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HRCT对眼眶骨折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眶骨折是眼外伤中常见的损伤,由眼眶受钝力打击所致,受伤原因多种多样,由于眼眶解剖结构复杂,与副鼻窦、前颅凹底紧密相连,同时不同类型的骨折及骨折程度的不同,在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上均有不同。随着CT技术的进展,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眶部外伤的检查,既往文献报道眶壁骨折多侧重影像表现,对所造成的副损伤估计不足。本文着重对HRCT扫描的方法及骨折所造成的副损伤作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MPR图像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外伤性眼眶损伤患者,分析轴位、多方位MPR图像显示眼眶骨折的能力.结果 68例中,轴位像显示骨折63例,效果最佳者39例,主要为眶内、外侧壁骨折;冠状位像显示骨折68例,最佳者共66例;矢状位图像显示骨折43例,最佳者共27例,主要为眶上、下壁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眼眶容积的螺旋CT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探讨正常眼眶容积的发育规律.方法应用CT扫描及重建技术测量123例正常眼眶容积,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眼球体积、颧骨间距及眶深的关系.结果眼眶容积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14岁以下男女眼眶容积差异无显著性(r=0.817,P>0.05),14岁后男性眶容积大于女性(P<0.05).眼眶容积与外眶距正相关(P<0.05).眼球/眼眶比率随年龄增长由0.4降至0.26.结论眼眶发育呈线性增长,球/眶比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眼眶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眶常见肿瘤的CT特征。材料与方法:以35例经临床,病理及手术证实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肿瘤9例,炎性假瘤8例,血管瘤7例,泪泉混合瘤及淋巴瘤及淋巴瘤各2例。脑膜瘤,泪腺癌,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各1例,继发性眼眶肿瘤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炎性假瘤及血管瘤最多见(65.7%)。结果:眼眶肿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CT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结合临床及CT检查即可作出一定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脏CT重建时相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分级的影响.方法 对70名存在冠心病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志愿者行心脏回顾性心电门控多时相重建,观察以5%为间隔重建的11个时相CACS、最佳舒张及收缩期时相CACS及心率相关指标,对比不同时相CACS危险分级,以多因素岭回归分析分级与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系统自识...  相似文献   

7.
眼眶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仅占眼眶肿瘤的0.98%~1.86%,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易误诊。近年来CT检查已逐渐成为眼眶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但眼眶原发性NHL的CT诊断报告尚较少见。笔者回顾性分析4例眼眶原发性NHL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认识并探讨其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CT及MRI资料.结果 7例SFT均为单发,边缘界限清晰,病灶最大直径17~4 5 mm;跨肌锥内、外生长1例,肌锥外2例,肌锥内4例. 6例接受CT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 4例接受MR平扫,其中3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于T2Wl可见小囊样高信号囊变区;4例于T1WI或T2WI可见管状或分支状的血管流空信号. 6例CT或MRI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CT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结论 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及MR见流空信号是眼眶SF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不同重建方法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及钙化积分的影响.方法对55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三组不同层厚(2 mm、3 mm和5 mm),层间隔分别重叠50%重建.计算每组图像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AS),容积积分(VS),质量积分(MS),比较三种重建方法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及计算钙化积分的差别.结果2 mm层厚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最多为234个,其中小钙化斑块为185个;与2 mm组比较,3 mm组与5 mm组检出全部钙化的敏感性分别为84%、62%;小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54%.全部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的钙化积分VS、MS、AS以2 mm组最高,其次为3 mm组,最低为5 mm组;钙化积分三组间比较以及每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探测冠状动脉钙化灶应采用薄层重叠重建.2 mm层厚的图像能显示更多、更小的钙化斑块,对于临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确定及冠心病风险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眼眶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CT对眼眶皮样、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1例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21例CT检查均发现眶内占位,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哑铃状,肿块内均有负CT值区,3例呈均匀一致的透明区,其余18例高度不均质,4例可见明显密度分界面,2例强化扫描,囊内容不强化,囊壁呈环状强化。18例位于眶骨膜下间隙者均可见眶骨壁受压所致的骨窝、骨孔、骨洞、骨缺损、骨嵴、骨增生以及骨吸收等改变。2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骨壁改变与CT发现一致,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肿块密度不均匀,有负CT值区、眶骨壁发生改变是眼眶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具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SCTCA)对钙化及非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与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比较,两者进行一致性分析。方法搜集67例患者64-SCTCA及近期CCA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扫描结果将冠状动脉分为非钙化组和钙化组,按管径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1%~75%),重度狭窄或闭塞(76%~100%)4个等级分别比较两组的64-SCTCA与CCA评估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67例患者共评价分析冠状动脉804段血管,其中非钙化组冠状动脉714段,钙化组冠状动脉90段;在非钙化组64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0.643,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好;在钙化组64-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0.145,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差,有55(55/90)段钙化冠状动脉血管64-SCTCA评估狭窄程度高于CCA。