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早期阶段,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重症患者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这对ICU医师提出了挑战。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在疫情防控早期阶段收治1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结合既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处理经验,采用早期清醒俯卧位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成功避免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最终患者康复出院。本文报告该病例的综合救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清醒俯卧位联合HFNC治疗重型新冠肺炎的循证医学依据、注意事项和及时转为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提出“俯卧位前移”的概念,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提供有力的医疗决策。  相似文献   

2.
清醒俯卧位通气是在意识清醒患者中使用的一种辅助体位通气方式。清醒俯卧位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等。该文介绍了清醒俯卧位通气的定义、适应证、禁忌证、启动与终止时机、重点监测内容、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难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清醒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重症肺炎(S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SP合并ARD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HFNC。治疗1周,比较2组痰液黏稠度、血气指标、舒适度与耐受性、再次插管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痰液Ⅰ度和Ⅱ度患者占比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_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p_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舒适度、呼吸困难、耐受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再次插管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38%、8.51%,低于对照组的23.2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有助于改善SP合并ARDS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及血气指标,提高舒适度及耐受性,降低再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O)的疗效.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病房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SAP合并ARDS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O组(30例)和间断无创正压通气(NPPV...  相似文献   

6.
赵阳  王双  李玲  侯铭  李萍 《护士进修杂志》2023,(12):1057-1062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改良俯卧位在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ICU 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改良俯卧位方法,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改良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开始前(T0)、治疗30 min后(T1)、治疗24 h后(T2)、治疗48 h后(T3)及治疗结束(T4)的呼吸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气管插管率、住院情况、治疗整体舒适度(VAS评分)、呼吸困难评分(Borg量表)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T1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T4时间点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辅助通气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改良俯卧位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俯卧位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俯卧位通气能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介绍了俯卧位通气的原理、临床指标、俯卧位的方法与护理,及此项技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9年开始对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俯卧位吸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急性呼吸窘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体位改变60 min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对照组下降,其氧合状态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机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在不影响呼吸机参数的同时能改善患儿氧合能力,且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俯卧位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 ,以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能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介绍了俯卧位通气的原理、临床指标、俯卧位的方法与护理 ,及此项技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及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于肺源性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初始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观察性研究,选择2016-01-01—2018-08-01期间因肺源性中重度ARDS入住我院急诊ICU的患者,且给予常规氧疗后低氧不能缓解。根据患者入院后最高的无创氧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经鼻高流量(HFNC)组及无创通气(NPPV)组,所有患者的无创氧疗方案选择为随机进行。主要观察指标为90 d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患者28 d气管插管率。结果:41例患者纳入分析,患者来自中国11个省,入院原因均为重症肺炎,入住ICU时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200 mmHg。所有患者的90 d病死率为49%(20/41),28 d气管插管率为51%(21/41)。HFNC组26例患者,90 d病死率为42%(11/26),28 d气管插管率为42%(11/26);NPPV组15例患者,90 d病死率为60%(9/15),28 d气管插管率为67%(10/15)。HFNC组和NPPV组90 d病死率及28 d气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基础免疫功能将所有患者分为非免疫抑制患者及免疫抑制患者,非免疫抑制患者共23例,其中HFNC组14例,NPPV组9例,HFNC非免疫抑制组患者90 d病死率及28 d插管率显著低于NPPV组患者(14%vs.67%,P=0.008;14%vs.67%,P=0.01)。免疫抑制患者共18例,其中HFNC组12例,NPPV组6例,使用HFNC患者的90 d病死率及28 d插管率与NPPV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50%,P=0.46;75%vs.67%,P=0.71)。结论:与NPPV比较,对于非免疫抑制肺源性中重度ARDS患者采用HFNC初始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氧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仰卧位通气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治疗的上辅以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各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两组患儿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B组患儿的Sa O2、Pa O2、Pa CO2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的氧合,提高养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并发症较少和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进方 《妇幼护理》2024,4(2):259-261
本文综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展.首先介绍急性左心衰的基本概念、主要临床表现及传统治疗方法.然后对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进行概述,包括其原理、优势和应用范围.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总结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以及与传统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总结18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改良式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护理要点为使用改良式体位改变技术实现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应用双重式导管固定技术,深度镇静确保俯卧位顺利进行,落实体外膜肺氧合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加强气囊管理预防误吸,整体性皮肤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经治疗与护理,15例7~15 d内顺利撤除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常规氧疗组与高流量氧疗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 h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心功能指标及气管插管率、1个月内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氧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4例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实验组36例实施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35%)显著高于实验组(13.89%);两组患儿通气时间存在差异(P0.05),但组间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显著缩短通气时间,且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30例俯卧位机械通气老年病人,记录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h、2h病人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h、2h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P0.01),心率、呼吸均减慢(P0.01),而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的氧合状态,减慢心率、呼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30例俯卧位机械通气老年病人,记录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 h、2 h病人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 h、2 h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P〈0.01),心率、呼吸均减慢(P〈0.01),而 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 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的氧合状态,减慢心率、呼吸。  相似文献   

20.
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目前临床上常选择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现将我院收治5例ARDS病人的治疗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ARDS病人,男4例,年龄16~68岁,女1例,年龄33岁。其中严重创伤4例,严重感染1例。1.1俯卧位启用的肺功能标准压力/流速<200(在吸入氧浓度>50%);肺弹性功能标准化0.5mL/cmHO2/Kg。1.2俯卧位的禁忌证肥胖或腹部有开放伤口;不稳定性胸壁、骨盆及脊柱疾病或脊柱骨折;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