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鳞癌中抑癌基因的失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同一口腔鳞标本中3种抑癌基因失活情况。方法:27例口腔鳞癌标本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抗分别为鼠抗人nm23,P53单克隆抗体及P16多克隆抗体。以癌细胞着色30%为判断高低表达煌界值。结果:p16基因失活率最高,为66.7%;2种以上基因同时失活为51.9%,其中p16和nm23占64.2%(9/14)。结论:p16基因失活是口腔鳞癌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分子事件;口腔鳞癌中抑癌基因的失活为非单一基因失活,其意义值得探讨;同时提示,研究口腔鳞癌其基因表达及意义时,应注意抑癌基因的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rasP21和p53蛋白与口腔鳞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sP21和p53蛋白与口腔鳞癌的关系陆蔚人张永福蒋爱兴董吉顺ras和P53基因突变是人类大多数癌症发生、发展中常见的过程,是迄今为止研究较透彻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它们在口腔鳞癌中突变的事实已在国内、外得以证实。笔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rasP...  相似文献   

3.
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基因组DNA的损伤。近年来,随着肿瘤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头颈部鳞癌的遗传学研究得取了较大进展。研究资料表明,头颈部鳞癌的主要传改变是3P,7q,8p,9p,11q,13q,17p和18q杂合性丢失,P53癌基因扩增。这些因素可引起癌基因的激活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这是肿瘤发生的竹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方法:本文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30例涎腺肿瘤。目的:观察c-myc癌基因和p53抑癌基因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多形性腺瘤中,c-myc和p53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5.0%,均分别低于恶性肿瘤的阳性率75%和50.8%,两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myc抑癌基因p53表达与涎腺上皮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和突变有关,p53阳性率升高,虽与细胞恶变关系密切,但仅为判断细胞分化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舌癌细胞系Tca8113以及该细胞系在裸鼠体内脑转移细胞亚系(Tb)的凝集素受体和一些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特点,探讨可能与Tb细胞转移有关的机理。方法:对Tca8113细胞及Tb细胞亚系的细胞涂片进行常规ABC法染色。结果:P53、P16和CDK4蛋白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同,而Nm23、H-ras蛋白和各种凝集素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P53和P16蛋白可能与Tb细胞的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基因的缺失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口腔鳞癌中p16基因的缺失表达。结果 30例口腔鳞癌患者中16例存在p16的缺失,缺失率为53.3%。p16基因的缺失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 p16基因缺失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p16基因的缺失表达可作为估计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一  相似文献   

