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年轻女性,胰腺区有大块囊实性肿瘤存在,肿瘤在胰腺头部的有5名,在胰体及尾部的有5名女性。肿瘤大多是呈现出圆形、卵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叶状,被包膜包裹,内部可以分为可见囊性和实性成分,囊实性成分大致相同的有4名患者,囊实性为主要成分的有6名患者。在CT中,囊实性成分大致相同的壁结节或者是乳头状表现为凸起现象;囊实性为主要成分的CT表现为囊性成分完全分布在包膜的下侧。若是增强扫描,则可以发现囊性部分并没有出现特别的变化,而实性部分呈现出不同强度的分化。结论对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可以采取CT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观察肿瘤CT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的Kappa系数为0.692,说明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分别为(40.28±5.39)、(45.27±9.28)和(49.29±10.11)HU,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而门静脉期扫描可进一步强化,呈渐进性填充。结论 CT检查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磁共振扫描影像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磁共振在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胰头位置病灶呈分叶状,中心瘢痕,增强后间隔呈高信号。大囊型内呈网格状;微囊型表现为典型的放射状纤维间隔。黏液性表现为不规则明显增厚间隔或强化的明显壁结节。结论根据磁共振图像可有效提高胰腺囊性肿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T/CT融合图像肺纹理特征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行PET/CT检查的患者共196例,分别由医师先验知识和融合图像纹理特征参数判断患者的肺部病灶良恶性情况。在对患者实施病理检查或治疗之后,根据患者的影像学和随访情况对患者肺部良恶性病变现象加以确诊,判断医师先验知识和PET/CT融合图像肺纹理特征在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医师先验知识诊断和纹理特征参数诊断联合应用的灵敏度与两者单独诊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联合的特异性与医师先验知识诊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纹理特征参数诊断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PET/CT融合图像肺纹理特征应用,在对肺部病灶良恶性判断的时候始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7例SPN患者诊断资料,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MRT诊断,观察组采用MSCT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应用情况。结果对照组良性检出率26.42%较观察组的7.41%高,其恶性检出率73.58%低于观察组的92.59%(P0.05)。结论采用MSCT在SPN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出良性、恶性结节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Ig 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减少影像学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Ig G4相关性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检查,10例联合行CT及MRI检查,观察病变胰腺的形态、密度/信号改变及强化特征、胰腺周围及胰管改变、胰腺外表现。结果 47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27例,局灶性肿大20例;CT平扫病变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区呈现较均匀的延迟渐进性强化;MRI检查病变表现为T1WI-FS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呈较均匀延迟渐进性强化;CT及MRI检查28例胰腺周围见包膜样边缘,即“胶囊征”,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延迟强化;MRCP检查示10例患者可见主胰管节段性狭窄,上游胰管局限性轻度扩张;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30例患者表现为胆管系统改变,可见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肾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发病,右肾14例,左肾16例,20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病灶出现钙化点;6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其中1例瘤体同时见钙化和囊变。其中13例瘤体实性成分均轻至轻中度强化,5例瘤体呈明显边缘强化,5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瘢痕,2例可见中心轮辐状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怡  余成新 《巴楚医学》2021,4(2):11-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6岁,间断上腹痛伴乏力1月余入院,进食后及平卧位腹痛加重.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上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脾脏肋下3横指.腹部CT 示(扫码观看视频,D010190-1 ):平扫示胰腺体尾部巨大囊实性占位(见图1A ) ,大小约9.7cm×8.7cm,边界欠清.增强后实性成分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见图1B~1D ).初步诊断:考虑胰腺体尾部囊腺瘤或囊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征象。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SPN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开展MSCT检查, 统计MSCT平扫、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良恶性SPN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分析两种方法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检查方法鉴别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良恶性结节检出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及空泡征差异。结果 78例SPN经金标准检出恶性46例, 良性32例;MSCT平扫检出恶性40例, 阳性率为86.96%(40/46);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恶性45例, 阳性率为97.83%(45/46);MSCT三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MSCT平扫(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 MSCT平扫鉴别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0.74, P<0.001), MSCT三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0.92, P<0.001)。恶性SPN患者短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31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必要时辅以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13例肺内呈斑片样、片样影,其内部分呈液性影;11例呈片样影,其内见空洞影;5例厚壁空洞,其内见液平;2例呈气液囊样影。