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脑出血的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6h内是否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患者组(A组)和术后未再出血患者组(B组),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瞳孔有异常、出血量、高舒张压、高血糖,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出血量、高舒张压、高血糖,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加强术后患者的血压管理并控制血糖,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光  陈善成 《中国康复》2004,19(1):23-2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部位、防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 1996-2 0 0 2年脑出血早期手术患者 3 2 2例 ,并对其中 69例手术后再出血 (再出血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 :早期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 2 1.4% ,其中出血 <6h手术组再出血率为 43 .1% ,6~ 12h手术组再出血率为 2 0 .9% ,13~ 2 4h手术组再出血率降为 3 .6%。再出血发生时间分析 ,手术后 <12h发生率为 3 .1% ,12~ 2 4h为 15.5% ,而 >2 4h仅为 2 .8%。再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占 92 .6%。高舒张压状态、术后血压控制不稳、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出血部位、术中止血困难或不彻底均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性 (P <0 .0 1) ,其中高舒张压状态 ,术后血压控制不稳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术后再出血不容忽视 ,术后 <2 4h是再出血高危阶段。舒张压控制在 85mmHg以下 ,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意识水平、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 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应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患者预后情况与出血量、意识水平、出血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8例已接受开颅手术的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术后第30天GCS术前)和未好转组(死亡或术后第30天GCS评分≤术前),统计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血肿清除率等资料,分析上述因素与患者预后是否相关。结果:出血量、术前GCS、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等为预后的危险因素(x2=4.430、-8.432、14.560、9.134、2.160,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出血量越大、术前GCS越低、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发病后很快出现意识障碍、脑疝等,死亡率很高,对大中量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但是术后并发颅内再出血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我科2007年2月~2009年7月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手术,术后并发再出血17例,发生率为17.0%。现将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文学 《临床荟萃》1996,11(23):1089-1090
上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脑出血致死的重要原因之—。因此,提高对这种并发症的认识,并对其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防治。我院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共114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23例(占21%)。现将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浅探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易感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脑出血伴发消化道出血17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祝英  张美芬  曾玉燕 《临床荟萃》2000,15(11):490-491
我们收集近3年来收治的以头颅CT和MRI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74例,并发消化道出血34例,发生率19.5%,死亡23例,病死率为67.6%,与文献报道相符,并复习文献就其发生率、病死率、发生原因、发生机制及防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20例,女14例,年龄35~74岁,平均61.2岁,各年龄组分布见表1。由表1可见随年龄增长发生率与病死率增高。表1 34例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年龄(岁)男性女性总计死亡数35~40325241~50437451~60448561~7075121071~84222合计201434231.2 出血部位与临床分型 临床分型按意识障碍程度、偏瘫、及瞳孔…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再发生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市第一人民医院1999-03~2002-0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6例,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1既往高血压病史:BP>140/90mmHg,或有正规抗高血压治疗史;2出血部位与高血压脑出血部位吻合,而且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3排除引起脑内血肿的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脑外伤、脑肿瘤以及抗凝治疗引发的脑出血。其中男88例,女68例,年龄37~84岁,平均(58±10)岁,首次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壳核105例,皮质下15例,丘脑11例,小脑9例,脑干出血6例,其他10例(脑室内或多部位),出血量18~90ml,平均出血量为(37±14)ml,所有患者均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保…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再发生的随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存活者出院后再出血发生的可能原因、发生率、再出血部位。方法:进行1.5~58个月(平均23±2.9个月)的随访,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再发生与仅有1次脑出血的25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随访期8.7%的患者经历了1次或1次以上再出血。结论:血压控制不良为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再出血发生部位多数不同于原有出血部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年龄划分的最新标准,认为<44岁为青年.目前青年高血压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病例也在增多,现将我院近5 a住院的经CT证实的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CH)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120例HCH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导致梗死的可能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可能导致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 Logist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1.46,95%CI:1.17~1.82)、收缩压(OR=1.34,95%CI:1.04~1.17)、舒张压(OR=1.34,95%CI:1.09~1.65)、水肿范围(OR=1.46,95%CI:1.17~1.83)、血肿大小(OR=1.51,95%CI:1.18~1.94)、脑组织移位(OR=1.49,95%CI:1.05~2.09)是HCH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水肿范围、血肿大小、脑组织移位是HCH术后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74-2775
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脑室穿刺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根据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发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之前的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24 h血肿消除率和3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带管时间和颅内感染以及脑积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性脑室穿刺术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各项指标明显由于传统对照组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非继续出血组和继续出血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继续出血组中血肿形态不规整、高血压病、卒中史、凝血障碍及服用抗凝剂、糖尿病、慢性肝病及长期饮酒者等因素发生率较非继续出血组高,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血肿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两组间无差异。结论血肿形态不规整、卒中史、凝血障碍及服用抗凝剂、糖尿病、慢性肝病及长期饮酒者与继续出血高度相关;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与继续出血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后效果差需转手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离子钙水平、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根据入院后治疗期间药物治疗效果差需转为手术的患者分为手术组,药物治疗有效继续药物治疗的患者为保守组,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总共261例纳入研究,其中手术组(63例)及保守组(19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T出血征、血清离子钙水平、脑水肿程度、意识变化、首次CT血肿量、收缩压与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离子钙水平、CT出血征、首次CT血肿量、收缩压、脑水肿程度、意识变化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次CT血肿量、高收缩压、低血清离子钙水平、CT出血征、重度脑水肿、意识变化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预测保守治疗效果差需转为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一种急性、破坏性极大、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在脑出血患者中青年卒中的发生占一定的比率。青年人脑出血是指年龄在45岁以下的成人所发生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2]。由于急性期颅内脑实质内突然出现血肿引起颅内压增加,而影响颅内血液及脑脊液循环,使脑水肿加重,危及生命。本文总结了青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护理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外伤性脑出血患者240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57例和未出血组183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单因素资料比较,前白蛋白、Glasgow昏迷评分(GCS)、血肿量、白细胞计数、血糖、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及中线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GCS、血糖及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是非手术区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结论:外伤性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低、血糖水平高及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短,术后合并非手术区再出血的风险大。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吾森  赵荣荃 《新医学》1999,30(8):462-463
1 引 言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影像学的普及,继续出血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对入院后一段时间内病情明显加重的患者进行头颅CT动态观察,发现脑出血并不都是传统认为是很短时间内的活动出血。现将我院神经科病房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发现的脑出血继续出血22例报道如下。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22例均为急诊住院病人。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4岁1例,50~60岁11例、61~75岁10例。全部病例有2~10年高血压病史,有7例患者的父母亲有高血压脑出血史。男性患者中10例有饮酒史,每日饮酒量超过500mL(黄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