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中医专业教学安排中,中医经典课程的设置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已将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三者合为一个学科,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求正于同道。  一、组建新学科的合理性  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知识面宽广、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国家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对学科或专业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改造和重组。在这样的前提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也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这个做法突破了传统的和狭隘的专业观念,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视野,构建出了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  相似文献   

2.
谢忠礼 《中医杂志》2011,52(15):1348-1349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对中医经典课程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中的作用与地位作了评价,分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整合前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发祥  李中正 《中医药学刊》2005,23(1):37-38,46
目前的中医基础研究工作确实存在许多不足,工作当中也有不少认识上的分歧和看法。了解这些现状对下一步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 ,标志着中医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然从其所设定的学科内容来看 ,还须有一个质的飞跃 ,才能符合今天所建立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要求。而当务之急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和人材培养。故就此两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特性及教材建设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 ,其本身就具有既不同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 ,又区别于临床学科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体现在教材方面 ,应是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的紧密联系 ,是基础理论直接应用于临床 ,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的具体体现。从其学科所设定的教学内容来看 ,虽然伤寒、温病…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中医基础研究工作确实存在许多不足,工作当中也有不少认识上的分歧和看法,了解这些现状对下一步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很多方面的工作,笔者仅就中医年青教师的培养、中医教师的补充途径及教师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和建议。1应重视年青中医教师的临床培训这些年来,补充到教师队伍的年青教师,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士生或硕士生。对他们的培养,各中医院校...  相似文献   

7.
加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的意义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德友 《中医教育》2003,22(1):18-21
中医药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学术和教育水平,它是衡量学校学术地位和总体实力的主要标志。一流的大学必须有多个一流的不同功能的学科,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造就出一流人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1997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颁布的新学科,由伤寒、金匮、温病3个专业组成,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如何建设和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通过思考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探讨学科性质内涵和建设意义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和符合该学科特殊规律的规划,为更好地适应21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的需求,培养高质量中医药…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高等中医教育临床基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具有其合理性、地位和作用。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核心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方药运用规律的探索,提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完善学科体系,重视文献资料的积累和整理,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内涵及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修订学科目录时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目前全国各中医院校本学科多数所含三门课程仍互为独立,教材亦各成体系,尚未融成一体,中医界对本学科的设立及界定也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主要研究临床疾病诊治规律;进行病证规范化研究;使学生面对病人知道该用什么辨证方法并能准确辨别病证。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及《温病学》内容揉合提炼,编写为《中医临床基础》教材,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搜集疾病信息,进行辨病、认证,并以此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之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即成为中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近几年,中医药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对这一学科的性质、地位、研究方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学科包含《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三门经典课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其教学效果,文章认为教师临床能力是教授经典的基础;临床病案是理解经典的推手;互相联系是学习经典的关键;规范教材是掌握经典的保证;政策导向是弘扬经典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基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年上半年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具体是将自开办中医学院以来一直为中医专业设置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合并而成.然而,迄至目前正在编写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却依然三门分列而无法蔚为一体,由此足以表明新设置的本学科徒具虚名而无实际意义,故有必要就其设置、命名、出路等问题作一辩析.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的教学方法设计最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它是教学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传统的大学本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方法以讲解灌输式教学为主,在结构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和优化系统性,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重质量、高效率的时代潮流,不能满足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本科教学方法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定位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定位、性质、任务、研究方向及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系统探究和分析讨论。中医学科的根本特征是基于临床,离不开临床,紧扣临床,因而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属性应当归属于中医学中基础学科群;其根本作用是统合基础,综合与延伸基础、指导临床、引领实践研究;其领域应当是病证的临床思维、辨证体系、治疗规律和病证规范化等。着力从临床思维、病证辨治体系、病证治疗规律及病证规范化等4大方向上去构建、充实本学科研究,使其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临床基础是本学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介绍了如何加强临床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宋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5):462-463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修订学科目录时为中医学新设置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原三门二级学科。1998年广州全国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研讨会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历代医家和现代的研究成果,研究和阐发具有普遍意义的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19.
谈中医基础学科的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医基础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重视,上自中央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至地方各中医院校、医院。举行了许多座谈会、讨论会,专家、领导、学者纷纷撰文阐述其意见、观点,充分表明了对中医基础学科空前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条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条件建设,阐明了条件建设中的实验室建设、临床基地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它们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提出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临床基础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对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