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11月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30例,根据手术差异分为两组均1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踝关节不稳定、敏捷性、下肢功能、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布森(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均给予前外侧斜行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记录手术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数字分子法(NRS)疼痛分级、美国纽约特种外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湘桥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5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外侧组(n=50)和后外侧组(n=100),两组分别采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V...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8例胫骨后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A组实施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方式处理,B组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术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B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伸屈活动度(ROM)均高于B组(P<0.05)。A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较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平台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处愈合,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外侧单切口手术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端愈合、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前内-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前外侧单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复位良好率为97.06%,明显较对照组的82.35%高(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踝穴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踝穴高度、宽度、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A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AOFAS-AH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较对照组的20.59%低(P<0...  相似文献   

8.
李敏 《世界复合医学》2021,7(6):137-139,161
目的 探究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数名,其中118例患者自愿参与该研究,平均分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对照组踝关节骨折患者行走评分(14.37±1.25)分、跑步评分(15.15±1.14)...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将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SandersⅡ型组、SandersⅢ型组及SandersⅣ型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及跟骨角宽度、跟骨高度及长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及Maryland足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2520,P=0.3512;F=0.3253,P=0.5421;F=0.7547,P=0.6759);治疗后三组患者跟骨角宽度均降低,而跟骨高度及长度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再手术及关节融合者。结论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好,患者术后足部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莆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DAA组和PLA组,各33例。DAA组给予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给予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 d、3 d、5 d的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DAA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LA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量均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 d、3 d、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PLA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PLA,侧卧位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手术指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行改良后侧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在连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患者分为三组,每组患者25例.其中对照1组接受传统的肱骨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2组接受传统的肱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后侧入路治疗,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全踝关节镜下Herbert双向加压螺钉内固定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Tillaux-Chaput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本科室2017年6月-2019年7月87例Tillaux-Chaput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全踝关节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术,比较2组康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HSS评分、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对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患者手术一般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2019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5例髋臼前柱前壁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38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乙组(37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并对两组手术一般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甲组手术时间[(151.74±32.56)min]、切口长度[(9.53±1.52)cm]均短于乙组[(172.68±33.09)min、(10.54±1.57)cm],出血量[(482.91±49.63)ml]少于乙组[(507.64±49.8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2.11%)与乙组(8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乙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儿童BadoⅠ型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效果。方法:将徐州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4例BadoⅠ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后联合组和后外侧组,各22例。后外侧组予以后外侧入路桡骨头切开复位、尺骨截骨矫形,前后联合组予以前路桡骨头切开复位联合后路尺骨截骨矫形。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后联合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后外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6个月,前后联合组屈伸、旋前弧度高于后外侧组(P<0.05);两组旋后弧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后联合组Mayo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后外侧组(P<0.05)。前后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64%)与后外侧组(22.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BadoⅠ型陈旧性孟氏骨折中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提高肘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100 d的随访。依据患者随访期间内固定术复位失败发生情况分为复位失败组及复位成功组。查阅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内固定复位失败41例(18.64%),复位成功179例(81.36%)。复位失败组粉碎性骨折、患侧月骨凹塌陷、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桡骨远端背侧骨块加压固定情况与复位成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粉碎性骨折、患侧月骨凹明显塌陷、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进行桡骨远端背侧骨块加压固定情况均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OR>1,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疗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腰背部疼痛、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直达病变部位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保证了手术疗效;同时保留了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68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入路方式将其分为掌侧入路组(34例)和背侧入路组(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内固定效果、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背侧入路组(t=-10.274, P<0.05), 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背侧入路组(t=-9.246、-6.858, P<0.05)。两组术后同时间点的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倾角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两组患侧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378, P=0.123)。掌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 2/34)低于背侧入路组(26.47%, 9/34),P<0.05。结论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 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后入路减压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州市中医院骨伤二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6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后入路减压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损失率、椎管狭窄程度、Cobb角、神经功能分级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