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从西方导师制的发展、中医传承的特色,对导师制实行4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探讨。目前中医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基本是模仿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或辅导员制。中医、西医学科性质不同,理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医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教育模式,有值得借鉴之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融合了两者的优势,是对两种教育模式进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中医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我国广大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反复实践奋斗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而这门古老的学科文化不断的指引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要学好中医,传承中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精髓,首先就必须熟悉中医文化.笔者在从事中医教学中深知中医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我校在中医专业建设方面的特点,从中医文化为出发点,谈谈中医文化对促进中医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6.
7.
中医手法是中医学科的半壁江山,包括:针灸、推拿、骨伤、气功等,主要靠高超的手技进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1中医手法是一门知识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学科中医手法是一门知识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学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曾撰文写道:"书本是知识的载体,师傅(导师)则是技术的载体。"民间将技术操作比重大的专业俗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定义,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从中医传承模式思考当前中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师传、家传、自学等传承模式,其中师传是最主要的传承方法。但师徒传承模式逐渐消亡,传统教育遭遇现代制度的挑战,因此对高等中医教育方法的改革推广是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医教育应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研中医经典著作,注重临床实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医古籍中的图像是中医文献的重要内容,与中医学术传承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图像与文字、学术传承、中医学术传承的关系,以及图像对中医学术传承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中医古籍图像与学术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3,(1):1-5
党中央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而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医护理的强大助力。笔者及团队长期从事中医眼科护理的临床实践,将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引用于眼部,并结合眼周解剖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眼科护理技术,如眼部雷火灸、腕踝针、揿针、眼面部刮痧、梅花针叩刺、眼部中药离子导入等,在干眼、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的辅助治疗中收获了良好的疗效及患者反馈,而中医眼科特色护理方案及中医眼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中医眼科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对中医眼科护理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与思考,以期在做好中医传统眼科护理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开拓创新,使中医眼科护理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医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条件,师承教育、临床名家、文化学术环境、行业聚集发展等都是其不可缺少的“土壤”。当前中医流派的传承发展,受到诊疗规范化、标准化的影响,传承发展的文化和技术基础呈现淡化趋势,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临床名家的培养、流派传承人才培养的评价使用机制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16.
瞿涛;宋杰;杜艳军;王平 《中医杂志》2019,60(5):445-447
中医学是一门\"一源多流\"的学科,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各种中医学术流派的争鸣、盛衰、分化、融合甚至消亡。通过对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影响要素和成功经验的分析,探讨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及对中医传承教育和中医特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时代的到来给中医传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由于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信息更新快,中医传承管理也存在一些不利现象,如政府对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引导不够中医人员学历不高等。文章对国际化视野下中医传承管理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国际化视野下中医传承管理发展的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中医针灸传承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中医学术发展的需求而变化、演进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医针灸文化传承之精髓应包括“仁、顺、活、和”四个方面,其中“仁”是基石,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之心,更体现了对“大医精诚”的尊重和追求;“顺”是手段,中医针灸“顺势而治”的特性凸现了针灸“治未病”的特点和潜力;“活”是灵魂,体现了整体的把握与对个体的尊重统一;“和”是目标,调和阴阳,和谐天人关系是预防和解决人体疾病的不二途径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