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01/2008-02 69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有关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38例,年龄31-58岁[女(48±13)岁,男(45±16)岁]。其中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38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右颈内动脉-脑动脉瘤1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4年4月~2006年3月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内动脉血管狭窄11例,成功释放支架10枚,1枚未能输送到位,手术失败,术后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2~70岁,平均59·7岁。术前均行脑CT或MR I检查,4例显示脑部有陈旧性腔隙梗死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狭窄率在50%~90%,均为颅内症状性罪犯血管,其中大脑中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1例。术前均行全面评估,无绝对禁忌证[1]。1·2手术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7天予肠溶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脑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狭窄的治疗。现将我科2004年3月~2006年12月应用支架治疗7例脑动脉狭窄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43~69岁,其中3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为脑梗死所致轻度偏瘫,5例为首次发病,2例为复发性脑梗死。所有病例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行脑血管造影,以确定狭窄部位、狭窄长度及程度,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1例,大脑中动脉M1段3例,椎动脉颅内段3例。狭窄程度60%~95%。方法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未再发生,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59例患者超声造影前、后分别经颅超声探查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比较造影前、后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总结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流特点,并与MRA或DSA结果对比。结果造影增强经颅彩色多普勒(CE-TCCS)对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显示率较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S)明显提高,其中对于MCA(M2段)、ACA(A1、A2段)、PCA(P1、P2段)的显示率与TC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椎-基底动脉造影前显示率为71.3%(15/21),造影后显示率为100%;CE-TCCS检出3例MCA闭塞,15例MCA狭窄,3例ACA狭窄,2例PCA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例和狭窄8例,患者同侧颅内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流速度减低。2例MCA狭窄支架置入术后,CE-TCCS显示血流通畅,速度在正常范围,所有结果均经MRA、DSA证实。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也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脑后循环血管支架置入并发症与其解剖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后循环动脉管径细、行程长、生理弯曲多、分支多,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相当困难.目的:分析后循环动脉解剖特征与支架置入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相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4-11/2008-02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5例,27个后循环动脉狭窄件病变,男13例,女12例,年龄50~76岁;其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4例,V1段、V2段、V4段以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狭窄分别为1例、1例、14例、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例,大脑后动脉P1段狭窄2例,狭窄程度均大于70%.Mori分型均为A型和B型.锁骨下选用白膨式支架,其他选用球扩式支架.方法:颅外段支架置入均在局部麻醉下,颅内段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若行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将8F导引导管上至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或者右侧头臂干.若经椎动脉起始部或V2段支架置入,就将6F导引导管上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若行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P1段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术,就将6F导引导管上至第二颈椎高度,甚至更高.导引导管到位后在路途下将支架输送到狭窄部位,造影确认支架到位准确后释放支架,撤F输送系统,再造影,观察支架覆盖狭窄的情况及狭窄解除的程度.主要观察指标:支架覆盖狭窄性病变的情况、狭窄解除的程度,支架移位、病变部位的血管破裂及支架内长血栓的情况,通过体检、CT或MR检查支架置入后脑梗死的发生.结果:27处病变中,26处为支架置入,1处为单纯球囊扩张术,成功率达96%.锁骨下动脉起点到椎动脉开口之间的距离短,尤其右侧,导引导管固定困难,支架容易移位;椎动脉V3段相对固定、弯曲大,限制了能通过支架的长度;基底动脉分支多,支架置入或环裹扩张后容易发生分支闭塞;基底动脉尖为5分支结构易破裂出血或分支闭塞,应该作为置入治疗的禁忌证.置入并发症包插支架移位1例、基底动脉穿通支闭塞性梗死1例、血管破裂出血2例.基他患者支架置入胜利,无置入期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置入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与持循环动脉解剖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位于椎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9例,相对宽颈3例,瘤颈/瘤体均〉0.7。术中将颅内支架引至动脉瘤处并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然后行弹簧圈栓塞术。结果7例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5例采用Leo支架,12枚支架全部成功释放。其中100%栓塞8例,95%栓塞3例,1例支架释放后动脉瘤不显影未行弹簧圈栓塞。1例术中出血经迅速填塞弹簧圈及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治愈。本组患者无死亡。10例术后3个月随访造影,9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达95%栓塞,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提高宽颈动脉瘤栓塞的致密程度,效果较好,并且可降低穿支血管阻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球囊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1支颅内狭窄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1处颅内动脉狭窄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共置入支架42枚,术后狭窄血管均得到明显改善,病变血管狭窄率由术前70%以上降至〈10%。其中,术中1例因微导丝弹跳刺破小血管导致出血,经治疗后有对侧肢体轻瘫。1例在球囊扩张时发生血管内膜撕裂,立即中和肝素并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后第2天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过程中大脑中动脉撕裂,出血较凶造成颅内血肿后行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见支架将大脑中动脉刺破,夹闭大脑中动脉,患者术后12h死亡。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均随访3~14个月,临床症状持续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TCD复查未见病变血管再狭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创伤小、疗效好,但风险高,应注重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及围手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9.