7.
抑癌基因p53基因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对抑癌基因p53进行基因克隆和表达以获得p53基因产物。方法:采用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将P53c DNA编码区重组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pGEX-2T中,用免疫斑点杂交技术检测 p5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果:我们获得了p3基因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p53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结论:pGEX-2T是一个有效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适合于p53基因的表达。用pGEX-p53可以很方便地获得p53蛋白,对研究P53基因在口腔癌发生中的作用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用易感基因(Rb)是第一个被确认的抑癌基因,但Rb基因及其产物PRb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癌变过程中的改变和表达未见阐述。本研究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到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阶段组织中均存在PRb在胞核和胞浆中的阳性反应,且胞核表达强于胞浆,并具有异质性;至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阶段,PRb的表达与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作者在P16蛋白研究中的有关推论,Rb、PRb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癌变过程中的改变及其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P16多肿瘤抑制基因在人类多种肿瘤和癌系出现缺失和突变,预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头颈部鳞癌,癌前病变及癌细胞系的实验中,均发现P16基因发生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推测该基因的丢失在头颈癌发生早期就已出现,与头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P16基因不仅有助于阐明头颈肿瘤细胞周期的分子调节机理,而且在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预后判断和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口腔白斑和鳞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免疫组化及PCR—SSC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5例正常口腔粘膜,22例白斑(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各为8、8、6例)和30例鳞癌(有和无淋巴结转移各为16、14例)组织中p53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和鳞癌p53蛋白表达率为12.5%,25.0%,33.3%和50.0%;p53基因突变率为12.5%,37.5%,50.0%和70.0%。正常粘膜无一例阳性。白斑和鳞癌p53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5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间存在不一致性,且与鳞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1.
张文建  李辉萃 《口腔医学》1998,18(4):176-177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对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和鳞癌中P53、C-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粘膜无一例阳性;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和鳞癌P53蛋白表达率为12.5%,25.0%,33.3%和50.0%;C-myc表达率为0.0%,12.5%,16.7%和23.3%.白斑和鳞癌间P53变化有显著性差异,C-myc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此两基因的表达与鳞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且在鳞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 (上接 14卷第 1期 )二、抗癌基因研究方面抗癌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 (抑癌基因 ) ,存在于正常细胞中 ,具有与癌基因相拮抗的作用 ,能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 ,而抗癌基因的异常则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由于抗癌基因的作用一般是在两份等位基因都丢失或失活后方能显示 ,故发现和分离较困难 ,至今分离和肯定了的有十几个。与涎腺肿瘤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有 p5 3基因、Rb基因等。  1.p5 3基因p5 3基因位于人类第 17号染色体短臂 (17- p13 .1)约 16~ 2 0Kb长 ,由 11个外显子和 10个内含子组成 ,第一个外显子不编码 ,距 2~ 11个外…  相似文献   

13.
nm23基因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nm23基因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0例涎腺恶性肿瘤nm23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了nm23基因表达变化与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其转移的关系。结果发现,nm23低表达者其肿瘤转移率为818%,而nm23高表达者其肿瘤转移率只有34%,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nm23低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nm23基因在抑制涎腺恶性肿瘤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出nm23-H1(185bp)和nm23-H2(145bp)特异性DNA片段,与载体pGEM-3zf(+)平端连接,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宿主菌JM109,在含X-gal和IPTG的平板上直接筛选阳性克隆,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及PCR扩增鉴定,确定pGEM-H1和pGEM-H2重组体。为nm23基因与肿瘤转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中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8例口腔鳞癌,2例正常口腔粘膜中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2例正常口腔粘膜中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高;4例手术时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3例nm23-H1mRNA呈相对高表达,1例表达水平较低;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nm23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网细胞瘤易感基因是第一个被确认的抑癌基因,但Rb基因及其产物PRb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癌变过程中的改变和表达未见阐述,本研究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到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阶段组织中均存在PRb在胞核和胞浆中的阳性反应,且胞核表达强于胞浆,并具有异质性;至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阶段,PRb的表达与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作用在P16蛋白研究中的有关推论  相似文献   

17.
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患者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金属硫因蛋白(meta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影响SACC局部复发的因素太多,以上各指标均不能独立判断SACC的局部复发情况;nm23和Cath-D与SACC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表明nm23和Cath-D在SACC远处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测SACC远处转移的两项独立指标;临床分期与SACC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分期可作为一项独立作用的指标来评价SA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p53基因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对抑癌基因p53进行基因克隆和表达以获得p53基因产物,方法:采用基因克隆重组技术将p53cDNA编码区重组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2T中,用免疫斑点杂交技术检测p5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果:我们获得了p53基因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p53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结论:pGEX-2T是一个有效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适合于p53基因的表达,用pGEX-p53可以很方便地  相似文献   

19.
肿瘤抑制基因蛋白p53和Rb110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高岩目前发现许多恶性肿瘤都有肿瘤抑制基因蛋白p53和Rb110的表达异常。牙源性角化囊肿(obontogenickeratocyst,OKC)是最常见的颌骨囊肿,术后复发率高,并且有部分病例可...  相似文献   

20.
基因治疗是新兴的肿瘤生物治疗手段,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进行基因治疗是较新领域,本文就口腔肿瘤基因治疗中的p53,自杀基因,nm23以及载体和启动子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