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正> 清·吴塘所撰《温病条辨》一书,提出三焦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今就辛凉轻剂桑菊饮(简称轻剂),辛凉平剂银翘散(简称平剂),辛凉重剂白虎汤(简称重剂),在其方剂组成、煎服法、临床运用三个方面试加剖析,从而探讨吴氏“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的含义。一、方剂组成,轻清突出“辛凉三剂”皆治上焦温病。上焦温病主要表现为肺、心二经的病变。邪在肺卫可  相似文献   

2.
各论第一章风温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肺卫见症:发病初起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等见症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吴鞠通提出的治疗上焦心肺病变的治疗原则,采取以轻清宣透之品清宣肺卫之邪的治疗方法。辛凉平剂:银翘散为辛凉解表方剂,因银翘散中有荆芥、豆豉辛散透表之品,合于辛凉药物中其解表力较胜,故称为“辛凉平剂”。  相似文献   

3.
吴瑭“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说,深刻地概括了上焦温病的性质、部位和特点,揭示了手太阴温病的治疗准则。温病初起,邪犯上焦,上焦虽为心肺所同主,但肺合皮毛,肺气通于鼻,温邪上受,肺卫首当其冲,故上焦病候以肺经见症居多。因此,宜用象羽毛那样的浮散之品,轻清宣透,因势利导,令邪有外泄之路,而杜闭门留寇之虞。“非轻不举”的治疗大法,从药物性  相似文献   

4.
<正>"治上焦如羽"出自《温病条辨》卷四"治病法论",它是清代吴瑭对上焦温病治疗原则的高度概括和生动比喻说明。因上焦其位居高,用药时则宜取轻清上浮之品,恰若羽毛之轻者方可清扬上达上焦,而达升清发散之效。后世对于温病学精神的沿革及应用发挥颇多,使得温病学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尤其在热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治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治上焦如羽"的适用范围"治上焦如羽"是吴瑭在温病学说三焦辨证方法的  相似文献   

5.
轻剂是方剂中"十剂"之一,即使用轻清升散的药物为主,以治疗上焦或体表病证的方剂。当今中医处方多见重剂、大方,轻剂逐渐为人所忽视,尉中民善于运用轻剂治疗临床诸证,如以清扬疏散去上焦实邪,治用辛凉佐以苦甘,散上焦风邪,常用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属;轻苦流动以疏中焦郁滞,治用芳香佐以辛凉,疏中焦湿邪,多用藿香、佩兰、白蔻仁属,或疏脾胃湿热,少用知母、黄柏、滑石属;轻捷扶正以祛虚人之邪,治用甘温佐以辛凉,健脾胃虚弱,酌用党参、黄芪、升麻、柴胡之品。  相似文献   

6.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   

7.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明人指春时之温病证治一般人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叶天士发明的,其实是明代袁体安说的,袁氏指的是春天风木升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春天感受时邪,见到呼吸系证,继而见到神经精神证状,是一季少数的病,不包括四时多种病,袁体安在《治病必审四时用药》中开宗明义指出,四时之气不同,为病不同,治法也就各不相同,他说“若时值初春,风木当令,其气升燥,多犯上焦(肺),所以身热咳嗽恶寒,用黄芩汤随症加减,如薄荷、桔梗、荆芥、防风、杏仁、苏叶、连翘、贝母、桑叶、菊花、牛蒡、蝉衣之类,取清轻清肃肺卫、”袁氏之所以用清轻,主要是因为肺在上焦(上焦如羽,以轻治轻,以清肃清),主卫气又且是春时升  相似文献   

8.
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三焦为辨证论治的理论核心。三焦所属脏腑不同,证治各异。上焦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吴氏对上焦辨治所立之法有:轻、宣、透三法;方有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及清官法的运用。现将宗吴氏之法的临床运用简介如下: 一、轻清保液于上焦——用轻剂王××,女,58岁,通洋人。1984年12月12日  相似文献   

