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目前临床上常选择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现将我院收治5例ARDS病人的治疗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ARDS病人,男4例,年龄16~68岁,女1例,年龄33岁。其中严重创伤4例,严重感染1例。1.1俯卧位启用的肺功能标准压力/流速<200(在吸入氧浓度>50%);肺弹性功能标准化0.5mL/cmHO2/Kg。1.2俯卧位的禁忌证肥胖或腹部有开放伤口;不稳定性胸壁、骨盆及脊柱疾病或脊柱骨折;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在行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控制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治愈11例,死亡6例,放弃4例。结论:保护性肺通气与复张、积极控制炎症反应与液体管理、积极肺保护能有效治疗ARDS。  相似文献   

3.
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非心源性肺水肿和进行性低氧血症。近年来 ,其治疗手段虽有所进展 ,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 4 0 %~ 5 0 %左右[1] 。1974年Bryan首先提出 ,俯卧位 (PP)通气可能会改善背侧肺通气 ,从而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气道峰压 (peakpressure)和吸入氧浓度(FiO2 ) ,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 ,因此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1 俯卧位通…  相似文献   

4.
5.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仰卧位通气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治疗的上辅以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各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两组患儿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B组患儿的Sa O2、Pa O2、Pa CO2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的氧合,提高养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并发症较少和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彭杨  马兵  覃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65-7966
目的:观察和分析我院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例,采取气管切开,呼吸机呼吸末正压给氧,气道灌洗,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及抗休克、抗感染。结果:16例患者经过6~12d后症状缓解,10例治愈,2例放弃,5例死亡。结论:早期认真观察、正确的分析、仔细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武新慧  胡振杰  赵钗  张玉想 《临床荟萃》2006,21(22):1660-1663
机械通气应用于临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机械通气技术应用的差别可直接影响危重病患者的预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吸机不断更新换代,通气新模式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在肺部的表现,是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肺部损伤为主要表现,也可以继发其他器官功能损伤而表现为MODS。ARDS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50%以上。当前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2005-11-2010-03所收治的58例ARDS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适当选用NIPPV及有创通气的方法,并适当限制液体入量的治疗原则,改善患者的愈合,降低死亡率。结果 58例患者中,存活39例(67.2%),死亡12例(20.7%),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7例(12.1%)。结论 ARDS患者应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及时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减轻肺水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 ,从而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11-2009-04收治的2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ARDS患者,治愈17例,死亡5例,放弃4例,病死率为19.2%。结论 ARDS患者应及早给予机械通气,以保护性肺通气与复张为主,加强抗感染控制炎症反应与液体管理,同时要避免肺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30例俯卧位机械通气老年病人,记录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h、2h病人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h、2h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P0.01),心率、呼吸均减慢(P0.01),而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的氧合状态,减慢心率、呼吸。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9年开始对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俯卧位吸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30例俯卧位机械通气老年病人,记录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 h、2 h病人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 h、2 h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P〈0.01),心率、呼吸均减慢(P〈0.01),而 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 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的氧合状态,减慢心率、呼吸。  相似文献   

13.
我科2004-05~2006-10收治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6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8~56(平均35.6)岁。烧伤面积:51%~60%9例,61%~90%7例;急诊气管切开12例;平均通气时间25.5 d。ARDS发生于患者就诊24~48 h,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组ARDS诊断标准[1]。1.2方法本组均入住ICU严密监护并实施机械通气等护理干预。其中,实施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2例,设定呼气末气道内正压(PEEP)为8~10 cm H2O;气管插管/气管切开14例,有创机械通气模式采用间歇指令呼吸(S IM V)加PEEP或S IM V加…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孙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42-624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4例ARDS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施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模式为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采用控制炎症反应、尽快纠正休克、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44例经综合治疗后,痊愈3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例,无气胸、纵隔气肿发生。结论选择正确的机械通气模式,积极治疗原发病,采用控制炎症反应、尽快纠正休克、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是治疗ARD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ARDS患者分为2组,其中一组采用仰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2组患者PaCO2、PaO2/FiO2及pH值的改善情况。结果:俯卧位组与仰卧位组比较氧合指数、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结论: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具有良好的肺保护效果和疗效,在抢救ARDS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俯卧位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俯卧位通气能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介绍了俯卧位通气的原理、临床指标、俯卧位的方法与护理,及此项技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NICU治疗的ARDS新生儿90例,均采用相同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通气30min、60min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通气30min和60min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对ARDS新生儿有良好疗效,可以提高患儿的氧合状态和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氧合、肺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方法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后的氧分压、气道峰压、炎症介质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胸部CT影像学的变化。结果经过肺灌洗和俯卧位通气2 h后氧分压明显升高、气道峰压显著下降,俯卧位通气1 d后胸部CT检查显示肺实变区部分消失,炎症介质检验显示明显下降。结论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有效改善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主要手段之一,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机械通气方式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但对是否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仍存有争议。本文主要就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学效应、改善氧合的机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3/2007年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6例,根据其临床特点,给予了针对性的抢救及护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19-73(平均49.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