结论64-SCTCA对非钙化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显示准确性高,对管壁斑块显示好;对有钙化斑块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与CCA的一致性差,64-SCTCA常常会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眼眶CT平扫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眼部外伤患者行眼眶CT平扫,分别采用用滤过反投影(FBP)和SAFIRE(强度1~5级)技术重建图像;对比分析6种重建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图像质量评分及病变检出率。结果 6种重建图像间,同种组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FBP图像相比,1~5级SAFIRE图像中视神经噪声分别降低15.69%、27.39%、36.17%、41.75%和53.99%,视神经SNR分别提高18.62%、37.46%、55.70%、69.55%和118.11%,CNR分别提高21.59%、32.90%、56.43%、83.91%和104.39%(P均<0.05);SAFIRE 1级和 5级图像的质量评分低于FBP图像,2~4级图像的质量评分高于FBP图像,SAFIRE 3级图像评分最高。结论 眼眶CT平扫中应用SAFIRE能有效降低噪声和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CT灌注时间-密度曲线(TDC)形态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纵隔、腹盆腔淋巴结病变患者行双源螺旋CT灌注检查。所有病例均取得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包括良性淋巴结病变11例,恶性淋巴结病变49例。观察CT灌注TDC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曲线形态变异情况及临床相关性。结果淋巴结病变CT灌注TDC在不同阶段有多种变异形态,良、恶性淋巴结病变TDC在上升速度、上升方式、有无平台期、下降速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开始增强时程、灌注峰值、下降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淋巴结病变行CT灌注诊断时,分析TDC各个阶段的变异特征,有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IVC)先天畸形的MS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60例患者中48例IVC先天畸形的腹部增强CT影像资料,观察MSCT动脉期和静脉期IVC后处理图像及其属支的解剖结构。结果 IVC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为5.00%(48/960)。左IVC 4例(4/48,8.33%),CT示肾下段IVC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双IVC 5例(5/48,10.42%),CT示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IVC;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12例(12/48,25.00%),CT示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后方;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26例(26/48,54.17%),CT示左肾静脉分两支环绕腹主动脉,在不同水平分别注入IVC;IVC伴奇静脉延续畸形1例(1/48,2.08%),增强CT示IVC向上延续为奇静脉,肝静脉直接回流至右心房。结论 MS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IVC畸形,对诊断与IVC有关的疾病和防止术中血管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对预测手术可能性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术前的CT诊断结果及预测手术可能性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正确预测不宜手术16例,错误预测不宜手术1例;术前预测宜手术36例,有34例成功实行根治术。结论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大容量及后处理速度快的特点,能清晰显示胃腔胃壁厚度及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肿瘤形态大小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较为可靠地预测胃癌的手术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骨显像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全身骨显像检出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患者的骨显像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眼眶放射性浓聚灶的位置、形态,通过随访结合CT、MR检查对照分析病灶特点。结果 30例中,骨显像示眼眶放射性浓聚灶位于右侧17例,左侧13例;累及眼眶上壁23例,外壁4例,下壁2例,内壁1例;呈点状放射性浓聚28例,呈条状放射性浓聚2例。10例接受骨显像随访复查的患者均未见新发病变,其中8例眼眶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2例较前变浅。10例接受颅脑CT检查的患者中,8例呈磨玻璃密度,2例呈低密度;7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7例病灶最大径<1 cm,3例≥1 cm。5例病灶呈膨胀性改变。9例接受颅脑MR检查的患者中,6例MR未见异常,3例T1WI及T2WI可见眼眶局灶性低信号。结论 眼眶单发浓聚灶好发于外上壁,多呈点状放射性浓聚,CT及MR检查提示部分为骨纤维源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筛动脉管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筛动脉管影像解剖学特点,为功能性鼻腔内镜手术(FESS)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例患者行薄层多层CT(MSCT)横轴位螺旋扫描,图像数据传至AW4.2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重建及三维(3D)重建,对筛动脉管的显示率、位置、走行特点、与筛顶的附着关系及上下壁骨质裂缺发生率进行测量和观察。结果筛前、筛中、筛后动脉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00%、42.9%、99.5%。筛前动脉管大多走行于筛泡隔板及中鼻甲基板内或两者之间的前组筛窦气房内;筛中动脉管较多走行于上鼻甲隔板及后组筛房,分别占26.4%、27.5%;筛后动脉管均走行于中鼻甲基板后,以最后筛房最为多见,占53.5%。筛前动脉管以悬吊型为主,占58.0%;筛中动脉管以隆凸型为主,占62.6%;筛后动脉管以隆凸型及隐匿性为主,分别占49.8%、46.9%。筛动脉管上下壁骨质裂缺存在普遍,并以下壁裂缺更多见。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满意显示筛动脉管的解剖学特征,对FESS术中避免筛动脉管及其周围筛顶区域的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双源CT检测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的改变.方法 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的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63例及正常对照组78例.根据图像测量和计算左心房、左心室壁的厚、相对厚度及相对容积,左心房、左心室腔的大小,主动脉根部和近段的管径及两者之间的比值(主动脉比).当钙化位于瓣膜的边缘、中央或两处均存在时分别定为1、2、3型,同时计算瓣膜钙化的面积及积分值.分析主动脉瓣钙化及其分级对于各测量值的影响.结果 63例主动脉瓣钙化者中,同时合并瓣膜肥厚者7例.1、2、3型钙化的病例数分别为30-16%(19/63)、39.68%(25/63)、30.16%(19/63);钙化位于右、左、后半月瓣或累计两个瓣膜以上分别为9.52%(6/63)、20.63%(13/63)、33.33%(21/63)、36.51%(23/63);在主动脉瓣钙化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左心房壁厚度及相对容积、主动脉近段直径及主动脉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钙化位于瓣膜边缘、中央或两处都存在时,室间隔厚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F=3.193);主动脉根部及近段直径均与瓣膜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主动脉瓣肥厚未引起左心结构的改变.结论 双源CT可用于显示和评估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