9.
以轻清上浮的药物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多种实邪引起的病证,这种剂型称为轻剂。属中药方剂中“十剂”中的一种。一、轻可去实的病位指征:轻可去实适应证的病位如何定?可从以下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一是从三焦辨证的角度,其病位在上焦,正如吴鞠通指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二是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其病位在肺;三是从八纲辨证的角度,其病位在表。概言之,轻可去实适应证的病位是在上焦,在肺,在表,这就是临床上使用轻剂的病位指征。熊某某,男,7岁,1979年6月2日初诊:患儿反复面部浮肿四个月,初起有恶寒发热、咳嗽、气逼。经治后,仍存面浮肿,尿短  相似文献   

10.
先师陆正斋(1881~1956),讳崇先,正斋其字也。海安县海安镇人。年甫弱冠,从虎阜(今东台市富安镇)名医王珍卿先生游,学成悬壶乡里,执业46年,擅长内、妇、儿科,尤善治小儿诸疾,邻近诸县求治者颇多。先师治学态度严谨,一生博览古今医籍,孜孜不倦。其临证处方,法古有则,时出新意,以清、轻、灵见长,屡建奇功。轻宣透达寓透于宣先师对“轻”字之义,法宗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及北齐徐之才“轻可去实”之意,对上焦疾病常投轻剂而愈,避免使用重剂,因重剂反致药过病所,徒损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方剂计量指标体系对《温病条辨·上焦篇》方剂中药物进行量化统计,分析药物味数、药物频数、药物四气五味频次和频率、药物部位质地。《温病条辨·上焦篇》共58条条文,46首方剂,涉及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湿温、寒湿、温疟、秋燥等11个病名。根据方剂药物应用范围,符合标准的方剂共45首。其中,涉及100味药物,312药次,每药均使用次数为3.12次,使用次数较少,用药广泛;每方均味数约为6.933味,每方内药物较少,方药精小。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温病用药规律:用药味少、气薄、性寒、质轻,如"羽"之轻清升浮之品,否则药过病所。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气温高,人们容易感受风温、风热邪气,肺脏受邪气侵袭,失于清肃,就会气逆而咳感冒之初受邪轻浅,所以体温不是很高,轻微口渴,但是咳嗽可能比较严重针对这种风温初起的咳嗽,清代医家吴鞠通在他的著作《温痛条辨》中有一首著名的方剂——桑菊饮。这是一个"辛凉清轻之剂",以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共为君药;用辛凉的薄荷,助桑叶、菊花散上焦  相似文献   

13.
《内经》有“清阳出上窍”、“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之说。李东垣进一步指出:“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干祖望老中医尝宗此说,对于耳鼻咽喉疾患,凡见体虚久病,清阳不升,病变局部肿胀、色淡,分泌物清稀,伴有食少、便溏、肢倦、舌胖、脉弱等症者,常取升清法以为治。药如升麻、葛根、柴胡、黄芪等品,随证加减变通。一、升清益气主治耳鼻咽喉疾患,脾虚气弱,稍劳即发或加重,症见面(白光)、头晕、语声无力、脉细弱等。常用升提之品加入六君子汤以升清益气。  相似文献   

14.
应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内经》的一个治疗理论,笔者结合皮肤病临床实践,从方药、煎药法及服药法等方面谈点粗浅体会。 1 皮病方药,非轻不举 1.1 治上焦如羽,方药贵轻灵 中医认为“肺主气,……外合皮毛”,“心主血脉、主神明”,肺心同居上焦,如“雾露之溉”,心肺对皮肤的生理功能及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发生气血病、风邪为患或皮损以头面部皮肤为主,或疱疹性皮肤病,治疗上必须重视心肺,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则易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治疗痤疮,常选《医宗金鉴》的“枇杷清肺饮”,原方中减滋腻、…  相似文献   

