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精多糖对过氧化氢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黄精多糖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用100 μmol/L H2O2损伤细胞,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黄精多糖大、中、小剂量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MDA与SOD.结果 100μmoL/L H2O2对ECV304有损伤作用.黄精多糖能显著增加细胞SOD的水平,显著抑制H2O2诱导ECV304 MDA的产生.结论 黄精多糖可减轻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NOS与ET的影响。探讨冠心平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用100umol/L H2O2损伤细胞,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冠心平大、中、小剂量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NOS与ET。结果:100umol/L H2O2对ECV304有损伤作用。冠心平能显著提高NOS的活性;显著减少H202诱导ECV304ET的产生。结论:冠心平可降低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其提高NOS活性,增加NO合成,并且减少ET的合成,从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布麻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罗布麻总黄酮对HUVE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罗布麻总黄酮对HUVEC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NO和SOD的活性、MDA和LDH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的表达。结果:正常细胞组比,200μmol.L—H2O2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降低,培养上清液中NO和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和LDH的释放量明显增加,NF—κB的表达时明显增加(P〈0.01)。不同浓度的罗布麻总黄酮作用后,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提高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比率;并可提高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和SOD活性,降低MDA和LDH的释放,可抑制H2O2引起的NF-κB的过度表达。其中,中、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布庥总黄酮对H2O2引起HUV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调节有关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离体细胞实验观察凉血通淤方对H2O2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H2O2氧化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观察凉血通淤方对VE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凉血通淤方对VEC的影响,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MTT结果显示凉血通淤方大剂量组OD值比H2O2组明显增高(P<0.01);光镜结果显示凉血通淤方大剂量组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电镜结果显示凉血通淤方大剂量组的细胞空泡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凉血通淤方组的细胞碎片率较H2O2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凉血通淤方可一定程度保护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减清营汤对H2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和SOD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用380μmol/L H2O2损伤细胞,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血清对照组、丹参组、加减清营汤含药血清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应用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检测SOD。结果表明:加减清营汤含药血清组MTT的OD值在24h点高于H2O2模型组(P〈0.01),与血清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6h后与血清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加减清营汤含药血清组SOD值高于模型组、血清对照组(P〈0.01)。结论:加减清营汤可降低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及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第4~6代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损伤组(300μmoL)、Res低浓度(5 μmoL/L)、中浓度(10 μmoL/L)、高浓度(20 μmoL/L)预处理1 h加H2O2损伤组.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HUVECs活力,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损伤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MDA和LDH量显著增加、SOD和GSH活性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Res通过降低与凋亡过程直接相关的caspase-3表达,抑制H2O2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减轻H2O2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从而产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榄香烯(1~200μg/ml)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用MTT法检测榄香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将1 mmol/L H2O2作用于加入不同浓度的榄香烯预培养24 h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1 h,以MDA、T-AOC、SOD、CAT、GSH-Px、NO为检测指标。结果:榄香烯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而在抗氧化损伤方面,呈剂量依赖性降低MDA量,降低H2O2对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提高细胞内NO的含量,减少细胞调亡数量。结论:榄香烯可保护内皮细胞结果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损伤组和槲皮素保护组。用含10 mg/ml葡萄糖、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体培养 VECs。MTT比色法测细胞存活数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量及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分光光度法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10~(-2)、10~(-3)、10~(-4)、10~(-5)mg/ml槲皮素可促进高糖损伤的VECs增殖,10~(-2)、10~(-3) mg/ml槲皮素,可抑制高糖损伤的VECs释放LDH,减少MDA生成量,促进其释放NO。结论:槲皮素对高糖损伤VE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分为3组,即常氧培养组、低氧培养组及低氧培养+丹参组,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O/EB染色和Annexin V -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进行总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 丹参能够显著减少低氧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调节细胞总抗氧化能力.结论 低氧条件下,丹参对HUVEC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对H2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P21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00μmol/L H2O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P21和P5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凉血通瘀方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降低P21和P53基因的表达;全面拮抗H2O2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海康灵含药血清(HKL-serum)对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SH-SY5Y神经细胞过氧化氢(H2O2)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HKL-serum对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同造模组比较,10%,15%HKL-serum能减轻H2O2引起的SH-SY5Y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LDH的释放量。结论结果显示,HKL-serum对SH-SY5Y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龟板95%乙醇提取物(醇提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氧化损伤修复及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MSC进行培养,经CD44鉴定后以H2O2作用于MSC3h,建立MSC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龟板醇提物(0.166、0.833、1.66、3.32、4.98mg/mL)对MSC损伤的修复。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受试组分别ig0.01、0.03、0.09g/(kg.d)龟板醇提物;阳性对照组ig维生素E200mg/(kg.d);对照组ig等量的蒸馏水。每天1次,共7d,分别用TBA比色法、亚硝酸盐法测定大鼠肝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H2O2(1∶10)损伤组比较,龟板醇提物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龟板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同时能明显提高SOD活力(P<0.01、0.05)。结论龟板醇提物对大鼠MSC氧化损伤具有明显修复作用,同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鲜姜有效部位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鲜姜有效部位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大鼠每日ig不同剂量(200、400、800mg/kg)鲜姜有效部位或洛伐他汀(40mg/kg),共4d,取含药血清作为受试药物。采用H2O2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的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MDA水平及细胞中MDA水平。结果鲜姜有效部位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提高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受损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并减少细胞培养液及细胞中MDA。结论鲜姜有效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减轻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菟丝子黄酮类组分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菟丝子中黄酮类组分(CF)对氧化损伤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PC12)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菟丝子中提取纯化黄酮类活性成分(CF),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PPH测定CF在无细胞体系中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凋亡细胞进行形态观测和比例测定。结果:0.3~0.5mmol/L H2O2能够剂量与时间依赖性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凋亡。不同剂量CF预处理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抑制细胞的凋亡,降低细胞的凋亡比率;CF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结论:CF对氧化应激损伤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炎五联检检测试剂卡在白带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02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同时用阴道炎联检卡和盐水法检测。结果阴道炎五联检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在白细胞、乳酸杆菌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判断滴虫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病及细菌性阴道病方面有明显差异。阴道炎五联检不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简便,结果客观,是白带分泌物检测的理想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开心散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开心散(Kaixin San,KX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抗凋亡的机制。方法:以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为模型,采用MTT比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荧光染色观察及流式细胞技术,考察KXS对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caspase活性、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胞浆中细胞色素C水平,RT-PCR技术分析Bcl-2和Bax mRNA的表达,考察KXS抗凋亡的机制。结果:KXS可以有效地改善H2O2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抑制caspase-3、caspase-9的活性,降低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水平,增加Bcl-2mRNA的表达,减少BaxmRNA的表达,从而导致Bcl-2/Bax比值的增加。结论:KXS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总提取物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银杏叶总提取物(GBE)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取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用H2O2损伤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实验组加入GBE使其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L,阳性对照组加入异博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比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H活性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0.001),SOD则明显降低(P<0.01),而GBE各组能减少LDH和MDA的产生呈剂量依赖关系;SDH和CCO比活力在H2O2组明显下降(P<0.001),GBE组改变不明显;150 mg/L GBE对细胞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细胞中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 of Tribulus terrestris,GSTT)对H2O2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s,PC12)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蒺藜皂苷高(GSTT1)、低(GSTT2)剂量组。用H2O2刺激PC12细胞使其发生凋亡,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蒺藜皂苷组随着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P<0.001),凋亡比率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回升(P<0.01),Bcl-2表达增加(P<0.05),而Bax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蒺藜皂苷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