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4年6月43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统计其真菌感染率,分析感染分布及真菌特点,对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消化道出血等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434例患者真菌感染42例感染率为9.68%,42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有33例培养阳性,分离出35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37.14%、22.8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感染未规范抗病毒治疗、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消化道出血、重度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使用>7d、腹膜炎、侵入性操作为感染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抗菌药物使用>7d、重度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消化道出血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真菌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复杂,临床需加强早期干预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控制和预防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有无侵入性操作史、有无抗病毒治疗、住院时间作为自变量,是否并发感染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21.3%,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主要类型有呼吸道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共分离病原菌24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多有肝功能分级高、白细胞计数低、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史、住院时间长、未进行彻底抗病毒治疗等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抗病毒治疗、侵入性操作及住院时间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引起重视,以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防措施,以为临床防治疾病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宝应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45例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检测生化指标,对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存在饮酒史、存在腹水情况、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Child-Pugh分级C级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饮酒史、存在腹水情况、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Child-Pugh分级C级及PT延长均为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OR=1.311、1.436、1.644、1.568、1.430)(均P<0.05)。结论 存在饮酒史、存在腹水情况、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Child-Pugh分级C级及PT延长均为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感染组及无医院感染组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肝硬化并发症、侵入性操作措施、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24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0例,感染率25.00%,医院感染组患者年龄大、肝功能分级差、门静脉内径宽、肝硬化并发症多、侵入性操作措施比例高、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多、住院时间长(P<0.05)等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从多个方面采取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IB)肠道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47例发生肠道感染的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为感染组,另随机选取62例医院同期未发生感染的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为非感染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研究肠道感染病原菌分布,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47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40.85%),革兰阴性菌42株(59.15%);感染组体质量指数(BMI)低于非感染组,糖尿病、肝功能Child-Pug分级C级、出血量≥500 ml以及侵入性操作患者占比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BMI、肝功能Child-Pug分级和侵入性操作为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肠道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肠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常见危险因素包括BMI、肝功能Child-Pug分级和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6.
薛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44-5045,504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和电解质的临床价值. [方法]测定10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46例胃十二指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和电解质(Na+、K+、Cl-、Ca2+)水平,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 [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前白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比较,前白蛋白含量在Child 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之间、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患者血清电解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提高,出现电解质紊乱例数逐渐增加.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与电解质水平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206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发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6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17.5%;易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腹膜、消化道、泌尿系统及其他部位,分别占41.7%、27.8%、16.7%、8.3%及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实施侵入性治疗、血清白蛋白<30g/L、血白细胞<4×109/L、有并发症、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实施侵入性治疗、有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是引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很多,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129例,按照是否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研究组)71例和未出血组(对照组)58例。调查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幽门螺杆菌感染、凝血酶原时间、胃左静脉内径、血红蛋白等。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胃左静脉内径和血红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及胃左静脉内径为影响HBV相关肝硬化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中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及胃左静脉内径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HE)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临床指标与MH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肝硬化患者,每例患者均进行数字连接试验-A(number connection test-A, NCT-A)测试,测试结果超过正常值上限的患者确定为MHE组,否则为非MHE组。同时收集患者病史及血常规、肝功能、血氨、凝血功能等临床指标,并计算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MH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7例肝硬化患者中,49例(56.3%)NCT-A异常,诊断为MHE。统计学分析发现MHE组血氨水平明显高于非MHE组(P<0.05),但MHE组的血氨水平与NCT-A异常程度无明显相关性。MHE组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例、既往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患者比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B&C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MHE组(P均<0.05);MHE组年龄偏低,具有更高的TBIL、氨基转移酶水平,而血ALB、CHE、PTA等较非MHE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偏低、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高、血氨水平高、CHE水平低、TBIL水平高、PTA降低均是MHE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BIL水平高是判断MHE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中MHE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肝功能基础较差的患者发生MHE风险显著增加,总胆红素水平高是发生MH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孙明杰 《智慧健康》2023,(22):177-181