赵林  李林芳  张楠  刘增品  王铁刚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1,26(19):1660-1662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处理原则。方法分析我院39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栓塞结果。31例是出血的责任动脉瘤,8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11个,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3例,小脑后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1.8~3.0mm,平均直径2.5mm,窄颈动脉瘤33个,宽颈6个。结果 39例患者中35例成功行血管内栓塞,2例单纯支架植入,2例未破裂动脉瘤未能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栓塞较困难,应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TCD)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及再狭窄监测中的应用。方法85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在支架置入术前、术后3d及术后半年进行TCD检查,检测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1)、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流速(Vs)、声频等。结果85例患者术前术后DSA及TCD检查符合率为100%。3例术后半年TCD复查诊断为再狭窄,DSA检查3例患者支架内狭窄〉50%。与术前比较,85例患者术后3d MCA、ICA1、VA及BA的Vs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涡流、杂音消失。术后半年TCD复查,与术后3d比较,P值分别为:0.461、0.968、0.974及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D是理想判定颅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疗效及随访的首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关于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局部机械性血管壁损伤后发生血管内再狭窄研究中涉及的安全性、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无确切的结论.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狭窄病变22处,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6处、椎动脉4处、基底动脉3处,3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长度为3~10 mm,平均为7 mm,其中6处狭窄长度超过10 mm.行自膨式及球囊膨胀式支架置入,使用脑保护装置保护伞12例.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22枚支架均1次放置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置入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病变段动脉残余狭窄程度小于20%,与治疗前相比较,管腔狭窄明显改善.同时再造影的实质期可见脑组织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改善.置入后临床随访6-24个月,20例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12~24个月7例,1例出现支架内内膜轻度增生,未引起临床症状.经颅超声多普勒随访结果示狭窄部位血流通畅,支架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无主要分支血管的闭塞.结果说明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近期疗效明显,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3级高血压组,另选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对各组颈内动脉系颅外段的颈内动脉和颅内段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的颅外段椎动脉2和颅内段的大脑后动脉、椎动脉1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PSV和EDV减低,PI和RI增加。颈内动脉系的PSV和EDV在2级高血压组减低,椎-基底动脉系在1级高血压组EDV减低,RI增加。椎-基底动脉系除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和颅外段椎动脉2的PI及RI呈负相关外,两系的2级和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外参数相关均呈正相关。结论 2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PSV和EDV降低,1级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系EDV降低和RI增高。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仅在2级高血压以上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Neuroform支架置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4例,眼动脉段3例,后交通动脉段7例,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1例,大脑中动脉M1段1例,椎动脉颅内段4例.首先将微导管置入瘤腔,然后跨瘤颈释放支架,栓塞弹簧圈.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致密栓塞13例,大部分栓塞7例;术后脑梗塞1例,1个月后恢复;2例弹簧圈尾端疝入载瘤动脉,均未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颅内支架Neuroform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及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7例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内科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无效,男24例,女13例,年龄49~72岁,平均64岁.均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造影,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接受了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治疗.结果:全部例患者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的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4%下降到24%,技术成功率达100%,37例患者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个月.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纠正50%~90%.无血管撕裂、急性动脉闭塞、远端血管栓塞事件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例出现完全闭塞,但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同时置入2枚支架,其中双侧椎动脉狭窄1例,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2例.1例患者术后3 d,因未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给予急诊溶栓治疗后完全恢复.支架置入后电话及门诊随访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尚未有病情加重回报.结论:Neuroform自膨式颅内专用支架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缺血症状,提高了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娄萍  录海斌  李强 《中国临床康复》2011,(38):7213-7216
背景: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是2005年通过美国FDA认证,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镍钛合金自膨胀式支架,2007年在中国获得批准正式应用。目的:进一步验证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在Gateway球囊预扩下行Wingspan支架置入,狭窄病变18处,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4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11处,椎动脉末段狭窄2处,基底动脉下段狭窄1处。狭窄长度5~15mm,平均狭窄(85.3±10.0)%。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在(30.5±12.0)%;随访12个月,未发生新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无再狭窄发生。13例均未出现与支架有关的动脉夹层、动脉内膜撕裂及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均无支架的移位、断裂。支架置入后3d内出现低血压1例,皮下血肿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果显示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是2005年通过美国FDA认证,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镍钛合金自膨胀式支架,2007年在中国获得批准正式应用.目的:进一步验证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在Gateway球囊预扩下行Wingspan支架置入,狭窄病变18处,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4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11处,椎动脉末段狭窄2处,基底动脉下段狭窄1处.狭窄长度5~15 mm,平均狭窄(85.3±10.0)%.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在(30.5±12.0)%;随访12个月,未发生新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无再狭窄发生.13例均未出现与支架有关的动脉夹层、动脉内膜撕裂及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均无支架的移位、断裂.支架置入后3 d内出现低血压 1例,皮下血肿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果显示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2007年5月,我们共收治颅内动脉瘤125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男25例,女100例,32~72岁,平均47岁。均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5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64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右颈内动脉-脑动脉瘤1例。1.2方法120例均行延期手术,开颅后置入显微镜分离瘤颈,夹闭瘤颈时均采用控制性低血压,解剖出载瘤动脉近端,以备动脉瘤破裂时暂时阻断。本组有1例在上瘤夹时破裂,阻断载瘤动脉退出瘤夹,再次夹闭[1]。5例在全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沿导丝…  相似文献   

18.
观察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探索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45例,回顾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护理经验.4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支架植入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00%.支架植入部位:20例(44.44%)患者为椎动脉颅内段,14例(31.11%)患者为颈动脉颅内段,6例(13.33%)患者为大脑中动脉,5例(11.11%)患者为基底动脉.术后并发症:8例(17.78%)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动过缓、低血压,3例(6.67%)患者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1例(2.22%)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2.22%)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操作难度较大,且风险较高,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护理,这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手术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疗失败2例,手术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选择2003-02/2006-02北京天坛医院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以及椎、基底动脉25根狭窄的血管上放置25枚支架,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狭窄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术前、术后3 d和造影复查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术后随访6~12个月时12例(48%)出现了再狭窄,其中6例再狭窄超过50%,余6例再狭窄10%~30%.另外13例血管未发现明显再狭窄.术前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置入后3 d 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1);6~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组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支架置入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