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对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和动力髋螺钉(36例)治疗的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康复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要点。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动力髋螺钉治疗术后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压疮,3例患者均经及时的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后痊愈出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优良率92.0%;动力髋螺钉治疗术后患者优良率95.0%。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术后护理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减轻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映芬  李乐贤 《全科护理》2013,(34):3177-3178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对39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加强术前护理,术后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内翻、下肢外旋、肺部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压疮、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果]39例病人均完成手术,参照Harris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36例,可3例.[结论]加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的护理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李焕喜 《全科护理》2013,11(7):651-651,6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8例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压疮和深静脉血栓。方法:用循证护理对5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无1例患者术后发生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满足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可提高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水平,防止术后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问题(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便秘、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心理障碍等),查找循证支持,根据实证提出预见性护理方案。结果对56例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手术后顺利康复,有效地预防了骨折的再次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能够有效地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明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44-6244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牵引治疗,因长期卧床会引起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以使患者尽早在床上活动,及早期下床,避免因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手术治疗方法有DHS内固定、Gamma钉及重建髓内钉固定、空心螺钉内固定等方法。我院骨科2007—2010年使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手术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2—2013-02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对住院期间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并实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围手术期的安全,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一例89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围术期的循证护理。结果患者围术期未出现肺部并发症、血栓及泌尿系感染,骶尾部压疮经治疗痊愈。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注意肺部并发症、血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的预防,循证护理的运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总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针对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护理,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牵引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后伤口渗血情况观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脂肪栓塞的发生,早期指导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本组35例老年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施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安全、疗效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前术后做好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危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解决患肢疼痛、肿胀、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问题。其结果是5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实践证明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有利,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还能提高骨科护理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将1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75例,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情况。结果:循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1);循证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对患者康复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且多为不稳定性骨折,目前各种内固定的稳定性有限,术后临床护理工作繁重,早期功能锻炼不当易产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而患肢制动时间太长又易产生骨折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等[1],因此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是术后护理质量的关键.2006年以来我院骨科应用解剖型股骨粗隆锁定钩板内固定系统(anatomy type locked hook-plate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LHP)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对于早期护理和预防各种并发症效果优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征护理改善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拟于我院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86例,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循证组(n=43)和常规组(n=43)。两组均常规行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治疗并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循证组由护理人员建组,提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的问题,并查最新的权威文献寻求科学证据支持,建立最佳护理方案进行围术期护理。两组出院后均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随访半年和随访1年的Harris评分及住院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循证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随访半年和随访1年的Harris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和常规组及住院和随访期间髋内翻、内固定松动、院内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征护理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其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解决患肢疼痛、肿胀、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实践过程.结果 5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循证是临床护理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骨科护理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力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方法对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动力髋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术后及时做好临床观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本组86例,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为93%。结论做好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让患者自觉主动地配合治疗,并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则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3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体位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以及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观察和预防,功能锻炼等.认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手术疗效得到有效保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种不同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组)治疗15例及应用骨水泥固定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关节置换治疗组)治疗19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DHS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压疮1例,猝死1例,5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患肢短缩;Harris标准评分优5例,良6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73.3%。关节置换治疗组术后7~10 d可扶助行器下床活动,1~2个月恢复正常行走,无一例发生上述并发症;Harris标准评分优13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4.7%。结论:对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单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不能有效控制骨折的稳定性,且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行人工股骨头王换治疗操作简单,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小红 《现代护理》2005,11(24):2128-2129
目的总结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其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极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本组62例患者中54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8例发生并发症,均经过及时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全部得以康复,无任何伤残.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其生理及心理特点,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减轻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其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极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本组62例患者中54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8例发生并发症,均经过及时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全部得以康复,无任何伤残.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其生理及心理特点,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减轻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26-3727
目的探讨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5~90(平均55)min,出血量110~220(平均140)ml,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0~20(平均14)周,无感染、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及旋转畸形、头钉切割或主钉退出等并发症发生。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3例,良13例,中3例,优良率92.31%。结论 PFNA内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康复快等优点,有利于骨折稳定以及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