目的 探究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采用奥曲肽辅助特利加压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特利加压素)和观察组(奥曲肽辅助特利加压素),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直接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以及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在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的标准上辅助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肝功能有所改善,快速止血,促进病情的好转,临床有效性高。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率为21.3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1%);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自发性腹膜炎为主,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分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侵入性操作呈正相关(P<0.05),与白细胞数和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积极改善肝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改善就诊环境,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降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22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采集患者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22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16.00%,其中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3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体液标本经过培养与鉴定,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52.3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4周、侵入性操作、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出现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刘兴  张利凤  高峰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69-1671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7—2009年间住院的19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测定血钠水平,以血钠大于135mmol/L小于155mmol/L为正常血钠组,血钠大于130mmol/L小于135mmol/L为轻度低钠组,血钠小于130mmol/L为中重度低钠组;同时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并分析与肝硬化的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中低钠血症发病率为47.4%,其中轻度低钠血症26.5%,中重度低钠血症20.9%;低钠组与正常血钠组比较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死亡率、及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低钠组在死亡率上显著低于中重度低钠组(P0.01)。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并发低钠血症,且死亡率增加。低血钠的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的发生率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2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25例患者中4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1.33%,感染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腹膜炎以及肠道感染,分别占39.58%、20.83%及18.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与性别、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以及急性消化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水平以及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白细胞、清蛋白以及侵入性操作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48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9株病原菌,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7.37%和21.05%。结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2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常规保肝、护肝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 经48周治疗,患者肝功能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上升、HBV-DNA下降、Child-Pugh分级上升、肝纤维化各项指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快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肝功能与Child-Pugh分级,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韶关市粤北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20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胃镜检查结果等。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和内镜止血,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PT、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白蛋白≤33.0 g/L、PT16 s、脾脏厚度40.00 mm、门静脉内径13 mm以及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在给与治疗一月后,死亡总人数为14例,存活人数106例。死亡组入院前呕吐鲜血以及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的例数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前呕吐鲜血和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风险因素(P0.05)。结论白蛋白≤33.0g/L、PT16 s、脾脏厚度40.00 mm、门静脉内径13 mm以及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入院前呕吐鲜血和治疗过程并发肝性脑病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长期抗病毒治疗对Child-Pugh 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就诊的3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长期抗病毒对不同分级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所有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63.73%(246例).5年累计生存率Child-Pugh B级组患者为73.05%,C级组为5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23,P<0.01).Child-Pugh B级组第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81%、91.88%、95.92%,高于C级组(87.21% 、83.77%、90.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595、5.330、3.887,P<0.05);Child-Pugh B级和C级组患者第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2%、92.42%和95.14% 、90.5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09、0.289,P>0.05).经抗病毒治疗5年生存的Child-Pugh B级、C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论Child-Pugh B级或C级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生存率均能超过55.00%,B级患者优于C级患者.Child-Pugh分级较差的生存者经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获得与分级较轻患者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86例定为观察组,其余64例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静脉曲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高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府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压力、门脾静脉内径均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妊娠妇女的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合并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代偿期64例(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21例(失代偿期组),对两组妇女的临床指标、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肝硬化妇女失代偿期的乏力、腹胀、尿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代偿期组妊娠妇女(P<0.05)。失代偿期组妊娠妇女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门静脉直径、凝血功能指标PT、PLT均显著大于代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显著低于代偿期妊娠妇女(P<0.05)。失代偿期组的早产率(33.33%)、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28.75%)、胎死宫内发生率(19.05%)、产后出血发生率(19.05%)、上消化道出血率(14.29%)均显著高于代偿期组(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妊娠妇女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较代偿期妊娠妇女有统计学差异,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酶法测定81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血UA值,并计算其肾小球率过滤(GFR).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组、肝功能各分级组、腹水组的UA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组的UA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关系,尿酸水平不能作为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腹水程度的指标,U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