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下个别正常合和正畸后在咬合过程中的咬合变化,比较两者咬合差异,对临床错颌畸形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10例个别正常受试者与10例正畸结束受试者的咬合数据(正中颌位、前伸颌位、侧颌位的前后牙力百分比平均值、力不对称指数、力中心点最大位移、咬合接触时间、咬合分离时间),并对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正畸组在左右侧伸颌的咬合分离时间明显比非正畸组延长,正畸组前牙区咬合力比非正畸组有所降低。其余咬合力参数测量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T-Scan系统能较为准确直观的表达咬合力参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正畸与非正畸组在咬合分离及前后牙咬合力分布的变化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T-Scan咬合分析系统是能精确记录咬合接触的时间、力量、面积,并动态分析咬合接触情况的精密仪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和科研中。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T-Scan咬合分析系统可以分析正常牙合的咬合接触情况,为口腔正畸临床中咬合的调整提供依据;分析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咬合接触特点,为各类错牙合畸形的咬合调整提供更合适的方案;还可分析正畸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的变化等。T-Scan咬合分析系统已成为口腔正畸临床咬合调整不可或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崔旭  ;谭亚妮 《中外医疗》2014,(34):107-108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牙129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观察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槽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等。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的GI值、PD值、CAL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Ⅰ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Ⅲ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到根颈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联合应用牙周-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可在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反应的同时,矫正前牙移位,排齐牙列,避免牙颌创伤,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魏玉梅 《当代医学》2013,(22):108-109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成人牙周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8月,郑州市中原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成人牙周病患者,常规给予牙周治疗,以及正畸治疗,对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牙槽骨丧失情况、牙松动度,以及牙龈炎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0例成人牙周病患者(420颗牙),治疗后移位牙得到了复位,咬合关系基本正常,牙周袋明显变浅或者消失,牙齿松动度得到了明显改善,牙龈没有明显炎症反应,牙槽骨吸收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改善了牙齿的外观形态和功能,牙周病处于稳定状态。结论正畸治疗显著改善了成人牙周病的外观和功能,创造了健康的牙周环境,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牙周病是多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它的发展常引起牙齿的松动、移位、伸长及缺失,从而引起继发性的错[牙合]畸形及咬合创伤,而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拥挤、咬合不良及早接触等原因又可以损害牙周情况或加重牙周病。正畸治疗成为牙周治疗的一部分,对于促进病人牙周健康、改善咬合情况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牙周炎症控制后,排齐牙齿、关闭间隙、改善咬合关系可以减少牙周创伤,有利于牙周病的恢复。本研究对14例患有牙周病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及牙周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敬红 《当代医学》2016,(28):54-55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比12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结果120例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前后状况结果差异十分明显,患者牙齿松动情况有明显改善,且创伤恢复情况较好,咬合状态较为稳定,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114/120),优于治疗前的总有效率为20.00%(24/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在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促进患者的牙周状况良好恢复,不仅使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排齐了牙列,还消除了患者牙周相关创伤,并使患者的牙周咬合关系较为稳定,有利于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的牙周组织的改善,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外伤松动牙治疗中弹性粘结固定技术效果。方法常规组给予牙弓夹板固定治疗,弹性粘固组给予超强纤维带和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患牙松动度,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牙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常规组有效率84.4%,弹性粘固组有效率97.8%,弹性粘固组有效率更高(P0.05);在患牙松动情况方面,弹性粘固组患者松动度情况更好(P0.05);在牙周指标方面,弹性粘固组患者牙周指标改善更好(P0.05)。结论外伤松动牙治疗中使用弹性粘结固定技术,可改善患牙松动度,优化牙周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袁玉霞 《中外医疗》2010,29(32):77-77
目的讨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80例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我院收治的8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根据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骀、牙槽骨高度,临床疗效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移位的牙齿得到了较好的复位,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改善明显,松动度降低,牙周膜间隙正常,牙周及美观情况仍有较大改善。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通过改善局部因素,促进牙周健康从而提高牙周疾病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SRP)对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牙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继续咬合创作患者36例,共计36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SRP全口治疗,治疗后4周接受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对照组患者先进行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治疗后4周接受全口SR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后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Mazza出血指数(BI)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咬合创伤牙位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时间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者治疗8周后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4周咬合创伤牙位PD、AL、BI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咬合创伤牙位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8周,两组患者牙周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治疗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先行SRP治疗可有效降低咬合创伤牙位的咬合时间及咬合程度,改善患者牙周组织局部环境,对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牙转归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咬合重建(10例)、咬合创伤(14例)及总义齿病例(15例)。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析咬合状况,并在其指导下调牙合,1周后复查咬合状况。对比分析患者主观感觉、异常咬合接触点的数量、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及咬合力中心点(COF)的位置变化。结果:T-ScanⅡ系统能全面地分析患者的咬合状况。在其指导下调牙合后患者主观感觉良好。调牙合后异常咬合接触点基本完全消除,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显著下降(P〈0.01),咬合力中心点也基本位于中心区。