结论典型肺脓肿CT诊断较易,不典型肺脓肿须与相关疾病鉴别,仔细观察,结合有效治疗,并多次CT检查进行比较,对肺脓肿诊断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胰腺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胰腺囊腺肿瘤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给与对照组患者超声波检查,给予研究组CT联合MRI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影像检查,研究组囊腺瘤率和囊腺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胰腺囊腺肿瘤患者CT联合MRI检查的影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影像学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12月收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疾病类型划分为胰腺炎组70例和胰腺癌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T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征象包括病变区肿大、胰腺肿大、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等。胰腺炎组患者病变区肿大、密度不均匀、胰管远端扩张均匀、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周围脂肪层受累、大血管受累征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胰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胰腺炎组患者胰管全长不均匀扩张、假性囊肿、胰腺钙化、胰后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胰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鉴别诊断时应结合CT征象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2004年1~12月我院的3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病理、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胰腺囊性肿瘤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0例(25.6%),黏液性囊腺瘤(MCN)7例(17.9%),浆液性囊腺瘤(SCN)12例(30.8%),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5.4%),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10.3%)。CT以及MRI可以诊断胰腺囊性肿瘤。39例中手术治疗30例,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1例,内镜下胰管支架内引流2例,保守治疗6例。胰腺囊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无手术死亡病例。对全部患者进行了3~60个月的随访,共有1例术后远处转移,其他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CT和MRI是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的主要措施,一般治疗及时,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好,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使用较多的是功能保留性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平扫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均接受过X线与CT检查, 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标准,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与CT检查影像学特点比较, 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软骨及骨硬化、关节强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但CT检出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率高于X线(P<0.05);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比较, CT平扫诊断与最终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的符合率(86.7%, 65/75)高于X线诊断的诊断符合率(73.3%, 55/75), P<0.05;且CT平扫诊断的Kappa值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 AS骶髂关节病变采取X线与CT平扫诊断, 在影像学特点方面检出结果基本相似, 但CT平扫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检出率更高, 且CT平扫对Ⅰ级与Ⅱ级病变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轻度延迟强化。病理特点为紧密排列的狭长小管及编织状梭形细胞伴粘液样间质为特征。结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少见肿瘤,明确该肿瘤的病理特征及CT表现,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CT检查结果与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肝脏和胰脏CT平扫,观察肝脏和胰腺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胰腺CT体积增大50例(96.2%),密度减低45例(86.5%)。肝脏CT密度减低52例(100.0%),包括弥漫性减低34例(65.4%),局限性减低18例(34.6%)。治疗后复查,49例患者肝脏密度恢复。结论急性胰腺炎与脂肪肝存在相关性,是导致CT表现肝脏密度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MRI)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肝脏囊性占位患者62例行CT和MRI诊断。结果 CT和MRI对肝脏囊性占位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诊断炎性囊性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诊断肝脏囊性占位均具较有效,MRI在炎性囊性病变中更适用,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及总结9例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MSCT)图像资料,其中囊腺瘤6例,囊腺癌3例。结果本组9例病灶均表现为单发囊性占位,其中7例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肝右叶,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多房者呈分叶状或趋于分叶,病灶边缘光整。6例囊腺瘤中,多房伴分隔5例,囊壁及分隔菲薄,3例囊壁可见细小壁结节;囊液密度均匀,其中1例表现为各房密度不一。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动态增强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细胞的不典型CT、MRI表现,为提高肾细胞癌临床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34例病理诊断证实为肾细胞癌但CT、MRI影像表现不典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CT、MRI不典型征象表现。结果囊性肾细胞癌7例(20.59%),少血供肾细胞癌24例(70.59%),其他3例(8.82%)。结论囊性和少血供是肾细胞癌CT、MRI主要不典型征象,加强对囊性和少血供病灶的诊断和鉴别对提高肾细胞癌的临床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和癌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10月,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宝石能谱CT检查,分析其鉴别诊断情况。结果分析两种患者的能谱曲线交叉、重叠情况、CT值、脂基密度值、能谱曲线斜率、血基密度值、有效原子序数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采取宝石能谱CT检查无法依据其重叠情况、CT值、脂基密度值、能谱曲线斜率、血基密度值等指标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