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I~III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2004年6月至2008年11月间446例行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数据,探讨结直肠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评估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446例结直肠癌I、II、III期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约为87.4%,83.1%和64.8%(Log-rank检验,P<0.001)。我们根据淋巴结转移比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mLNR)将CRC患者分为三组:A组:mLNR为0;B组:mLNR为>0%~14%;C组:mLNR为>14%。A、B、C组三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约为84.3%、79.6%和49.1%(Log-rank检验,χ2=55.959,P<0.001)。就直肠癌患者而言,A、B、C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73.5%和43.2%(Log-rank检验,χ2=26.332,P<0.001)。而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三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80.8%和55.5%(Log-rank检验,χ2=21.214,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均显示,mLNR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随着mLNR的上升,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变差。 结论淋巴结转移比率(mLNR)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分期类似,但更有优势,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选取T1期直肠癌病例,分析相关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生存的关系。 结果共计251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连续性T1期直肠癌病例,淋巴结转移率11.2%(28/251)。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8.6%、96.8%和94.9%。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5.6%和90.9%;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9%、96.9%和95.4%,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5)、腺瘤背景(P<0.01)、组织学分化(P<0.01)、筛状结构(P=0.03)、低分化肿瘤细胞簇(PDC)(P=0.02)、肿瘤出芽(TB)(P=0.01)、淋巴管血管侵犯(LVI)(P<0.01)、黏膜下静脉侵犯(VI)(P<0.01)、浸润深部腺体类型(P=0.04)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2)、腺瘤背景(P<0.01)、组织学分化(P=0.04)、黏膜下静脉侵犯(P=0.02)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最深处的腺体为开放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腺体的开放型还显示与肿瘤大体平坦型(P=0.03)、无腺瘤背景(P=0.03)、黏膜肌完全消失(P=0.05)、高级别肿瘤出芽(P <0.001)和肿瘤内坏死(P<0.001)有关。 结论本项研究验证了多种已知的组织学特征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且提出了筛状结构、腺体为开放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3.
徐勇 《山东医药》2010,50(51):94-95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16例同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检取12个以上淋巴结均无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1、3、5 a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为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CEA水平和浸润深度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据此制定规范化个体治疗方案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T1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肺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范围及特点,为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215例T1肺癌施行了手术及广泛肺内、叶间、纵隔淋巴结清除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除淋巴结1 674组.N1转移率11%,N2转移率6%.肿瘤最大直径≤1.5 cm㎝和1.6~3.0 cm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和8%.肿瘤最大直径≤1.5 cm的鳞癌N1、N2均无转移.N2转移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分别为5%、23%和3/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2转移鳞癌为某一组淋巴结转移的为3/4,腺癌≥3组转移占40%,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41%.N2阳性上叶肺癌下纵隔转移占14%,N2阳性下叶肺癌上纵隔转移占60%.结论瘤体增大,淋巴结转移频度增加,腺癌比鳞癌转移活跃,小细胞癌最活跃,肺癌可跨区域纵隔转移.除肿瘤最大直径≤1.5 cm的鳞癌不进行淋巴结清除亦有可能达到根治外,其余类型T1肺癌均应广泛清除肺内及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104例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手术治疗的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5.19%;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及第二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P〈0.05),三者均为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尤以C-erbB-2表达为著(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C-erbB-2表达密切相关,尤以C-erbB-2表达为著;临床对相关患者应于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引流区域内的淋巴结、术后进行积极辅助性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Ⅰ和Ⅱ期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因素及淋巴结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Ⅰ和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26例,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每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数平均为16枚(10~28枚),用癌胚抗原(CEA)指标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4.11(64~106)个月.淋巴管侵犯和肿瘤侵袭深度与淋巴结的CEA表达呈正相关,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CE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10项临床病理因素对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CEA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巢和微转移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4%、68.2%和46.2%.孤立肿瘤细胞巢患者与CEA阴性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微转移患者与CEA阴性患者比较,前者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较低(P=0.003).结论 对于Ⅰ和Ⅱ期结直肠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到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应予以积极的术后辅助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原发癌切除术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3个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的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对1、3、5 a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应用生存寿命表法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姑息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原发癌的TNM分期、术前CEA、肝转移灶的最大径和发现时间、肝外转移的存在以及原发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方式等6个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原发癌的TNM分期、术前CEA、肝转移灶的大小与结直肠癌肝转移长期生存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手术治疗,特别是手术联合全身化疗、肝动脉介入化疗等综合治疗比单纯治疗具有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扫范围,以期提高根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9例进展期胃癌的住院资料、手术记录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按照性别、年龄、解剖部位、大体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以及临床病理分期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与Borrm ann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浸润性胃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限局型;肿瘤直径≥5 cm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5 cm者;pT3-pT4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pT1-pT2(P〈0.05),未分化型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分化型(P〈0.05)。性别、年龄以及肿瘤部位不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直径≥5 cm、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细胞分化程度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好发因素。手术应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合理地清除淋巴结,以尽大可能地去除转移的淋巴结和潜在的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212枚区域淋巴结(pN0)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发现15例患者的术前血液中检测到CEA mRNA表达.17例患者的24枚淋巴结检测到CEA mRNA表达.CEA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血液及淋巴结微转移者3 a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无微转移者(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血液微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均<0.05).认为微转移与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食管癌术前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pN0中CEA mRNA表达,可以诊断食管癌微转移.  相似文献   

10.
