性能及体外降解测定,可以作为支架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的软骨细胞与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LGA)-Ⅱ型胶原支架通过管帽结构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效果及各界面耦合情况。方法BMSCs经软骨诱导液诱导成软骨细胞后接种于PLGA-Ⅱ型胶原支架的底层,支架表层戴管帽。将该细胞-支架复合物置入软骨条件培养液中培养2周,扫描电镜观察。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并于股骨髁处造模。分别于缺损处植入戴管帽结构复合的软骨支架复合体(A组)、PLGA-Ⅱ型胶原支架(B组)、不植入任何材料(C组)。于第4周和第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缺损处均有软骨生成;C组缺损明显,只有纤维组织生长。A组软骨缺损部分软骨细胞修复,成骨区部分骨样细胞修复;两者耦合处犬牙交错,修复缺损程度及成骨区和成软骨区界面耦合情况明显优于B、C组。软骨组织学评分A组优于B、C组(P0.05)。结论 BMSCs诱导分化成的软骨细胞与PLGA-Ⅱ型胶原支架经过管帽结构构建成的软骨PLGA-Ⅱ型胶原支架复合体可有效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新生软骨、骨与宿主软骨、骨及新生软骨与软骨下骨各界面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康宁克通在活体中对增生性瘢痕Ⅰ、Ⅲ型胶原合成及降解影响的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6例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康宁克通3及7d后,Ⅰ、Ⅲ型胶原蛋白及相应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注射7d后,1型胶原蛋白量降低(P〈0.05),Ⅲ型胶原蛋白量未见明显降低(P〉0.05),而Ⅰ、Ⅲ型前胶原mRNA在注射后3d已被明显抑制(P〈0.01),至注射后7d,表达  相似文献   

15.
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已成为热门话题,作为ECN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也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发现Ⅳ型胶原在肾小球硬化时合成及分泌明显增加;在Alport综合征及Goodpasture综合征存在Ⅳ型胶原链基因突变或结构异常,本文就Ⅳ型胶原分子结构、编码基因、在肾组织中的分布以及Ⅳ型胶原在肾脏疾病中的改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人Ⅰ型前胶原基因(ColⅠA1)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eucleotide,ASODN)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抑制胶原合成作用,拟进一步探讨ColⅠA1 ASODN对裸鼠移植模型体内的人增生性瘢痕的胶原合成作用。方法 SPF级BALB/c-nunu品系6~8周龄雌性裸鼠60只,体重约20 g;取行瘢痕切除手术患者自愿捐赠的瘢痕组织块去表皮后,移植至裸鼠背部肩胛内侧皮下,每只裸鼠移植1块,制备人增生性瘢痕裸鼠移植模型。将58只成功制备模型的裸鼠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3组,于瘢痕移植2周根据分组行经皮穿刺瘢痕内注射。A组(n=20):5μL浓度为3 mmol/L ColⅠA1 ASODN、3μL脂质体、92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B组(n=20):3μL脂质体、97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C组(n=18):100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实验最初2周每天注射1次,之后隔天1次,至实验取材。注射后2、4、6周,对存活裸鼠进行瘢痕硬度测量后,处死裸鼠取瘢痕组织行胶原染色组织学观察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提取细胞总RNA后行RT-PCR测定ColⅠA1 mRNA相对含量;ELISA法行ColⅠA1蛋白定量分析。结果注射后6周内17只裸鼠死亡;共41只裸鼠40块瘢痕组织符合实验标准,纳入实验;A、B、C组各14、13、14只。注射后2周,3组间瘢痕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周时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组织学观察示3组Ⅲ型胶原表达上升,A组最明显,Ⅰ型胶原排列规则。透射电镜观察示A组成纤维细胞退化,胶原纤维排列更趋于一致;B、C组胶原纤维排列也逐渐规则。注射后2、4周3组间ColⅠA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增生性瘢痕裸鼠移植模型的瘢痕内注射ColⅠA1 ASODN可抑制ColⅠA1 mRNA及Ⅰ型胶原表达,促进瘢痕组织成熟、软化,脂质体可促进该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疾病(LDD)包括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是骨科常见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纯度猪软骨Ⅱ型胶原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制高纯度猪软骨Ⅱ型胶原海绵,探讨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4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制成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两组.A组20只兔的缺损区植入Ⅱ型胶原海绵,B组20只兔的缺损区旷置,不植入胶原作为对照.于术后2、4、8、12、24周分别做HE染色、Masson染色、Safranin O染色及Ⅱ犁胶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①HE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A组在术后2周即出现新生软骨细胞,细胞以胶原纤维为支架迁移进入缺损区,并与胶原纤维生长融合;12周后新生骨和软骨组织完全填满缺损区并与周围组织整合,而B组直至术后24周仍由纤维组织所填充;②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显示A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正常兔软骨细胞的表型;③Safranin O染色结果 显示A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分泌软骨基质的功能.结论 Ⅱ型胶原具有较强的诱导软骨细胞生长的能力,其诱导生长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正常透明软骨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是良好的软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19.
原位杂交法检测骨和软骨组织中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原位杂交法研究骨和软骨组织中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方法 以与Ⅰ型、ⅡA型和ⅡB型胶原mRNA特异性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为探针 ,用末端转移酶将地高辛标记于 3′ -末端 ,在兔胫骨近端组织切片上进行Northen原位杂交 ,检测关节软骨、骺板和新生骨小梁区三种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关节软骨和骺板区均检测到软骨细胞中有ⅡB型胶原基因表达 ,新生骨小梁区检测到成骨细胞中有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结论 本实验方法灵敏度高 ,结果可靠 ,是研究与骨病和骨发生发育相关的胶原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人Ⅰ型前胶原基因(ColⅠA1)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eucleotide,ASODN)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抑制胶原合成作用,拟进一步探讨ColⅠA1 ASODN对裸鼠移植模型体内的人增生性瘢痕的胶原合成作用。方法 SPF级BALB/c-nunu品系6~8周龄雌性裸鼠60只,体重约20 g;取行瘢痕切除手术患者自愿捐赠的瘢痕组织块去表皮后,移植至裸鼠背部肩胛内侧皮下,每只裸鼠移植1块,制备人增生性瘢痕裸鼠移植模型。将58只成功制备模型的裸鼠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3组,于瘢痕移植2周根据分组行经皮穿刺瘢痕内注射。A组(n=20):5μL浓度为3 mmol/L ColⅠA1 ASODN、3μL脂质体、92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B组(n=20):3μL脂质体、97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C组(n=18):100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实验最初2周每天注射1次,之后隔天1次,至实验取材。注射后2、4、6周,对存活裸鼠进行瘢痕硬度测量后,处死裸鼠取瘢痕组织行胶原染色组织学观察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提取细胞总RNA后行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