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住院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烧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两组均予以烧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简明烧伤健康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简明烧伤健康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显著改善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本组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B):14-15,4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肿瘤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重度烧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72例中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析烧伤患者存在的心理应激反应。两组均予以烧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治疗全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主要出现焦虑、抑郁、恐惧、不合作、失眠及孤独等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重度烧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治疗6个月末评定血糖控制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6个月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8.
陈丹 《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97-169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白内障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围手术期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1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手术前、手术后1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1d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1d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术后14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d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术后14d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性心理情绪起到缓解改善作用,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7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放疗及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放疗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分别于放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测试,分析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放疗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使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于明峰  阮海涛  徐丽 《中国康复》2014,29(5):377-37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抑郁、焦虑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仅给予白血病移植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皮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艳 《天津护理》2019,27(2):23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一般心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团体心理干预,分别于住院当天、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覃丽玲  黄冬梅 《现代护理》2006,12(19):1775-177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2月~2005年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55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疗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并记录膀胱痉挛和用止痛药的次数。结果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前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数据(P〈0.05)。经心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痉挛次数和止痛药的应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进行药物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减少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黎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059-4059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实验组术前访视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妇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性指导,观察4周;于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从两个病区选取实施PCI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结构性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茨堡睡眠质量(PS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CI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治疗中,运用结构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水平,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卒中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情绪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康复期脑卒中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训练,研究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12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定幸福感, 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干预12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各时间点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和研究组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依从率为96.7%,对照组为81.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幸福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对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其焦虑、抑郁症状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其干预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评定分值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焦虑、抑郁症状减轻。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大家的关注。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120例脑肿瘤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施行手术前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7名拟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随机分为研究组52名和对照组55名,研究组在施行手术前1d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施行手术前1d和施行手术前1h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施行手术前1h的焦虑、抑郁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lt;0.01),术前1h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总分、焦虑状态、躯体化、抑郁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lt;0.01)。结论:施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手术前医护人员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