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王和明,尹浩然,薛建元,朱寿柱,林言箴本文就胃癌常见的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外科医师术前估计淋巴结转移的范围,制定合理根治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我院外科自198...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间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研究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975/1999年间手术治疗的大肠癌1374例,对全部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逐个分析年龄、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肿瘤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统计方法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小于30岁年龄组大肠癌浸润肠管周径较其他年龄组高,其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分别为22.7%(17/75),14.7%(11/75),较其他年龄组均多(P=0.000 χ2=72.22);与肿瘤浸润肠管周径有关的因素有肿瘤浸润肠壁深度(P=0.000 χ2=353.58),肿瘤生长方式(P=0.000χ2=155.35),肿瘤分化程度(P=0.035 χ2=13.53)肿瘤病理类型(P=0.000 χ2=31.64),肿瘤部位(P=0.000χ2=44.73);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浸润至浆膜层的比例为81.6%(120/147)和86.36%(19/22)显著高于腺癌组67.7%(574/848);分化程度低的肿瘤及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其浸润肠壁的深度增高;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浸润到肠壁外的比例分别为要较其他组低(P=0.000 χ2=36.96).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癌中粘液腺癌所占比例均较乙状结肠及直肠高(P=0.000χ2=83.55),其中横结肠癌中粘液腺癌所占比例高达38.5%(40/104).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癌中浸润性生长者分别为55.8%(191/342),62.5%(226/361),68.9%(59/8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02 χ2=21.48).结论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可能以单一的某种因素作为判断其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临床上需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才能对病情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对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100蛋白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DC的数量和分布。结果:转移组淋巴结中DC较非转移组明显减少。在57例转移组中,DC显著者18例,5年生存率55.56%;不明显者39例,5年生存率23.08%。30例非转移组中,DC显著者19例,5年生存率73.68%;不明显者11例,5年生存率36.36%。经x~2检验,在上述两组中,DC显著者的转移和5年生存率与不明显者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DC程度同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方式,亦是影响根治性切除术后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72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P0.05);胃癌的TNM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1);脉管内有癌栓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脉管内无癌栓者(84.2%对52.8%,P0.05):肿瘤浸润浆膜和浆膜外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肿瘤浸润浆膜以内者(86.4%对28.6%,P0.01);低分化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胃癌(75.0%对39.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RR分别为9.000和9.335。结论:肿瘤的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栾尚峰 《山东医药》2009,49(52):72-73
目的 探讨青年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扫范围,为其提高根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发生第3站淋巴结转移青年多发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主癌大小、主副癌组织学、大体分型、主副癌所占分区、淋巴管癌栓进行统计学分析.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主癌大小和主副癌所占分区与第3站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主癌≥3 cm和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是影响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对此类患者宜行D2 +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老年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早期胃癌患者148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中老年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合并基础疾病、浸润深度、脉管瘤栓、组织学分型。结果纳入的14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5例(23.65%)。单因素分析表明,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最大径≥2 cm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浸润黏膜下层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脉管瘤栓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组织学未分化型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组织学分型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组织学分型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栋  段全红  任斌 《山东医药》2012,52(14):52-5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直肠癌患者的术前盆腔MR-DWIBS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记录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48例术前MR-DWIBS检查均诊断为直肠癌,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相符,术前诊断正确率为100%。短轴横径>1.0 cm的淋巴结MR-DWIBS均能显示,且手术证实都为转移淋巴结;短轴横径0.5~1.0 cm的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相近(P>0.05)。结论 MR-DWIBS在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年登记注册诊断为(CRC)术后(年龄≥60岁)的病例,有随访10年以上存活记录。采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肿瘤部位和大小,临床分期,TNM分期,淋巴结清除范围等对生存死亡的预后风险。 ...  相似文献   

19.
张东臣  俞林 《山东医药》2013,53(21):65-67
目的 分析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青年组)和142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青年结直肠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其原发肿瘤部位较低,直肠中下段占60.4%;标本大体类型以溃疡型多见(占83.3%),组织学类型以腺癌多见;分化程度以低、中分化多见,Duke's分期B、C、D期占91.7%.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4%、67%,与老年组(87%、65%、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uke's分期和年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青年结直肠癌肿瘤部位较低,其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较差,恶性程度高,预后差.Duke's分期和年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较为普遍.尽管颈部淋巴结转移可独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但其对于肿瘤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价值尚不清楚,尤其是术前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时.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如男性、年龄大于45岁、肿瘤直径>4 cm、多灶性和甲状腺外侵犯以及BRAF基因突变阳性等,术前应认真评估颈部淋巴结,必要时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