结论: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能准确评价患者的咬合状态,精确指导临床医师进行调牙合,有效消除咬合干扰和咬合创伤,达到咬合力量的均衡分布,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5例牙周病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在正畸治疗前不予以任何处理,观察组在正畸治疗前给予咬合调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d、Bi和cal指标均有所降低(P 0.05),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牙齿松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齿松动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使用咬合调整可以改善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消除咬合创伤,减少牙周出血,利于牙周组织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病理性牙移位的牙周炎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通过临床牙周检查、X线检查和模型分析、面部软组织侧貌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患者正畸治疗后覆盖减小,U1-SN角度减小,U1-L1夹角增大,H角减小,鼻唇角增大,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而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和上颌前牙牙槽骨高度等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成人患者经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患牙咬合关系及软组织侧貌,牙周支持组织健康,对患者心理和情绪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及探索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牙科接诊的20例前牙龈下残根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1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包含10例患者,施行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牙龈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断牙松动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龈下残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断牙松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分析对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前牙扇形移位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4例牙周炎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共计266颗患牙),治疗方式为牙周正畸联合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情况、牙周袋深度和松动度以及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结果:牙周治疗与正畸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0分患牙数分别为186颗(69.92%)、190颗(71.43%)与治疗前45颗(16.92%)相比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牙周袋深度≤3 mm占75.94%、牙齿松动度0度占86.09%明显优于牙周治疗前与牙周治疗后的25.56%、48.87%与65.04%、72.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患者牙槽骨吸收根长1/2的占10.53%与牙周治疗前患者牙槽骨吸收根长1/2占18.80%相比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前牙扇形移位的作用效果显著,既能控制炎症还能缓解牙合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利于患者的牙周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将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应用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6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牙齿排列整齐前后使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对患者的咬合情况进行分析后依次记录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牙尖交错位等牙合位置的咬合时间、牙合百分比及接触点等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 前伸运动、左侧方咬合运动及右侧方咬合运动的咬合分离时间及咬合接触时间较牙齿排列前均有缩短(P<0.05),左侧方咬合运动工作侧、右侧方咬合运动工作侧及牙尖交错时磨牙区的牙合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其他区域牙合百分比呈下降趋势(P<0.05);左侧方咬合运动工作侧、右侧方咬合运动工作侧及牙尖交错时前磨牙区的咬合接触点呈上升趋势,而其余区域的咬合接触点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作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测量咬合情况的工具,能够明确知晓通过改善患者此前前牙深覆合、调整尖牙及磨牙的咬合关系,达到改善患者口腔咬合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唇侧固定矫治后咬合改善的有效性,探究咬合改善与炎症控制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22例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的牙合相与正畸模型匹配,使用3Shape R700激光扫描仪获得数字化三维模型,在OrthoAnalyzer 软件中获得咬合分布图。从咬合分布与邻面接触两方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咬合变化进行评估。建立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的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炎症控制有利的正畸方法。结果:在全牙列水平上,咬合分布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84.5±20.9 vs.105.3±22.6, P <0.001), 邻面接触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68.9±9.1 vs. 83.7±6.3,P <0.001)。在牙位水平上,正畸治疗后的咬合分布评分在上颌前牙区有显著提升(P <0.001), 正畸治疗后的邻面接触评分在上下前牙区均有显著提升(P <0.01)。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年龄和性别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P >0.05)。初始牙周探诊深度、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和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均呈正相关(P <0.001)。结论:正畸治疗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咬合力分布、邻面接触均有显著改善。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及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呈正相关,提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改善牙齿的咬合力分布与邻面接触,以促进牙周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杜朝晖 《当代医学》2014,(23):16-17
目的:回顾分析对伴有前牙扇形移位的牙周病患者行正畸联合固定保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因牙周病致前牙扇形漂移就诊的中老年患者11例,经牙周维护治疗及正畸牙列复位后选用烤瓷联冠或舌侧保持丝保持,观察患者前牙美观、咬合及牙周情况改善情况。结果通过正畸及固定保持治疗,纠正了牙周病前牙倾斜移位,改善了美观,调整了咬合关系,巩固了牙周治疗的效果。结论正畸联合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前牙漂移能有效改善美观和咬合功能,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诊所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系统性牙周病治疗后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方法予以治疗,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前牙覆颌与牙周袋深度均出现明显的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所有患者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移位前牙均已恢复、前牙排列整齐、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患牙松动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咬合关系得以改善。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患者,采用口腔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牙周局部环境,促进患者牙列、咬合关系与牙周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咬合创伤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及牙齿松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BI、GI、AL、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I、GI、AL、P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咬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咬合受力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牙齿松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咬合创伤的改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牙周功能,促进牙周组织恢复、生长,还能提高牙齿对咬合力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成人牙周病综合矫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牙周-正畸-修复综合治疗成人牙周病性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25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移位的患者,经牙周治疗,牙周炎症基本控制后,用固定正畸方法内收并排齐扇形移位的前牙,并改善后牙咬合关系,同时配合牙周护理,最后配合修复治疗修复缺失牙 ,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牙周情况.结果 经本研究综合治疗, 患者在牙周袋探诊深度和牙龈指数上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05),在临床附着水平和前牙间牙槽骨高度上,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牙周状况在综合矫治后得到了改善,正畸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通过牙周-正畸-修复综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炎症,消除创伤,利于牙周组织恢复健康,达到改善美观和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