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究升阳通督针法联合尼麦角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情况及神经血管单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升阳通督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左右椎动脉(VA)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升阳通督针法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仅能够改善脑血流情况,还能调节神经血管单元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尼麦角林20mg,每天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6mL的疏血通注射液,每天滴注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病人的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以及疏血通注射液联用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活血化瘀治疗及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效果、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DS)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Ⅰ级占比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D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周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等级、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SS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B、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治疗前(P<0.05),B、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表达水平及总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升高血清BDNF和NGF水平,降低NSE水平,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药物(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选择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医院2014-01—2015-12收治的V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尼麦角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8.0%,组间比较,P0.05;两组MMSE评分、Blessed-Ro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Blessed-Roth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多重药物叠加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期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分别将25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和3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分为5个治疗组:A组:应用石杉碱甲;B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C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D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结合雌激素;E组:安慰剂组。治疗前,治疗第3,6个月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测定患者智能水平。结果:A~D组较E组智能水平明显改善(t=6.15~31.56,P<0.05)。B~D组较A组MMSE,ADL评分明显好转(t=3.05~13.89,P<0.05)。在VD患者中,与B组相比,C组智能水平明显改善(t=6.15~8.71,P<0.05)。在AD患者治疗6个月时,D组犤(17.7±7.2)分犦较B组犤(16.2±5.8)分犦的MMSE评分明显增加(t=2.89,P<0.05)。结论: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和结合雌激素分别对痴呆治疗有效,雌激素对VD的疗效不明显。在AD,VD的治疗中,联合用药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缺血头晕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28例慢性脑缺血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组应用艾地苯醌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介素-6(1L-6)、IL-23]、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氧化应激因子[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各项相关因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TN F-α、IL-6、IL-23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BDNF、NGF等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缺血头晕患者,可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神经细胞因子含量,其疗效满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 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尼麦角林,观察组在 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2 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 TNF-α和IL-8水平及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 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麦角林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能降低炎性反应, 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9.
许震中 《大医生》2023,(11):77-79
目的 探讨偏正头风散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澄迈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偏正头风散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证候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头胀及心烦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少于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状态、精神状况及健康状况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偏正头风散应用于偏头痛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VAS评分,并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28例偏头痛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4例,观察1 a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和统计。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1.25%。结论:黛力新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美托洛尔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104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用美托洛尔治疗的5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辅酶Q10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时的心脏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静息心率]、运动耐力[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测]以及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估];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两组静息心率、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4周静息心率、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两组6MWT水平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两组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提高CHF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心脏参数,增强运动耐力,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偏头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2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片,观察组另予口服尼麦角林片,2组均治疗1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查双侧大脑主要动脉的平均血流速率(V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及对神经递质、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环氧合酶-2(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物质(SP)、神经激肽1(N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P、N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XCL10、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XCL10水平高于对照组,COX-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PHN的效果较好,可调节神经递质、CXCL10、COX-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氨茶碱结合特布他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及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及呼气峰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结合特布他林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羟氯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复发性流产(RSA)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06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RS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羟氯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抗磷脂抗体相关性RSA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免疫平衡,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尼麦角林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评分(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VD患者102例,抽签法分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尼麦角林治疗,观察组采取尼麦角林+多奈哌齐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31%(43/51)高于对照组62.75%(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SE、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BI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予以尼麦角林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薇  张临洪 《新医学》2014,(3):201-203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尼麦角林,疗程为12周,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及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进行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明显下降,MMSE及WM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治疗组ADL、MMSE及WM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生素E、钙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钙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组织因子(T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生素E、钙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凝血因子表达,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9.
闫丽娟 《妇幼护理》2023,3(10):2442-2444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采用个性化程序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 依据随机抽样法将 90 例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期间于本院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程序护理。对比两组的 临床效果、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P<0.05)。观察组护理满 意度(97.78%)明显高于满意度(75.56%)(P<0.05)。观察组 SAS、SDS、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SGQOL-74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实施个性化程序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好的缓解不良情绪,减轻疼痛 cd , 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递质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0例,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5-HT、DA高于治疗前,Glu低于治疗前,观察组5-HT、DA高于对照组,Glu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神经递质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