15.
桑菊饮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 ,谓“太阴风温 ,但咳 ,身不甚热 ,微渴者 ,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方中以桑叶、菊花辛凉轻清 ,疏散上焦风热 ;桑叶走肺络 ,清肺热而止咳嗽 ;薄荷辛凉 ,协助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 ;杏仁 ,桔梗宣肺止咳 ;连翘苦辛寒而质轻 ,清热透表 ;芦根甘寒 ,清热生津而止渴 ;甘草调和诸药 ,且与桔梗相伍 ,并利咽喉。诸药相伍具有疏风宣肺止咳之功效。笔者根据病情 ,灵活应用该方治疗高热、鼻衄、痤疮等症 ,亦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高热王某 ,女 ,4岁 ,1998年 9月 5日诊。高烧周余 ,伴咳嗽 ,口干 ,大便干结。以西药…  相似文献   

16.
<正> 5.银翘散类方鉴别运用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和喻嘉言芳香逐秽法,叶天士辛凉清上法,由东垣清心凉膈散去黄芩,加银花、荆芥、牛蒡子组成。其方辛凉轻清,药性平稳,为治疗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代表方剂,故吴氏称本方为辛凉平剂,“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素为临床医家所常用。银翘散自吴鞠通创制以来,后世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者,其所用方剂多从银翘散化裁而来,且有所发展,从而形成了银翘散类方。这类方剂从源流关系来谈,大致是:由清  相似文献   

17.
张磊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二批500名带徒专家之一,学验俱丰,长于治内科杂病。张师治疗外感咳嗽用药具有轻、清、透、宣、润等特点。我们有幸跟师学徒,现将其治疗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轻 张师认为,肺居上焦,为华盖,有娇脏之称,治疗外感咳嗽要突出“轻”字,即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其具体应用含义有四:①药味少。治疗一般咳嗽药味不宜太多,不宜太杂,用药要精当,多则10余味,少则3~5味即可。如风寒外束致咳用三拗汤加味;肺有蕴热外有风寒之邪则用麻杏石甘汤;风邪致咳用止嗽散;风热致咳则用银翘散加减等。②药量轻…  相似文献   

18.
肺乃娇脏,可轻治而不可重施。出处: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抑治法》。赏析:陈士铎,字远公,号敬之,为清代医家。著有《石室秘录》、《外科秘录》、《辨证录》等书,内、外科并重。此语概括了肺脏的生理特性及·用药宜忌,示人以规矩。肺叶娇嫩,且外合皮毛,不耐寒热,易受邪侵,故称“娇脏”。肺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所居上焦,非轻不举,故用药宜轻清,而不可重浊,免得药过病所,诛伐无过。“轻治”之含义有二:一是所选药物宜清淡气薄之品,如桑叶,菊花、芦根之属;二是用药荆量宜轻。这  相似文献   

19.
严俨  严石林  陈为  赵琼  鲁法庭 《陕西中医》2009,30(3):383-384
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气虚弱,不能升清,则可发展成为脾气下陷的证候。《灵枢·口问篇》说:“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房室)用力,气不能复,故为弹,”掸通牌。“胃不实”可理解为脾气不足,失于升清,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供养肌肉筋脉,筋脉松驰而导致下垂之貌,是对脾气下陷病机的最早描述。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说:“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  相似文献   

20.
王永强 《陕西中医》2012,33(4):508-510
<正>咳喘乃常见病,现就二十余年常用治疗心得略做总结,希同道斧正。1药取轻灵,宣降润收因肺在上焦,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用药以轻灵为贵,不主张药量过大,妄投辛散、酸敛或重浊之剂,且驱邪宜彻底,若邪气未清,即投以大剂养阴或止咳之品,则邪气必然恋肺,滋生他变。常用方法有宣肺、温肺、清肺、润肺、肃肺等,使肺络宣通,外邪得去。宣肺代表方为三拗汤,其他药如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